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究论文.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2166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究论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统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究论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究论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究论文.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统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究论文 传统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究论文 摘要:中国戏曲作为集音乐、舞蹈、舞美和戏曲为一体的艺术,不管是在戏曲声腔,还是在形体表演上,都积累了丰富的歌唱方法与技巧经验,逐渐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表演体制,这是值得歌唱表演者学习研究和继承发展民族声乐的重要教材,因此在从事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应大力借鉴与参照。本文主要对传统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完善。关键词:传统戏曲声腔;民族声乐;应用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历史文化大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优秀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纳入到世界文化遗产中,随着传统戏曲文化

2、被人们传承与弘扬,不断注入了新的戏曲元素,内容已经不再限制于民间歌谣、民间传统说唱艺术和民间歌曲等最初戏曲的发展基础上,而是变得愈加丰富多样,让中国原有的戏曲文化披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面纱,逐渐受到各国家人们的欢迎与演绎。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特征 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一种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不仅包括文学、音乐、舞蹈。还包括美术、武术、表演和杂技,总共有360 余种。关于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周贻白在中国戏剧史长编中提到中国戏剧的起源最早追溯到“周秦的乐舞”,在中国戏曲通史中,张庚和郭汉城曾说过:“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而我国早期的吕氏春秋古乐中指出:“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

3、,投足而歌八厥。”可见在远古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模仿狩猎、劳动的动作,是最初的歌唱表演方式。进入到唐代时期,歌舞戏达到鼎盛时期,出现各种大面、拨头和踏摇娘等歌舞戏,其中踏摇娘的流传具有较强代表性,得到广泛流传。在宋元戏曲考中针对踏摇娘的研究,王国维曾说过:“后世戏剧之源,实自此始。”才将中国传统戏剧文化通称“戏曲”。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主要包括:(1)综合性。即融合舞蹈和杂技等艺术,然后通过唱、打、念和做等技巧表现出来,增强戏曲的渲染力。(2)虚拟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反映生活的有效表演形式,主要是表演者对现实环境进行模拟,表现出追求生活的一种艺术效果。(3)程式性。作为反映生活的主要形式,程

4、式性对生活动作进行提炼和概括后,形成舞蹈表演,并重复使用这些动作。二、中国传统戏曲融入民族声乐的联系 1.唱法方面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经历代总结概括,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深度融合发展,在唱法方面出现相互借鉴和协同发展的格局。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存在共同点: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有许多传统的唱法,对表演者的基本唱功要求极高,需要不断进行训练总结,形成稳定的表演体制,才能提高在表演过程中声乐表现的水平。另一方面在实际表演训练阶段,需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戏曲的优势,有效纳入到民族声乐的时代元素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增强艺术表演的冲击力和表现力。2.文化方面 民族声乐

5、中应用中国传统戏曲声腔,不仅体现在演唱的方法上,还体现在演唱文化的表现上。具体体现为:在民族声乐的表演中,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张力、视听冲击力以及感知力等优势,并注重观众的直观感受以及歌曲的内敛、深沉特性,形成具有鲜明对比的艺术体系。在民族声乐训练方面,借鉴中国传统需求的表现风格与形式,对于文化融合和结构,依据曲子内容、艺术特色和感情进行二度创作,才能增强民族声乐艺术的感染力,丰富民族声乐艺术表演的效果。3.创作方面 在创作模式与题材的选择上,民族声乐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优势,不断进行整合优化,形成稳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体现为: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文化、地理与历史作为

6、重要的创作素材,为民族声乐的创造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题材,构建起完善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体制。此外,在情感传递方面,为了让听众享受到音乐旋律的美好感受,展现出不同风格韵味的演唱,需要反复琢磨作品中蕴藏的情感,利用纯熟的演唱技巧与方法来加深音乐旋律的情感体验。三、传统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研究 1.咬字发声 中国戏曲声腔演唱的基本要求就是“字正腔圆”,字正即吐字咬字清晰、准确,字与字之间的发音不能模糊不清、相互混淆,这样才能将戏曲蕴藏的情感与剧情变化明确表达出来,让歌词变得更加清楚、优美动听。这就要求在日常练习发生时,需要将音素读得清晰,发音的四声要准确无误。此外,为了读字准确,更好抒发人物角色情

7、感,还需将伸长的字,分成字头、字中和字尾等三个阶段读出来,在字尾音部分,要收准音、归好韵。例如在渔光曲的歌唱中,关于“云儿飘在海空”这一句,海的尾音是 ai(爱),一旦歌词中的尾音收音不准确,海的尾音将会变成 an,歌唱为“月儿飘在寒空”。因此在进行演唱时,演唱者必须做到吐字咬字清晰,收准音、归好韵,才能将字音准确读出来。另外,中国传统戏曲和曲艺念、唱方面,还需重视“喷口”字,利用双唇开合之力,将气憋足,待到吐字时使出力气,从双唇中将字推送出来,并加大音量。例如在兰花花的歌唱中,关于“冒上生命,往哥哥家里跑。”这一句的“冒”字,必须利用“喷口”字唱出来,以展现出兰花花内心的抗争之情以及奔向情哥

