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题.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1207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题.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之一,它概述了先秦时期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内容,把天下分为九州。2、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 。3、不仅是我国正史中第一部地理志,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它的作者是 。4、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区域性地方志是东晋 撰写 。5、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专著是 ,其作者是北魏的 。6、元和郡县志是我国保存较完好的最早的地理总志,作者是唐朝的 。7、历史时期中国的地图学取得了较大成就,汉代的 是目前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图经。8、清代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白晋

2、等按照西方经纬度制图法绘制的 ,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实测经纬法绘制的地图。9、的作者是宋朝的沈括,他对自然地理现象的探索颇有建树。10、大唐西域记和 的作者分别是 和徐霞客。11、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读史方舆论纪要的作者分别是 。12、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 ,第一部有河渠书的是 。13、唐李吉甫所撰 和宋乐史所撰 ,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14、水经注作者是 ;水经注疏作者是 。1、历史气候研究表明,从近2000年的气候变化来看,前1000年相对更加(),后1000年相对()。2、历史时期黄河以“善()、善()、善()”而著称。3、见于先秦文献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是()大河和()大河。4、见

3、于汉书 水经注中的“大河故渎”是指()中期至()末期的河道。5、历史上黄河发生过1500多次决口泛滥,其中有()次重大改道。6、1048年黄河第三次改道,形成()与()并存的局面,称二股河。7、清初胡渭著禹贡锥指,详细记载了黄河在清代以前迁徙改道的情况。8、明朝万历年间治黄专家()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下游被固定为单股河道,即今地图上的淤黄河。9、自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荆江”常有(九曲回肠)之称。10、历史上随着长江三角洲不等量下降和沿海泥沙的淤积,太湖面积逐渐()。11、我国沙漠分布最广的省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最干燥的沙漠是()。12、中国西北沙漠地带的优良树

4、种是()。1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元时属中央()管辖。2西汉时,在河西走廊设立()()()(),称河西四郡。3汉武帝时,在朝鲜半岛设置的四郡是()()()()。4我国最早设县的两大诸侯国是()和()。5秦朝时,在今四川和重庆地区设立的两郡是()和()。6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一般实行:“中央布政使司府州县”地方政区管理体系,有的地方也会出现“直隶州”。“直隶州”相当于()级行政区,直接隶属()管辖。7北京曾作为辽的陪都,时称南京()府。8中国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 有充分的体现。9 周礼考工记较为确切地规定了中国古代营国制度,“方九里,旁三门,国中()经()纬,经涂(途)九轨,左()右(),面()后()

5、”。10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城、()城和()城。11北京作为全国性的都城始于()朝,今天北京故宫主体是()时期的宫城。12 东晋南朝时都城(),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即今()。13宋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14 在我国历史上设陪都,即两京制度,始于西周。西周京城(),陪都()。15玉米、甘薯等高产旱地农作物是 ()时期传入中国的。16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人口比例也由()%跌至()%,从此失去了它作为中国人口重心的地位。17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是西汉平帝元始()年,即公元2年,西汉人口达到了6000万。18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增长一直处于

6、()率、()率和()率。19中国历史上三次大移民的标志性事件是()()()。20战国时期,在北边修筑长城的国家有()()()。21明代的长城,西起()关,东迄()关。22 隋炀帝开大运河,其中沟通河淮的称(),贯穿河北平原的称()。23北魏是()族建立的政权;辽是()族建立的政权。二、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最完整的一部区域性地方志是()A、华阳国志 B、元和郡县志 C、汉书地理志 D、国语 2、水经注的作者是(),水经注疏的主要作者是()。A、班固 B、裴秀 C、杨守敬 D、郦道元 1、距今 5000 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A、温暖气候期 B、寒冷气候期 2、商代在今黄河以北有野象

7、分布,说明()A、当时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 B、当时人口密度很低 C、当时的植物比现在丰富 D、当时人重视生态保护 3、位于内蒙古东南部的西拉木伦河和西辽河流域的沙地是()A、科尔沁沙地 B、毛乌素沙地 C、呼伦贝尔沙地 D、腾格里沙漠 4、黄河下游容易决口和改道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缓 B、水量变化太大 C、堤防不巩固 D、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5、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共发生过()次重大的改道。A、四 B、五 C、六 D、七 6、东汉王景治理黄河是与黄河的第几次改道有关()。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7、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A、洞庭湖 B、太湖 C、洪泽湖 D、鄱阳湖 8

