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备】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第20讲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29727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必备】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第20讲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复习必备】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第20讲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必备】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第20讲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必备】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第20讲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学案.pdf(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 20 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线索 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伴随生产力发展及全球侵略扩张逐步形成发展的(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最终形成。(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线索 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3)第一次

2、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伴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考纲要求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一、新航路开辟 1 背景(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贵重金属的强烈渴望。(3)政治因素: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4)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是海外扩张的重要推

3、动力。2(5)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2 过程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 主要贡献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抵达美洲,开辟了前往美洲的航路 1497 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开通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1519 1522年 麦哲伦 西班牙 其带领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3 影响(1)欧洲 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西欧开始崛起。主要商贸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美洲 使当地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贡献。(3)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

4、所,黑奴贸易兴起。(4)亚洲 一些沿岸据点和岛屿遭侵占。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5)世界 初步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精微点拨 新航路开辟的两大精神动力(1)15世纪晚期,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其他非天主教徒皈依天主教。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2)文艺复兴也为新航路开辟注入了精神动力。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重视人的价值,宣扬冒险精神和发财致富,鼓舞了人们去探索新航路。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1 表现 国家 范围 方式 结果 荷兰 西北欧、亚(1)发展海上贸易和金融业 17 世纪上半叶成

5、为世界头号贸 3 洲和美洲(2)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发展银行业 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英国 全球(1)海盗式的掠夺(2)商业战争(3)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4)进行黑奴贸易 18 世纪下半叶,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2.影响: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1)市场范围扩大:北美、大洋洲、欧洲内地、亚洲内地都卷入世界市场。(2)市场格局变化:大西洋三角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归纳总结 近代史上大国霸权角逐胜败探因 1 荷兰战败原因:自然资源缺乏,商业资本发达,工业基础薄弱,重视发展航运,忽视发展海军。说明: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2 法国战败原因:封建统治,工业倾向

6、于奢侈品,法国发展重心在欧洲大陆的争霸。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3 根本原因: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殖民竞争既是军事的竞争,更是经济和政治实力的竞争)1 葡、西两国的衰落 1516 世纪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时代,然而,从 16 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荷兰海上势力的逐渐崛起,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衰落了。葡、西两国迅速崛起又很快衰落,是有深刻且相似的内在因素的。其一,两国强大的封建传统是影响其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封建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束缚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保守的传统观念使它们没有用得到的财富去投资本国经济,而是将其用来向欧洲其他国家购买奢侈品。这样的结果是本国经济仍然迟滞不前,

7、而掠夺来的财富却为别国做了“嫁衣裳”。其二,流入两国的大量财富不仅没有成为它们发展的动力,反而窒息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大量流入的财富使得西班牙患上“贵金属积攒过多症”,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抑制了本国市场的发展。本国市场的萎缩又使其“越来越要从属于这样一个贸易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它从欧洲的其他部分购买它所需要的东西,而以新世界的财富支付购买货价的大部分”。最终,和流入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财富一样,光荣也随着财富的流走而远去。2 重商主义 产生于 16 世纪中叶,盛行于 1718 世纪中叶。其理论核心是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是英国从 1

8、6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 4 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的英国,以国家的公共利益和绝对君权为最高利益,通过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强力推动了本国经济和政治的近代转型,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 资本原始积累 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方面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积累资本,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另一方面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考点一“世界历史”的真正开端新航路开辟 1 时空意识从地域角度看待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9、(1)对世界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人类开始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2)对欧洲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开始崛起。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法、荷等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3)对亚非拉 对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对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给非洲的传统社会带来沉重灾难。对亚洲: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2 史观意识不同史观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的差异 革命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全球 史观 新航路开辟

10、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拓展 文明 史观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现代化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 5 史观 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社会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

11、习惯 分析史料,论证问题:“商业革命”只是发生在西方吗?中国的“商业革命”与西方有何不同?史料 相对应于 1618 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 1618 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而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

12、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长成一支独立的力量。摘自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提示:主要依据史料信息,结合明清经济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论证:_ 答案 从史料观点看,商业革命不仅发生在西方,1618 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西方的商业革命指:贸易范围的扩大,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都能买到,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中国的商业革命指: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大宗商品的长途贩运,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起来。欧洲商业革命的起因是新航路的开辟,中国商业革命的主因是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1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分析 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欧洲人认为,15 世纪,土耳其

13、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这种动因在史学界逐渐成为普遍的认识。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题等 发现问题 欧洲人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全面,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命题角度 人类经济活动的多种根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哥伦布交换”产生的全球性变化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 6 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

