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0094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2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姆莱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哈姆莱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姆莱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姆莱特.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 选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 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戏剧的基本常识,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创作经历,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理解本剧的主题。(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戏剧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等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 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鉴赏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难点: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三、课时安排:2 课时 四、教学过程:

2、【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背景,整体把握哈姆莱特全剧,概括基本情节,把握戏剧冲突。(一)导入 1.正文导入(课件投影: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同学们,有谁能把它翻译一下?这句话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一段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恩格斯曾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哈姆莱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哈姆莱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便是节选自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的内容,也就是小说的结尾部分。2.戏剧常识。(ppt)2(哈姆莱特 是一部什么类型的文学体材?(戏剧)那么

3、,什么是戏剧?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戏剧定义:辞海 里对戏剧的定义是: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而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因此,我们可以说,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

4、如丝路花雨);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雷雨)、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戏剧要素、特点略讲,雷雨里再做具体分析)戏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冲突:戏剧的第一要素,所谓“冲突”就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

5、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台词: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也指影视片中的解说词。说话者不出现在画面上,但直接以语言来介绍影片内容、交待剧情或发表议论,包括对白的使用。)戏剧特点:故事情节的发展分幕分场 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3 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集中,登场人物有一定数量的限制。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3、作者和作品(我们

6、在学习小说的时候已经了解到,要了解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就要了解它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这叫知人论世。首先,我们来了解莎士比亚。)作者简介: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1564年 4 月 26 日出生,默默无闻;1616年 4 月 26 日去世,举世闻名。1984年选举世界 10 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年)名列第一。莎士比亚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18 岁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大 8 岁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21 岁时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剧院工作,从马夫,到演员、再到导演、剧院股东,这样的生活

7、经历,为他日后的诗歌和剧本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在整整 52 年的生涯中,莎士比亚为世人留下了 37 个剧本一百多首十四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维纳斯和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他的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被

8、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英国人把每年的 4 月 23 日定为“莎士比亚戏剧节”,每年到这时候,世界各地都会有许多地方上演他的戏剧。英国有句谚语:“宁可不要 100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虽然这话有浓厚的殖民色彩,但莎士比亚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剧情梗概(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有人做过统计,从 1877年至今,平均每 12 天就有一篇或者一部研究哈姆莱特的专著或者论文问世。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品会让哈姆莱特在英国文学界有如此高的地位呢?有没有同学能说说它的主要剧情?)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莎学

9、研究的最大课题,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莱特王子。而哈姆莱特的叔父克劳迪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王子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王子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王子疯了。王子在质问母亲的时候误杀了大臣,也是自己恋人的父亲波洛涅斯。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投河自 4 杀,引起兄长雷奥提斯心头之恨,与克劳迪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皇后误饮,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真相,王子报了父仇,死前托咐友人霍拉旭将真相告白于天下,自己亦

10、壮烈牺牲。3、写作背景(那么,莎士比亚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呢?)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哈姆莱特说:“丹麦是一所牢狱。”又说,世界也是“一所很大的牢狱,里面有许多监房、囚室、地牢;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他所说的丹麦指的正是 16 世纪末、17 世纪初的英国。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 p

11、pt: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预习)1、生词僻义 枭(xia)首 棕榈(l)树 戕(qing)害(伤害、残害)蟊(m o)贼 篡(cun)夺 玉玺(x)繁文缛(r)节 嗜(sh)杀 战栗(l)吮(shn)吸 万恶不赦(sh)2.学生交流,把握大意(课前预习)(由于戏剧中人物对话多,有时读完后情节不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脑中,而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哈姆莱特的人物关系。)问

12、题:剧中出现了那些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关系?(板书:人物关系结构图)哈姆莱特(丹麦王子)克劳狄斯(丹麦国王,哈姆莱特叔父、弑君篡位者)乔特鲁德(王后、哈姆莱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奥斯克里(宫廷大臣)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王子的情人)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霍拉旭(哈姆雷特挚友)小福丁布拉斯 挪威王子 多森格兰兹(朝臣、王子同学,后背叛)吉尔登斯吞(朝臣、王子同学,后背叛)5 问题:这些人物关系之间有什么样的矛盾冲突?A 莱特和克罗迪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哈姆莱特和葛忒露德:虽是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克里迪斯和葛忒露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二人间又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13、(另一个家庭波洛涅斯一家同样既有自身的矛盾又与哈姆莱特一家关系错综复杂。)B 既是国王帮凶,又是哈姆莱特挚爱的女友的父亲。奥菲利娅挚爱哈姆莱特又与父亲有骨肉亲情。雷欧提斯本是哈姆莱特朋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由此可见,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板书)等复杂感情的折磨。问题:戏剧围绕着这些人物,课文节选的部分展开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答:哈姆莱特对朋友霍拉旭讲述偷换密信、死里逃生的过程。奥斯里克来传达比剑之事,被哈姆莱特嘲讽一番。厅堂比剑,克劳狄斯设下圈套,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双双中毒剑,母后乔特鲁

