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总目》目录.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1148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62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籍总目》目录.pdf(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籍总目目录 中国古籍总目分为经史子集丛五部,共二十六册,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著录古籍近二十万种。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及其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意义 复旦大学图书馆 吴 格 甲、中国古籍总目编纂介绍 一、总目编纂宗旨 (1)中国古籍总目(简称总目)是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综合目录,旨在全面反映中国(大陆 及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如日本、美国等)现存汉文古籍的主要品种、版本及其收藏单位;(2)总目著录以古籍品种立目,同时反映入录各书的主要版本;(3)总目兼具联合目录功能,各版本后附注相关收藏图书馆的简称。二、总目调查范围 (1)大陆地区古籍收藏品种,据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

2、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四馆藏书编为基础书目,并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复旦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及其他图书馆藏书纪录作增补;(2)大陆以外古籍收藏品种,利用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韩国、日本、北美、西欧各国图书馆部分古籍书本目录,补充了稀见品种、版本及收藏信息;(3)国内已出版的(善本、丛书、方志、家谱、朱卷等)古籍馆藏书目及联合书目。三、总目著录对象 1)民国元年以前抄写、刻印、活字印刷、影印的历代古籍;(2)民国元年以前成书而抄写、刻印稍后,与上述图书属性相同的古籍;(3)所录均属经抄写、刻印、活字印刷、影印成书者(专书、报刊中的单篇文

3、字不予著录);(4)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合刻(如满汉合璧)的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不予著录);(5)以汉文注释外文的图书(如华夷译语等);1 (6)整体著录佛藏、道藏子目,子目未单刻者分别立目,已有单刻者增加著录藏经版本;(7)甲骨、铭文、碑刻、竹简、木牍、帛书等具文物性质的文献原件,敦煌遗书、金石拓本、舆图、字画、鱼鳞册、宝钞、契约、诰命、文告等(含已装裱成册或成卷者),除已经编纂、抄写、刻印、影印成书者,不予著录。四、总目立目原则 1、分别立目的古籍品种 (1)原本内容不同的书;2)原本内容相同而后世加工方式不同的书;(3)部分内容相同而全书仍互有差异的书;4)著者相同而不同时期结集的书。(

4、2、不分别立目的古籍品种 (1)保留原本内容的重(影、覆、翻)刻本;(2)保留原本面貌的清末影印本,以及原本已佚的民国影印本;(3)不同批校题跋的相同版本。五、总目分类设置 (1)参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类表,分为经、史、子、集、丛五部;(2)参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类表,拟定各部下类、属名目及内容;(3)各类、属名目及内容调整,均经编委会讨论并协调各分编馆确定;(4)新学类书籍独立著录,作为子部新增的二级类目,置于子部之末。六、总目著录内容 (1)书名项(包括书名、副书名、附录及其卷数等);(2)著者项(包括主要著者及其他著者的朝代、姓名及著作方式);(3)版本项(包括出版年、出版者、出版地、版本类

5、型、丛书名、批校题跋者等);(4)附注项(对于书名、著者、版本项著录的补充说明);(5)图书馆业务注记(收藏图书馆简称,简称表见各部后);(6)分类标记(依中国古籍总目分类表标记于各部、类、属之首)。七、总目编排规则 (1)立目品种参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按类编排;(2)相同类型的著作、相同著者的同类著作,均依成书先后编排;(3)相同著作所衍生的著作,按白文、随文释义、评论研究的顺序编排;2 (4)相同品种的各种版本依时代编排,版本时代相同者,依稿本、印本、抄本顺序编排。八、总目编纂分工 1)经 部:北京大学图书馆(2)史 部:上海图书馆 (3)子 部:南京图书馆 (4)集 部:国家图书馆 (5)

6、丛书部:湖北图书馆 6)新学类:天津图书馆(7)总校订:复旦大学图书馆 九、总目编纂进度 1)总目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主持(编纂;(2)总目编纂始于 1994 年,2004 年重新启动;(3)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湖北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参与合作编纂;(4)2007 年以来,各分编馆陆续提交总目初稿,经专家审读、统稿修订、编辑加工,逐部进入出版程序;(5)复旦大学图书馆承担总目收录范围、立目原则、著录规则等文件的制订,并负责总目统稿修订。乙、中国古籍目录编纂回顾 一、历代中国古籍目录编纂举隅 (1)历代

