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报告.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87297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00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报告.pdf(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24 页 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报告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背景知识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当受到紫外或蓝光激发时,GFP 发射绿色荧光。它产生荧光无需底物或辅因子发色团是其蛋白质一级序列固有的。GFP 由 3 个外显子组成,长 2.6kb;GFP 是由 238 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单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 27.0kMr,其蛋白性质十分稳定,能耐受 60处理。1996 年 GFP 的晶体结构被解出,蛋

2、白质中央是一个圆柱形水桶样结构,长 420 nm,宽 240 nm,由 11 个围绕中心 螺旋的反平行 折叠组成,荧光基团的形成就是从这个螺旋开始的,桶的顶部由 3 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底部由一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对荧光活性很重要的生色团则位于大空腔内。发色团是由其蛋白质内部第 65-67 位的 Ser-Tyr-Gly 自身环化和氧化形成.1996 年 GFP 的晶体结构被解出,蛋白质中央是一个圆柱形水桶样结构,长 420 nm,宽 240 nm,由 11 个围绕中心 螺旋的反第 2 页 共 24 页 平行 折叠组成,荧光基团的形成就是从这个螺旋开始的,桶的顶部由 3 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底部

3、由一个短的垂直片段覆盖,对荧光活性很重要的生色团则位于大空腔内。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一种最常用的质粒 DNA 提取方法:碱裂解法。该法用于从小量培养物中抽提质粒 DNA,比较方便、省时,提取的质粒DNA 质量较高,可用于 DNA 的酶切、PCR 甚至测序。学习利用核酸蛋白测定仪测算核酸的浓度和纯度。掌握一种最常用的分离、鉴定、纯化 DNA 片段的比较方便、省时的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习使用限制型内切酶进行 DNA 酶切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和掌握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要点,以及质粒 DNA 转化大肠杆菌细胞的原理和方

4、法。掌握双酶切法鉴定重组质粒 DNA 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菌落 PCR法鉴定重组质粒 DNA 的基本原理。了解菌落 PCR 法鉴定菌落及保存的操作方法。掌握用 IPTG 诱导 GFP 基因表达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步骤。本实验除了训练学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外,还需要掌握将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转移电泳技术,运用酶法显色蛋白质,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检测表达蛋白质这一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技术。二、基本原理 1.质粒 DNA 的分离与纯化的原理:第 3 页 共 24 页 质粒是一类在细菌细胞内发现的独立于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稳定的遗传单位。迄今为止,从细菌中分离得到的质粒都是环型

5、双链 DNA 分子,分子量范围从 1kb 到 200kb。质粒 DNA 可持续稳定地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态,但在一定条下又会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后代。在大多数情况下质粒 DNA 复制中的酶体系和细菌染色体复制时所用的酶是相同的。有些质粒复制受宿主细胞复制作用的严格限制,因此每个细胞中只含一个或几个拷贝,称为严谨型质粒,有的质粒的复制受宿主细胞的控制不严,称为松弛型质粒,它们在每个细胞中的数目可达 10-200 个拷贝。当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时(例如经氯霉素处理),细菌染色体虽不再增加,但松弛型质粒 DNA 可继续被复制,以至每个细胞内的

6、拷贝数可以增至一千到几千。质粒具有一定的生物功能,它们往往带有一些抗药标记,当质粒 DNA 用人为的方法转化进细菌时,转化后的细菌会表现出质粒基因所具有的新的生物表现型,例如,把一个含有抗药基因的质粒转入细菌后,原来无抗药性的细菌则表现出抗药的新表型。借助转化菌获得的新表型特征,可证实质粒已转入宿主细菌中,这样就可以作为转化菌的选择性标记。质粒作为基因克隆载体分子的重要的条是获得批量的纯化的质粒 DNA 分子。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可用于质粒 DNA 的提取,它们都包括三个基本的步骤:细菌的生长和质粒的扩增;菌体的收集第 4 页 共 24 页 裂解,质粒 DNA 的分离;质粒 DNA 的纯化。(1)

