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七单元曹禺与《北京人》教案.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5915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考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七单元曹禺与《北京人》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七单元曹禺与《北京人》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考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七单元曹禺与《北京人》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考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七单元曹禺与《北京人》教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1页 共4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 选修 第七单元 曹禺与北京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2、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3、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认识戏剧人物性格的展示与戏剧主题思想的关系。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5、理解曹禺关于北京人是喜剧的说明,从而拓宽学生对于喜剧类型的认识。【教学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教学难点】1、了解曹禺“诗化戏剧”的艺术特征。2、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方法】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

2、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作品北京人。二、作者及其作品北京人 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 日出 北京人 原野 明朗的天 胆剑篇 王昭君等。雷雨 日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

3、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 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 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 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2、曹禺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北京人 虽然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早已得到了文坛内外的公认,但曹禺的作品仿

4、佛总是伴随着不同意见而诞生的,雷雨如此,日出如此,原野也是如此。然而,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却告诉我们:“在曹禺的剧作中,恐怕再没有比北京人受到误解的批评更多了。这些误解的批评意见涉及对作家创作思想、艺术风格、基调的准确理解和评价。有些意见在抗战期间就有影响,而在全国解放后还在若干文学史著作中流传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第2页 共4页 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北京人的创作与时代精神的不符。虽然曹禺在写北京人时,比雷雨、日出更具批判精神,正如作者在曹禺选集后记中说的:“写北京人时,我的诅咒比较明确些了,那种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是早晚要进棺材的!他们在争抢着寿木。而这个人世,需要更新的血液和生命。”但

5、是,当曹禺在刚刚创作了反映抗战生活的蜕变之后,一下子又回到他开始话剧创作时的封建大家庭的旧题材的时候;当郭沫若连续写出了屈原、虎符、高渐离等“战国史剧”,阳翰笙、欧阳予倩、陈白尘等分别写出了天国春秋、忠王李秀成、大渡河等“太平天国史剧”等一大批借古讽今的醒世之作的时候;当大家都盼望着曾给中国话剧带来殊荣的剧坛高手曹禺,能更深刻更尖锐地揭示出社会现实的根本矛盾的时候,盼来的却是一部与抗战现实几乎无关的作品,其失望之情可想而知。因此,人们将北京人看成是作者“于失望之余,悲哀心情的表现”,批评他“转换了方向”,“唱起了他悲哀的旧调”等等,既可看作是时代的要求,也可以看作是时代的局限。当时,乃至在那以

6、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很难清楚地认识到,北京人以及这前后出现的四世同堂、憩园、寒夜和呼兰河传等作品,同样是对现实生活的历史反思,是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民族性格的剖析和批判,也是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作家批判“国民性”主题的继续。即使当时有人认识到了文学的这种文化批判功能,也无法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同。因此,人们对北京人的真正认识,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才开始的。北京人虽然重新回到了封建家庭的旧题材上,但这一“回归”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与雷雨主要通过周朴园的专制和周家的乱伦来批判封建秩序和封建道德完全不同,而是通过曾家三代人的自我沉沦,以及远古北京人、未来北京人与以曾家为代表的现实

7、北京人的对比,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挖掘了封建阶级必然走向没落与崩溃的根本原因。正如钱理 群所说,这是在作者已经走出了生命的“郁热期”,进入了生命的“沉静”状态之后,一次新的发展,是曹禺追求已久的由“戏剧化的戏剧”向“生活化(散文化)的戏剧”的转变,是曹禺“走向契诃夫”宿愿的实现,是曹禺戏剧的一个新的高峰。田本相也十分肯定地认为:“北京人是曹禺解放前戏剧创作的高峰,无论它的思想还是艺术都标志着曹禺剧作的最高成就。”代表着三种不同文化的三个不同时代的“北京人”同时出现在一个舞台空间里,这是曹禺创造的一个“舞台奇观”。远古北京人(中国人的祖先北京猿人)是作为一个象征形象出现的,他“熊腰虎背,披着半个兽皮

8、,混身上下毛茸茸的。”“他整个是力量,野得可怕的力量,充沛丰满的生命和人类日后无穷的希望,都似在这个身内藏蓄着”。作者借人类学家袁任敢的口说:“那时候人类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哭就哭,要喊就喊,不怕死,也不怕生,他们整年尽着自己的性情,自由地活着,没有礼教来拘束,没有文明来捆绑,没有虚伪,没有欺诈,没有阴险,没有陷害,没有矛盾,也没有苦恼,吃生肉,喝鲜血,太阳晒着,风吹着,雨淋着,没有现在这么多人吃人的文明,而他们是非常快活的。”袁任敢和袁圆父女是未来北京人的代表,作者突出地表现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和新型的父女关系。袁任敢现代科学家的身份,也表现出作者对于现代新文化的希望。袁圆长着“粗壮的手臂”

9、,“穿着短袖洋衬衫,胶鞋,男孩的西式裤”,率真爽朗,无拘无束,不懂得上尊下卑,长幼有序,与父亲竟以“老猴儿”、“小猴儿”相称,体现了作者心目中理想化的平等自由和谐的新伦理观和家庭观。在这三种北京人中,愫芳和曾瑞贞是饱含作者情感的两个特殊人物,可以看作从现实北京人走向未来北京人的代表。愫芳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虽然生活在姨父家中,却只是一个仆人。在她的温顺忍让的性格中,既有以德报怨、逆来顺受的封建传 统思想,也有坚 第3页 共4页 忍不屈、自我牺牲的优秀传统精神,是作品中性格特征最为复杂和最具有发展变化的人物。刚出场时,她只是一个文弱安详的大家闺秀,与曾文清真有珠联璧和之感,最后却大胆地与封建