7、正史艺文志 八史经籍志 清史稿艺文志 清史稿艺文志补 清人著述总目 (2)历代公私藏书目录 (3)历代地方文献书目 (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3460 余种)四库全书存目标注(6700 余种)(5)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34000 余种(台湾商务排印本 齐鲁书社影印本 中华书局、国家图书馆整理本)3 二、当代中国古籍目录编纂 (1)中国丛书综录 丛书 2797 种 条目 70000 余条 子目近 40000 种 (2)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各地方志 8000 余种 (3)中国中医古籍总目 113 家图书馆藏中医书籍 12000 余种 4)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近 800 家图书馆

8、60000 余种 5)中国家谱总目(20000 余种)(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11000 余种)三、总目编纂意义 (1)著录了现存中国古籍近 20 万种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绝大部分的存世中国古籍,已成为国家及各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图书馆的馆藏。参与中国古籍总目编纂的国内各大图书馆,所收藏古籍已涵盖现存古籍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编纂中又吸收图书馆历年编纂的丛书、方志、家谱等联合目录成果,所录古籍收藏机构已逾千家,对现存中国古籍,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2)著录了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北美、西欧等地图书馆所藏中国古籍稀见品种。现存中国古籍的总目录,理应反映全球收藏的中国古籍信息

9、,限于人力物力,此项工作目前尚属起步。中国古籍总目已利用知见的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北美、西欧等地图书馆古籍收藏目录,采录大陆图书馆未见著录的古籍品种,并为稀见品种增补了海外收藏机构名称。3)著录了现存中国古籍的主要版本(中国古代典籍的撰著与流传,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宋元以降,历代典籍屡经写抄刊刻、汇编选辑,传存后世,版本极为复杂,人称书囊无底,难以穷尽。中国古籍总目的版本著录,不仅包括历代公私写抄、刻印、排印、影印之本,又综录佛道二藏,旁搜秘本僻书,兼及批校题跋,囊括所有版本类型。至如丛刻单刻、汇印选印、增刊补版、抄配补本等版本特征,形式多样,著录歧异,整合归并,多费斟酌。中国古籍总目对于所

10、著录古籍的版本描述,已具初步清理之功。4 (4)依据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并有所突破 中国古籍总目沿用四部分类法类分古籍,并参酌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增损类目,部居类分,有条不紊。如照应现代图书馆编目及庋藏实际,将“汇编丛书”单列为“丛书部”,与经史子集四部并列,形成五部分类。中国丛书综录收录的“类编丛书”,则分归四部之首,各设“丛编”以统之。又如明清以来方志、家族谱编纂兴盛,清季新学流行,相关译着及著述繁多,遂因书设类,特于史部增立“方志类”、“谱牒类”,子部增立“新学类”,汇录相关书籍,以便读者即目求书。5)为专家学者提供书目工具,为古籍同行提供交流平台。(文献整理与研究中,书目指导的

11、重要作用,久已成为共识。古籍编目似易实难,人才培养须经多年历练。近代以来,图书馆界曾涌现不少古籍编目专家,建国后历次全国性古籍联合目录编纂,多由目录版本专家主持。总目编纂持续多年,参与其事者多经磨练,已造就一批古籍编目骨干。然而,在近年开展的古籍保护、古籍普查工作中,面对全国数千家古籍收藏机构所藏的数千万册古籍,古籍编目力量仍嫌薄弱,可资参考的书目工具仍感不足。古籍书目编纂是一项逐步积累、渐臻完善的事业,书目收罗的完备与著录质量的精准,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校核修订,迄无止境。总目的编纂完成,不仅为古籍整理与研究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书目工具,又为古籍书目建设培养了后继人材,并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12、。各馆古籍编目人员利用总目及其索引,可收举一反三之效。总目的著录质量,又可借助古籍读者与同行的核查比勘而精益求精。(6)吸收了古代文献研究最新成果 总目初稿完成,曾分邀各学科专家学者参与审稿。参与审稿专家学者,来自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军事、地理、医学、科技、艺术、出版等领域,遴选及于台湾及海外。各科专家学有专长,熟精文献,认真审阅,悉心校核,补苴罅漏,多所指正,及时反映了古代文献研究成果,促进了学术界与图书馆界之交流。四、总目编纂作用 (1)总目与古籍规划 总揽全局,摸清资源布局 5 制定战略,分别轻重缓急 区分难易,选择出版方式 海外调查,引归流失文献 (2)总目与古籍整理 穷源竟委,系

