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部编版).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2728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部编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部编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部编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部编版).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写“轴、曝、谬、搐”等字词。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3.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4.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5.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2.了解古文的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和已掌握的文言基础,读懂文章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导语:观察图上二人,他们正在看什么?谈论着什么?(一幅画)2.过渡:伯牙鼓琴带我们重温了一段动人的知音故事,也让我们

2、欣赏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音乐能将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澎湃化为音符,震荡人的心灵。这节课,让大文豪苏轼带领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幅画,围绕着这幅画,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3.板书课题,结合相关知识指导朗读课题。(拓展相关课题,书湖阴先生壁)解题:“书”在这里表示“书写、记录”。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画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有一种说法是,书戴嵩画牛原为苏轼所做的一则跋()。题跋是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上面的文字。写在前面的文字叫作题,写在后面的叫作跋,总称题跋。“书戴嵩画牛”则可理解为写在画家戴嵩的画作斗牛图上的一则文字。总之,这篇文章与戴嵩所做的画斗牛图有关。预设:本课的

3、课题要着重讲解,否则很容易读错、理解错。“画牛”不是一个动词加名词的结构,而是指画作斗牛图。二、多样读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2)正音。过渡:(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下面这几个字词大家能读对吗?蜀 囊 曝 拊 搐 谬 婢 需注意的多音字:杜处(ch)士 好(ho)书画 所宝以百数(sh)曝(p)书画 斗(du)牛 3.再读课文,读准节奏。4.师生共读,读出韵味。预设: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也为下面

4、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好了准备。三、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1)小组内合作,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朗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3)小组讨论后将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2.牛刀小试 理解句子: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提炼关键字词,尤和轴。出示画轴,交流关于轴的一字多义。3.大显身手“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交流句意,探究股和掉的古今异义。4.品人物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

5、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不可改也。牧童角色扮演,通过品析人物语言、神态及动作理解句意。5.我会讲故事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我是小牧童,今天放牛回来,发现村里的杜处士正在晒他的书画宝贝.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书画.我是大学士苏东坡,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四川有个杜处士特别爱书画.6.男女合作读课文 女生读原文,男生说句意。小组内成员汇报,教师适时出示文字。四川有个杜处士,喜欢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上百件。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画轴,用锦缎做画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

6、画晾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的斗牛图这幅画,拍手大笑着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角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之间,而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角斗,错了。”杜处士笑了,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男奴,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奴。”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四、学法迁移,思维拓展 1.利用借助注释和人物描写的方法读懂故事,小组交流这篇文章和书戴嵩画牛有何异曲同工之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ch)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lin)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2.交流句意,思考:正午牡丹和书戴嵩画牛有何相似之处?(细心观察生活)3.资料补充 观察图片,说说你的发现 阅读两篇资料 4.推荐阅读 省试湘灵鼓瑟、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吴道子画山水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巩固 1、说说你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背诵课文,并搜集题跋文体的诗文。3、用现代汉语改写这个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