7、细菌的生长和质粒的扩增 从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挑取一个单菌落,接种到含适当抗生素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对于松弛型质粒(如 pUC 系列)来说,只要将培养物放到标准的 LB 或 2YT 培养基中生长到对数晚期,就可以大量提取质粒,而不必选择性地扩增质粒 DNA。但对于严谨型质粒(如 pBR322)来说,则需在得到部分生长的细菌培养物中加入氯霉素继续培养若干小时,以便对质粒进行选择性扩增。(2)菌体的收集、裂解和质粒 DNA 的分离 质粒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宿主菌(一般是大肠杆菌菌株)DNA 与质粒 DNA 之间的两种主要性质差异:(1)大肠杆菌的染色体较一般的载体质粒 DNA 大得多。(2)从细胞中提

8、取得到的大肠杆菌 DNA 主体是变性的线性分子,而大多数质粒 DNA 是共价闭合的环状分子。这里主要介绍碱裂解法的基本原理:在细菌悬浮液中加入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 NaOH 使菌体裂解(有时需要先使用溶菌酶水解细胞壁)。此处理可破坏碱基配对,故可使细菌的线状染色体 DNA 变性,但闭环质粒 DNA 链由于处于拓扑缠绕状态而不能彼此分开。当条恢复正常时(如加入酸性的 NaAc 或 Kac中和碱性 NaOH),质粒 DNA 链迅速得到准确配对,重新恢复成天然的超螺旋分子。通过离心,可以使染色体 DNA 与变性蛋白质、RNA 分子一起沉淀下来,而质粒超螺旋分子仍滞留于上清中。第 5 页 共

9、24 页(3)质粒 DNA 的提纯 对于小量制备的质粒 DNA,经过苯酚抽提、RNA 酶消化和酒精沉淀等简单步骤除去残余蛋白质及 RNA,达到纯化的目的。质粒 DNA 分子具有三种构型:共价闭合环形 DNA(cccDNA,SC构型)、开环 DNA(OC 构型)和线性分子(L 构型)。在细菌体内,质粒 DNA 是以负超螺旋构型存在的。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不同构型的同一种质粒 DNA,尽管分子量相同,但具有不同的电泳迁移率。其中走在最前沿的是 SC DNA,其后依次是 L DNA 和 OC DNA。2.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影响 DNA 在琼脂糖凝胶中迁移速率的因素主要有:(1)DNA分子的大小 双

10、链 DNA 分子在凝胶基质中迁移的速率与其碱基对数的常用对数成反比。分子越大,迁移的越慢,因为摩擦阻力越大,也因为大分子通过凝胶孔径的效率低于较小的分子。(2)琼脂糖浓度 给定大小的线状 DNA 片段在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中迁移速率不同。在 DNA 电泳迁移速率的对数和凝胶浓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3)DNA 的构象 超螺旋环状(型)、切口环状(型)和线状(型)DNA 在琼脂糖凝胶中以不同速率迁移。其相对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琼脂糖凝胶的浓度和类型,其次是电流强度、缓第 6 页 共 24 页 冲液离子强度和型超螺旋绞紧的程度或密度。一些条下,型DNA 比型迁移得快;在另一些条下,顺序可能相反。(4)

11、所用的电压 低电压时,DNA 片段迁移率与所用的电压成正比。电场强度升高时,高分子量片段的迁移率遂不成比例的增加。所以,当电压增大时琼脂糖凝胶分离的有效范围反而减小。要获得大于 2kb DNA 片段的良好分辨率,所用电压不应高于5-8V/cm。(5)电泳缓冲液 DNA 的泳动受电泳缓冲液的组成和离子强度的影响。缺乏离子则电导率降低,DNA 或者不动或者迁移很慢。高离子强度时(如 10buffer),电导率升高,使得应用适中的电压也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最严重时凝胶会熔化,DNA 变性。3.酶切及连接的原理:迄今已发现了 3000 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传统上将限制性内切酶按照亚基组成、酶切位置、识别位

12、点、辅助因子等因素划分为三大类。II 型酶在其识别位点之中或临近的确定位点特异地切开DNA 链。它们产生确定的限制片段,因此是三类限制性内切酶中唯一用于 DNA 分析和克隆的一类。II 型限制性内切酶中最普遍的是象 EcoR I、Hind III、BamHI 和 Not I 这样在识别序列中进行切割的酶。这一类酶是构成商业化酶的主要部分。大部分这类酶都以同二聚体的形式结合到 DNA 上,因而识别的是对称序列;但有极少的酶作为单聚体结合到 DNA第 7 页 共 24 页 上,识别非对称序列。一些酶识别连续的序列(如 EcoR I 识别GAATTC;Hind III 识别 AAGCTT;BamHI