13、统考察文献 收罗众本,广事版本校勘 就近利用,节省人力物力 人才培养,造就专业骨干 (3)总目与古籍普查 分类检索 书名检索 著者检索 电子检索 五、总目编纂得失 (1)著录品种 (2)著录版本 (3)著录藏馆 (4)著录体例 中国古籍总目?经部(全两册)精 售价:,320.00,定价:,400.00 折扣:80 折,作者: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编,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2-7-1,版次:1,页数:全二册,字数:1570000,印刷时间:2012-7-1,开本:16 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I S B N:9787101087604,包装:精装。前言 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自一九九

14、二年以来,历时十七年,于二?九年六月终告完成。这期间规划筹备、调查清理、编纂审订、校勘定稿、印制出版,几十家图书馆几百名专家学者,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但完成了“总目”巨著,而且加深了对中华古籍“浩如烟海”的认识,值得认真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文献记载历数千年而未中断。中华民族的典籍文献,夙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双。这些丰富的典籍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深刻影响,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 6 遗产。保护并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要求今人对现存中国古籍作系统整理与研究,首先需要对文献资源作全面调查与清理。在中国历史上,像

15、编纂中国古籍总目这样在全国图书馆界、学术界对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清理,尚属首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具有开创性与总结性,堪称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编纂全面反映中国古代文献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总目录,是文献学界、图书馆界多年的共同理想。中国历代有编纂史志目录、公私藏书目录的传统,并重视书目编纂“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指导作用。史志与公藏目录多反映各朝皇家或官府的典籍积累,私家藏书目录则较多反映民间的文献收藏,两者各有局限,互为补充。收罗完备、著录详明、体例精严的总目录,惟有文献典籍大多归于公藏,各地区、各系统图书馆开展联合编目的当代,才有可能产生。近代以来,各大图书馆逐步

16、积累的馆藏古籍记录与各学科专家合作编纂的专科目录,是中国古籍总目编纂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的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大型书目,为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提供了文献调查与收集、书目汇总与校订的成功范例。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是中国图书馆界、文献学界的基础建设工程,也是整个古籍整理事业的基础工程。内容简介 中国古籍总目是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总目录,旨在全面反映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主要图书馆及部分海外图书馆所存中国汉文古籍的品种、版本及收藏现状。总目以古代至民国初人撰著并经抄写、刻印、排印、影印的历代汉文书籍为收集范围,汇聚各家馆藏记录,沿用传统四部分类法,以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分类著录各

17、书的书名卷数、著者时代、著者姓名、著作方式、出版年代、出版者、出版地、版本类别及批校题跋等,同时反映各书的主要收藏机构信息。总目对现存中国古籍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著录了现存中国古籍的绝大部分版本,著录了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北美、西欧等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籍稀见品种,为专家学者提供书目工具,为古籍同行提供交流平台。中国古籍总目:经部(套装共 2 册)为其中的经部,下分类编、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乐、春秋、春秋总义、孝经、四书、群经总义、小学类112000 余条。易类 尚书类 诗经类 周礼类 7 仪礼类 礼记类 三礼总义类 乐类 春秋类 春秋总义类 孝经类 类

18、四书 群经总义类 小学类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全八册)精 售价:,966,原价:,1400,作者: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10,印刷时间:不详,印 数:,装订:精装,版次:1,开本:16开,页数:4996 页,字数:ISBN:9787532553877 内容简介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套装全八册)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重点项目,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原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主持编纂,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及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十一家

19、图书馆先后参与编纂。中国古籍总目著录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公共、学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及博物馆等所藏历代汉文古籍(含少量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合编、以汉文注释外文者)之基本品种、主要版本及主要收藏信息,并部分采录海外公藏之中国古籍稀见品种。中国古籍总目以古代至民国初人撰著并经写抄、刻印、排印、之历代汉文古籍为基本著录范围,部分成书或传抄刻印于民国时期,内容关涉中国古代学术文化,采用传统著述方式,并具有古典装帧形式者(如丛书、方志、族谱等),收书下限有所延伸。8 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已经编纂并传抄刻印成书之甲骨、铭文、碑刻、竹简、木牍、帛 书、炖煌遗书、金石拓本、舆图、书剳、字画、鱼鳞册、宝钞、契约、诰命、

