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民间传说故事短篇.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4609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家族的民间传说故事短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土家族的民间传说故事短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家族的民间传说故事短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家族的民间传说故事短篇.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家族的民间传说故事短篇 罗兰娇是个蛮有才情的女子,她聪明机智,泼辣大方,至今人们还在传说她的故事。出嫁路上 罗兰娇十八岁那年,嫁给了一个勤劳厚道的农民。过门这天,娶亲的队伍走到半路上,突然被拦住了。原来前面刚刚修建一座桥,正等着县里大老爷来“踩桥”,只有等他过去之后,一般的人才准通行。“路都管”有称“押礼先生”的去办了几次交涉,石匠师傅十分为难,怕把罗兰娇一行人放过去吃罪不起。罗兰娇想:“只要把石匠的心说活了,他们也会去担点风险的,让我来封赠他们几句”。于罗兰娇是打开轿帘,对“路都管”说:“请转告石匠师傅,我罗兰娇来封赠他们几句如何?”那班石匠早就听说罗兰娇是个大美人。美丽大方,心才口才都好

2、,一直没有见过。今天机会好,正可以见识见识她,于是便答应了。罗兰娇下了轿,一步登上桥,封赠道;“新人踩新桥,新桥万年牢。月儿浮水底,长虹贯河腰。身托泰山过,石桥胜铁桥”。石匠师傅听了,一个个眼睛笑得像个豌豆角儿,连忙请罗兰娇过去了。后来,老百姓口中有句口头禅:“姑娘回娘家,踩不烂的铁板桥”。听说就是罗兰娇那封赠话的后头两句变过来的。儿不嫌母丑 有一天,罗兰娇在河里洗衣服,几个花花公子见她衣着褴楼,嘀咕了一阵后,想挖苦她一番。其中各一个说:“甲子乙丑”。第二个说:“丙子丁丑”。第三个说:“戊子己丑”。第四个说:“庚子辛丑”。然后又一齐说:“壬子癸-丑”!把丑“字”专门拖得老长,然后一阵哈哈。罗兰

3、娇想都没有往心里想,开口就答:“少爷们,你们还忘了一丑”。几个花花公子一听就惊讶。忙问:“怎么会忘了一丑?”罗兰娇回答道:“儿不嫌母丑”。智斗县官 罗兰娇的名声很大,后来,有人还有眼睛有鼻子地说,罗兰娇的大门上挂着一块“万事不求人”的大匾。县官听说后,来到罗兰娇的家里。县官说:“听说你万事不求人,本县特来借四样东西:一是高过天的;二是深过海的;三是硬似铁的;四是软如绵的。限你三天之内送过来”。罗兰娇说:“老爷,您今天可以带走。高过天的是人心;深过海的是衙门;硬似铁的是痴汉;软如绵关圣人。前三样我家里没有,关帝像倒有一张,不知大爷什么时候要?”县官又说:“本县还要问你,什么人行时土语,幸运早?什

4、么人行时迟?什么人行时正当时?什么人一生背秋时土语,倒霉?”罗兰娇开口就答:“甘罗行时早;太公行时迟;老爷行时正当时;背秋时的,小人不敢说。”县官说:“快说无妨,本县赦你无罪。”罗兰娇连忙上前给县太爷鞠了一个万福,说;“普天之下,老百姓背秋时”。“问路的”和“不问路的”罗兰娇要回娘家,公公说,“你给我把问路的和不问路的带点回来”。罗兰娇微微一笑,说声“要的”,就上路了。几天后,罗兰娇从娘家回来。公公问;“你给我带的东西呢?”罗兰娇笑吟吟地从包袱里拿出两样中药,说,“这是一包生地,是不是问路的。”公公点点头。罗兰娇又从包袱里拿出一样中药,说,“这是一包熟地,是不是不问路的。”公公又点点头。“问字

5、”罗兰娇和丈夫在河里摆渡,来了几个秀才要过河。秀才们一上船就摇头晃脑地作起诗来。罗兰娇看不惯,要出出他们的洋相。船一靠岸,罗兰娇就对秀才们说:“各位秀才知书识礼,满腹文章,我想请教几个字。”秀才们满不在乎地说;“请把”。罗兰娇念道,“咔嚓一只舟,嘎呀离滩头。绑荡推过去,哐而乐悠悠。”请问;“每一句开头的一字怎么写?”那四个秀才你望我我望你,一个字也没有写出来,就溜走了。也许他们不懂土家语。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土家寨子上有个叫“西兰”的姑娘,最会织土花铺盖,她织的花儿香得起,惹得蜜蜂飞来嗡嗡叫;她织的鸟儿飞得起,惹得四方八面的鸟儿飞来贴着织锦喳喳叫;她织的鱼儿漂得起,惹得猫儿围着织锦咪咪叫。山上的

6、花河边的花十样百样都被她织完了,她问姑姑:“还有什么花呀?”姑姑说:“没有了没有了,我所见的花都被你织完了。”她问婶娘:“还有什么花呀?”婶娘说:“没有什么花了。”有一天,西兰碰到一位白胡子公公站在后园的白果树下,慈祥地对她说:“姑娘,你怎么不织白果花呢?白果花才真的漂亮呢!”西兰从未见过这位老爷爷,她惊奇地问“白果真的开花?”白胡子公公说:“当然开,只是开在深更半夜,寅时开,卯时谢,要有诚意和耐心的人才能看到。”西兰照着白胡子老公公的话做了,每晚夜深人静的独自走进后园,坐在树下等白果开花。等了一夜又一夜,还是没见白果开花。这事让嘴尖的嫂嫂瞧上的,便向丈夫搬弄是非说:“西兰每天半夜三更守在后园

