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梅杜萨之筏》探讨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4905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梅杜萨之筏》探讨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梅杜萨之筏》探讨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梅杜萨之筏》探讨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梅杜萨之筏》探讨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 基于梅杜萨之筏探讨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 作者:李雯 来源: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2014 年第 12 期 摘 要:来源于法国的浪漫主义运动做出了对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异议。浪漫主义主张人的感官与情感体现的价值,追求人性的解放与思想的自由。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在世界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法国著名浪漫主义绘画家籍里柯是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1819年籍里柯取材于当时法国的一件真实事件,创作出了著名的浪漫主义绘画经典作品梅杜萨之筏。关键词:泰奥多尔籍里柯 梅杜萨之筏 浪漫主义 美学 籍里柯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画派先驱,生于法国鲁昂,1809年他跟随霍勒斯韦尔内学习绘画,181

2、0 年进入了盖兰画室,1817 年开始创作第一批动物石版画。籍里柯注重绘画当中的创新,喜欢描绘壮阔、宏伟的场景,1810 年籍里柯在盖兰画室认识了德拉克洛瓦,他们一起去卢浮宫临摹名作。青年时代,在马和赛马上籍里柯显现出了他独有的艺术天赋,21岁的籍里柯就画出了轻骑兵军官,1814 年展出了受伤的重骑兵。籍里柯在 1816 年1817 年的时间去往罗马学习,回到巴黎后展出了梅杜萨之筏。籍里柯一生充满坎坷,由于与舅母的畸形恋情,导致爱情的悲剧,在英国学习画马时,籍里柯因为意外坠马英年早逝,为他的浪漫主义情怀画上了悲壮的一笔。一、梅杜萨之筏的创作由来 1816年 7 月,对航海知识一无所知的贵族船长

3、肖马雷,被法国政府指派“梅杜萨号”船长一职远征非洲塞内加尔,途中“梅杜萨号”不幸搁浅,船长抛弃舰上 400多人只带领亲信逃之夭夭。剩余的 150 人临时搭建了一只木筏,在海上艰难的漂泊。几天后,木筏上已无任何淡水食物,风暴肆虐着人们脆弱的心,饥饿与残酷的环境逼迫着人们,他们开始绝望,甚至互相残杀,以人肉果脯。木筏上仅存 15人,最后存活 10人。这桩悲剧引起众人的悲愤,路易十八政府为了掩埋真相,仅仅在报纸上发表了一条简讯,军事法庭也只是对船长做出降职与三年短刑的处理,这条消息彻底引起了人们的愤怒,世界上引起了激烈的响应。籍里柯看到这则消息后,十分愤慨,以这件事作为创作素材,绘画出了当时人们在木

4、筏上的那种濒临崩溃、绝望看见海上一线船影时拼命求救的震撼景象。二、构图的经典性和复杂性 梅杜萨之筏运用俯视角度画成,这样方便观众一览无遗的了解木筏上人物的活动状况。画中,天空与海水占据的面积较少,人物的活动较突出,画中仰卧的尸体追求了构图上的稳定感,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与深度感,使作品更加真实,打动人心。龙源期刊网 http:/ 在梅杜萨之筏中,籍里柯运用了金字塔构图,船帆与木筏中的人们呈一个稳定三角形,作为画面中心,画中挥臂呼喊求救的人突破了三角形架构,成为了一个激情四射的三角形,画面呈现出气势磅礴大气之感,结构严谨具有动态之感,戏剧性强烈,激动人心弦。画中的色调较为沉郁,与光影形成对比,体现

5、出了那种悲剧力量和富含激动情绪的悲壮之美。画面上人高举红巾,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正义的向往。梅杜萨之筏中三角形结构稍微倾斜,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危机之感,画面左下方的人们正在抚摸死去的难者,脸上略带无奈的表情,处于绝望气氛当中。右上方的人有着浓烈的求生精神,努力振作,用尽全身力气呼救。画面中心人们的形象为重色块,与船帆的重色块以及天空的重色块形成一个整体,能够清晰表现出画面上的呼应,又表达了生和死并存的恶劣环境,木筏上的桅杆与绳索是两条绷直的倾斜直线,观看人的心会随之绷紧。木筏在海中呈横向斜线,突出了灾难当中的不稳定因素,船帆在风的鼓动下体现了遇难者们身处的恶劣环境,衬托出了人们的奋力挣扎

6、与悲愤的心情。画面的右下角有一位死去的人,他的头部浸在水中,身体的方向和桅杆相互呼应,与右下角死去的落难者同指向画面的中心,产生了焦点透视线,加强了画面的纵深,观众会如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到当时恶劣的情境。人们的胳膊与动态会把观众的视线引向高举红巾者,这是画面的高潮,最后观众的视线在一系列的对比变化中聚集画面中那一线光亮的远处。黑暗终将过去,黎明总会到来,籍里柯借此安慰落难者,人们会战胜一切困难,获得最后的幸福。三、浪漫主义绘画强调主管创造性与感情的释放 19 世纪上半叶,西方世界经过了重大社会思想变革,有了惊人变化,这些变革打破了千百年来流传的传统观念,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彰显。经过

