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史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5109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新史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新史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新史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新史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pdf(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重点难点归纳】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1.19 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1)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 1815 年由传教士开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东南亚,19 世纪 50 年代开始华文报刊开始在美洲出现。这一批报刊主要有三种:已知最早的金山日新录于 1854 年 4 月 22 日在华工比较集中的旧金山创刊,周刊由美国基督教会主办,发行人为威廉霍华德。该报内容有新闻、中西商业广告、国内外船期和货物行情等,具有浓重的新闻性和商业色彩。仅出了几个月即告停刊。东涯新录于 1855 年 1 月 4 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

2、斯卑尔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担任华文编辑。李氏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东涯新录初为双日刊,每星期出版三次,前两次用中文,后一次中英文合刊,几个月后改为中英文合刊的周报,出至 1856年末停刊。1856 年 12 月创刊的沙架免度新录,由旅美华侨、广东四邑人司徒源创办并任主编,是第一份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文报纸。初为日报,不久后改为周刊,以刊登与华人社会有关的新闻为主,于 1858 年停刊。由于它是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因此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2)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这一时期出版的华文报刊,绝大多

3、数诞生在美国和南洋地区。19 世纪 60 年代后,清政府被迫取消禁止华工出国的法令,除华工外,还有一批商人和知识分子远涉重洋,他们成为日后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旧金山唐人新闻纸、唐番公报、文兴报、华人记录、金山新报、华英经报、华美新报、檀山新报、华夏报等。南洋一带的主要报刊有:日升报、叻报、星报、日新报、中兴日报、晨报、华报、岷报、槟城新报、益友新报、飞龙报篇等。2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逃亡海外。保皇派在海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积极创办报纸,进行保皇立宪的宣传。(1)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

4、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旬刊,1898 年 12 月 23 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栏目丰富,门类清楚。所刊文字主要是尊皇攘后和君主立宪的宣传。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欧榘甲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一些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革命的文章,赢得了不少读者。1901 年 12 月 21 日,一场大火焚毁了报馆,报纸因此而停刊。(2)1902 年 2 月 8 日新民丛报在横滨复刊。该报是梁启超按照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的模式创办起来的,半月刊,封面有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并有重要内容的目录。其内容之丰富,编辑之严谨,印刷之精美,均为“中国报界前此未有”。新民丛报是由主张变法维新转为主张保皇和实行君主立宪的立宪派

5、在海外最著名的刊物,用大量篇幅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学说,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和君主立宪。3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海外华文报刊中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就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刊。以 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为标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兴中会的阶段和同盟会的阶段。(1)1894 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 年 1 月 5 日创刊于香港。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

6、,鼓吹反清革命;二是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赞美共和制度;三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该报 1903 年曾与保皇派广州岭南报笔战,后又与香港保皇派的商报论战。它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1905 年同盟会成立前,粤港和南洋等地出版了很多革命报刊,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郑贯公创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和有所谓报。(2)1905 年 8 月 20 日,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革命派的报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05 年 11 月 26 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该刊是一份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孙中山撰写的发刊词第一次提出“三民主义”。民报的宣传内容主要有:宣传以排

7、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对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潮,都作了大量的报道与介绍。(2)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创办的主要中文报刊有以下几种:图南日报、中兴日报、星洲晨报、南侨日报、吉隆坡日报、泗滨日报、湄南日报、公理报、自由新报、启智报等。4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 留日学生刊物以 1902 年为界限分两个时期,前期人数较少,刊物不多;自 1902 年后,赴日学生激增,形成一个办刊的高潮。(1)第一个阶段留日学生的报刊活动中比较重要的有:开智录、译书汇编、国民报。(2)1902