8、、苏北的洪泽湖形成于()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9、洞庭湖湖水面积大幅度萎缩发生在()A、东汉三国时期 B、唐宋时期 C、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期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平等划定边界的条约是()A 瑗珲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尼布楚条约 D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21689 年中俄两国缔结尼布楚条约,()年中俄又订立恰克图条约。A.1586 年 B.1689 年 C.1728 年 D.1812 年 3西藏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开始于()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4在河西走廊设立行政区划开始于()A 秦 B 西汉 C 东汉 D 唐朝 5.西汉的朔方大致在今天的

9、()A 河西走廊 B 山西 C 蒙古高原 D 内蒙古南部 6.历史上最稳定的行政区划是()A 县级政区 B 省级政区 C 州级政区 D 乡或镇 7.行政区划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的增加 B 农业区的扩大 C 分封制的终止 D 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8.哪一种政区主要设置于少数民族地区()A 都护府 B 节度使 C 双头郡 D 厅 9清代在全国设置八总督,其中湖广总督辖区主要包括()。A 湖南与广东 B 湖北与广东 C 湖北与湖南 D 湖北、湖南与广东、广西10.省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开始于()A 金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11太原府的设置是在(唐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10、清代 12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13努尔哈赤称帝、建立(后)金的地点是()A赫图阿拉 B萨尔浒 C建州女真 D盛京 14.“苏湖熟、天下足”形容太湖流域物产丰富,这句民谚流行于()。A、隋唐时期 B、南宋时期 C、明清时期 15.战国时期所说的山西是指()。A、今山西省 B、太行山以西 C、崤山以西。16中国历史上农业和牧业的分界线大致在()A阴山 B贺兰山 C终南山 D太行山 17.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移民都是由北而南,主要是因为()A 南方经济比较发达 B 南方远离政治中心 C 异族由北方侵入 D 南方具有对移民的

11、拉力 18.中国人口突破 4 亿是在()A 宋代 B 元代 C 明代 D 清代 19法显是()的高僧,慧能是(唐 )的高僧 A 汉代 B 唐代 C 北魏 D 东晋 20丝绸之路由数条道路组成,以下各条道路中,中原王朝最早开通的是()A 由玉门关至今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一线的西域北道 B 玉门关至今哈密、吐鲁番、库尔勒一线的新北道 C 玉门关经哈密至今巴里坤、乌鲁木齐、伊犁一线的北新道。21“悲歌慷慨”是先秦时期()。A 郑卫之地的民俗 B 燕赵之地的民俗 C 齐鲁之地的民俗 22古代由华北地区通向东北各地的主要关口为()A 函谷关、古北口、山海关 B 古北口、喜峰口、山海关 C 古北口、

12、山海关、居庸关 三、列举 1、列举尚书禹贡中的九州 2、列举历史时期四位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 3、列举六大古都,并按由西到东的顺序排列 4、北宋四京四府 5、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四个经济区 6、列举中国历史上自北向南的三次人口迁移的标志性事件及时期 7、列举唐初设置的十道 四、问答题 1从东北起接逆时针方向写出今天与我国有共同边界线的邻国名称 2试述郡县制的形成过程。3试述西汉武帝至南北朝州郡制度的演变 4简述隋唐至明清中国政区之沿革 5.唐代“十道”的大致地理范围 6.清代政区与边疆建设的成就及贡献 7 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我国古九州的名称 8简要分析中国古都的选址条件 9黄河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的主要原因 10明清时期主要外来农作物的品种及影响 11略述我国历史上三次自北而南的人口大迁徙的时间及其影响 12.分析历史时期中国人口发展中“两高一低”特点形成的社会原因 13试分析清朝人口巨增的原因 14隋代所开大运河各段的名称,起迄地点及其作用 15历史时期黄河改道变迁的原因及影响 16历史时期主要沙漠的名称及其地理位 17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18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主要方法 19举例说明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东汉以后黄河安流 800 年的原因 五、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