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课稿.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8321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课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课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课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课稿.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初中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教材内容分析,该文写的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匪徒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消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充分尊重。老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为作者的强烈感情所感染。2: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学习这一单元,

2、可以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本课那么是愤怒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进而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才能培养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教学目的 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本文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第 2 页 个性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与过程目的:比拟阅读,体味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异。情感态度目的: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

3、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根底、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鉴于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重点为: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难点:区分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异。二、教学设想与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处理 如何打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本钱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那么: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根底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展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展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

4、教。其次,分解重点、难点。本文立场鲜明,“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两大板块内容互相独立,共同支撑着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学习这篇文章,不必拘泥于“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形式,可以将文章自然切分为两个独立整体比拟鉴赏,在比拟中感受第 3 页 侵略战争的罪恶,探究雨果的远见卓识。在形成鲜明的感受之后,再进展深层反思,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络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这节课我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其中以诵读、讨论为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贯穿课堂始终

5、,再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从朗读中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的。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在肯定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告诉学生如何从团队 a 中汲取智慧。五、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我准备这样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匪徒,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华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第 4

6、页 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匪徒。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如今只知道,那两个匪徒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设计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形象地讲出了课文地有关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根底。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比照鲜明、精彩的语句细细体会。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准

7、备设计以下问题:1、雨果怎样赞美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匪徒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进一步明确:雨果是这样赞美圆明园的:1、是东方梦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第 5 页 3、是梦想的某种规模宏大的典范。语言上充满感情,语句凝练优美,富有感染力。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匪徒行为持谴责态度。用了反语这种修辞手法: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荣耀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成功给予浩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匪徒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宏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

8、是匪徒的口吻,有辛辣的挖苦意味。本文是一篇感情充分,语言精警,很有感染力的文章。读者初读此文,就很容易的被吸引:既有对作者评价圆明园的真切的认同,又能感受到作者强烈谴责侵略行为的痛快淋漓。本环节的设计就是抓住学生的这第一“感点,感情朗读,直接进入文本,形成比照鲜明的第一感受。在此根底上,进入第三环节的学习。三中国是被掠夺的,我们中国人谴责匪徒,控诉掠夺,那是很自然的。雨果作为一个参与掠夺与侵略的法国的一个公民,在匪徒统治的国度里,发表自己的言论,没有一点奴颜媚骨,仗义执言,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能不能引导学生想到这一点,收获大不一样。为了打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以下问题:1、

9、同学们,假如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第 6 页 度是什麽?学生可能答复,我会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时机等类似的内容。2、雨果作为一个参与掠夺与侵略的法国的一个公民,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表现了他什么样情感和性格特征?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然后由四人一小组的小组长派代表答复下列问题。争取做到人人参与。师生共同对学生答复的问题进展评点。之后老师作归纳小结。人类的立场上,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他认为“政府有时会是匪徒,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

10、匪徒。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这一环节中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四拓展延伸:当年雨果以一个艺术家对人类文化的珍视,对英法联军的匪徒行径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斥责,历史的烟云已消散,我们第 7 页 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是否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为了引起学生的考虑,我准备补充扩读材料?哭泣的圆明园?。这篇扩读材料,写出了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前、废墟上,欢笑嬉闹的人群,作者发出“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的呐喊。五布置作业:1、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假如要更好的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提示: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何启发?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你是怎样对待的?3 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2、结合扩读材料?哭泣的圆明园?,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为题,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在以上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业第一题的设计,与雨果对话,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升华思想感情。第二题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清醒地认识历史,增强历史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