8、年后,留日学生中的革命组织有了初步发展。这些组织纷纷创办自己的言论报刊。这一阶段主要有游学译编(1902 年 2 月 14 日创刊,湖南留日同乡会主办)、湖北学生界(1903 年 1 月创刊,湖北留日同乡会)、直说(直隶留日同乡会 1903 年 2 月创办)、浙江潮(浙江留日同乡会 1903 年 2 月创办)、江苏(江苏留日同乡会 1903 年 4 月创办)。5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 民报创刊后,为了抵制保皇派报刊对革命的攻击和清除保皇和君主立宪思想在受众中的影响,主动向以新民丛报为代表的保皇派报刊展开笔战。两报的论战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展开:(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2)实

9、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二、“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 1“慈禧新政”与清末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1901 年 1 月末,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上谕,顺应时势,实行改革。新政使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也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1906 年 9 月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近代报刊的发展步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比较著名的有京话丑报、东方杂志和上海的一些比较出色的新老商业报纸。(1)京话日报是一张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的报纸,1904 年 8月 16 日创刊

10、于北京。该报十分注意与底层读者的密切联系,敢于冲撞权贵。(2)东方杂志为综合型文摘性月刊。1904 年 3 月创刊于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是该印书馆出版的重要刊物之一。该刊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按现代学科分为文学、哲学、工业、商业、理化、博物等门类,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3)中外日报,前身为 1898 年 5 月 5 日创办的时务日报,该报在业务上锐意改革,日出两张,首创“版面分栏,新闻分类”的编辑手法,重视新闻报道,政治上持保守的爱国主义。2资产阶级立宪派报刊活动的复苏与发展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即此前的保皇派的办报活动,在 20 世纪初到清末这段时间,以

11、 1906 年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为界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代表性报纸为大公报、时报、时事新报。第二阶段的代表性报刊则有政论、国风报、预备立宪公会报、国民公报等。(1)大公报,1902 年 6 月 17 日在天津创刊,由天主教徒英华、柴天宠、主教樊国梁,法国公使鲍渥等集资创办。早期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和来自法国领事馆方面的影响,英华任总理。大公报在英华主持下,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宗旨,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之义,定报名为“大公”。鼓吹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国外侵略。1926 年 6 月,该报被“新记公司”接办,改弦更张,开始成为

12、中国现代史上影响较大的一家日报。(2)时报是戊戌政变后以康、梁为首的保皇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904 年 6 月 12 日创刊于上海。保皇派十分重视国内的这个舆论阵地。早期的时报,曾是康、梁在国内的重要言论阵地,1908 年以后,时报与康、梁的关系逐渐疏远,但仍与立宪派人士保持密切联系。辛亥革命后,言论稍稍倾向于进步党。其政治色彩渐趋淡薄,但在报业经营管理方面仍有不少创获。(3)时事新报,由时事报、舆论日报和日商同文沪报三报合并而成。辛亥革命前,该报与梁启超等有密切联系。中华民国成立后,由共和党接办,后来成为进步党的喉舌。(4)政论月刊,1907 年 10 月创刊,是梁启超在日本组建的政

13、闻社的机关报,蒋智由主编。该刊明确宣布以“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为目标,鼓吹立宪。清政府对这项活动并不支持,1908 年 3 月查封了政闻社,政论也随之停刊。(5)国风报旬刊,1910 年 2 月由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半数以上的稿件出自梁启超之手。该报以“忠告政府,指导国民,灌输世界之知识,造成健全之舆论”为宗旨,曾就实施宪政所涉及的国会、宪法、内阁、官制、财政、实业、外交等问题,积极为清廷出谋献策,同时对全国各地的宪政派进行理论上的指导。1911 年武昌起义前停刊。(6)国民公报,1910 年 7 月立宪运动进入高潮后由梁启超的密友徐佛苏在北京创办,借以联络各省立宪派人士,指导各地的立

