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3篇.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0891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5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3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3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3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3篇.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8 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4 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 3 篇 Lesson 14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ivilizations on the Silk Road 第 2 页 共 8 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4 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 3 篇 前言: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2、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 Word 打开,按住键盘Ctrl 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 1: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 2、篇章 2: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 3、篇章 3: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 篇章 1: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 知识点 1 张骞通西域 原因: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_夹击匈奴。第 3 页 共 8 页 经过

3、:公元前_年,张骞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公元前_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者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知识点 2 丝绸之路 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_穿过_,经_运往_、_,再转运到更远的_;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_”。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_、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_、_ 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_、_、_、_、_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汉朝还开辟了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_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_,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 第 4 页 共 8 页 抵达_南端和_的海上交通道路,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知识点 3 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_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 36国,都护府设在_城。机构设置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_及_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东汉对西域的管理: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_出使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班超还派_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 1 张骞通西域 1.“劝君更

5、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A.关西 B.新疆 第 5 页 共 8 页 C.西域 D.西藏 篇章 2: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按住 Ctrl 键点此返回目录】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2)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

6、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2)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3)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第 6 页 共 8 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通过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3

7、)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两汉对内对外关系。对内,出使西域和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同欧洲国家大秦的友好往来。本课体现了两汉灵活多变的 第 7 页 共 8 页 内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篇章 3:沟通中外文明

8、丝绸之路【按住 Ctrl 键点此返回目录】教学目标:1、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立,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2、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2、通过对张骞、班超两位历史人物的学习,培养不屈不挠、勇于冒险的开拓进取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重点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影响,以及丝绸之路对中西交流的贡献。第 8 页 共 8 页 难点丝绸之路的线路和文化内涵,以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黄沙漫漫,驼铃声声,在中国西北有一条通往西方的商路,这条商路运走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带来了西方的葡萄和魔术等,这条商路就是丝绸之路。当时的丝绸和瓷器是怎样运往欧洲的呢?丝绸之路又是怎样形成的?一、张骞通西域出发时间 目的 意义公元前 138 年 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了解了西域第一次各国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第二次 公元前 119 年 加强与西域的友好交往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平繁 二、西域都护的设立:(时间:公元前 60 年,意义: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三、班超经营西域 向学生介绍“投笔从戎”的故事 四、丝绸之路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