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历程及历史意义.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4827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文化交流历程及历史意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外文化交流历程及历史意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文化交流历程及历史意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文化交流历程及历史意义.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3 中外文化交流历程及历史意义 交流是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鱼有了水能够自由生活,大雁有了天空就能展翅飞翔,花有了泥土就能争芳夺艳,交流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像水、天空、泥土对于鱼、大雁、花朵交流是国家之间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没有交流,国家之间的矛盾和误会无法调和化解,没有交流,国家之间的文化科技不能传播发扬,社会发展就会停步不前,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因而就会造成战乱起义社会动荡。因此,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交流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我们的国家正是因为懂得交流所以才不断的强大,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富裕在汉朝时期,北方主要是匈奴,匈奴在与汉朝的和亲和战争交

2、替过程中文化互相交融,更多的是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汉文化的很多东西,随着汉朝的强大,汉武帝将匈奴主力彻底击败,一部分匈奴投降,另外一部分向西移动,由于它们是游牧民族,在游牧中也将一些传递到了西方,同时也将西方的一些文化慢慢传到了中原。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丝绸之路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而由于游牧民族与汉朝的关系时好时坏,在关系紧张的时候游牧民族会攻击丝绸之路上来往的商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交流,不过总体来说,游牧民族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还是起到一个媒介性质的桥接作用。还有在公元 105 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从此真正意义上的纸张开始出现。蔡伦改进造纸方法后,纸张开始被

3、广泛使用,两汉交际之时,大批中国百姓为避乱涌入朝鲜半岛,造纸术随之传入那里,这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期,诸葛亮把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经西南边境少数民族传入缅甸,诸葛亮因而受到缅甸人民的尊敬,缅甸境内还建有供奉诸葛亮的武侯庙。这些都使得中国在国外人心中留下了好影响好口碑。唐初时期,玄奘西行也为中国文化交流添上了辉煌的一笔,玄奘的语言天分很高,在取经之前很可能已初习胡语,由于唐初在中原特别是长安城居住有许多来自西域的胡人,他可以向他们来学习语言。在西行途中,还可以借助来住于中原和西域的商人与当地人进行交流。玄奘通梵文,当时西域和印度都盛行佛教,不仅是出家的佛教徒,而且在俗家信 2/3 徒

4、中也有大量人知晓梵文。这样,也就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另外,由于唐太宗年间突厥主力被李靖等人击破,突厥等多个少数民族都向大唐称臣,由于大唐的强大,使得汉朝的丝绸之路更加繁荣,各游牧民族不仅仅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也参与其中,这让中国以及西方还有各个游牧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其实,当时的中国不仅和西方密切联系还和日本有往来,从 5 世纪开始,我国就开始和刚统一了的日本积极建立友好关系。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派来遣唐使近 20 次,最大规模的一次派来 650 人,最少的一次也有 120 人,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

5、经学、佛学、医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业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比如大化改新,利用儒学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并以中国的政治机构为蓝本建立官僚制度,确立了以儒学为基础的律令政治。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也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赴日本的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几经波折终抵日本,为他们带去了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文学方面的知识。元朝时,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到 20 年,回国后写出了马克波罗游记成为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

6、著作,也使得西方人更加了解这个富有深厚的文化精髓的中国。这也是一次打开西方人眼界的机会,吸引了更多文人志士那就中国,于是中国又成了世界的焦点。到了宋元明初,中国与国外的交流就更加频繁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科技文化大大发展,中国开始向外国输出大量的多种多样的瓷器。路线主要都是以航海为主,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世界,从而成为了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指南针在宋代已经普遍使用与航海交通,13 世纪指南针也传入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各国。指南针的外传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是郑和下西洋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成为可能,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上述所说的主要是中外文化交

7、流过程中我国的科技文化对外国产生的影响,事实上,外国的先进文化也在我国产生了作用。印度的天文学、数学、音乐、舞蹈、建筑艺术、制糖等对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的石窟艺术、佛塔的建造和佛教美术等就是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熏陶的杰作。唐朝建立后 200 年间,和日本遣唐使同来的也有很多留学 3/3 生,留学生中最著名的的就是阿倍仲麻吕。阿倍仲麻吕长期居留在中国,他与当时诗人王维、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为中日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唐朝政府在对外交流方面是非常积极的,政策也实行党开明的,当时阿拉伯人在中西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同时也把西域文化带到了中国。这些文化在中国无论是统治阶级还

8、是平民百姓都乐于接受。这样,西域文化在唐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工艺方面:玻璃制造术应用到陶瓷制作上,制作除了会更精湛的唐三彩;而在丝织品上,泽秀出了许多西域的图案;在物产方面也不少,比如宝石香料等,最明显的代表就是敦煌莫高窟,它在绘画、雕刻方面融合了西域的风格特点;而在文艺上琵琶胡旋舞也在社会上流行起来,这些都说明了西域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的传入对当时唐代社会的众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往来,大批穆斯林商人都聚集在中国东南沿海商埠及西北部分城市,过着集体的宗教生活,建立清真寺等,有不少人在中国娶妻生子置业任官永久定居。这样就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到了元代

9、,由于蒙古人的西征,大批波斯、阿拉伯及中亚各族人离开已被踏平的家乡随着蒙古军队带着相同的信仰伊斯兰教,走遍各地,后来定居下来建立家园渐渐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构成了中国回族的基础。其实西方文化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就是在清末,清末时封建统治盛极而衰的时期,礼崩乐坏,道德束缚逐渐瓦解,西方用大炮轰炸开中国的国门的同时也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传入,近代教育传入随之而来的的新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关系到社会大变革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文化发展是国家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一个国家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国家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国家的历史现实中,国家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的必然要求,因此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必要的,这样一个国家的文化就会传播到世界,世界的文化经过各国不同的特色进行精加工形成国际文化体系,然后教育一代又一代陶冶一个又一个有识青年,最后就达到了世界和谐友好的目的。希望世界能够继续这样积极地交流下去,慢慢的交流慢慢的友好慢慢的文明慢慢的富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