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琵琶国际化之路探析.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3976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琵琶国际化之路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琵琶国际化之路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琵琶国际化之路探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琵琶国际化之路探析.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琵琶国际化之路探析 内容摘要:本文拟从中国琵琶的历史发展说起,在对中国琵琶与西洋乐器的比较基础上,继而分析享有“中国民族弹拨乐之王”美誉的中国琵琶在当今国际乐坛上的形势,最后笔者将对其国际化发展之路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关键词:中国琵琶 历史发展 国际形势 国际化之路 正文:一 对中国琵琶历史发展简要论述 据记载,琵琶自东晋起从西域传入我国,有关琵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 2000 年前。东汉年(公元前 25-220 年)学者刘熙在释名一书中写到:“枇杷,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像其鼓时,因此为名”。1 据说它实际上就是今天我国民乐器中阮的前身。琵琶的发展在唐代达到了顶峰。在唐高祖李渊和唐玄宗的影

2、响下,当时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唐代著名诗人 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玉盘。2 到了公元十五世纪左右,琵琶已拥有一批以十面埋伏和 霸王卸甲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儿高思春和昭君怨 为代表的文曲。3这些乐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琵琶艺术的珍品。作为中国民族乐器重要代表之一的琵琶,经过岁月的沧桑和各朝各代无数琵琶演奏者的不断改良与创新,到了清代无论是形制还是演奏技法都已接近于现代

3、琵琶。琵琶那优美感性的音乐表现力,丰富多变的指法一直以来备受推崇,享有“中国民族弹拨乐之王”的美誉。从中国琵琶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中国琵琶在中国音乐历史上享有盛誉,作为中国民乐的代表之一,与古琴、古筝并列为中国三大民族乐器。二、中国琵琶与西洋乐器的比较及其国际形势 中国的琵琶与西方民族乐器因其不同的地域观念和文化底蕴,自然各有其风格与特色所在,但是西洋乐器的观念对本土民乐的同化很明显,二者不同之处体现在:其一,如前述中国琵琶的历史发展,可以发现,中国琵琶的发展,建立于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积淀,依托于那高古典雅的诗词歌赋,才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相比之下,外国的文化起源则大多是歌剧、交响乐,

4、依托于此,西洋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长笛、萨克斯等,由于其音域广阔、音色优美,表现力较强,很好地展现了那些乐曲的内在韵味和磅礴气势;其二,从人们的心理角度看4,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等西洋乐器演奏的名曲以及与其有关的大音乐家对大众的影响大,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受生活水平的限制,学习西洋乐器成为许多中国人可望不可及的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西洋乐器进入普通市民的视线,以致逐渐形成争相学习西洋乐器的热潮。这种音乐文化的“和平演变”,并未引起国民的注意,反而扎堆似的崇拜,引起部分民乐界人士的不平:难道中国的乐器对于国民真的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吗?1 参见论琵

5、琶的产生及其发展;张静远,西华大学学报,2006 年 02 期 2 引注同上 3 见浅谈传统琵琶中的文曲武曲的艺术表现形式;陈燕 摘自艺术经纬2008 年 06 期 4 同上 中国琵琶如何能够在国际乐坛上开展自己的广阔空间,不得不说是其面临的首要困境。也许有人会反驳说目前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民族音乐会或者演奏会,出现了与各种乐器的重奏以及与小乐队和交响乐队的琵琶协奏曲,这不就是中国琵琶已开始走向国际乐坛,被中外听众所认可的标志吗?5不可否认这点,琵琶与西洋乐器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得外国听众对于中国的民族乐器有较好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琵琶逐渐走出国门,走向国际乐坛,发掘自己的一片天空。但我们就

