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思潮.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4110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3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学思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史学思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史学思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学思潮.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词解释 新史学:一指 20 世纪初开始萌动、5060 年代空前发展旨在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的史学新潮流,一指近一二十年来这种“新史学”的更新变化。反对兰克学派客观主义史学的主张,倡于 19 世纪末的德国哲学家,如狄尔泰、文德尔班等,但真正从史学实践上倡导新史学的,有法国学者西米昂、亨利贝尔、乔治勒费弗尔,美国学者鲁宾逊、比尔德等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提倡广阔开拓史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支合作,强调史学家解释,重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即史学功能等。年鉴学派: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萌芽、40 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 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年鉴派创始之前,其创

2、始人的思想不过是倡导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是反兰克模式的前驱、德国史学家兰普莱希特和法国史学家贝尔的思想的后继者和发扬光大者。尤其是贝尔和他 1900年创办的历史综合评论,反对事件的历史和经验的历史,被认为是孕育了年鉴派。计量史学的最大特征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定性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性质,传统史学实际上就是运用定性的方法。因此,计量史学出现的本身就是对传统史学的否定。计量史学在二十世纪六七年代风靡欧美各国,后来又波及了整个世界。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

3、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余英时(1930),当代美籍华裔史学家,著述颇丰,代表作有汉代贸易与扩张、方以智晚节考 、论戴震与章学诚、历史与思想、士与中国文化、朱熹的历史世界 等。余英时的学术不局限于史学,但史学是他治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简答 文化形态史观:是当代西方思辩的历史哲学的主要代表。其代表人物是斯宾格勒(著作西方的没落)和汤因比(著作历史哲学)。

4、其主要理论特征:是用“幼年、青年、成年、老年”(斯宾格勒)或“起源、生长、衰落、解体”(汤因比)四大阶段的生命周期来概括人类历史或文化的全部过程及其一般模式。强调两点:第一:所谓的历史就是文化或文明。第二、所有的文化或文明都是具有同等价值、属于同一时代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 即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人物有多布、希尔顿、希尔、霍布斯鲍姆、汤普森。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共同性与理论特征:(1)熟悉马恩著作,信仰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从事历史研究。但对历史唯物主义有自己独立的理解和解释,并有所修正。(2)发扬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史学传统,强调对历史特殊性的认识,坚持历史学是研究历史事实发

5、展过程的科学。(3)强调研究下层人民的历史。(4)注重总体史研究。(四)当代西方比较史学 格鲁比较史学的论证 1、西方比较史学的研究著作大致上归纳为四类:(1)“各文明体系的比较”研究。即如斯宾格勒、索罗金和汤因比那样的宏观比较。(2)“主要是对文明的某种中心题目进行比较研究,如比较宗教式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大都是一些比较具体的历史现象的比较。(3)通过比较而“研究历史过程”,着重历史比较尤其与经济学、社会学或人类学的某些学派有密切的联系”。(4)“机构的比较”。如教会、党派、银行之类的组织和机构的比较。比较史学的特点:它不像写作通史或断代史的历史学家那样在连续叙述人类的发展中寻找历史的意义,

6、也不像历史哲学家那样在寻求全面的总体模式中获取历史的意义,而是从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直在撞击着人类的那些永恒的问题中寻找历史的意义。为此,比较史学按照某种规范和范畴,从人类历史中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侧重探讨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某种情况下的特殊规律,亦即寻求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异同。3、比较史学的功能作用 1、探求统一性 2、揭示历史发展的特殊性 3、增进国民了解,消除民族偏见 4、建立博大与和谐的世界史学 4、比较史学的局限性:1、比较双方要具有相似性 2、比较史学只是特定角度之一不能代替其他是学 3、主体是最主要的制约 5、历史比较研究实例举要 1、布莱克

7、的比较现代化 2、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理论 当代西方计量史学的特征:(1)运用电子计算机。它的使用,使系统收集、利用史料及进行统计分析成为可能,并向研究者提供了处理大量情报资料和分析多变量现象的能力。(2)进行统计分析。但不是指以往史学研究中那种描述性的统计,而是一种高级的推理统计学和多变量解析领域的分析,对此非用电子计算机不可。(3)制作数学模式。借用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中的理论模式,以数理形式来表现历史文化现象。当代史学的突出特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所谓的计量革命。”当代计量史学大致发轫于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的一些历史研究者在当代西方史学的这场所谓“计量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局限:1

8、 计量史学方法提供的数据并不能使历史更加科学 2、计量史学方法难以从群体活动的共性中展示人的个性 3、计量史学方法作为一种技术性方法,并不能代替也不能排斥包括传统史学方法在内的各种史学方法。批判的历史哲学 1、特点奉行非决定论,强调主体认识的作用,2、狄尔泰历史及体验与理解,批判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首倡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 评价:人类历史无因果关系,历时无客观标准陷入不可知论 3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柯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是过去思想的重演,学者要设身处地的重演古人的思想,4、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否定历史决定论,无规律无因果。兰克史学及其史学理论的主要特征(客观主义、唯心主义