14、宪运动。主要撰稿人仍为梁启超,他平均每三四日即寄文一篇,以“畅论国民应急谋政治革命之理由”。(7)预备立宪公会报,1908 年 2 月创刊于上海,半月刊,上海预备立宪公会机关报。该会由江、浙、闽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张謇、郑孝胥、汤寿潜等人创办,在革命立宪运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进一步活跃(1)苏报案 苏报创刊于 1896 年 6 月 26 日,创办人为胡璋。1898 年冬,因“营业不利”转让给了罢官后蛰居上海的陈范。1902 年,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学潮不断,苏报开辟“学界风潮”专栏,连续报道各地学潮的消息,实际上成了当时上海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言论机关。1903 年 5 月

15、章士钊出任苏报主笔。随后,又极力向读者推荐邹容所写的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发表章士钊的论说读革命军、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等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主张。苏报的上述革命言论,为清政府所不容。6 月 30 日,清政府经与上海领事团体密谋,由上海租借工部局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 7 人实行拘捕,当日章太炎等被捕,邹容闻讯后于翌日自动投案。经过几次审理,1904 年 5 月 1 日会审判决:章太炎监禁 3 年,邹容监禁 2 年,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苏报案”。(2)章太炎 章太炎(18691936),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报刊活动

16、家。1897 年任时务报撰述,曾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 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 年因苏报案被囚,1906 年出狱后,被迎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平生著述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及章氏丛书三编。(3)国民日日报 国民日日报是“苏报案”后的第一份革命派报刊,1903 年 8 月 7 日在上海创刊,由章士钊主编,参与编撰工作的有张继、陈去病、刘师培、陈独秀、苏曼殊等。该报比较注意斗争策略,聘请英国人在英国领事馆注册,宣传上不作“爆炸性之一击”,但并不讳言其革命立场。国民日日报后因内部意见分歧于 1903 年 12 月 3 日停刊。(4)俄事警闻

17、1903 年 12 月 15 日在上海创刊。参与编撰工作的有蔡元培、林白水、江允宗、刘师培、陈去病、柳亚子等。1904 年 2 月 26 日,更名为警钟日报继续出版。该报将拒俄宣传与反清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政策。1905 年春,因揭露德国企图侵占山东半岛的阴谋,被上海道勾结租界当局以“任意毁谤,淆惑人心”的罪名查封。(5)中国女报 中国女报创刊于 1907 年 1 月,主编秋瑾。该报以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争女权、争独立、争解放为宗旨,出版了两期即因秋瑾被捕就义停刊。(6)竖三民 于右任主办的神州日报和“竖三民”报在 1907 年后在上海相继问世。神州日报是于右任创

18、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1907 年 4 月 2 日在上海创刊,报名“神州”,是为了“唤起中华民族之祖国思想,激发潜伏之民族意识”。1909 年 5 月 15 日,于右任在上海公共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自任社长,报名取“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之意。革命色彩较神州日报时更为鲜明。1909 年 10 月 3 日于右任在上海法租界创办起民吁日报。该报只出版了 48 天就被查封。1910 年 10 月 11 日,于右任又创办起民立报。1911 年 7 月,成为上海同盟会总部的机关报和联络机关。由于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互相衔接

19、,史称“竖三民”。(7)楚报 楚报创刊于 1905 年,是武汉地区最早出现的一份具有革命倾向的报纸。张汉杰和陆费逵主持笔政。该报将湖广总督张之洞向外商借款修铁路所签的草约全文发表,并加按语斥之为“丧权辱国”。张之洞以“鼓吹革命”的罪名勾结英租界将报馆查封,张汉杰被判刑入狱。(8)大江报 大江报的前身是创刊于 1911 年 1 月 3 日的大江白话报,不久成为革命团体史学社的机关报。大江报注意向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宣传,用大量篇幅反映新军士兵的疾苦,维护他们的利益,在新军中宣传革命思想。在大江报的宣传影响下,许多士兵参加了当地的革命团体。1911 年 7 月,大江报因发表亡中国者和平也、打乱者救中