14、德喝毒酒而死,雷欧提斯临死前揭穿阴谋,哈姆莱特尽最后力量用毒剑刺伤克劳狄斯,并逼他喝下毒酒。这个故事根据人物的上下场,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初步渗透人物形象)1.两人密谈: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从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2.受命比剑: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3.比剑复仇: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从“一贵族上”到结束)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问题一:“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总之,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尖锐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

15、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问题二:“比剑决斗”这一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问题三: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6 答: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表演“比剑决斗”这一环节(初步感受莎士比亚的语言特点)知识拓展:小说与戏剧的区别 在小说里面,主要表现的是情感和事件,而在戏剧中则是性格和行为。小说必须缓慢地前进;主要人物的情感,在某种意义上说必须

16、约制整个展示本身和得出结论的那种倾向。相反的,戏剧必须急速前进,主要人物必须迫切前进直到结尾为止,它并不有意去约制,但实际上是被约制了。小说中的英雄必须是受约束的,至少他不能有高度的主动性;而在戏剧里面,我们要求的是人物的积极活动和行为。小结:在同学们在精彩的表演中初步感受了哈姆莱特的语言,下节课,我们将对戏剧的台词做具体地分析。板书设计: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老国王 王后 新王克劳狄斯 大臣波洛涅斯 哈姆莱特 阴 谋 雷欧提斯 奥菲利亚 比剑 悲 剧 同归于尽 矛盾冲突:亲情、爱情、友情 7【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把握莎士比亚的语言特点,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探究哈姆莱特的主旨。(三)再读课文

17、,领悟内涵 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戏剧人物关系及主要情节,今天,我们将深入文本,一起来分析哈姆莱特这一形象。要分析一个人物形象,要从哪些角度出发?(语言、动作、心理),在戏剧这一文学体裁中,动作描写比较少,主要是语言的描写,也就是台词。而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理的变化。因此,戏剧中,品评人物形象主要是从语言出发 ppt“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 1.学生再读课文。(分角色扮演,朗读课文)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哈姆莱特、奥斯里克和霍拉旭,分角色朗读文中“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嘲讽”这一部分的相关内容)。问题:

18、这段对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独到之处吗?那些地方写得精彩?答: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这些语言就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如 p27“你认识这只水苍蝇吗?他拥有大批粪土”此外,哈姆莱特时而高雅、时而粗俗、时而晦涩难懂的语言,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和他复杂深沉的个性特征。P29哈姆莱特 他在母亲怀抱里的时候,也要先把他母亲的奶头恭维几句,然后吮吸。像他这一类靠着一些繁文缛礼撑撑场面的家伙,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他们的浅薄的牙慧使傻瓜和聪明人同样受他们的欺骗,可是一经试验,他们的水泡就爆破了。由此可以得出,莎士比亚的语言特点之一

19、是:语言形式丰富而富于形象性。2、分析动作化和性格化的语言 (书 p3031)哈姆雷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哈姆雷特:得意,纳闷 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哈姆雷特 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哈姆雷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8 性格化: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哈姆雷特的语言:直率,不加掩

20、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克劳狄斯的语言: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问:课文还有那些台词表现出人物语言性格化的特点?如“来,哈姆莱特,来,让我替你们两人和解和解”“我们的孩子,定会胜利”等都是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话。动作化:指人物的语言要有力地表现其欲望、意志、内心的冲突,并使其内心状态通过语言转化为外部动作,而且要有种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张力。哈姆莱特连续两次击中雷欧提斯后,既有些得意,又对雷欧提斯的状态有些纳闷,因此脱口说了一句:“你怎么说?”雷欧提斯被这句话激起了斗志。他对克劳狄斯说:“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这句话表明他还不能

21、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想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而克劳狄斯对他使用了激将法:“我怕你击不中他。”然而雷欧提斯还是迟疑不决。光明正大、毫无猜忌之心的哈姆莱特又一次提醒他:“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终于,雷欧提斯冒失地刺出致哈姆莱特死命的一剑。问:课文还有那些台词表现出人物语言性格化的特点?比如,在交手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请求谅解的一番话富有动作性。这段话真挚、恳切,打动人心,而在全剧里他一贯的语言风格是尖刻、讥嘲、不留情面的。之所以有这种变化,是因为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的遭遇感同身受,对他产生了由衷的同情。透过这段话语,我们感受到哈姆莱特善良、美好的天性。同

