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1628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教学设计.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国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学习本课严密的行文结构,从中获得对议论文写作层次布局的启发;理解六国破灭的具体原因,学习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学习本文的论证语言。过程和方法 运用逻辑思维的知识,探索本文严密的层次推理;多角度多侧面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求异思维;学生小组探究讨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同时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重点难点 熟悉全文并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教学难点 分析和评价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一一段佳话 一种文体 1.导入新课: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

2、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它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

3、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嬴政并吞六国)”六国”为东坡解围了,考中进士后,苏轼挥笔作史论文六国论。”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写了六国论,苏辙和苏洵也分别写了六国论。有人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好文章都和评述历史有关,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则提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一样是秦灭六国的历史

4、事实,不同的人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下面我们来看一篇关于秦灭六国的历史教训总结的文章 六国论,来看看苏洵对于六国灭亡又提出了哪些自己的高见呢!2.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和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3.解题:论,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

5、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二一段文字 一个问题 1.听多媒体朗读,划出生字新词,并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正音:六国互丧 s ng 暴 p 霜露 洎 j 草芥 ji 和嬴 y 下咽 yn 胜负之数 sh 当和秦相较 t ng 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一段,引出论题主论点:弊在赂秦。第二部分,第二段,论证第一分论点赂秦力亏,分析六国破灭直接原因赂秦导致力亏的结果。第三部分,第三段,论证第二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论证不赂者因孤立失去援助而破灭,深入论证不赂者灭亡也是赂的结果。第四部分,第四五段,总结六国灭亡原因,并借古讽今,警告宋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2.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四

6、个学习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部分。要求: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该段课文,推荐另外一名同学翻译,再推荐一名同学回答教师给出的问题(每组一个问题)。问题:第一组: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第二组:第二段采纳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从哪个方面来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第三组:第三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第四组:第四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第五段是否多余?3.各组探究要点。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二段采纳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六国破灭的

7、原因?明确:论证的观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论证:战胜而得受贿所得;战败而亡贿赂所亡(数量上,对比论证)创业之艰割地之易;地有限欲无厌(从程度上,对比事实论证)薪不尽火不灭(道理,引用论证)第三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不赂者以赂者丧。齐:和嬴而不助五国勿附于秦 燕:以荆卿为计速祸刺客不行 赵:诛良将,用武不终良将犹在 小结: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假设论证)第四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第五段是否多余?明确:第四段,总结上文,解决问题。第五段,引古(六国破灭)讽今(在六国下)。结论:勿从六国破灭之故事。不是画蛇添足,犹如画龙点睛,这篇史论赋予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8、。所以,最后一段才是作者写这篇史论的主旨所在,篇末点题。2.课文小结。5.文言基础知识检测。三一段历史一种感叹 问题:您认为作者对六国破灭原因的分析完全正确吗?他的论据能禁得住推敲吗?1.回顾史实(学生抢答):秦灭六国实现于哪一年?攻克的先后顺序?(公元前 221年,秦统一六国。攻克的先后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秦统一天下的蓝图始于秦哪一位君主?从计划到成功经历的多长时间,五十年左右,一百年左右,还是一百五十年左右?(秦孝公,140多年)秦灭六国的战争持续了多长时间?(10 年)秦在扩张过程中实施了什么战略?(远交近攻)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些涉及这一段史实?(过秦论阿房宫赋荆轲刺秦王等)2.在掌握

9、的新的论据面前,您会对文中的哪些说法表示怀疑?请认真研读第三段,结合全文,对有关史实和观点进行质疑。参考示例:”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一句不符合实情。依据史实,赵是六国中第二个灭亡的。”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说法不妥当。从荆轲刺秦王一课得知,荆轲之所以要行动,是因为”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秦兵旦幕渡易水”,兵临城下,不得已采取的应急对策,课文颠倒了因果。”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评价不当。假如他们真有远略的话,应该知道必须在韩魏受敌时齐心相助。光守自己的国土,那是万万守不住的。秦国意在吞并各诸侯国,等秦灭了其他几国之后,其实力地盘大大

10、增加,到那时,燕赵即使再强上十倍,也只能落个亡国的下场。”燕虽小国而后亡”,不见得是”用兵之效”。燕的地理位置距离秦国最远,依据秦”远交近攻”的战略,在灭亡的时间上要推后一些。”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一句不合清理。再笨的统治者也知道土地对王权的重要性,绝不会轻易丢弃,即使割地求和,一定也有不得已的苦衷。3.苏洵是社会问题的专家,他的笔下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尽符合史实的叙述和议论呢?是作者对历史无知,还是用心良苦?明确:作者引古(六国破亡)的目的在于讽今(在六国下),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才特意出现了不尽符合史实的论据。四一个教训 一种责任 1.贞观政要:”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

11、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苏洵为什么要写六国论?2.时代背景: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以后一百年间,和契丹西夏作战 60 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 20 万两,绢 30 万匹;向西夏纳银 10 万两,绢 10 万匹,茶 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 六国论的。3.作者想通过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来委婉地提醒当朝统治者思考

12、:秦是怎么灭亡六国的?六国又是怎样被灭的?而北宋又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所以,作者借评价六国的灭亡,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要以为借鉴,不要被契丹西夏的积威之所劫,一味地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抵御,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五一种写法 一点启示 问题:六国论是一篇在行文结构方面带有范式性的议论文佳作,请从中思考对我们议论文写作的层次布局有什么启发。写作启示一:提出论点要有论敌意识;论点要态度鲜明见解独到。效果:这样才能有力地振起全篇。写作启示二:阐发论点要抓住核心概念;抓住核心概念的矛盾对立面去阐释;确立论点:总分总。效果:这样能使中心论点表述显得更加严密。写作启示三:要紧扣分论点按顺序展开论证;分论点要分层次多角度探求原因;起始句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分论点可先举例直接论证,后反面假设论证;另外,论证方法要灵活多样。效果:这样能使论证过程布局合理,逻辑严密,深刻而有说服力。写作启示四:结尾应当具有明确的联系现实的写作意识;学会篇末深化论点,首尾呼应。效果:这样结尾才有针对性,深刻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