20、国之妙药也两篇文章,而发生“大江报案”。4新式官报的出版与新闻出版法规的制颁(1)受近代化报刊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旧式官报戊戌维新前后逐渐向新式的官报转变。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896 年到 1902 年,为新式官报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出版的有代表性的新式官报是 1896 年官书局主办的官书局报、官书局汇报。第二阶段从 1902 年北洋官报的诞生到 1911 年,是近代新式官报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创办的近千种报刊中,新式官报占有较大的比例。(2)清廷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后,新闻立法工作也正式起步。自 1906 年至 1911 年的 5 年时间内,清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

21、一大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或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或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条款的法律与法令。其中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主要有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大清报律(后修订为钦定报律)等,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的条款,及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法律则主要有钦定宪法大纲、违警律、清新刑律、电报总局传递新闻电报减收半价章程十条、重订收发电报办法及减价章程、著作权章程等。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有:资本主义的形式,封建主义的内容;无法取信于民,缺乏执法的体制保证;无权制裁在华外报。三、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 1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 中国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其主流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新闻思想,代表

22、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其中以梁启超的思想最系统和完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与维新派的新闻思想同出一源,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但是革命派的报人更加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更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新闻思想取代维新派新闻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主流。(1)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戊戌变法时期。其思想主要集中在 1896 年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他把报刊比作耳目喉舌,指出其功能是“去塞求通”。还提出四条要求,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和“旁载政治学艺要书”。1899

23、 年到 1911 年。变法运动失败后,康、梁等流亡海外,接触了更多的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新闻理论,梁启超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办报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形成了以下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a报纸的功能。提出报纸具有“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的“两大天职”。b办好报纸的四条原则。即:“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c健全舆论的主张。d他根据自己的办报经验,提出办刊宣传有两种方法,即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高度重视报刊宣传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党报要重视舆论的制造和指导。

24、党报重视民意。2新闻业务工作的改进 辛亥革命时期,特别是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兴起后,新闻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报刊的形式,在 1902 年前后,开始由书册式逐步向单张印刷的近代西方报纸靠近,一般报纸已兼有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方面的内容。(2)在版面的安排上,开始打破“首论说、次上谕或宫门钞,次为各省各埠要闻,次为本埠新闻”的框框。编辑水平有很大提高,报刊字体不再千篇一律,栏目设置越来越细致。(3)重视报刊评论的写作。各报刊均以论说为重,甚至一天的报纸上有数篇论说,而论说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报纸的社会影响和声望。(4)新闻的质量开始提升。由于通讯设备和印刷技术的改进,加上经济的发展和政

25、局的多变,新闻报道的数量大大增加,新闻报道的体裁也日益增多,不少报纸还建立起了一支专业与业余结合的记者队伍,有的报刊还在外埠聘请通讯员和“特派访员”。(5)新闻摄影图片开始被广泛运用。新闻照片作为一种新闻手段开始登上了中国报坛。(6)报纸文艺副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3新闻团体的兴起(1)中国最早的报业同业组织诞生在天津,这就是 1906 年 7 月 1 日成立的天津报馆俱乐部。(2)上海最早的报业团体是 1909 年成立的上海日报公会,虽然稍晚于天津,但其会章较天津更为完善,组织也更为健全。(3)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报业组织中国报界俱进会,也是由上海日报公会发起组成的。(4)北京地区最早的新

26、闻团体则是 1908 年的北京报界公会。这个时期的新闻团体的出现,成为报刊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标志。4.2 课后习题详解 1试论述资产阶级各派别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的基本情况。答: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纷纷在海外创办各类报刊,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1)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变成“保皇派”或“保皇党”。自 1898 年至 1911 年辛亥革命前夕,保皇派在海外创办和控制的报刊有 30 多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在日本出版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旬刊,1898 年