13、 识别 GGATCC;Not I 识别GCGGCCGC);而另一些识别不连续的序列(如 Bgl I 识别GCCNNNNNGGC)。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DNA 后形成两种类型的末端:(i)两条链断裂的位置是交错地,产生粘性末端,如EcoR I 酶切后产生末端;(ii)两条链的断裂位置处在一个对称结构 的中心,产生平末端,如 HaeIII 酶切后产生 DNA 连接酶能够催化在两条 DNA 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这种酶需要在一条 DNA 链的 3-末端具有一个游离的羟基(-OH),和在另一条 DNA 链的 5-末端具有一个磷酸基团(-P)。4.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的原理:外源 DNA 只有转

14、化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才能得到扩增。感受态指细菌细胞具有的能够接受外源 DNA 的一种特殊生理状态。大肠杆菌的感受态可用 CaCl2 处理而诱导产生:将正在生长的大肠杆菌细胞在 0下加入到低渗的 CaCl2 溶液中,便会使细胞膜的透性发生改变,此时的细胞即呈现为感受态。这一方法可以用于批量制备感受态细胞,其转化效率可达到 5106-2107 个转化克隆子/g 超螺旋质粒 DNA。制备好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可在-70冻存。在 0下外源 DNA 可吸附到感受态细胞表面,短时间的热刺激(42,90s)诱导细胞吸收 DNA。转化了质粒 DNA 的大肠杆菌随后在培养基中 37培养 1hr,可使质粒 DNA

15、中编码抗生素抗性的第 8 页 共 24 页 基因得以表达,因此,转化了质粒 DNA 的大肠杆菌细胞可在含有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而没有转化的细胞则无法生长。5.重组质粒 DNA 的鉴定(双酶切法和菌落 PCR 法)的原理:重组质粒 DNA 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如 BamH I 和 Not I)分别酶切基因片段和质粒后,利用基因片段和质粒 DNA 一端带有相同的粘性末端连接起来的重组质粒,如果再利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重组基因片段两侧的酶切位点,通过酶切下的重组片段的大小与连接的基因片段大小是否相同判断质粒 DNA 是否为重组质粒。单菌落或提取的质粒 DNA 也可以通过 PCR 方法鉴定正

16、确克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 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 DNA 片段的一种方法。典型的 PCR 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等三步反应组成一个循环周期,通过多次循环反应,使目的 DNA 得以迅速扩增。其主要步骤是:将待扩增的 DNA 置于高温下使之解链,人工合成的两个寡核苷酸引物在低温下分别在目的片段两侧与 DNA 两条链互补结合;DNA 聚合酶在72将单核苷酸从引物的 3端开始掺入,沿模板从 53方向延伸,合成 DNA 的新互补链。具体地说,PCR 反应系统有寡核苷酸引物,反应缓冲液,热稳定 DNA 聚合酶(Taq 酶),脱氧核苷三磷酸

17、底物和靶序列(即模板)等五部分组成,缺一不可。第 9 页 共 24 页 PCR 技术能在试管中建立反应,经数小时之后,就能将极微量的某一特定的目的 DNA 片段扩增 106 倍以上,而无需经过烦琐的基因克隆程序便可获得足够数量的精确的 DNA 拷贝。它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结果也较为可靠,为基因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对整个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PCR 技术产生的时间虽不长,却以惊人的速度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它可用于基因的分离、克隆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突变体和重组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基因多态性的分析、遗传病和传染病的诊断、肿瘤机制的探索及法医

18、鉴定等诸多方面。6.GFP 蛋白的诱导表达的原理:IPTG(异丙基硫代-L 半乳糖苷)是一种常见的诱导基因表达的诱导剂,结构类似乳糖。GFP 基因连接到 pET-28a 的多克隆位点(MCS),GFP 基因的表达受其上游 T7 启动子和操纵基因 O 位点以及结合到这些顺式作用元的蛋白因子的控制。LacI 基因编码调节蛋白,可以四聚体的形式结合到操纵基因 O 位点上,关闭 GFP基因的表达。IPTG 可与四聚体调节蛋白结合,从而改变调节蛋白的构象,使调节蛋白不再与 O 位点结合。接着 BL21 编码的 T7 RNA聚合酶结合到 T7 启动子位点,从而启动 GFP 基因的表达。7.Western-

