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保护修缮与复兴技术研究.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9343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保护修缮与复兴技术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保护修缮与复兴技术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保护修缮与复兴技术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保护修缮与复兴技术研究.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保护修缮与复兴技术研究 摘要:历史建筑呈现了所在时代的历史发展与历史价值,反映了当时历史建筑风貌的特色和文化特点。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与复兴,是为了将这些具有乡土特色、古色古香的建筑保留和传承下来。本文以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为例,分析当前历史街区保护现状,并结合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保护修缮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提出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保护方式与复兴建议。关键词:历史街区;古建筑;修缮方法 引言:在经济发展的助力下,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加强新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对旧城区进行改造,甚至会拆除历史建筑,但会导致历史文化消失。而如今,人们日益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

2、要性,加强对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的重视。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秉承古建筑修缮理念,保留历史建筑原有风采。一、历史街区保护现状以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为例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拥有着当地最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展现了明清时代南街老城历史文化风貌的特色。在2010-2020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计划中,建设集“城、河、山、塔、寺”等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景观区。但是这些具有历史文化风情、独特的人文风貌的历史街区及古建筑并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从2006 年 8 月开始。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中有五处古建筑进行拆迁改造,有18 处城南古建筑处于近乎荒废的状态,现阶段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保护修缮工作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3、一是该街区内的居民进行整体搬迁,利用古建筑保护修缮理念和工艺技术对历史街区及古建筑进行整体维护与更新,保留古建筑原有风貌。二是在历史街区内仍然存在大量居民居住,并且居住环境缺少规范管理,生活垃圾影响街区环境,导致古建筑及历史街区文化风貌的维护效果较差。三是街区内除了文保单位要求不能拆除的古建筑以外,其他都已全部拆除,但是片区内拆除后的土地处于空置状态,缺少相关人员进行打理,导致杂草丛生,很多古建筑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与维修。四是片区内的居民进行搬迁,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也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修缮,并配合历史街区及古建筑文化风貌的特点,建设了很多具有传统历史文化风格的新建筑,将其改造成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

4、商业文化街区。二、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出现的矛盾点(一)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复兴历史城区和古建筑保护修缮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尤其是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古城来说,对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针对提升老城街区品质的相关政策及规定,加强城市生态绿地保护管理,制定有助于彰显古城区历史风貌的保护战略,保护历史文脉,尊重传统建筑,利用城市良好的经济条件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和相关旅游业1。但与此同时,城市的飞速发展也带来很多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问题。一是部分居民居住在传统历史街区和古建筑内,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凸显了老城区保护与城市发展中新城区改造的矛盾问题,并且很多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往往容易背离历史

5、老街区和古建筑保护的初衷。二是进行历史街区搬迁和古建筑修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很多地方政府恰恰缺少改造与保护的资金。很多具有相当历史的街区和古建筑进行修缮需要动辄上亿元,如此浩大的工程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只是冰山一角、杯水车薪,很难达成保护与修缮的目的。同时政府不仅要考虑改造和修缮后建筑适宜居民居住,还要考虑投入的资金回本问题。但当下相关经济、房屋修缮、土地流转、财税等制度的不完善,也造成政府与历史街区及古建筑的修缮与复兴出现不稳定性。三是对于不同历史地段的保护规划未能与城市整体和街区的长远发展相协调,存在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如山东金乡县羊山镇的羊山古镇规划,安徽徽派建筑的区域分布与

6、科学管理等。这些圈定的历史街区居住环境与现代居民生活要求不符,很多居民所生活的环境比较混乱,没有将历史老街区的历史风貌和生命力得以延续下来,对其的修缮与改造更多是在原有固定的框架中进行,缺少合理性。(二)拆迁与改造引起的争议 拆迁与改造是一把“双刃剑”,政府在进行历史街区的拆迁与改造过程中,未能认识到二者的关系,容易引发各种矛盾问题,影响了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兴。以双塘园为例,双塘园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老城南的文化脉络筋骨,2009 年启动了双塘园复兴工程,但是该工程启动实施后,仅仅是拆迁问题就带来了诸多矛盾。该区域很多房屋存在环境简陋、基础设施不完善、还存在老化及安全隐患、居住条件恶劣,还

7、有一些历史古建筑和文化遗迹淹没在其中。主要是因为这些房屋年久失修,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具有几十年的老建筑的居住条件也存在滞后性,很多房屋居住空间狭小,甚至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二是一些拆迁队伍缺乏专业技术水平,在拆迁过程中会对古建筑缺少保护,造成部分古建筑遭到损坏。三是很多本地居民,尤其是一些老人,习惯了“大杂居小聚居”的传统居住习俗并且邻里关系和睦友好,老人对于这种和谐的邻里关系和生活方式比较留恋,对于房屋进行拆迁改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面对历史老街区和古建筑的拆迁与改造的问题,社会上也出现很大争议,很多行业内专家、学者、建筑师、大学教授等专业人士也针对古建筑的“拆迁”与“改建”的问题进行

8、博弈,划分为两个阵营,一方持“拆”的观点,认为当下应考虑居民的生活条件,使其居住环境更适合人居,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过度留恋只会阻碍进步,落败的、不合时宜的建筑应拆除。另一方持“改”的观点,一些专业领域人士认为历史街区的老建筑有着独特的物质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主要意义在于历史价值,需要对历史老城区及古建筑进行保留性保护,并从环境艺术视角来重新考虑历史街区的居住环境以及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策略2。同时著名作家叶兆言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不管是拆迁还是改建,要正确认识和看到二者的利弊关系”,保护历史街区及古建筑并非保护落后、衰败的历史文化,这也是时代发展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三、历史街区