9、史学体系)1/对历史抱超然客观的冷静态度2、强调原始史料的重要性3、对原始资料进行考证批判4、取舍和选择材料要公正5、历史著作要解释时代精神6、强调上帝是历史演变的终极原因 治史思想:第一、“如实直书”,史学家的任务是据实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地再现历史的真实性。第二、“去伪存真”,必须对史料进行批判,用史料说话。第三、“批判过去、教导现在、以有利于未来”,这是历史学的任务。缺陷:第一、领域过于狭窄。过分专注与政治史、外交史、军事史,而忽略了经济史和社会史;重视精英人物的研究,忽略了民众在历史中的作用。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矛盾。一方面强调用史料说话,另一方面又强调研究者的心理感悟能力,这使

10、得兰克史学很难达到它所标榜的纯粹客观的境界。第三、忽视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强调史学的再现,对史料繁琐考证,而对历史发展规律避而不谈。第四、过于绝对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主观因素对理解史料的介入,使历史缺乏人文意义,降低了普通民众对历史的兴趣。新时期史学思潮、理论研究:从“回到马克思”到“发展马克思”。、研究方法:从单一方法到跨学科综合。、研究领域:从主要研究政治到研究整个社会。、研究取向:从强调社会价值到关注学术知识。主导整个新时期史学思潮发展的是史学家对新时期的不同看法和体会,并由此形成了在史学研究上相似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尝试 口述史学的界定及其意义 口述历史是受访者与历史工作者合作的产物,

11、利用人类特有的语言,利用科技设备,双方合作谈话的录音即是口述史料,其可信度与文字史料相等,可以归入档案类别。将原录音整理成文字稿,再经研究加工,可以写成各种口述历史专著。判断口述史书可以用两个标准:一是要有原始录音,以供核对;二是要符合史学的基本原则,排除幻想乱编的内容。口述史特点:(一)口述能够纠正文字的偏见,生动形象,特别适用于表述人类生活中各种基本联系 (二)口述史重视的是重现历史,而不是解释历史。(三)口述史所运用的口述史学方法,是一种独特的方法。(四)口述史工作计划可以多样化,不论以人物为中心,还是以主题为中心,皆可以事前设计安排。(五)口述史是一种可取的学术方式,可以对某些学术界上

12、层垄断提出挑战,因为普通的受访者和访问者都可以成为历史角色。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 一、注重结构分析的整体历史观 二、注重普通人集团的历史 三、研究领域的扩大和学科间的交叉 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一)汤因比错位的“后现代”代表作疯癫史 知识考古学 临床医学的诞生(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即后现代当代史导论 2 德里达:解构学之父,推翻历史终极理论 3、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大师发明语言游戏4 巴尔特历史的话语 5、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 学习当代史学思潮课程的意义 1、首先是我们可以借此更深入全面地认识当代史学的概况、特点以及彼此关系;是对西方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和史学概论中有关章节的延伸和深化;我们可以

13、多举些具体的例子。比如:福柯的史学著作:疯癫与文明米歇尔福柯的作品 临床医学的诞生是福柯的第二部重要的书,1963 年出版。它延续了疯癫与文明的讨论,概括了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和医院的发展。2、当代史学思潮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提供了新的分析历史的方法,并可以借此影响现实;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3、对于明白认识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的不同点有重要价值;4、有助于我们建构新的中国史学,这也是中华文化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史研究的主要特征(1)在研究对象上,开始由“上层妇女”转向“普通妇女”(2)在研究观点上,对妇女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70 年代前流行的观点仅仅是把妇女看作历史上的被统治者、

14、被压迫者,而新妇女史学者则强调妇女自身的独立意识和文化,把她们看作历史前进的一种积极力量,3)在研究方法上,妇女史迅速向“新社会史”靠拢,并发展成为其中一部分 环境史学科也获得了不同于某些史学分支学科的特征:第一,环境史是长时段的历史。第二,环境史拥有国际甚至全球视野。第三,环境史立足于跨学科研究。第四,环境史坚持问题导向。第五,环境史还可以修正我们的历史观。比如,历史进步的评价标准要考虑自然因素,不仅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等评价指标,还要注意到环境和谐,即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史的价值在于:首先,从传统史学到新史学,历史学的主角都是人本身,区别只是从统治者和社会精英扩展到普通人及各种边缘、弱势群

15、体。其次,历史不仅需要叙述,也需要理解,而理解必须尽可能地建立在总览全局的基础上。因此,环境无可争辩地可以为历史进程提供因果解释。为此,历史研究需要了解自然环境本身。最后,环境史也需要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史不能改变历史上的自然环境,只能在生态意识指导下探讨自然的演变,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及其影响,以历史经验与教训启迪现在与未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其理论成四个主要部分,1、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将心理结构分成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子系统,三者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渗透的动态发展过程。、2、释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3、性的理论如果说无意识学说是精神分析