19、blotting 的原理: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是将蛋白质转移并固定在化学合成膜的支撑物上,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以一抗作为探第 10 页 共 24 页 针,与目的蛋白作用并连接,再用带有标记的二抗与一抗作用,最后显色,显色位置即为目的蛋白。这种以高强力形成印迹的方法被称为 Western-blotting 技术。作为抗原的物质:天然蛋白、重组蛋白、偶联多肽等。抗原通常是由多个抗原决定簇组成的。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由一个 B 淋巴细胞接受该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称之为单克隆抗体(Monclone antibody)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相应地就产生各种各样的单克隆抗

20、体,这些单克隆抗体混杂在一起就是多克隆抗体,机体内产生的抗体就是多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由于其可识别多个抗原表位,制备时间短,成本低的原因广泛应用于研究和诊断方面。第一抗体就是能和非抗体性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种类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第二抗体是能和抗体集合,即抗体的抗体,其主要作用是检测抗体的存在,放大一抗的信号。二抗是利用抗体是大分子蛋白质具有抗原性的性质,去免疫异种动物,由异种动物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即一抗充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二抗上带有可以被检测的标记,如荧光、放射性、化学发光或显色集团。His 标签是蛋白质重组技术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标签,其序列为六个组氨酸,其特点是分子

21、量小、基本不改变蛋白质的生物结第 11 页 共 24 页 构、蛋白质的溶解性,在目的蛋白质检测和纯化方面极为方便。His 标签抗体可以用于检测和 His 标签融合蛋白的表达、细胞内定位,以及定性或定量检测 His 融合表达蛋白等。免疫印迹的实验包括 5 个步骤:(1)固定:蛋白质进行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从胶上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2)封闭(blocked):保持膜上没有特殊抗体结合的场所,使场所处于饱和状态,用以保护特异性抗体结合到膜上,并与蛋白质反应。(3)初级抗体(第一抗体)是特异性的。(4)第二抗体或配体试剂对于初级抗体是特异性结合并作为指示物。(5)被适当保温后的酶标记

22、蛋白质区带,产生可见的、不溶解状态的颜色反应。三、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实验材料 含 pEGFPN3 大肠杆菌液和含 pET-28a DNA 的大肠杆菌液,DH5,BL21,pET-28a 重组质粒 DNA,正向引物:5-ggg CAT ATg gTg AgC AAg ggC gAg g-3,反向引物:5-ggg CTC gAg TTA CTT gTA CAg CTC g-3,第一抗体(兔源 His 标签抗体),第二抗体(羊抗兔 Ig 多克隆抗体)。第 12 页 共 24 页 2使用仪器 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恒温摇床、制冰机、台式离心机、掌中宝离心机、小型混合器,冰箱,移液枪、核酸电泳仪

23、、小型混合器、冰箱、蓝盾可见光透射仪、水浴锅、移液器、电泳槽、电泳仪、振荡器、蓝盾可见光透射仪、凝胶成像仪、高压灭菌锅、离心机、PCR 仪、1.5ml 离心管、蛋白质电泳槽,蛋白质电转移槽一套(百晶公司),硝酸纤维素滤膜,直径为 20cm 和 10cm 的培养皿各一个,剪刀、镊子、刀片,普通滤纸。3试剂 BamH I(10U/L)(TaKaRa 公司),Not I(10U/L)(TaKaRa公司),T4 ligase、1%琼脂糖凝胶,LB(Luria-Bertain)液体和固体培养基 四、实验步骤 1.质粒 DNA 的分离与纯化:(1)取 2.0ml DH5 培养液倒入 2.0mL 离心管中,

24、13000rpm离心 1min。(2)重复 1。(3)弃上清,将管倒置于卫生纸上数分钟,使液体流尽。(4)菌体沉淀重悬浮于 100L 溶液中(需剧烈振荡),室温下放置 10min。(5)加入新配制的溶液200L(SDS 与 NaOH 等量混匀),盖紧管口,快速温和颠倒离心管 5 次,以混匀内容物第 13 页 共 24 页(千万不要振荡),冰浴 5min。(6)加入 150L 预冷的溶液,盖紧管口,并倒置离心管,温和振荡 3 次,使沉淀混匀,冰浴中15 分钟,13000rpm 离心 10min。(7)吸取 400L 上清液移入干净离心管中,加入 800l 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振荡混

