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抗日战争16.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9251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抗日战争1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6课抗日战争1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6课抗日战争1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抗日战争16.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校 实验高中 学科 历史 编写人 李国令 审稿人-王明强 教案:第 16 课 抗日战争 一、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日本的侵略以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史实;了解日军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抗战胜利的史实,分析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和组织讨论,培养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使学

2、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结合现实,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认识还可以,尤其抗日战争。因此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是学生能参与其中,而达到能学会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

3、力。五、教学方法 1.采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学案见后面)。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抗日战争教材,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初步认识本课基本知识。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 课时 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学案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播放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记录片片段,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引言部分。

4、(板书第 16 课 抗日战争)提出问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为什么多次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而最后的抗日战争中国能够赢得胜利?使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节内容。”(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了解日本侵华活动和滔天罪行,全面侵华的标志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形成。板书:一、全民族抗战(1)日本的侵华活动 师:帮助学生了解复习近代史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从世界史的角度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出示投影)日本侵华进程:学生阅读 P35“历史纵横”和课文九一八事变插图,归纳出在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华步骤不断升级,使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

5、间的矛盾也不断激化,真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2).卢沟桥事变(1937.7.7)师:1937 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加快了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既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3.全民族抗战 得出结论: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探究点二:战争是残酷的,犯下的种种反人类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也曾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儿的人,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灭绝人性的恶魔,日本右翼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的某种屠杀,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板书)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答案提示: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

6、影响,日本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征,这种民族特征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遇到困境时,国内为摆脱困境,形成了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当日本民族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加剧了其侵略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使这种野心得以实现。日本右翼对侵略战争的粉饰是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及罪行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的表现,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它严重伤害曾受其侵略的亚太地区人民的感情,严重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它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违背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探究点三、分析抗战的胜利及胜利的伟大意义,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板书

7、)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师:抗日战争打得非常艰苦,我们能打赢日军吗?为了振奋人民的抗日精神,争取抗日形势的好转,中共党中央决定在华北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展开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除了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积极开辟国外战场。2、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师:在英美军队配合下,1945 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师: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都失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

8、利,全民英勇抗战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引导学生从日、中、国际三个角度分析。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师: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就中国国内而言,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就国际而言,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

9、要贡献。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日本:其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国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探究点四、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国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中日关系?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多媒体展示资料:日本文部省修改历史教科书;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等法案)日本右翼势力甚至极力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蓄意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发生的一般战斗行

10、为。大家怎样看待这些事件和做法?答案提示:日本右翼势力并不代表日本全体国民。在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发言时,教师应注意避免在学生中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教师:幻灯显示: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并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招魂,这表明()A、日本企图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B、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活动猖獗 C、日本力图重温政治大国美梦 D、日本重视对下一代的历史教育 学生通过对各选项中信息的比较,很快得出答案是 B。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右翼势力不代表日本全体国民,从而端正学生盲目的民族仇视情结。(

11、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抗日战争这节课,那么,抗战胜利是否就意味着新中国的诞生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抗战胜利之后的历史。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什么原因导致内战的爆发。并完成本节的课前预习部分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九、板书设计 第 16 课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进程: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12、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2、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十、教学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较多,叙述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语言注意精练、科学、准确、同时由于本课重要的教学目的在于升华学生的情感,因此语言也要生动、富于感情,让学生受到感染。对于学生相对较熟悉的侵华日军暴行内容,选择先由学生来讲述,然后再用多媒体课件来补充,学生讲完后,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对日军的暴行有何感受。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情感被调动起来后,再由教师强调,我们学习这部分内容不是要“血债血还”,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珍惜今天和平美好的局面。因抗日战争内容复杂,很难在一节课中

13、面面俱到,因此我选择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到的较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和教材联系比较紧密,此问题的提出能引导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的把握。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避免在学生中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本节课时间 45 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 5 分钟,新授讲解梳理知识10 分钟,学生分组讨论 15 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0 分钟左右,其余环节 5 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十一、学案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