14、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发现问题“哥伦布交换”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物种交流有较大差异。命题角度“哥伦布交换”引发的物种的交流、疾病的传播、世界人口分布与世界人口的增长以及自然环境的全球性变化。3 世界近代史分期的争论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 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

15、,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发现问题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近年来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有了不同的声音,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世界近代史开端于 1500年前后。命题角度 革命史观与全球史观的分歧;16 世纪以来西欧开始崛起;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考点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早期殖民扩张 1 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

16、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2)原因:资本主义刚刚在欧洲兴起,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2 唯物史观多方面分析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1)对世界市场: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7、,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3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影响(1)美洲的外来高产农作物传入,改变了中国的饮食结构和经济结构;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西方传教士来华和科技传入中国,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历程。7(3)西欧开始对华进行殖民侵略;中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分析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兴衰历程的有关信息,指出其主要商业活动的内容。材料 荷兰东印度公司大事年表:1602 年,荷兰 14 家公司合并为一家联合公司东印度公司。议会授权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之间具有贸易垄断权。1611 年,一些股东在阿姆斯特丹交易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形成了世

18、界第一个股票市场。1621 年,因班达岛居民将豆蔻(一种香料)卖给了非荷兰籍商人,东印度公司将岛上居民杀戮殆尽。1624 年,入侵我国台湾,并开始垄断马尼拉与中国间的贸易。公司转运贸易包括荷兰的金属、巴达维亚的香料、中国的丝织品。1669年,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 150艘商船、40艘战舰。公司为股东带来了高达 40%的投资收益率。1670 年,公司开始将亚洲的棉布卖到美洲,换取当地的贵金属。1690 年,公司在亚洲的财务开始转盈为亏,这一情况从此再也没有改变过。1799 年,公司解散。主要信息:_ 答案(1)垄断贸易(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班达岛香料;马尼拉与中国间的金属

19、、丝织品等);(2)创办股票市场;(3)组建庞大的海上运输船队;(4)经营亚洲棉布与美洲贵金属的交换。(2017课标全国,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 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 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

20、历史背景和目的。审题步骤(1)审材料:材料主要反映了荷兰侵占台湾的过程。解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中的五个时间,这五个时间反映了荷兰侵占台湾的五个阶段,可从中体会荷兰在不同时期侵台的目的和手段。(2)审设问:需要回答的是历史背景和目的,历史背景主要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目的主要从材料中提炼。调动知识 第一小问“历史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分析,当时中国正处于明末,社会动乱,明政府忙于应对复杂的社会矛盾,无暇他顾;从国际上看,这一时期处于新航路开辟和早 8 期殖民扩张时期;结合材料中信息“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可以得出背景之一是荷兰海外贸易的发展

21、,以及与东方贸易可以获取优厚的利润。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材料中“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可以概括为建立殖民据点;结合材料“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可以概括为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结合材料“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可以概括为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参考答案 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全

22、国卷 5 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5 全国,32 其它 无考题 1命题点:全球史观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与欧洲社会生活的变化(2015课标全国,32)17世纪 60 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 18 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 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 D 解析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17、18 世纪的英国,等

23、级观念明显,故 A 项错误。仅从英国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 C 项错误。2命题点:文明碰撞美洲学者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2015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 50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9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答案 A 解析 题干关键信息:“哥伦比亚学者”

24、“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这反映了美洲学者关注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掠夺,给美洲人带来的灾难,造成两大洲的发展差距的扩大,因此 A 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最早登陆美洲的是西班牙资助的哥伦布船队,故 B、D项错误;黄金和白银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 C 项错误。3 命题点:殖民扩张与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2015海南单科,10)1500 1800 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 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 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 欧洲人在美

25、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答案 B 解析 欧洲大量屠杀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中“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故 B 项正确;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 C 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 D 项错误。1命题点:时空概念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贸易的影响(2017榆林二模,33)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

26、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A 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 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 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 欧洲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信息中可知,材料只是说这些国家的商品集中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根据时间 16 世纪中期,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10 西欧国家商业繁荣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价格革命”,但不合题意,故 B 项错误;材料说这些商品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没有涉及荷兰贸易出现顺差的信息,故

27、 C 项错误;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2命题点:新航路开辟带给欧洲国家的不同命运(2018赣州高三摸底,32)全球通史中指出:伊比利亚国家之所以从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它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然而 1560 年前后长期的衰落就开始了,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材料中衰落的根本原因指的是()A 政府未能及时进行圈地运动 B 缺乏从事帝国贸易所必需的航运业 C 海外扩张阻碍了早该实行的制度改革 D 蔑视商业成为当时贵族及其他各阶层的国民准则 答案 C 解析 圈地运动发生在英国,不是伊比利亚国家衰落的根本原因,故 A 项错误;伊比利亚