16、学的基础,那么性的理论则是无意识学说的核心。4、人格学说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部分组成的。论述 也可能新史学年鉴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名解+简答)法国年鉴学派(三个发展阶段)1、创建阶段(19291945年)。代表人物是费弗尔和布洛赫。费弗尔:“总体史观”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宗教,布洛克、历史学不是纯粹的人类科学,而是时代的科学,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不仅要有历史感,也要有现实感,现实是历史认识的源泉,要想理解历史就必须先理解现实。这一阶段奠定了年鉴学派的基本理论:(1)反对传统史学迷信史学和史料的倾向。(2)提倡“总体史学”。即强调历史研究的对象包含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反对

17、历史研究以精英人物为中心,大力倡导“从下往上看的史学”,主张着重研究下层的普通大众的历史。(4)主张史学要按科学的程序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用“问题史学”代替“叙事史学”。(5)坚持史学研究采取跨学科的方法,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历史。2、第二发展阶段(19451968年)是年鉴学派“制度化”和深化阶段。代表人物为布罗代尔(19021985)。布罗代尔理论代表作:历史和社会科学:长时段、菲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布罗代尔的基本思想是“三段论”(历史时间的理论):认为历史时间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分别表述三个不同层次的历史运动,而其中的长时段历史也就是结构史,

18、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长期的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借助于长时段历史观,才能够更深刻地把握和理解人类生活的全貌。布罗代尔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时间度量,换言之,历史时间可分为长、中、短三种不同的时段,它们在历史运动中所处的层次、特征和作用各不相同,历史学家在研究各个层次时需要分清主次轻重。所谓“长时段”,指的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的那些因素,如地理格局、生物现实、气候变迁、生产率限度、社会组织、思维模式和文化心态等。长时段一般以百年为计量单位,甚至以几百年、上千年等更长的时间计算。布罗代尔称之为“结构”的历史。他说,结构“在长时段问题中居于首位。在考察社会问题时,

19、结构是指社会上现实和群众之间形成的一种有机的、严密的和相当固定的关系。布罗代尔认为,长时段的历史对人和社会的制约性最为显著,因此历史学家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重视“结构”、“局势”,贬低“事件”是长时段理论的重要特色。中时段一般把“经济和社会的周期性波动放在研究的首位,着重研究波动的时段”,“于是出现了一种新的历史叙述方式,即所谓势态、周期和循环周期的叙述方式,中时段是一种社会时间,它是一种“缓慢而有节奏的历史”,布罗代尔称之为“局势”的历史。第三种历史即短时段或事件的历史。这是历史学家最熟悉、最擅长的一种历史。布罗代尔认为“短时间是最任性和最富欺骗性的时间”。与中长时段的地理时间和社会时间

20、不同,短时段是一种政治时间或个体时间。3、第三发展阶段(1968年-1985)打出“新史学”的旗号,从此被称为“年鉴新史学派”。代表人物是勒高夫、诺拉、夏蒂埃、勒韦尔。年鉴新史学派着重研究的理论、方法和领域:(1)继承了长时段理论,着重研究各种结构和变化缓慢但长期起作用的事物。认为只有通过长时段才能把握和认识推动历史前进的潜在力量。研究领域是历史人类学和精神状态史。(2)重视历史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3)进一步拓宽历史研究的领域,更潜心于细小的课题。(4)重新强调政治的作用,承认事件的重要意义。4、第四阶段(1985-今)社会文化史阶段,倡导问题史学,主张历史研究就是要解决现实提出的各类问题。

21、夏尔蒂埃作为第四代的领军人物将社会科学取向的心态史转为后现代主义取向的社会文化史,在此过程中年鉴学派进一步分化与多元化,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心理史学心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嫁接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与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心理史学分为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和非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 是用精神分析法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其理论的一般特征:(代表人物是埃里克森、李夫顿和克胡特)(1)以新精神分析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即坚持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学说的原则,强调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的主导作

22、用。同时强调自我的的自主性,认为自我具有自己的能量来源,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主要是家庭环境、养育方式)对人格的重大影响。(2)反映了一种“心理决定论”的历史观。即用历史人物的心理特征解释一切行为。(3)模式归纳。即习惯套用心理学模式的归纳,缺乏因果解释的科学研究(有些原理根本无法验证)。非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 反映了当代西方心理史学的变化趋势:(代表人物温斯坦、普拉特、埃尔金斯、阿瑟尔、霍弗、拉森)(1)由“心理因素决定论”向“外在环境决定论”转变。(2)方法论的突破。即不再仅仅是将心理学理论作为解释历史现象的史学方法,而把历史上的心理现象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不再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个人和群体的历史行为,而是把历史上的个人和群体心理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原因,及其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变化,使心理史学不知不觉变成了历史心理学和心态史学了)。(3)社会学对心理史学的渗透。强调不是心理驱力决定外在现实,而是外在现实决定心理状态。()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史学的应用。强调了人的行为完全是环境决定的,即便是那些看起来像是本能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对外部世界的反应。(4)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史学中的应用。强调了人的认知模式会影响和决定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