7、,不晓得她等哪个男人?”人有脸,树有皮,当哥哥的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妹妹丢人现眼,于是也把这事盯上了。这天晚上,西兰照样三更半夜走到白果树下。在圣洁的月光下,白果花果然开了。一树树,一朵朵,像雪一样洁白,像玉一样无瑕,香在半夜里,开在月光下。西兰好高兴啊,摘了几枝正准备回房挑灯夜织,把这最美丽的花织进织锦里,突然一斧头劈来听了婆姨的小话的阿哥,一气之下喝得大醉,拿把斧头冒冒失失的连夜寻来,果然看见西兰一个人站在树下,便不问青红皂白地挥斧砍来,西兰倒下了,碧血染红了白果花。她死后化做西兰鸟,日夜哀鸣:“枝头嘁嘁喳喳,后园白果开花,查切是非小话,哥哥错把我杀”为了纪念这位为追求美好而献身的土家织女,人

8、们从此以西兰为名,把土家织锦命名为“西兰卡普”。节日 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自年始至年终,可谓月月有节。正腊月间的年节过赶年、元宵节,二月社日、花朝节,三月寒食节、清明节,四月初八牛王节,五月端午节,六月初六向王节,七月乞巧节、女儿会、月半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初一“寒衣节”等等,都是较为重大的节日。在众多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现只有部分地区保留这一习俗。过赶年,也称过蓑衣年,即逢月大腊月二十九过年,月小腊月二十八过年,因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故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婚恋 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比较自由,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征得双方父

9、母同意,经土老师巫师作证,即可结为夫妻。在恩施石窑、大山顶等地,有“女儿会”的习俗,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过“女儿会”,唱歌跳舞,彼此爱慕,结为终身伴侣。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被迫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土家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姑舅表婚和填房婚之俗。姑舅表婚,即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又称“还骨种”;兄亡弟收嫂,弟亡兄收弟妇,称为“坐床”。但这些习俗到近代就已不存在了。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颁布了新的婚姻法,从此土家族人民真正享受到了婚姻自主的幸福。土家族的婚姻仪礼大致包括“打样”、“求婚”、“讨红庚”、“定亲”俗称“插茅香”、“看期”、“亲迎”等程序,与汉族古代“六礼”类似。

10、较有特点的婚姻仪式是陪十姊妹、陪十兄弟与哭嫁。结婚前一天,男女双方举行盛大的成年礼。清长阳县志卷三记载:“古冠婚为二事,长邑则合而为一。于嫁娶前一二日,女家束发合笄,曰上头。设席醮女,请幼女九人,合女而十,曰陪十姊妹;男家命字,亲友合钱为金匾,鼓乐导送,登堂称贺,曰贺号,不谓字也。是日设二宴席,其一,子弟九人,合新郎而十,曰陪十兄弟,又曰坐十友。”“陪十姊妹”、“陪十兄弟”的活动,在整个土家族地区至今遗风犹存。土家新娘出嫁时兴“哭嫁”,有的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哭,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

11、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丧葬 土家族过去多行火葬。送葬时,请土老师念经,道士开路。祭吊死者,由土老师椎牛祭神,牛头归土老师独占,贫苦者往往借牛为祭。后来,因受汉族影响,均改为土葬,程序分为入殓、葬礼、送葬、安葬、葬后事等部分。在清江流域以北的土家族地区,流传着一种特有的古老葬俗歌舞“跳丧鼓”,又称“跳撒尔嗬”。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师傅到家里来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喧天,鞭炮不停。丧鼓一响,相邻村寨的人们齐来奔丧。“跳丧鼓”是在灵柩前由击鼓师傅击鼓,歌师叫歌,跳者接歌而起的舞蹈。一般以两人以上的双数舞者在棺木前对舞,跳至高潮时少则可达百人,多则可达上千人前来或舞或

12、观。舞者交替上场直至天明。“跳丧鼓”的形式分为“待尸”、“摇丧”、“哭丧”、“穿丧”、“践丧”、“退丧”等若干段,基本动作有“虎抱头”、“犀牛望月”、“凤凰展翅”、“燕儿含泥”、“猛虎下山”等十几个套路。“跳丧鼓”有文舞文丧和武舞武丧之分。“文丧”中最具特点的是“哭丧”,“武丧”是和民间武术相结合的一种跳法。“跳丧鼓”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有赞颂土家先民开拓疆土,回忆民族历史的;有反映先民图腾崇拜、渔猎活动、农事生产、爱情生活的;还有歌唱死者生平事迹的,等等。禁忌 土家族的禁忌事项很多,几乎涵盖了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耕作、岁时节日、婚丧嫁娶、生儿育女、饮食起居、祭祀行事等等。比如:岁时

13、农事方面,“正月忌头,腊月忌尾”。除夕之日,妇女忌推磨舂碓,忌梳头、洗衣,怕来年下雨洗刷掉地里的泥土;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一,妇女忌动针线,以免犁田耙齿钉着牛脚和稻禾,苞谷长钻心虫;忌汤泡饭,防止天下雨冲毁庄稼。立春之日,忌挑井水;立秋一日,忌摘蔬菜。春耕开始,须看日子,忌羊日下种,下种后至小暑节,逢龙日不动土;等等。日常言行方面,姑娘及孕产妇不能坐在堂屋门槛上,成年男女忌坐一条板凳;不准用脚踏火坑和三角架,以免亵渎神灵;不能以脚踩灶,在灶门口烘脚,认为是对灶神不敬;忌挑空桶、倒背背篓和扛着锄头进屋;不准将撮箕倒挂在堂屋里。在节庆、喜事、出门办事之时,禁说不祥之语,要多讲吉利话。过年过节,忌猫进屋,俗称“猪来穷,狗来富,猫儿来了穿孝服”;祭祀丧葬,亦忌闻猫声,严禁猫靠近。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