28、国家地理位置优越、航海技术高超,航运业相对发达,故 B 项错误;伊比利亚国家开辟了新航路,在殖民扩张中获得了大量财富,而这些财富并没有用来发展工商业,封建制度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故 C 项正确;蔑视商业是一种思想观念,虽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但不是衰落的根本原因,故 D 项错误。3命题点:新情景、新角度奴隶贸易在英国的存废转变(2017吉林三模,33)始于 15 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英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 180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又于 1833 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对英国的这一转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英国放弃了殖

29、民扩张政策 B 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 C 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 D 蕴含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 答案 D 解析 英国在 1840 年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故 A 项错误;从材料“1833 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可知英国虽然通过了 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但奴隶贸易仍在继续,故 B 项错误;英国反对和打击奴隶贸易有利于工业革命期间的英国推行自由贸易,但并不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故 C 项错误;英国通过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并打击奴隶贸易,客观上保障了黑人的人权和自由,这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正体现了人类文明曲折发展中光明的方向,故 D 项正确。4 命题

30、点:英帝国大国崛起之路(2017湖南十三校一模,18)阅读关于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下表述正确的是()11 1562 年 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 1583年 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 1651 年 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 1651 年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7 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 1688年 英国“光荣革命”1742 年 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 1825 年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40 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A 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 B 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 C 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让其成为欧洲霸主 D 工业革命是其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 答案

31、B 解析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英国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并非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在不断的对外扩张中,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故 B 项正确;英国在与邻国的殖民战争中获胜,成为欧洲霸主,没有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故 C 项错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在其开始工业革命之前,故 D 项错误。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大庆一模,19)“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这主要是指()A 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寻金热 B 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C“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资产阶级的本质热衷于追求财富 答案 C 解析

32、 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贸易商路,故 A 项错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故 B 项错误;材料认为“黄金热”是“资产阶级的进取”体现了其能够 12 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资产阶级的本质,故 D 项错误。2(2017汕头三模,33)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 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 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 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答案 C 解析 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不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故 A

33、 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出现在 16世纪,故 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寻金热”,“寻金热”的出现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到东方去寻找黄金,故 C 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 D 项错误。3(2017昆明三模,33)据统计,14921595 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 40 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 2 亿比塞塔,仅占 5%。材料说明西班牙()A 确立殖民霸主优势 B 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 C 处于贸易中心地位 D 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 B 解析“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 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 2 亿比塞塔,仅

34、占5%”可见财富流向了其他国家,自己财富积累少,故 B 项正确。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论述的是()A 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B 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C 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 英国、荷兰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 答案 A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中“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相符,故 A 项正确。5(2017达州二模,33)下图白色区域是某一时期欧洲人认识世界的范围,据图可知,

35、当时()13 A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交流的主导者 B 非洲大量土地被欧洲列强瓜分 C 主要受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D 美洲正在逐步地纳入世界体系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人已发现美洲大陆,A 项是新航路开辟前的状况,故 A 项错误;据图可知,此时正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人还没有完全认识和了解非洲,20 世纪初期列强瓜分非洲,故 B 项错误;海上丝绸之路是明清以前的对外贸易路线,故与图片所指代的新航路开辟时期不符,故 C 项错误;据图可知,通过开辟新航路,欧洲人已发现美洲大陆,表明当时美洲正在逐步地纳入世界体系,故 D 项正确。6(2017黑龙江、吉林八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

36、,16)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A 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B 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C 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D 只看到新航路开辟的经济作用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知,该评价是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客观评价了哥伦布开辟美洲新航路的积极影响,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知该评价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故 B 项正确;该评价是站

37、在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角度评价哥伦布开辟美洲新航路的影响,而不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故 C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不符,故 D 项错误。7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 西班牙、英国、法国 B 意大利、法国、荷兰 C 英国、意大利、荷兰 D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答案 D 14 解析 材料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黄金的漏斗”指葡萄牙、西班牙海外获得的财富用于统治者的奢侈消费挥霍掉了;“现代金融和

38、商业制度创立者”指荷兰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新航路的受害者”指随着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来处在商路中心的意大利逐渐衰落,故只有 D 选项符合题意。8(2018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二,18)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这反映出()A 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 B 郑和下西洋意义远大于美洲的发现 C 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高于美洲地区 D 美洲人没有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先进 答案 A 解析 郑和下西洋主要宣扬国威,与当地人民发展友好往来,哥伦布的远