25、匀,静置 10min(可重复)。(8)将水相 300L 移入干净离心管中,加入 800l 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振荡混匀,13000rpm 离心 2min。(9)将水相移入干净离心管中,加入 2 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振荡混匀后,置于室温下 10min,然后 13000rpm 离心 10min。(10)弃上清。(11)吸除上清液,将管倒置于卫生纸上使液体流尽,室温干燥。(12)将沉淀溶于 30L ddH2O 中,取溶解的质粒液 18L进行加入酶切体系,剩余的 12L 保存在-20冰箱中。(13)同样的流程和方法将 pET-28a 的质粒也提出来,保存在-20冰箱中。2.酶切及连接 按如下

26、双酶切体系(30L)混合:反应物 pEGFP-N3(L)pET-28a(L)质粒 第 14 页 共 24 页 18 18 BamH I 2 2 Not I 2 2 10buffer K 3 3 ddH2O 5 5 (1)37水浴酶切 2-3h。(2)配制 1.0%(M/V)普通琼脂糖凝胶 30ml。(3)适当放置冷却,60左右倒于电泳胶板上,插好梳子。(4)待凝胶凝固好以后,拨下梳子。(5)酶切样品中加入 5 l 上样缓冲液(含 GeneFinder)混匀,全部上样。(6)1TBE Buffer,80V(3-4V/cm)下电泳 30min。观察结果,并且拍照。(7)用干净的刀片将需要的 DNA

27、 条带从凝胶上切下来,称取重量。以 0.1g 凝胶对应 300L 的体积加入 PN。(8)50水浴放置 10min,期间不断温和上下翻动离心管至胶完全融解。(9)将上一步得到的溶液加入到一个吸附柱中,吸附柱再放入收集管,静置 3min 再在 13000rpm 离心 60s,弃掉废液。第 15 页 共 24 页(10)加入 750L 漂洗液 PW,13000rpm 离心 60s,弃掉废液,重复一次。(11)取出吸附柱,放入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在吸附膜的中间位置加入适量洗脱缓冲液 EB 30L,洗脱缓冲液先室温放置2min,13000rpm 离心 1min,然后将离心的溶液重新加回离心吸附柱中,1

28、3000rpm 离心 1min。按照以下连接体系进行,16或室温下连接过夜。反应物 体积/L 回收纯化的 pET-28a 质粒 5 gfp 基因片段 12 T4 连接酶 1 缓冲液(10)2 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3 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 法)(1)将活化的 DH5 或 BL21 培养液转入 2mL 离心管中,冰上放置 10min,然后于 4下 4000rpm 离心 5min。(2)弃去上清,用预冷的 0.1mol/L 的 CaCl2 溶液 600L 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 20min,4下 4000rpm 离心 5min。(3)弃去上清,加入 300L 预冷的 0.

29、1mol/L 的 CaCl2 溶液,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 5min,即成感受态细胞悬液,可-80长期保存。3.2 转化涂板 第 16 页 共 24 页(1)取 2 个无菌离心管,分别加入 100L DH5 感受态细胞悬液,第 1 管加 5l 无菌水,第 2 管加入质粒 DNA 溶液 5l,轻轻摇匀,冰上放置30min。(2)42水浴中热激 90s,热激后迅速置于冰上冷却 5min。(3)分别向管中加入 100L LB 液体培养基,混匀后在 37振荡培养 30min。(4)从管 1 中取 50L 涂布于含抗生素和不含抗生素的平板上,从管 2 中取 50L 涂布于含抗生素的平板上。正面向上放置约

30、10 分钟,待菌液完全被培养基吸收后倒置培养皿,37培养20 小时。凝胶成像系统采集图片。管 1 管 1 管 2 50L 50L 50L ddH2O ddH2O 重组质粒 4.重组质粒 DNA的鉴定(菌落 PCR 法)(1)挑取菌落 随机挑取 1 个菌落。首先使用无菌枪头挑取菌落,在已准备好的含有卡那抗菌素,分好区的固体培养基中轻划一下(为保菌种),然后将余下菌置于离心管中(作为PCR 反应模板)。(2)PCR 反应体系(20l)反应物 体积/dNTP(10mM)2 左引物 0.5 右引物 0.5 Taq 酶(5U/L)0.5 MgCl2(25mM)第 17 页 共 24 页 1.2 10Bu