10、家庭决裂。愫芳的离家出走,是对曾文清的绝望,更是对封建家庭和封建文化的绝望。而曾瑞贞形象的塑造,则使这一意义得到了加强。瑞贞是曾霆的妻子、曾家的长孙媳妇,作者对她的描写虽稍嫌粗糙,但她的作用却是十分明显的。她对曾家的冲击,不仅在于她第一个喊出了在曾家活不下去了的心声,而且还把愫芳拉出了曾家。由于作品比雷雨多了几分嘲讽,其风格也由悲剧转向了喜剧。(简述 北京人 的有关情况:本世纪初,北京城里一个大户曾家,曾老太太弥留之际,为冲喜迎娶曾孙媳妇瑞贞,在迎新人进门时,老太太撒手归西,全家人乱成一团,办喜事变成了办丧事。有三进大院子四合院的曾家已经家道败落,但仍挥霍维持着尴尬局面。长孙文清是个颓废、整天

11、无所事事的大少爷。他不喜欢家里为他娶的妻子思懿,心里爱着寄居在他家的无依无靠的表妹愫方。愫方寄人篱下,忍气吞声,像女仆一样整日劳作,虽然与大表哥有共同的爱好和感情,却又不敢表露出来,就这样还得忍受表嫂的冷言冷语。孙媳妇思懿,明知丈夫另有心上人,可长房长孙媳妇的地位,使她掌管着家中的财权,她内外操持,拆东墙补西墙,硬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女婿江泰住在丈人家,他空有许多新思想,但一事无成,与曾家格格不入。曾家的朋友、人类学家袁任敢带着女儿袁圆从国外归来,暂借住在曾家,为曾家带进了新的空气。曾霆还是个孩子,被迫娶了瑞贞,他与袁圆玩得很开心,根本不懂夫妻之道。最后,这个封建大家庭终于崩溃了,文清死了;

12、愫方终于离开了这个家;曾霆与瑞贞离了婚,老太爷曾皓面对这一切,只有痛哭,他挽救不了封建家庭和封建社会灭亡的命运。)三、了解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

13、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 (问:那么这里的戏剧语言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回答)明确: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问:那么这里的戏剧冲突又指什么呢?)(学生回答)明确: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更多的体现为人物间的性格冲突。四、找出戏剧人物,并分析人物间的关系 教师述:那么既然讲的是人物间的矛盾冲突,那么我们看看在本篇课文当中

14、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呢?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第4页 共4页(学生找,回答,教师板书)五、北京人阅读提示与指导 在阅读曹禺剧作时,仔细琢磨和品味每个人物台词背后的潜台词,既是一项必须的工作,也是一件令人十分愉悦的事情。为愫芳说媒,肯定应该由曾思懿开始,而肯定不应该是别人。她一上来就说:“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 妹的婚事爹觉得”,这就叫“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听就知道她别有用心:她是“设计”将愫芳嫁出去。这里还应注意她的措辞,自称“媳妇”,亲切地称愫芳“愫妹妹”,对公公“爹”也叫得十分自然,一点毛病也没有,让谁也不能拒绝或回避这个十分敏感而尖锐的话题。曾皓必须应战,但他先从袁任

15、敢下手,一句“这个人”,就充分表明了他的态度,不用作者提示“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大家都明白他是属于反对派的。然而,他不愿愫芳嫁人,却不愿自己说出来。所以,他不让愫芳离开,想利用愫芳的害羞心理,让她自己说。这时,愫芳仍然想回避,她当然不愿当着众人的面讨论和决定此事。于是,她说了这场戏中的仅有的两句话中的第一句:“我要给姨父煎药去。”这当然只是一个借口,但立即让同样也主张她出嫁的江泰抓住话柄:“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话虽一针见血,理由也很充分,却没有说到愫芳的心里,因为他不明白愫芳的心思。曾皓没理由反对江泰的阻拦,但他心中有数,他知道愫芳会拒绝,所以十分自信地问愫芳:“你觉得怎么样?”希望愫芳一口

16、回绝。愫芳却不愿随他的愿,低声不语。曾皓竟恬不知耻地说:“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料不了你几天了”。究竟是谁照料谁?大家心里十分清楚。但他接着要先摧毁袁先生在愫芳心中的形象,这就让曾思懿再也按捺不住了。她不能让公公的阴谋得逞。因此,她连忙接着公公的话头说:“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表面上两人说的是一个意思,但各人的心思却南辕北辙。事情发展到此时,已经有些火药味了。开口闭口“嫁不了的”,这不是在侮辱愫芳吗?因此,真正的关键人物不得不出场说话了。这个人物就是愫芳心中的偶像,也是真正能决定愫芳态度的曾文清。然而,他虽然“再也忍

17、不下去”,却没有开口说话,而只是“只好拔脚就向书斋走”。真是“废物”,眼看着这群野兽出卖自己心爱的女人,却不敢说一句话。为了达到自己目的,在对付曾文清的事情上,媳妇和公公倒是站在了一条战线上,都要阻止曾文清回避。曾思懿当然对自己丈夫与愫芳的事十分敏感,也十分看重,而当着丈夫的面逼她的情敌表态,是再好不过的事。这一切,都应该早在她的“设计”之中,她怎么能够轻易地让丈夫逃走呢?然而,她的话却首先遭来了公公的打击,不等她说完,就很不高兴地打断了她的话。没有了她说话的权利,她也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愫芳自己身上了。北京人与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一样,每个人都有着非常复杂与丰富的性格,如果再通过各种人物关系的分析,都可以写出一篇精彩的“人物论”。比如,在写“愫芳论”时当然离不了她与曾文清的关系,同样,也不应忽视她与曾皓、曾思懿,以及其他人物的关系。六、布置作业 课下进一步阅读或观看作品北京人,加深对曹禺及其作品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