7、革命洗礼后的法国,确定了资产阶级的地位,主张人权思想,强调自我的个性与个人情感。19世纪人们思想的发展体现了当时复杂的局面,而浪漫主义却占据着主体地位,各种思想受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反之,浪漫主义对中世纪报以尊重的态度,浪漫主义多关注有关情感的因素。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卢俊就说过,野蛮人要比文明人更有智慧,更高明,更美。总体来说,浪漫主义艺术作品强调自由的创作,主张个性的表现,注重情感与想象的表达。古典主义认为理性为真理即美,统一道德标准下需要冷静对待一切事物,将自身的感情与个性抑制其内。相反的,浪漫主义则提倡个性与感情的宣泄,主张信仰高于理性、情感高于理智。浪漫主义作品人物个性鲜明,热情激昂。梅

8、杜萨之筏彰显了籍里柯强烈的个性与感情。作品中体现出了他的积极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人们处于灾难时所受到不公平待遇后作出的反抗与呐喊。浪漫主义强调情感从理性法则中的彻底释放,表达形式自由奔放不拘束,创作方法上,浪漫主义宣扬客观现实上从主动内心为出发点,抒发了对理想热烈追求的精神,表达语言热情且奔放,想象瑰丽,表达手法夸张。浪漫主义反对抽象表现与纯理性表现,强调画面描绘的具体性和特征性,注重情感表达,反对一般化与类型化,主张个性化的表述,注重人物性格特点以及精神面貌的描绘,而古典则用一系列的艺术法则束缚艺术创作,浪漫主义反对这一点,主张龙源期刊网 http:/ 主观描绘的自由性、奔放性以及热情性。艺

9、术家的创造情感会在创作中得到充分表达,反对雕刻版造型与素描表现手段的过分强调,着重强调色彩与光的对比中的饱和色调。构图动荡,笔触奔放且流畅,艺术形象的塑造常运用比喻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借此表现绘画者对社会和美学的理想。通过梅杜萨之筏,籍里柯表现了他对命运的关注,主张人道主义精神,充分暴露出了当时法国政府的无能。因此,梅杜萨之筏有着强烈的政治隐喻。四、浪漫主义绘画求新求奇的思想态度 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比较,前者态度更多的体现出了思想上的倾向。官方的很多正统艺术有着很多假象与虚伪,人为痕迹太过浓烈,这些艺术家尽可能的追求野性、自然以及多彩的境界。从中世纪中的文学作品与传奇故事中获得灵感。任何激发他们

10、艺术家热情与想象的事和物都被他们拿来进行创作。这种求新求奇的态度就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特征。法国浪漫主义则开拓了艺术绘画作品中的题材与内容,将题材和内容延伸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奇世界当中。梅杜萨之筏是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作品中,痛苦绝望的老人家与腐烂变色的尸体给人的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艺术空间与视野因为丑的介入得到拓展,给后面的现代派画家带来巨大影响和启示。画面中充斥着一线希望,也呈现出了死亡沉寂之感。他们认为梅杜萨之筏是一则深刻的政治寓言,还有历史学家认为法国本身就在木筏上,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求新求奇的思想影响了那时是的艺术界,已经超出了艺术的范畴。五、浪漫主义绘画拓展了色彩表现力 色彩在绘画中担

11、任重要角色,是重要的形式因素,今天的我们可以随意驾驭色彩,满足我们的内心需要。但是色彩的解放却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古典主义画家们经历了文艺复兴,他们的绘画中过度强调素描关系,独立意义不强。而浪漫主义遵循对比和形式的美学原则。雨果在 1823 年写下了克伦威尔,对古典的悲剧法则做出了猛烈抨击,争取最大的真实与自由,宣扬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进行艺术创作。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现实的真实,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都需要从两种不同要素进行对比才能体现出,例如高尚和卑微、雄伟和秀婉、美与丑、人性和兽性、文明和野蛮以及光明和黑暗。梅杜萨之筏中,籍里柯大胆使用了色彩,画面色调沉郁,具有明显的光影对比,挥舞的衣裳

12、色彩鲜艳,被海水泡过的人脸颊苍白,天空苍茫且昏暗,船桅呈棕色,船桅布为白色,同时有刺眼的金黄色。色彩大量的运用,充分表现出了灾难发生时的悲惨,通过色彩中明暗的对比,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体现出了一种震撼的悲壮之美。在色彩表现上做出努力的还有德拉克罗瓦,德拉克罗瓦是色彩革新者,他用色彩来补充素描的缺点,他的画室中悬挂着一个色轮,用来分析各种色彩,研究色彩之间的规律与奥妙,他开创了色彩的直接画法,不像古典主义画家们画出素描稿后再进行上色,而是运用色彩直接塑龙源期刊网 http:/ 造表达的事物,色彩不再附于素描,有着独立的意义。他的实践告诉了人们,表现力方面,色彩起到的作用完全不比素描差。六、

13、结 语 浪漫主义绘画体现了和时代解放运动有关的人们的理想与愿望,历史的作用鲜明,却带有一些片面。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争斗中,它给人们开拓出了具有理想、创作幻想以及情感热烈的世界,产生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艺术创作方法,对之后的艺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1 何琳.从梅杜萨之筏看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J.书画世界,2014(01)2 彭虤虤,王杨.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及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3 钱景长.席里柯是怎样创作梅杜萨之筏的J.新美术,2009(02)4 左新民.浪漫主义油画梅杜萨之筏赏析J.大家,2012(07)5 谢丽霞.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绘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12)6 王一旺.西方浪漫主义风景绘画J.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12(01)7 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1(13)8 李芳凝.新古典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对立与融合J.美术大观,2010(09)9 化铉.论欧洲浪漫主义美学与浪漫主义绘画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08)作者简介:李雯,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设计艺术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