27、12 月 23 日在日本横滨创刊。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并开办了中文报刊上最早的时事短评专栏“国闻短评”。1901 年 12 月 21 日,清议报停刊。1902 年 2 月 8 日,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该报是按照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的模式创办起来的,半月刊,封面有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并有重要内容的目录。内容共分 25 个栏目。新民丛报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和君主立宪,最终于 1907 年 8 月悄然停刊。(2)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 从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到武昌起义这段时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逐步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革命派的办报活动空前发展的时期。海外共出版革命或有革命倾向的

28、报纸有 60 多种。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 年 1 月 5 日创刊于香港。由孙中山指派他的战友陈少白主持,报纸专载新闻和评论。中国日报的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反清革命;二是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赞美共和制度;三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该报于 1913 年8 月被袁世凯在广东的代理人龙济光查封,共存在了 13 年零 8 个月。在中国日报的带动和孙中山的指导下,1905 年同盟会成立前,粤港和南洋等地出版了很多革命报刊,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郑贯公创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和有所谓报。世界公

29、益报1903 年 12 月 29 日创刊于香港。郑贯公与黄世仲、崔通约等集资,郑贯公任主编。日出两大张 5 万字,号召推翻清朝统治,恢复汉人天下,光复中国。由于言论过于激烈,引起股东们担心,曾要求他改变办报宗旨。郑贯公与股东们力争,但毫无结果,乃自行告退。1905 年 6 月 4 日,郑贯公又在香港创办唯一趣报有所谓,简称有所谓报,自任发行人兼总编辑,以“开智社”的名义发行,主要执笔者有陈树人、胡子晋等。该报是一张通俗小报,内容分庄谐两部分,言论比前两个报纸更为激烈。时人称其“一纸风行,为省港各报之冠”。取名“有所谓”,是因为郑贯公等人看到“故国濒危”,决定要“抒救时之策,鸣警世之钟”,再不能

30、“无所谓”了。该报创刊之时,正值反对美国华工禁约运动的高潮,遂全力投入这一斗争,无情揭露美国残害华工的暴行,大力宣传抵制夷货,销量跃居香港报纸的首位。1905 年 11 月 26 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报纸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该刊是一份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设有论说、时评、谈丛、纪事、译丛等栏目,每期 6 万至 8 万字。在民报创刊号上,孙中山亲自撰写的发刊辞中,第一次将其革命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后被简称为“三民主义”。根据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一政治纲领,民报的宣传内容主要有:a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b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c对世界各国的资产阶

31、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潮,都作了大量的报道与介绍。(3)资产阶级立宪派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 资产阶级立宪派创办的报刊大多集中于国内,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纸只有政论月刊。政论月刊1907 年 10 月创刊,是梁启超在日本组建的政闻社的机关报,该刊明确宣布以“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为目标,鼓吹立宪。清政府对这项活动并不支持,1908 年 3 月勾结租界当局,以“纠结党羽,化名研究时务,阴谋煽乱,扰害治安”的罪名查封了政闻社,政论也随之停刊,共出版了 7 期。2试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报人和报刊活动。答: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资产阶级

32、革命派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从一开始就以报刊为武器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战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报人和报刊有:(1)孙中山的办报活动 孙中山与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 1 月 5 日创刊于香港,由孙中山指派他的战友陈少白主持。其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反清革命;二是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赞美共和制度;三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该报 1903 年曾与保皇派广州岭南报笔战,后又与香港保皇派的商报论战。中国日报从经费筹集、设备采购到人员选定,都是孙中山亲自操办的。该报由孙中山定名,取“

33、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意。中国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和联络工作,都是在该报馆内进行的。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后被多家革命派报馆所继承。孙中山与民报 1905 年 11 月 26 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该刊是一份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设有论说、时评、谈丛、纪事、译丛等栏目,每期 6 万至 8 万字。发刊词由孙中山署名,刊登在第一号的首页,第一次用文字全面地诠释了他的政治主张。民报的发刊使革命派有了一个旗帜鲜明的宣传平台。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民报的办刊宗旨。在民报创刊号上,孙中山亲自撰写的发刊辞中,第一次将