22、时,它对此后剧情的发展也产生影响:雷欧提斯被他的话感动了,一意要复仇的心犹疑起来,所以第一、第二回合他都无心进攻,延缓了克劳狄斯的毒计的实现;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决心击中哈姆莱特的时候,旁白是“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临死前,他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使得哈姆莱特能抓住最后的时机杀死克劳狄斯。由此可以得出,莎士比亚的语言还具有动作化、性格化的特点。(四)合作探究 1.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是最令人觉得扑朔迷离的形象。有人说:“哈姆莱特 会随你的年纪的增长,人生体验的深刻丰富,而变成另外一个 哈姆莱特”。那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们心目中

23、的哈姆莱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从那些地方看出的?他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性格特征:答:课文主要包括两个事件,一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二是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前一件事情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敏感、机智,对话表现出哈姆莱特的幽默风趣、睿智。后一件事情,哈姆莱特无所顾忌地同意了 9 克劳狄斯设下的赌局和雷欧提斯比剑则表现了他草率、冒失。但总的来看,哈姆莱特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总是被事件推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问题:从整部戏剧上看,学术界普遍认为,忧郁和延宕(犹豫、拖延)是哈姆莱特的主要性格特点。那么,课文中的哈姆莱特为什么

24、会如此无所顾忌地同意比剑呢?答:他似乎无法确定一场周密的复仇计划,也不能很好地应对克劳狄斯设下的圈套。他对于比赛虽然有不好的预兆,但是他对生命、对世界都不觉得值得珍惜和留恋(“一个人既然在离开世界的时候,只能一无所有,那么早早脱身而去,不是更好吗?随它去”),为父亲报仇的念头也根本被抛到了一边。所以,对于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之间的打赌,即使他本能地意识到其中有阴谋,也不愿去深究,或想办法拒绝,他毫不迟疑地答应和雷欧提斯比赛,也许是希望一切都尽快结束。临死前,他对霍拉旭说:“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在哈姆莱特眼里,世界彻底失去了它美好、光明的面目,

25、显得“冷酷”、狰狞。能和敌人同归于尽,对他而言,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局。天命思想 问题:哈姆莱特的天命思想有点非常引人注目。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哈姆莱特的宿命观?他为什么要相信天命?表现:在这全剧的最后一幕里,哈姆莱特似乎忽然变成了宿命论的信徒。他说过这些话:“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就在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原因:他如此强调天命,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其一,对于罪大恶极的克劳狄斯,哈姆莱特没有信心让他受到应得的惩罚,而不殃及别的无辜的人,因为此前他曾误杀大臣波洛涅斯,并间接导致了奥菲莉

26、娅之死。他觉得自己在除“恶”的时候,同时也在作恶;因此无法摆脱良心上的不安,便把一切归于天意。其二,哈姆莱特接连遭到巨大的灾祸的打击,先是父王被叔父暗害,母后改嫁给叔父,接着是奥菲莉娅落水身亡,他不明白这些残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也只好把一切都视为上天注定。问题:哈姆莱特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样的结局,你认为他能否避免?答: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诡计,跟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他答应“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大半,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哈姆莱特用毒剑刺中等,才

27、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2、你认为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客观上讲,首先是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其次是哈姆莱特性格中的矛盾。哈姆莱特有美好的理想但不切实际;他受人民爱戴却又不相信群众,而是孤军奋战;他勇敢地担负起扭转乾坤的重任,却只相信自上而下的改良,而反对人民的暴动,摆脱不了宿命论的束缚。趣味知识拓展:精神分析学派观点: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弗洛伊德)10 形象总结:答: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动的忧郁的王子。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

28、的行动。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所以有人称他为上个延宕的王子。现在一般用“哈姆雷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拓展:(结合整部戏剧而言)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主观)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

29、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名家观点 ppt 哈姆雷特不单只是个悲剧英雄,而且是一个多思想的少年。(梁实秋)哈姆雷特是一位公子,不是一位英雄,报仇的事他不配干,所以迁延不决。(歌德)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雨果)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

30、的形象和印记。”教师试评:哈姆雷特具有远大的理想,他最终的目标不是复仇,而是扭转乾坤。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形象因为有了矛盾复杂的内蕴,因此具有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探讨。2、主题:、揭示了新旧交替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的残酷性;、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起到了唤起民众,奋起反抗封建势力的作用。(六)拓展延伸 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原著(七)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1、2 两题 11(八)板书设计 、比剑 包藏祸心 受拉拢 (封建反动势力)国王克劳狄斯 丹麦王国 雷欧提斯 复仇 拯 救 愧疚 谋害 不忍 哈姆莱特 (人文主义理想)思 延 考 宕 生存还是毁灭 语言特点:形象性 性格特点:敏感、机智 性格化 幽默、风趣、睿智 动作化 草率、冒失 主题:、揭示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的残酷性;、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唤起民众,反抗封建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