31、ffer 2 ddH2O 13.3 (3)PCR 循环:95 5min 予变性(9530s;5830s;7260s)30cycles 72 10min 延伸(4)PCR 产物的检测 PCR 产物加入 5l 溴酚蓝-GeneFinder 混合液,分别按编号加入 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加样孔,使用 1%琼脂糖电泳分离。(5)用荧光激发器看结果采集照片。5.GFP 蛋白的诱导表达(1)取 3 组培养好的含重组质粒 DNA 的大肠杆菌液 2ml 与2ml 离心管中,加入 IPTG3L,分别诱导 0h,1h,2h。(2)分别取 1.5ml,10000rpm 离心 5min,去除上清,收集沉淀,再重复一

32、次收集沉淀。(3)观察蛋白表达:用紫外线照射菌体沉淀及培养平板,可以看到绿色荧光。分别对均匀涂布的平板以及表达蛋白的样品管照相,保存照片。6.Western-blotting 6.1 蛋白质电泳 第 18 页 共 24 页(1)洗净电泳用的玻璃板,晾干,按仪器使用说明装好。(2)配 12分离胶 8mL,分别取:30丙烯酰胺 3.2mL,1.5M pH8.8Tris-HCl 2.08mL,(分离胶缓冲液)10SDS 8L,TEMED 10L,双蒸水 2.64mL 混匀后加 10过硫酸铵 30L 混匀,灌胶。(3)灌好分离胶,上面用双蒸水封好。(4)待分离胶凝固后(凝胶时间半小时左右),配 6浓缩

33、胶(2.3ml):30丙烯酰胺 0.45mL,0.5M pH6.8Tris-HCl 0.6mL,(浓缩胶缓冲液)10SDS 22.5L,TEMED 2L,双蒸水 1.2mL,混匀后加 10过硫酸铵 20L。混匀。(5)吸净上面的水,灌入浓缩胶,插入梳子,凝固半小时以上。第 19 页 共 24 页(6)待胶凝固后,拔出梳子,加入电泳缓冲 Buffer。(7)沉淀用 200L 1SDS 上样缓冲液悬浮,煮 3 分钟,12000rpm 离心 5min,取上清。(8)按顺序上样,同时上标准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样品。上样顺序为:Marker(5L),样品(15L),Marker,样品。(9)开始电泳时用

34、 80V,待样品全部进入胶后增大到 160V。(10)溴酚蓝指示剂电泳到分离胶底部时(距底部 1.5cm 左右),停止电泳。(11)聚丙烯酰胺电泳后,将凝胶从中间位置切成两等份。(12)第一份胶用于考马斯亮蓝染色:先用固定液固定半个小时(可省),再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液染色 0.5 小时,然后脱色 2个小时。6.2 电泳转移(1)转移第二份胶,切割有效部分。(2)量好尺寸,按尺寸大小切割硝酸纤维素膜(硝酸纤维素膜不能用手接触,注意正反面,N 正面)。(3)在转移板上按顺序操作,每一步不能有气泡:用转移 Buffer 浸湿后的海绵片一张(接触转移板黑色部分)第 20 页 共 24 页 用转移 Buf

35、fer 浸湿后的普通滤纸两张 放上切割好的胶 胶上放硝酸纤维素膜,正面贴胶 湿滤纸两张 湿海绵片一张(接触转移板白色部分)(4)合上转移板,放入电泳槽,注意电极胶靠负极。倒入300mL 转移缓冲液(甲醇现用现加)。(5)插入电极,120mA 恒流电泳 1.5h。(6)转移结束后,取出硝酸纤维素膜。6.3 免疫印迹(1)用 TBS 缓冲液洗膜 10min,在摇床上轻轻摇动。(2)将膜用封闭溶液封闭,用摇床轻轻摇动 45min。(3)轻轻地转移掉封闭溶液,并用 TBS 溶液洗膜两次。悬浮洗膜一次,第二次 10min。(4)将 1 块润湿的滤纸放在大平皿中,滤纸上放一块比滤纸稍小的 Parafilm

36、 膜。GFP 蛋白的 Western blot(5)取 500L 一抗溶液(一抗原液:封闭液1:500)在Parafilm 膜上面均匀点上液滴。(6)将纤维素膜蛋白面(即硝酸纤维素膜正面)朝下铺在一抗上,之间不要有气泡。盖盖保湿室温过夜。(7)去掉第一抗体溶液,用 TTBS 洗膜 3 次,每次 10min,置于摇床上轻轻摇动。第 21 页 共 24 页(8)按照和一抗同样的操作将纤维素膜贴在二抗上(羊抗兔的辣根过氧化酶)。二抗:抗体稀释液按 1:500 稀释。(9)室温结合 1.5h。(10)用 TTBS 洗 2 次,每次 10min(为了更好的看到免疫的条带,可洗一次至两次)。(11)用 T

