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8539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小说阅读攻略 一、文体基本常识 小说概念: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人物:1、从塑造人物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肖像)描 写、心理描写。2、从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环境: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对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环境描写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推动情节发展。描写:人物描写:常

2、用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直接(正面)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主要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为人物出场作铺垫;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分析小说线索:叙事类-事件发展的经过、叙述人的所见所感等;抒情类-感情依托物、某种感情(发展变化)等;状物类-主要物品、情感等。?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直接揭示线索?有时候通过在文章中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反复出现来显示线索。分析概括感情变化:理清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阶段?寻找“过程和阶段”中“显示”或“暗示”(体会整体氛围)

3、感情(态度)变 化的词句?抽取关键词语概括 二、有关语言赏析的题型 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答题示例: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

4、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 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

5、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内容+效果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 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6、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三、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结构安排:(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

7、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四、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手法 定义(特点)作用 答题格式 伏笔 文学作品中前文对后使内容前后照应,情文章先写,为下文文将要出现的内容的节紧凑,结构严谨。写,埋下伏笔,使内容暗示预先作提示或暗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示,后文

8、再照应。构严谨。铺垫 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制造悬念,引人入先写,为下文,作铺象而提前作的渲染、陪胜,突出重点,使情垫,制造悬念,突出重点,衬、衬托(基础性描写)节衔接自然紧密。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象征 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把抽象的事理和情运用象征,抓住,之意 感表现得具体可感,与,相似点,通过含蓄而耐人寻味。对,形象描述,更好地表现了,含蓄而耐人寻味。衬托 以本体外的物体陪衬突出本体特征、作者用,衬托,,使,本体,有正衬和反衬 情感,增加表现力 特点更突出、鲜明,增强表现力。对比 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突出事物(人物)特把,和,对比,突出事物,或者同一个事物征和情感,给读者留事物,特点或人物精神的不

9、同方面并举出来,下深刻印象 品质,鲜明地表现出,,相互比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抑扬 先否定或贬低形象,尔突出强调了事物(人作者本意是,而先,后深入挖掘其特点及物)的特征,使情节用抑扬之法,令读者更全内在意义,再予以肯曲折生动。面深刻地认识,使情节定、褒扬,叫先抑后扬曲折生动。或欲扬先抑 悬念 俗称“卖关子”,先提使情节环环相扣,曲先把,抛给读者,设下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折生动,引人入胜 悬念,后面再解释,使情 题,留待后文解答 照应 为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在行文过程中做前后照顾或呼应性的叙写,也叫前后呼应、首尾照应 托物借助具体事物阐述道言志 理,抒发感情。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

10、出,结构严谨 把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描写内容类:人物描写(外生动形象地再现描方法 貌、语言、动作、心理、写对象的特点,使特神态描写)和环境描写点更鲜明,更具感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力和表现力。境描写),角度类: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性质类:细节描写 五、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1)从题目入手分析。文章的题目总能或隐含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 “眼睛”(2)抓住文中关键句段分析。一抓点明(突出、深化)中心的句段,一般是开 头和结尾段;二抓议论句、抒情句。(3)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把文章的各部分(段)的大意连

11、贯起来,加以综 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等。(4)从分析材料入手,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材料都是为表现中心服务 常用格式:记叙文: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目的(意义)议论文:本文通过(从,方面、角度),论述(阐述、论证)了,观点,也可以直接概括出中心论点。六、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本文先写,与下文的,遥相呼应,或结尾呼应开头,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

12、、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借对,的描写表达了,的道理或情感,把道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运用,描写,生动形象(细致)地再现(表现),特点,使形象更鲜明,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答题模式:性格形象总概括+具体角度分析 方法:1、从塑造人物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2、从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老板的描写

13、正烘托了“旧毡帽”的悲惨命运。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 3 你认为主人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结合内容进行主要的分析。这类题的答题步骤: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4 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出现问题:缺要素 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原因分析: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

14、格。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七 理解标题含义:题目作用:考虑题目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眼球),引发读者思考;考虑修辞角度,题目使用什么辞格或句式,有否词类活用;考虑语言角度,题目是否具有文学性或文学色彩,语言是否通俗易懂、平实、生动形象或带有讽刺、幽默等意味;考虑文章内容和结构,题目是否行文线索,是否矛盾冲突的转化点,是否揭示主旨的关键,是否一语双关,是否作品主人翁,是否内涵丰富、深刻等。简而言之,主要从与小说的主题和结构的关系去分析。主要以什么拟题目:1、以主要

15、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以主要人物为题 5、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八 关键性词语的理解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九 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

16、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 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 十 小说常用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

17、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