20、文告等文献,其原件均不著录。中国古籍总目沿用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部外增设丛书部,各部下复分若干 类属,据著录规则编次入录诸书。类目设置曾参酌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增损移易之处,于各部前“编纂说明”中说明。作者简介 目录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 编纂说明 总类 纪传类 丛编之属 通代之属 断代之属 编年类 丛编之属 通代之属 断代之属 纪事本末类 丛编之属 通代之属 断代之属 杂史类 丛编之属 事实之属 琐记之属 史表类 丛编之属 通代之属 9 断代之属 史钞类 丛编之属 通代之属 断代之属 史评类 丛编之属 义法之属 议论之属 考订之属 咏史之属 传记类 总传之属 别传之属 年谱之

21、属 日记之属 姓名之属 科举录之属 职官录之属 杂录之属 谱牒类 政书类 丛编之属 通制之属 仪制之属(典礼、谥讳)科举学校之属职官之属(官制、官箴、政纪)邦计之属(财政、贸易、交通、金融、户籍、权量、荒政、实业农政)邦交之属军政之属(兵制、马政、保甲团练、江防海防、边政)刑法之属(律例、刑案、刑制、检验、治狱、判牍)考工之属水利之属 10 章则之属公牍之属 档册之属杂录之属 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 奏议之属 时令类 地理类 丛编之属 总志之属 杂志之属 专志之属(古迹、宫殿、寺观、祠庙、陵墓、园亭、书院)山水志之属(合志、山、水)游记之属(纪胜、纪行)中外杂记之属 方志类 丛编之属 地志之属 金

22、石考古类 丛编之属 总志之属 郡邑之属 金之属 石之属 钱币之属 玺印之属 玉之属 甲骨之属 陶之属 竹木之属 目录类 丛编之属 11 通论之属(义例、考订辨伪、琐记掌故、藏书约)总录之属(知见、公藏、私藏、独撰、氏族、郡邑、汇刻、治学、征访、禁毁)专录之属 版刻之属(宫刻、私刻、书影)中国古籍总目藏书单位简称表 作者介绍 精彩书摘插图 中国古籍总目?子部(全七册)精 售价:,978.60,定价:,1280,折扣:76,作者: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编,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2-1,版次:1,页数:全七册,字数:4845000,印刷时间:2010-12-1,开本:16

23、 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I S B N:9787532557806,包装:盒装。内容简介 中国古籍总目是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总目录,旨在全面反映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主要图书馆及部分海外图书馆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品种、版本及收藏现状中国古籍总目以古代至民国初人撰著并经写抄、印刷的历代汉文书籍为收集范围,汇聚各家馆藏记录,在传统四部分类法的基础上,以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分类著录各书的书名、卷数、编撰者时代、题名及撰著方式、出版者、出版时地、版本类型及批校题跋等信息。本书为子部 目录 中国古籍总目子部编纂说明 总类 丛编之属 综论之属 儒家类 儒学之属(合编、先秦、两汉至唐、宋元、明、清

24、)礼教之属(合编、鉴戒、俗训、家训、劝学、修身、蒙学、女学)兵家类 法家类 12 农家类 丛编之属 综论之属 耕作之属(附农田水利)时序之属 农具之属 防灾之属 作物之属 蚕桑之属(合论、养蚕、种桑)园艺之属 牧养之属(附兽医)医家类 丛编之属 综论之属 医经之属(内经、素间、灵枢、难经)本草之属(本草经、综合本草、歌括便读、食疗本草、炮制、杂著、专类药)脏象之属(五脏、病源)诊法之属(通论、脉诊、望诊、舌诊、其他诊法)方论之属(伤寒金匮、温病、内科、五官、外科、妇幼科、验方)缄灸推拿之属(缄灸通论、经络孔穴、缄灸方法、推拿按摩、外治法)医案医话之属(汉唐宋元明、清)养生之属(通论、导引气功)