39、洋航行是以侵略为目的,给美洲人民带去了灾难和奴役,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故 A 项正确;美洲的发现使世界成为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整体,因此其意义与郑和下西洋一样重大,故 B 项错误;“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二者遭遇当地人民不同的对待方式,主要由二者不同的航海目的与方式导致,与两地居民的文明程度无关,故 C 项错误;美洲人没有为哥伦布修建纪念物,主要是由于哥伦布的到来,给美洲人民带去了灾难和奴役,故 D 项错误。9 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阶段荷兰人

40、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B 在阶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在阶段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D 在阶段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答案 C 解析 应是英国而非荷兰人,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在阶段美国尚未诞生,故 B 项错误;18 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与材料相符,故 C 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在阶段的 19 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使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 D 项错误。10(2017长沙二模,33)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 17 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

41、。17 世纪中 15 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A 美国金融的崛起 B 荷兰商业的繁华 C 殖民霸权的更替 D 英国科技的先进 答案 C 解析 纽约始建于 17 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 世纪时荷兰是海上商业殖民帝国,在美洲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17 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了三次英荷之战,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因此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殖民霸权的更替。11下图是西方近代殖民史上罪恶的“三角贸易”示意图。18 世纪时,参与图中“中程”贸易,获利最大的国家是()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答案

42、D 解析“三角贸易”即黑奴贸易,葡萄牙在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时实力强大,18 世纪已经走向衰落,不可能获益最大,故 A 项错误;西班牙在 16 世纪时是海上殖民霸主,18 世界也已经走向衰落,故B 项错误;荷兰是 17 世纪时的海上殖民霸主,同样在 18 世纪走向衰落,故 C 项错误;18 世纪时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此时英国在黑奴贸易中获益最大,故 D 项正确。12(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7)16 世纪,印第安人在给被征去矿山劳动的亲人送行时,就预先为他们举行送葬的仪式,据此可推知()A 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B 当时矿山劳动时间太长 C 印第安人重视送葬仪式 D 印第安

43、人多被折磨致死 答案 A 解析 16 世纪正是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时期,西欧殖民者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残酷剥削积累财富,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故 A 项正确;矿山劳动时间长不能说明印第安人“送葬”的仪式,故 B 项错误;印第安人重视送葬仪式和多被折磨致死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故 C 项和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16 13(2018菏泽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与西班牙和葡萄牙施行政府严密监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荷兰的私有商业公司有权拥有自己的舰队,有权对外宣战与媾和,同时也有权管辖依附地区。荷兰东印度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尤其是东印度群岛。

44、在此,他们又一次逐出了葡萄牙人。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每年能够向其股东支付平均值为 18%的红息。美 罗宾W温克、LP汪德尔 牛津欧洲史第一卷 材料二 乾隆时期,外国商人从事贸易的地点专门局限在广州地区。外国商人在从事自己所有的交易活动时,都需要和一群被授予对外贸易垄断权的中国商人打交道。公行一般由政府派遣的一名官员来掌控监管,而这些官员一般都能够从这一职位中牟取暴利。每一个外国商船都由一个专门的洋“行”来负责管理,这些洋行不仅管理商业事务,也掌握外来商船的税收,同时也负责让洋人们行为符合规矩。在这一制度下,外国人无权同中国官员直接接触,而在国与国关系层面上,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的条款规定。注:材料

45、中的公会和洋行均为十三行。美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中国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代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的原因。(3)指出上述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享有充分自主权;集政治、军事、商业职能于一体;主要势力范围在东南亚;排挤竞争对手;采取集资运作方式(资本运作);赢利丰厚。(2)原因:监管、垄断对外贸易;阻断中外民间交往,维护专制统治;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天朝上国权威。(3)属性:前者属于资本主义早期殖民贸易机构;后者是专制政府设立的外贸垄断组织。影响:前者加速了荷兰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荷兰成为 1

46、7世纪的殖民霸主。后者限制了中外交流,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14 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揭示着事物的性质或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变化与发展规律。材料 17 图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图二 新航路开辟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 示例一:信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示例二:信息: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主导。说明:明中叶以前,中国国力强大,一直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47、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示例三:信息: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说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一直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以来,伴随着欧洲人的是劫掠、征服、殖民。示例四:信息:由奢侈品交换到各种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奢侈品;新航路开辟以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通过海上商贸之路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交流。示例五:18 信息:由贡赐贸易转化为商品贸易。说明:古代中国海上商贸之路以贡赐贸易为主,不重视利润;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的商品贸易重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说明:只要答出两项信息,并加以说明)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可以回答范围的扩展、说明各自集中在哪些区域。或者从大国主导回答,说明明中叶以前,中国国力强大,一直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或者从航路的性质回答,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也可以回答贸易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