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知识有哪些中国戏曲的发展.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1281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7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戏曲文化知识有哪些中国戏曲的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戏曲文化知识有哪些中国戏曲的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戏曲文化知识有哪些中国戏曲的发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戏曲文化知识有哪些中国戏曲的发展.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戏曲文化知识有哪些_中国戏曲的发展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戏曲文化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行当 【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老生: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扮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为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声,念韵白。小生: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其中分长靠武生一一装扮上“扎”靠,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扮演大将,一

2、般使用长柄武器。短打武生一一常用短兵器,表演以动作轻捷矫健,跌扑翻打的勇猛炽烈见长。【旦】女性统称为“旦”。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如下。正旦(重唱功,多用韵白。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花旦(多扮镔性格明快或活钹放荡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带喜剧色彩,重做功和念白)、武旦、老旦、彩旦(又叫“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实属女丑,如常由男演员扮演的媒婆角色。有的剧种称“揺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主要有大花脸(也叫正净、大面。扮镔

3、剧中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人物,多为朝廷重臣。)二花脸(又称副净、架子花脸、二面。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一些勾白脸的奸臣,也属二花脸范围。)武二花、油花脸。【丑】多出演滑稽角色、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与净的花脸相并提,称“三花脸”。四种艺术手段 唱、念、做、打 “唱”指演唱,注重字与声、声与情之间的关系。唱出曲情,以情动人,才是延长艺术最高的审美标准。“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主要是韵白、散白(如京剧的京白(近似昔通话)、昆曲的苏白、其他剧种类的方言白)。“做”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

4、“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一般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两大类。凡用古代刀枪剑戟等兵器(习称“刀枪把子”)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技艺,称毯子功。五种技术方法 手、眼、身、法、步 手指各种手势动作。眼指各种眼神表情。身指各种身段工架。步指各种形式的台步。法总指上述几种表演技术的规程和法则。唱做念打四种表演要素与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法合称为“四功五法”,是戏曲演员的基本艺术修养。戏剧的脸谱 一般来说,“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脸谱化妆,主要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谱式分类 谱式分

5、类是从脸谱的构图上来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一些基本类型:整脸:脸部的化妆颜色基本上是一个色调,只是在眉、眼部位有变化,构图简单。如铡美案中的包拯为黑整脸、战长沙中的关羽是红整脸,赤壁之战的曹操为白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脸、歪脸、元宝脸、僧道脸、太监脸、神怪脸、象形脸、丑角脸(特点是人物脸面中心一块白,形状如豆腐块、桃形、枣花形、腰子形、菊花形等)。谱色分类 脸谱的脑门和两颊部位的颜色构成脸谱的主色,谱色分类就是按照脸谱的主色来分类。红脸: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如关羽、赵匡胤、姜维等。但也有例外,如法门寺中反面人物刘瑾就勾红脸,这里有讽刺之意,使人一看便知是个

6、擅权的太监。粉红脸:表示年迈气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如廉颇、袁绍等。紫脸:表示刚毅威武、稳重沉着的人物。如常遇春、樊哙等。黄脸: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如典韦、宇文成都等。表示文士内有心计,如姬僚等。蓝脸: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的人物。如窦尔墩、夏侯惇等。绿脸: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的人物。如程咬金、青面虎等。黑脸:表示忠耿正直、铁面无私,或粗率莽撞的人物。如包拯、张飞、夏侯渊等。白脸:又分水白脸和油白脸。水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如曹操、赵高、严嵩等。白脸多用于反面人物,但也有例外,如鲁智深、杨延德(杨五郎)等。瓦灰色脸:表示老年枭雄。金银脸:一般用于神、佛、鬼怪,象征虚幻之感。如二郎

7、神、金翅鸟等。也用于一些英勇无敌的将帅或番邦将帅。如李元霸、金兀术等。中国戏曲的主要特色 戏剧文化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

8、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

9、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中国五大戏剧有什么 1.京剧 1、形成:我国有三大国粹:中医、京剧、国画。京剧是在全国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剧种,在 2021 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形成于清朝,经过安徽的徽戏、陕西的秦腔、湖北的汉调,借鉴昆曲优点,逐渐形成。2、角色,俗称京剧的行当:(1)生:老生、小生、武生,主要是一些男性角色。(2)旦:青衣、花旦、老旦、刀马旦,主要是女性角色。青衣也叫正旦,多表现稳重、贤惠的中青年妇女;花旦多表现特别活泼、伶俐的小家碧玉或者丫鬟;老旦是老年女性;刀马旦表现女将或女元帅,武旦以前是指其他会武功的女性角色,多指江湖女子,后来泛指会武功的

10、女子。3)净:男性人物,多用于脸谱。(4)丑:诙谐搞怪,丑角是有一套完整的脸谱的,脸部中央用白粉勾画豆腐块,专业的称为“方巾丑”,观众看到豆腐块就知道演员是一个丑角。3、京剧脸谱 红色:忠勇侠义,比如关羽。黑色:勇猛智慧、正直刚毅,比如:包拯、张飞。白色:阴险狡诈,比如:曹操在三国演义等戏曲剧本中不是正面角色。蓝色:刚强粗暴,比如:三国曹魏名将夏侯惇。金色:神仙高人,比如:猴王的脸谱多见于金色。4、京剧名家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1.梅兰芳:小时候其貌不扬,先天条件不是很好,但没有放弃,因为近视,眼睛无神。为了练习眼神,他养了一群鸽子,眼睛跟着天上飞的鸽子动,日复一日,终于

11、练成灵动的眼神。梅兰芳 10 岁便登台演出,曾经在上海连唱 45 天,轰动一时,在舞台生涯中形成独具风格的隶属流派-梅派。2.程砚秋:早年学习武生,后来因为扮相秀丽,嗓音条件好,改为青衣,创立程派。3.尚小云:尚派创始人,天赋好,以唱青衣戏闻名。4.荀慧生:创立荀派,对唱和念的把握比较高,能够做到神到意到,一唱一动非常自如。传统剧目:以历史题材和军事题材居多,故事多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2.黄梅戏 旧称“黄梅调”,也叫“采茶戏”。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主要地方剧种。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安庆地区,戏曲语言为安庆方言。黄梅戏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

12、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的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传统剧目:天仙配讲述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故事。3.评剧 形成于清末民初,约有七十年的历史。它源于冀东一带的“莲花落”,后来吸收了东北“蹦蹦”的腔调,故早年有“落子”、“蹦蹦”之称。最初为对口演唱形式,近似东北的“二人转”,后来陆续吸收了河北梆子的打击乐、滦州影戏、乐亭大鼓和京剧的唱腔及表演,形成了“唐山落子”,又变为“奉天落子”,最后成为现在的评剧。传统剧目:杨三姐告状 花为媒,其中花为媒改编自聊斋志异的一个故事。4.昆曲 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

13、品。它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5.豫剧 是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省以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因其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又曾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靠山吼”等,建国后才统一改为今称。豫剧名家:常香玉,在日寇侵华时,首演打土地,展现了她作为爱国艺人的民族气节。

14、她创立的常派,是豫剧中的主要流派。传统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中国戏曲的发展 萌芽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繁荣 12 世纪中期到 13 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元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延展 16 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鼎盛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