25、天文算法类 丛编之属 推步之属(天文、历法)算书之属(合编、算法)术数类 汇编之属 数学之属 占候之属 13 堪舆之属(合编、阴阳二宅、地理)占卜之属(筮占、兵占、龟卜、六壬、杂占)命相之属(命书、相书)阴阳五行之属(太乙、遁甲、詉吉通书、其他)杂术之属 艺术类 丛编之属 书画之属(合编、书画论、史传、著录、题跋、书画谱、书画、书、画)篆刻之属(合编、印学、印谱)音乐之属(合编、论、谱、考记)游艺之属(合编、棋、诗钟、射书、投壶、博戏、酒令、谜语、杂艺)谱录类 汇编之属 器用之属(合编、器物、文房、服饰、香类)饮食之属(总论、合编、粥、调味、茶、酒)花木鸟兽之属(合编、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观赏

26、之属(庭园、瓶花、石)杂家类 丛编之属 杂学杂说之属 杂考之属 杂记之属 杂品之属 杂纂之属 类书类 类编之属(通编、专编)韵编之属 小说类 丛编之属 文言之属(笔记、短篇)14 白话之属(短篇、长篇)道家类 先秦之属(合编、老子、庄子、其他)道教之属(合编、经文、劝戒、科仪、表章赞颂、修炼、道术符图、谱录、诗文杂著)释家类 大藏之属 汇编之属 经藏之属(宝积部、般若部、华严部、涅盘部、阿含部)律藏之属 论藏之属(释经论部、宗经论部)密藏之属(金刚顶部、胎藏部、杂咒部、附藏密经籍)疑伪之属 撰述之属(章疏部、论著部、纂集部、史传部、音义部、目录部、杂撰部、忏仪)诸教类 基督教之属(合编、圣经、

27、景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史志、传记、附辟驳)伊斯兰教之属(经典、至圣言行、教义、仪规、史志、附辟驳)民间宗教之属(罗教、三一教、黄天教、弘阳教、青莲教、其他各教、史传、附禁教)新学类 丛编之属 史志之属(诸国史、别国史、政记、战记、帝王传、臣民传)政治法律之属(政治、制度、律例、刑法)学校之属交涉之属(公法、外交、案牍)兵制之属(陆军、营垒、海军、船舰、枪炮、子药)农政之属(农务、蚕务、树艺、畜牧、农家杂制)矿务之属(矿学、矿工)工艺之属(工学、汽机、杂工、杂艺)财经之属 船政之属 格致之属 算学之属(数学、形学、代数、三角八线、曲线、微积、算器)15 重学之属 电学之属 化学之属 声学之

28、属 光学之属 气学之属(气学、水学、火学、热学、器具)天学之属 地学之属(地理学、地志学)全体学之属 动植物学之属(植物学、动物学)医学之属(诊疗、方药、卫生)图学之属(图算、测绘)理学之属(理学、文学)幼学之属 游记之属 报章之属 议论之属(通论、论政、论兵)杂撰之属(杂记、小说)中国古籍总目藏书单位简称表 前言 中国古籍总目?集部(全七册)精 售价:,1008,定价:,1260,折扣:80 折,作者: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编,出 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2-7-1,版次:1,页数:全七册。本书分楚辞、别集、总 集、诗文评、词、曲六大类,为中国古代集部图书目录之集大成者,必将成为古代

29、文史研究 者案头必备工具书。楚辞类 别集类 总集类 16 诗文评类 词类 曲类 中国古籍总目.丛书部,全两册,精 售价:,330.60,定价:,380.00,折扣:87 折,作者: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编,阳海清主编,出 版 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9-10-1,版次:1,页数:1348,字数:1750000,印刷时间:2009-10-1,开本:16 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I S B N:9787101067422,包装:精装。内容简介 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自一九九二年以来,历时十七年,于二九年六月终告完成。这期间规划筹备、调查清理、编纂审订、校勘定稿、印制出版,几十家图书馆几百名

30、专家学者,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但完成了“总目”巨著,而且加深了对中华古籍“浩如烟海”的认识,值得认真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文献记载历数千年而未中断。中华民族的典籍文献,夙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双。这些丰富的典籍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深刻影响,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并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要求今人对现存中国古籍作系统整理与研究,首先需要对文献资源作全面调查与清理。在中国历史上,像编纂中国古籍总目这样在全国图书馆界、学术界对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清理,尚属首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籍总 目录 中国古籍总目?丛书部编纂说明 杂纂类 宋元 明代 清代前期 清代后期 民国以来 辑佚类 17 郡邑类 氏族类 独撰类 明代以前 明代 清代前期 清代后期 民国以来 中国古籍总目藏书单位简称表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