34、其革命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后被简称为“三民主义”。根据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一政治纲领,民报的宣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二是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此外,民报还对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潮,都作了大量的报道与介绍。该报 1910 年 2 月终刊。(2)郑贯公的办报活动 1905 年同盟会成立前,粤港和南洋等地出版了很多革命报刊,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郑贯公创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和有所谓报。世界公益报 世界公益报1903 年 12 月 29 日创刊

35、于香港。郑贯公与黄世仲、崔通约等集资,郑贯公任主编。日出两大张 5 万字,号召推翻清朝统治,恢复汉人天下,光复中国。由于言论过于激烈,引起股东们担心,曾要求他改变办报宗旨。郑贯公与股东们力争,但毫无结果,乃自行告退。广东日报 退出世界公益报之后,郑贯公重新集资,以股东们不得干涉言论为条件,于 1904 年 8 月 31日另创广东日报,自任督印人兼总编辑。该报自称以“发挥民族主义,提倡革命精神”为宗旨,主张以暴力手段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由于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该报曾发表炸药之二十世纪、暗杀主义说等文章,鼓吹用暗杀手段来推进革命。1906 年 4 月停刊。有所谓报 1905 年 6 月 4

36、 日,郑贯公又在香港创办唯一趣报有所谓,简称有所谓报,自任发行人兼总编辑,以“开智社”的名义发行,主要执笔者有陈树人、胡子晋等。该报是一张通俗小报,内容分庄谐两部分,言论比前两个报纸更为激烈。时人称其“一纸风行,为省港各报之冠”。该报创刊之时,正值反对美国华工禁约运动的高潮,遂全力投入这一斗争,无情揭露美国残害华工的暴行,大力宣传抵制美货,销量跃居香港报纸的首位。1906 年夏天,正当郑贯公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场瘟疫在香港流行,他不幸染疾而亡,终年 26 岁。(3)章士钊与苏报 苏报创刊于 1896 年 6 月 26 日,创办人为胡璋,1898 年冬,转让给了陈范。该报起初是保皇性质的报纸

37、,后转为革命派报纸,资产阶级革命派著名报人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在他的主持下,苏报明确提出了“第一排满,第二排康”的办报方针,增辟和加强“舆论商榷”、“时事要闻”等栏目。随后,又极力向读者推荐邹容所写的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发表章士钊的论说读革命军、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等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主张,并以轻蔑的口吻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说他和慈禧太后都是“汉族公仇”,彰显了这家报纸的强烈的革命倾向。(4)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鳞,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报刊活动家。1897 年任时务报

38、撰述,曾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 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 年因苏报案被囚,1906 年出狱后,被迎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上海光复后回国,曾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晚年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5)秋瑾的中国女报 中国女报创刊于 1907 年 1 月,主编秋瑾。秋瑾(18771907),著名女革命家,笔名竞雄、鉴湖女侠,绍兴人。1904 年到日本留学,加入光复会等革命团体,1904 年曾在东京创办妇女革命刊物白话月刊,1905 年同盟会成立后被推举为评议部部长和浙江省主盟人。1906 年回国筹划起义,190

39、7 年办中国女报,该报以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争女权、争独立、争解放为宗旨,出版了两期即因秋瑾被捕就义停刊。(6)于右任的办报活动 神州日报 于右任(18781964),名伯循,陕西三原人,年轻时中过举,1906 年东渡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翌年 4 月回上海从事革命办报活动。神州日报是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1907 年 4 月 2 日在上海创刊,报名“神州”,是为了“唤起中华民族之祖国思想,激发潜伏之民族意识”。该报在“有闻必录”的掩护下,详细报道了秋瑾烈士遇害的经过和各地武装起义的消息,揭发贪官污吏的罪行,披露列强觊觎我国蒙藏边疆和东北地区的阴谋,很