8、哥的急切心情。2.腔圆 “字带腔走,腔和字行。”说明了在民族声乐演唱中,为了体现歌唱的民族特色与韵味,离不开润腔技巧的灵活应用,它不仅能加强乐曲的艺术渲染力,还可提高声乐激发的效果。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歌唱时,需要通过圆润、自然的声腔将音乐旋律表达出来,让听众感到悦耳动听,体会到歌词中蕴藏的快乐与美。例如在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的歌唱中,关于“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这一句,该音乐旋律十分平淡,韵味不足,如果增强“来”的波音,在后面的两个“道”字增加前倚音,并在其中一个增加波音,即可满足咬字的四声要求,顺着字的气势行腔,让歌词的音乐旋律变得更加激昂,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以展现出刘胡兰内心想要表达的激昂与豪

9、迈的革命情怀。3.气息运用 中国传统戏曲在气息运用方面,主要是利用丹田来发声,即气沉丹田、乃腹式呼吸的关键。可见在歌唱中灵活运用“丹田运气”,以“丹田”作为歌唱气息的主要支撑点,能够保证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优美,应验了“七分气息三分唱”的重要性。因此要想学好歌唱,必须控制丹田气息的应用,声带的张力要强,保证喉结稳定,声门挡气的力量要大,共鸣腔的控制得当,才能实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目标。这就要求戏曲演员加强喊嗓、吊嗓的训练,从低音区划向高音区,气沉丹田,实现气和声相契合。例如在断桥遗梦的歌唱中,对于“桥断水不断情断梦不断”的平叙乐段,歌唱者在演唱时,需要随着剧情的变化,来控制气息的应用,尽可能

10、维持在“音断气连,气断意连”的运气状态,表达出歌曲的情感。4.情感处理 “情动于中,必形于气。气与意随,形与气随,声与形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歌唱的独特理论,演唱者要想在歌唱中,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将全部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形成画面,必须在脑海中演绎,运用充沛的音乐来继承情感,弥补歌词的空白。例如在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的歌唱中,关于这一句“清粼粼的水来,蓝个莹莹的天”的声腔中,需要注意眼神的变化,这就要求歌唱者在歌唱时,想象看见清粼粼的河水,心情十分舒畅,眼神中需要流露出喜悦的感情,紧接着想象从河水中看到蓝莹莹的天空倒影,紧接着凝聚神情,将眼神从水中的倒影转到蓝天。眼睛如同心灵的窗户,通过

11、眼神变化将了解的情感融入到声乐作品中,向听众展现出一幅碧水蓝天的美丽景象,利用声情并茂的演唱,在情感上与听众产生共鸣,将观众带入到情境中。5.风格韵味 中国传统戏曲的声腔方法具有抑扬顿挫、吞吐收放和浓淡棱角的特点,且戏曲的种类多样,在传统戏曲声腔训练方式和形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即便是同一句演唱词,通过不同的演唱方法与技巧来演唱,所表达的情感与风格韵味不同,起到的演唱效果形成的感染力也不一样。并且戏曲的艺术特点,随着各区域不同,艺术风格也存在明显差距。例如川江的号子,让人体会到激烈紧张的气氛,北方的戏曲具有当时风土明情的特色,在节奏与声调方面显得强劲有力,江南水乡戏曲的节奏缓和、流畅,具有一番风

12、味。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轻重音就是对中国传统戏曲唱法的借鉴,让听众感受到作品的细腻、动人。例如在木兰从军的歌唱中,关于“唧唧复唧唧”这一句,必须使用“软咬软收”的方式来歌唱,以体现出木兰温婉与无奈的一面,而在收尾的时候“木兰从军美名扬”中的“扬”需要硬咬硬收,才能加深对歌曲艺术的表现力与渲染力,充分发挥声乐技巧的作用。又如在赞歌的歌唱中,这首歌曲是蒙古歌,在引子部分利用传统戏曲中先颤后直的优势,以体现出蒙古族人们的豪迈性格,演唱者在歌唱时,可借助这一演唱方法来演唱,以展现歌曲蕴藏的风格韵味。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十分复杂,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与方法提出极高的要求,必须充分挖掘作品所表

13、达的情感。因此民族声乐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创造性地借鉴,加强对咬字发声、腔圆、气息、情感处理以及风格韵味等方面的训练,才能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让民族声乐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与吸引力。注释:李凯凯.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声腔艺术的有机融合J.中国集体经济,2014(22):148-149.吴晓明.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4(5):139-140.赵琳.传统戏曲演唱方法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7(1):116-116.张笼.民族声乐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与融合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3):83-83.王瑶.论中国民族声乐与戏曲唱腔的关系J.北方音乐,2014(10):16-16.李姝咝.探析中国戏曲声腔与民族唱法的联系J.北方音乐,2016,36(22):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