9、及古建筑的保护方式及复兴建议(一)保护方式 1.修缮保护 基于文物保护相关法律规定,需要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当然很多历史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修缮技术水平的高要求,想要完全恢复原状也比较困难,所以可以理解为恢复原状与保存现状两种情况。前者是基于古建筑的建筑风格特点、建筑结构或者按照文字、图件记载进行复原,再通过做旧方式使其修复后与原本构造相适应。而保存现状是以现存实物的鉴定年代为依据,对古建筑保留各个历史时期的部分修缮痕迹3。很多古建筑建造历史悠久,并经过风化作用,出现结构老化、屋面变形、墙体开裂等诸多安全问题,也会警告过地下水位过高,木质建筑长期浸在潮湿的环境中,也容易造成木桩糟

10、朽,想要恢复到原本形态不太可能。因此,进行古建筑改造和修缮过程中,对不同构件要采用相应的修缮方法。如结构歪曲、不稳,可以将墩接基础改为钢筋混凝土基础;木质构件容易受潮湿环境影响,出现木构件糟朽、腐烂问题时,可采用抽换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屋面变形可以更换木基层和檐头,但是所有更换的构件要按照做旧的手法恢复到与原本屋面相符合;对于一些屋脊、饰件等损坏问题,可以采用粘补的方法进行修复,如存在缺角、无法修复问题再进行拆换,并对旧的物件进行清理编码。总体来说,不管什么样的问题,都需要基于文物保护法的规定进行修缮,尽可能遵照恢复原状的原则进行实施。如东阳市李宅宗祠修缮工程中,就是严格按照恢复原状的原则进行

11、修缮工作,对木构件出现歪闪问题,采用打牮拨正的方式维修,对于无法修复的构件,根据旧有样式进行拆换,更换为梁、椽等大木构件。2.开发保护 对古建筑进行开发保护,使其更适应城市化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通过不同保护手段,既保留古建筑原有历史氛围和建筑风貌,又能利用历史街区的古建筑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开发出适合现代人经营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首先,对于修缮后的古建筑,可以依据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出租给经营者使用,打造成乡村旅游经济产业、休闲娱乐产业以及其他公共事业的文化场所,并规定和要求这些承租者要担负起保护古建筑的基层责任人,除了日常经营活动,还要负责巡查和常规保养工作,一方面,要灌输承租者保护

12、古建筑的意识4。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减租或免租的方式激励民众以及承租者提高对古建筑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政府应发挥宏观管理作用,并提供古建筑保护指导和相应的技术支持。进行开发保护过程中,应根据场所的性质和发展规划,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打理和保护,改善古建筑周围环境,使其适合人居。同时还可以打造新旧建筑于一体的设计模式,在保留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和古建筑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在古建筑附近建立新的建筑,但新建筑要控制好建筑高度,凸显出古建筑地位和价值,并融入新的建筑风格,在不改变原有布局的基础上,实现新旧建筑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最后,加强对道路交通的控制与管理。由于很多历史街区道路比较狭窄,路面不平整,为了

13、改善交通不畅问题,一方面,可以采用限制私家汽车和货车进入古城区,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另一方面,在古建筑附近增设停车场,保障交通顺畅,人们出行便利,避免古城区交通堵塞、影响人们出行安全的问题。(二)复兴建议 1.综合要素,合理分析 保护修缮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对原有建筑结构和风貌的复刻,如果将修缮工作理解为“复制、粘贴”,未免显得乏味,并且也会让民众产生困惑,不理解复原后是建筑原貌还是翻修重建,也会影响人们的建筑审美。因此,在进行治理和改善古建筑周围环境的基础上,需要综合历史建筑风格类型、建筑元素、建筑功能等因素,科学规划与利用历史留存下来的资源。在古建筑保护与复兴过程中,应突出建筑的原貌,同时还要考

14、虑当下以及未来城市发展要素,通过对比分析,让历史街区及古建筑获得时间上的深度,但是不能过度强调时间要素在古建筑复兴中的作用,因此可能会忽视古建筑的整体空间特征,弱化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可见,对历史街区及古建筑的保护修缮与复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先综合各要素分析,明确历史街区古建筑以及城市文化景观要素的重点是什么,具有的独特性要素是什么,能够利用这些要素与城市发展相衔接,进行全面保护与复兴,这样可以让复兴工程实践目标更清晰。2.循序渐进,多元优化 对于历史老城区的改造应该遵循多元化、不同维度发展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修缮、拆建与复兴,进行地段拆迁,既不能进行全面推倒重新建设,也要根据原有建

15、筑历史风貌和特点,对已经拆迁的小规模拆建工程,可以采取区域式、院落式修建方式,进行有规则、递进式的修缮与改建,这样可以保留传统街区在建筑结构、城市空间布局、交通道路、建筑特点等多方面要素,并且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在资金投入、地质勘查、建筑质量评定、历史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合理规划,循序渐进地落实保护思路,如南京云锦、门廊砖雕、窗门木雕、秦淮灯会等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就在合理保护中得以传承下来。结语:综合上述分析,围绕各地区历史文化街区及古建筑保护修缮与复兴工程,探讨了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争议点,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与复兴历史老城区、保留原汁原味的历史建筑的重要性。尽管保护修缮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各城市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及建筑保护仍然在积极地探索和进行着,能否有更全面、适合的保护方法还需要从更多实践中积累经验,突出保护的时代性。参考文献:1黄加华.历史街区及古建筑保护修缮与复兴J.福建建材,2021(08):52-54.2倪非凡.历史街区复兴建设项目效益增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0.3刘燕.历史建筑的参与式修缮保护设计全过程设计方法探索D.四川美术学院,2019.4罗磊,汪斌.历史街区的整治与修缮探讨以屯溪老街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2):80-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