37、BS 溶液洗膜一次。(12)显色(试剂盒)。l 用平皿准备 10mLTBS,预热到 60,l 取 20l DAB 母液(20)。迅速混合到小平皿中,加 20L 过氧化氢(20),混匀,迅速加入硝酸纤维素膜,晃动 5min,等条带显出来以后,加去离子水终止反应,用滤纸保存。(刘佳楠、李洁)已做好(13)观察条带,然后照相。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质粒 DNA 的分离与纯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1 琼脂糖凝胶电泳在蓝盾可见光透射仪下观察的结果(按顺序:1.N3 2.N3 含 GFP 基因的质粒 3.Marker 4.28a 没有酶切的 5.28a酶切后的)结果:第 22 页 共 24 页 28a

38、质粒经双酶切后电泳得到一条带,该带切下后可作为质粒载体;N3 质粒经双酶切后电泳得到两条带,跑在最前端的是GFP 基因片段(我们组得到的条带并不明显),切下后可为目的基因与质粒载体连接成为重组质粒。分析:电泳得到的含 GFP 基因的条带不太明显,所以,我们组双酶切的实验并不是很成功,这也是下步需要的大肠杆菌没有培养出来的部分原因。2.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下图是我们组做的失败的实验 图 2 左:无卡那霉素的平板上的纯的感受态细胞 中:有卡那霉素的平板上的纯的感受态细胞 右:有卡那霉素的平板上的转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 分析:最左边的平板长满菌落,后两个平板上无任何菌落,原因可能如下

39、:1.我们双酶切实验跑出的含 GFP 基因片段的电泳条带并不明显 2.感受态细胞没有制备好 3.回收条带没有回收正确 4.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的时候没有连接好 下图是用的武连富、田彦彪同学的长出了需要菌落的图图 3 菌落的对比图 结果:50LddH2O+感受态细胞悬液的培养基长出菌落;第 23 页 共 24 页 50LddH2O+感受态细胞悬液的培养基不长菌落;50L 重组质粒+感受态细胞悬液的培养基长出小簇菌落。分析:如图,说明野生的大肠杆菌不能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重组质粒成功转化进了野生大肠杆菌体内,使大肠杆菌具有对抗生素的抗性,因而能够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3.重组质粒 DNA

40、 的鉴定(菌落 PCR 法)我们组实验结果(用的是武连富组的)图 4 左:Marker 中/右:含有目的基因质粒的 PCR 菌落 结果:N3 质粒没有跑出条带,第一组中菌落经过 PCR 后跑出清晰的条带 分析:我组做了两组菌落 PCR,PCR 菌落能跑出明显条带且与对应的 Marker 平齐说明菌落中有成功转化的重组 N3 质粒;而直接用 N3 质粒上样没有跑出条带是因为 N3 质粒上样的量过少,只有 1L,且没有 PCR。4.GFP 蛋白的诱导表达 图 5 从左到右离心管内的依次为诱导 0h,1h,2h,3h 结果:诱导 0h 作为对照的荧光亮度较低,诱导 1h、诱导 2h 和诱导3h 的亮

41、度比对照组的荧光亮度更高,但诱导2h 和诱导 3h 之间的荧光亮度差别不大。分析:诱导 2h 和诱导 3h 之间的荧光亮度差别不大是因为 GFP基因诱导表达出于饱和状态。5.Western-blotting 5.1 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 图 6 从右至左:Marker 0h 诱导 第 24 页 共 24 页 1h 诱导 2h 诱导 3h 诱导 分析:从图片中很难看清条带的分布情况,可能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染色时间过长,一个是脱色不够充分 5.2 电泳转移显色 图 7 显色 结果:无法观察 分析:在免疫印迹步骤洗膜、封闭的时候没有去掉胶 六、小组讨论 我们组的实验整体都完成了,但是有一些步骤由于操作失误而得到了错误的结果。比如在进行双酶切时样品应放在室温下过夜保存,由于我们组在离心管盖上写了 T4 导致同学误把离心管放入冰块中,使得重组质粒反应量偏少,因此之后进行转化得到的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也较少。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会注意看清实验报告,多思考实验步骤的原理,这样做实验时才能少出错,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