40、受读者欢迎,日发行量过万。创刊 80 天后报馆遭火灾,于右任无力恢复而退出,由杨毓麟等接办。“竖三民”a离开神州日报后,于右任继续筹款办报,1909 年 5 月 15 日,在上海公共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自任社长,报名取“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之意,革命色彩较神州日报时更为鲜明。内容分为言论、纪事、丛录三部分,除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和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外,以大量篇幅揭露贪官污吏的罪行。后因该报揭露甘肃荒灾中官吏侵吞赈灾款被查封,于右任也因此入狱。b于右任出狱后,1909 年 10 月 3 日又在上海法租界创办起民吁日报。“民吁”二字有三层含义:一是“呼”字去掉两点便成“吁”,表示即使被挖掉两只眼睛仍然

41、要反映人民疾苦;二是“吁”字由“于”字加“口”字组成,表示出自于右任之口;三是不准“大声疾呼”,暂且“长吁短叹”罢。民吁日报创刊不久,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到我国东北进行阴谋活动,该报连续发表伊藤怪物之行踪、满洲风云日急等文章,揭露日本政府企图夺取满洲铁路筑路权并进而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该报又发表文章赞扬安的英勇行为,说伊藤之死罪有应得。日本政府恼羞成怒,11 月初日本驻沪总领事向上海道蔡乃煌施加压力,以“任意臆测,煽惑破坏,幸灾乐祸,有碍中日两国邦交”为辞,要求惩处该报,致使该报只出版了48 天就被查封,并被勒令“永远停止出版”、“机器不准作印刷报纸

42、之用”。c民吁日报停刊后,经过一年的艰苦筹办,1910 年 10 月 11 日,于右任又创办起民立报。该报创刊之初,言论还较为温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日趋激烈,称清朝官吏为“民贼”,设立专门刊登贪官污吏罪行的民贼小传专栏,痛斥清政府为“倒行逆施之政府”,公开支持四川的保路风潮,详细报道革命党起义诸役的情况,公开预言“民党”即将“战胜政府”。该报日销两万多份,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日报。1911 年 7 月,成为上海同盟会总部的机关报和联络机关。由于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互相衔接,史称“竖三民”。3苏报案的基本情况。答:(1)“苏报案”的起因

43、苏报创刊于 1896 年 6 月 26 日,起初是保皇性质的报纸,1902 年后开始转向革命立场,并逐渐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舆论阵地。1903 年 6 月,苏报刊文对邹容撰写的宣传小册子革命军加以大力介绍和鼓吹。6 月 29 日,苏报又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摘登了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部分文字,痛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主张,还在文中以轻蔑的口吻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说他和慈禧太后都是“汉族公仇”。苏报公开大声呐喊革命,为清政府所不能容忍。6 月 30 日,清政府经与上海领事团多次密谋,决定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发出拘票,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 7 人实行拘捕,当日章

44、太炎等被捕,邹容闻讯后于翌日自动投案,“苏报案”由此引发。(2)“苏报案”的经过 章、邹被捕后,清政府向租界当局交涉,不惜以出卖沪宁铁路筑路权为交换条件,要求将章、邹交给清廷审判,但遭到了租界当局的拒绝。7 月 15 日,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开始会审“苏报案”,一场以清政府为原告,以章、邹等为被告的特殊审讯开始。1903 年 12 月中旬,租界会审公廨判处章、邹永远监禁,其余人开释。这一判决遭到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后,租界当局不得不于 1904年 5 月 21 日重新开庭做出判决:章太炎监禁 3 年,邹容监禁 2 年,苏报永远停刊。(3)“苏报案”的结果和影响 苏报案的结果,是革命派的胜利,清政府

