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培养研究.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6459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培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培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培养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培养研究.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费真桥 来源:科学与技术 2019 年第 3 期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很多新建本科院校也在紧跟改革的步伐,创新其教学模式、教学机制,力求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中有需要的真正人才,真正为国家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但是我国大学生人口数目众多,岗位需求过高,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所以本文将以就业角度来分析如何真正的培养适合社会的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关键词:就业为导向;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培养策略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呈直线式上升形势,但是为什么真正走到社会中获得认可的人员缺少之甚少呢,究其根本还是由于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感知社会真正需要

2、的人才方向。所以使得很多大学生走出校园之后仍然比较青涩,空有一身理论知识,却无真正的用武之地。尤其是体育生们,他们在现阶段竞争激烈的就业背景下,非常容易被社会抛弃,找不到适合自身的就业岗位,最终不得不选择其他行业。一、当前体育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股“健身热”狂潮,经济水平的提高让人们可以有心思去考虑身体健康的问题,所以健身场所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在我国体育行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目前尚未建立和规范,体育行业在人们心中它仍然不是一个有潜力的行业,很多体育类大学生受到质疑。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性问题,毕业生基数大,社会实际需求也很大,但是两者的匹配程度就很低,社

3、会要求毕业生可以一人抵挡一切,但是往往毕业生做不到,所以就会出现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的现象。与其他教育类专业生相比,体育生更特殊,很多体育生认为自己所选择的体育教育就业的方向无非就是去校园内当体育老师,这种观念就太过狭隘,其实毕业生就业部门还是比较多样的,只是被人们忽略了而已。多数毕业生会选择与教育及商业相关的工作,因为专业对口,但是真正算下来,就业比例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表明了体育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这样就会增加体育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会选择高薪工作,或者是去往大城市选择工薪报酬高、发展前景好的专业去从事,这一点也会限制体育专业的发展

4、。有数据表明选择在中小型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高达 24.76%,而在健身俱乐部及体育行政部门的毕业生比例为 15.31%及 3.91%。二、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其实就是将教育与社会市场的需要相结合,坚持素质教育理论,它是一种高级的教育方式,是力争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型应用人才,提升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发挥教育的目的,推动社会进步。1.完善政策法规建设,增加体育岗位数量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号召全国人们进行全民健身,健身活动必定需要健身老师,所以体育行业还是前景非常广阔的,国家的这一政策为体育毕业生点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另外国家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政策吸引体育生们就业,

5、回乡下基层扶持政策等等,缓和经济发达区与相对贫困区的师生矛盾,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实现自身价值,减轻我国就业压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才浪费与流失。2.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 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高校应该及时有效地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现在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出现了一门就业指导课,通过一些测试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认清现实,清楚自己的定位,在课程中不断为学生渗透当前就业的现象,引发他们的重视。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使他们尽早树立危机意识,采用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方法和手段激励、启发学生,在认清自己的同时做好前景规划工作

6、,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此外,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就业提供新方向及新思路。3.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优化专业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社会需求是直接挂钩的,为此,高校课程教育要时刻考虑社会需求,不同地区不同专业要做不一样的创新,课本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吸收新鲜元素,保证学生知识的时代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专业设置的应变能力。针对我国体育教育项目单一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还可以适当引进一些民间体育,适当对学生进行不一样的体育项目的教学,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人聘为客座教授或者引进作为专任教师,充实民族特色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从而加强师资力量。一方面实现了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

7、识的继承,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4.注重体能训练,强化体育意识 体育生和其他就业生不一样的是他们更注重身体机能的训练上,对身体素质以及身体的灵活程度的要求非常高,知识与实训课相结合,进行有效的动作模式训练,加强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练习和对力量、耐力、速度的训练,在训练中,难免会小磕小碰,要培养学生的保护自我的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专项技战术训练,全面提升学生体能。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乐趣,积极参与进来并有呼吁他人的全面体育意识。三、结束语 体育毕业生的观念是其就业的关键要素,只有打破自身的传统束缚,才能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强化就业观念,帮助体育生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参考文献 1丁林涛.以就业为导向建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26):91-93.2黄艳军,易弟兰.就业导向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09):3-4.3张翠玲,李金龙.就业导向与职业发展: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1):106-111+116.4赵剑波.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168-170.(作者单位: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