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0134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2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导引】本单元主要阐述 20 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探索,在调整中创新,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第14课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考点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掌握十月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影响(一分为二)新经济政策: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即掌握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以及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指出新经济政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该考点集中于对高度集中

2、的经济体制的学习,应掌握高度集中地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以及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之间的关系,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弊端,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通过学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及教训。【通史时空】2【自主学习】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的苏维埃政权。2目的:前期是“一切为了前线”;后期是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_。3内容(1)农业:实行_。(2)工业:普遍实行_,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3)商业:取消_。(4)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4影响(1

3、)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_的胜利。(2)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1)经济困难: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国家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政治危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2实行 1921 年 3 月,俄共(布)等十次代表大会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3内容(1)农业:以固定的_代替余粮征集制。(2)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_。(3)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_。4影响(1)理论上:在_占优势的俄国找

4、到了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2)实践上: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_政权得到巩固。3 轻巧识记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1.原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盒威胁。内部: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工业生产落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斯大林的个人因素。2过程:经过工业化和_,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3表现(1)实行单一的_,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行_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_计划经济。(4)主要以_管理经济。4评价(1)积极(成就):形成了比较齐

5、全的_,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2)消极(弊端):国内:在经济建设中,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a.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b.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得不到发扬,社会主义法制遭到践踏。国际:斯大林体制确立后,逐渐僵化。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因此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成为后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

6、史根源。4【史论归纳】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容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特点 影响 【习题训练】一、选择题 1(2019 年天津卷)1918 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2(2014高考全国卷T34)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

7、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5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2016高考全国卷T34)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4(2020 年山东高考题)表 2 为 1928 年和 1932 年苏联

8、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表 2 方式 时间 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1928 年 744 254 02 1932 年 517 283 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6 二、非选择题 5(2020濮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271936 年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统计(单位:万吨)年份 苏联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1927 358.8 4 565.6 168.5 1 626.7 838.0 924.3 1928 425.1 5 237.1

9、 190.6 1 447.6 947.9 865.6 1929 485.4 5 733.9 229.4 1 621.0 971.6 979.1 1930 576.4 4 135.3 228.9 1 151.1 944.4 744.3 1931 562.0 2 636.2 188.3 826.9 781.6 528.6 1932 592.7 1 390.1 239.8 574.7 563.8 534.6 1933 684.2 2 360.5 319.8 758.6 657.7 713.7 1934 969.3 2 647.3 384.4 1 188.6 615.5 899.2 1935 1 252.0 3 464.0 470.4 1 641.9 627.7 1 001.7 1936 1 633.9 4 853.4 522.3 1 917.5 670.8 1 197.4 据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 钢铁统计要览1970 年版 从表中提取与世界史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表中数据,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