45、的失败。清政府在中国领土上同自己的臣民打官司,却要由租界当局来审判,在国际上颜面扫地。而章太炎、邹容在审讯过程中慷慨陈词,把法庭变成了宣传革命的讲坛,把押解路途变成了示威游行的场所,表现了革命者的崇高气节和英雄气概,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社会舆论的推崇。“苏报案”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上海的办报宣传活动并未受挫,反而有所发展。“苏报案”和章、邹二人的狱中斗争扩大了革命思想影响,促使了革命政治团体的成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比过去积极了,划清了革命派和保皇派的界限,确定了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共和政体的纲领。4.1902 年后中国本土报刊事业的发展状况。答:1902 年之后,随着“报禁

46、”、“言禁”的废除,慈禧“新政”的成果开始在报刊界显现,中国民族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慈禧实行新政之后的十年间,中国的各类报刊齐头并进,各有进展。表现为:(1)商业报纸发展加快,形成了一批较有规模、注重经营、比较成形的商业报纸,如上海的申报、新闻报。(2)涌现了一批以西方的新闻业为榜样,既重视经营,也重视社会效益的民办报纸,如上海的中外日报和北京的京话日报。(3)支持维新变法的一些知识分子借“新政”开张、“言禁”稍弛的机会,重新恢复了办报活动。创办了以天津大公报、上海东方杂志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力的报刊。(4)革命派在国内的办报活动开始崭露头角。一些明显倾向革命的报刊在上海、武汉等一

47、些革命党人比较活跃的城市开始出现。由于清政府和外国租界当局的干涉,这些报刊大多受到压制,旋起旋灭,但这些报刊不为所动,常常前赴后继,越战越勇,产生了很多彪炳史册反压制的事件,如“苏报案”、“大江报案”等。1905 年是一个分水岭,1905 年以前革命派的报刊活动只是吹皱一池春水,这以后渐成燎原之势。(5)立宪派报刊有了较大的发展。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之后,立宪派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但随着立宪的破灭,这些报刊也纷纷关闭。(6)新式官报开始兴起,并逐步取代了旧式的官报,成为政府的喉舌。这十年间,清政府还尝试制定新闻法,力图用法律来控制和约束新闻事业的发展。但在内容的制定

48、和现实执行上,均不甚成功。5试评析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答:中国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早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就已渐成体系,其主流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新闻思想,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他们的办报主张较之林则徐、魏源等开始睁眼看世界的开明官员和王韬、郑观应等早期的维新派思想家们,又前进了一步,其中以梁启超的思想最系统和完整。(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都十分重视报纸在“上下通达”中的作用,并认为报刊是维新变法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康有为认为报纸“可通时务”,政府应该“设报达聪”。“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总结了维新派三年来的办报经验,把报纸的作用归纳为匡不

49、逮、达民隐、鉴敌情、知新政四个方面。严复也认为报刊的功能在于“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但他强调“尤以通外情为要务”。谭嗣同的新闻思想更多体现出民主主义意识,他在湘报后叙中认为,报纸一要“求新”,成为“助新之具”,二要反映人民的声音。谭嗣同的办报主张已经比康、严等人更为进步。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在维新派新闻思想中最典型,是维新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办报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形成了以下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a把报刊比作耳目喉舌,指出其功能是“去塞求通”。梁启超认为一个国家的强与弱,取决于国情的通与塞。所谓“通”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同时,梁启超对怎样才能发

50、挥“去塞求通”的作用,还提出四条要求,即:“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和“旁载政治学艺要书”。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风气渐开,百废渐举,国体渐立,人才渐出”。b提出报纸具有“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的“两大天职”。1902 年梁启超在敬告同业诸君(载新民丛报第 17 期)一文中说:“某以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他认为,政府没有权力办不成事,但权力过大而又不受监督,就会滥用职权,所以需要作为“国民公意的代表者”的报纸,像父兄对待子弟那样去监督政府,才不至于走向腐败。他还认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因此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