6、可以因此而就沾沾自喜吗?西洋乐器与中国民乐的结合,表明西洋乐器已然在悄悄地“入侵”中国民乐本摇摇欲坠的大楼,若因此而忘乎所以,自认为中国琵琶就此可以在国际乐坛上独树一帜,无异于“拿鸡蛋往石头上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只是笔者对于社会上多数人对吉他、小提琴追风热潮的反思。三、中国琵琶的国际化之路 有人说,中国琵琶是比较没有性格的,它有些像钢琴,没有太明显的性格因素,却能演奏各路曲子,不论是欢快的、悲伤的。这就让它显出一种大度,就像是一个大气派的演员,什么都能演奏。6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琵琶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体现了某种优势?笔者对于中国琵琶国际化之路的前景并不看好,原因有如下两点:第一,缺乏古代文化

7、的底蕴熏陶。民乐,是离不开孕育它的深厚的古代文化背景的,否则,每一种特有的民族乐器,都不再能以意与型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经典乐曲与发展。就像古琴,没有了深厚的文化与历史环境,使得这一中华民族的灵魂乐器,逐渐走向没落。虽然琵琶可以演奏古曲之外的曲子,但不可否认,其韵味已经弱了很多。近来华夏民族意识越来越强的确值得欣慰,但一味追求高古和典雅恐怕难以带领民乐走出桎梏。无论是琵琶曲还是古筝古琴曲,客观的说,这些曲子的表现力是很弱的,冗长而意味寡淡,从历史角度来说只是符合了士大夫闲适高雅的趣味。而在这个时代,连如今那些古琴界内的人士也承认,古琴适合作为“博物馆藏”来欣赏,或有少数爱好者继承,绝不可能在民众中

8、普及推广的。琵琶也是同理,“乐”的功能除了儒家的实用主义教化作用,艺术就是为了人类的审美需要,如果强加太多功用和目的,会让艺术不堪重负。7儒家的“乐“,在儒家看来有教化作用的是为“礼”而制的古“乐”,但古乐实际上非常冗长乏味,因此现在中古以前的华夏音乐基本上失传了,因为缺乏艺术最基本的审美需求。第二,在现今推崇娱乐至上(甚至是娱乐至死)的时代,琵琶爱好者已经愈来愈少,对孕育琵琶的古典文化感兴趣的人也已经逐渐被娱乐的风烟所遮蔽。笔者在此想不禁想问,现今多少学习者学琵琶是出于对乐器本身的热爱?她们,或是出于考试需要,或是出于家长强迫,而多少隐藏的琵琶演奏者为了在某某活动能够胜出而增加筹码在附庸风雅

9、?如果这样,那么在演奏古曲时,不能否认其技术水平,但是否可以达到进一步意与形的结合,就值得质疑了。譬如,十面埋伏 霸王卸甲,很多人都会弹,而且在技术层面上弹的很不错,但在这些人当中,有多少人知道曲中所描述的楚汉争霸的这段历史,刘邦、项羽是怎样的人,为什么曲子描述的场景异常的激烈与悲壮,为什么要将这场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描写成这样的气势雄浑与悲伤,等等。如果演奏者对于曲子所寄予的思想和内容都无法体会,我们如何期许中国琵琶有多大的发展呢?因而,今后中国琵琶要走向国际化发展,或许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琵琶离魂而重形的趋势,找到新的特色所在,获得大众对中国琵琶的重新认可,而不是沉浸在自我的满足之中止步不前。5 见外来文化交汇下的琵琶音乐;王承植,选自戏曲艺术2003 年 03 期 6 参见诗一样的琵琶;姚雅莹;选自戏剧时代2003 年第四期 7 琵琶与中国文化张静波 选自民族艺术2005 年第五期 生为炎黄子孙中的一员,骨子里都会有一种对于中华民族之魂的追寻与向往,那是一种精神,是一面旗帜,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我们的先辈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与困苦走到了今天,我们民族的存在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也正因为如此,琵琶,这个已经在我们的历史中沉淀了近两千年的“民乐之王”,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摆脱古代古曲的束缚,寻求与当代艺术品位的结合,才是弘扬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精神、发展中国琵琶民族特色的治本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