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pdf

上传人:无痕 文档编号:859083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1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6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答案解析 第卷 一 1.【答案】B 【解析】A喧哗喧哗。C “伫”应读 zh。D淋漓尽至淋漓尽致。 【考点】识记现代汉普通话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优美美好。幽美:幽静美丽:幽雅。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悟:领会;理解。繁杂: (事情)多而杂乱。繁复:多而复杂。根据语境,故选 B 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处横线前后属于两个分句,此处应用逗号。 (易错点拨)顿号,表示可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间较小的顿。逗

2、号,表示句子内部一般性停顿。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A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此处用来修饰“自然美景”很显然是错误的。B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处不能用来修饰“灾情” 。C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不符合“多年未见的战友”的人物关系。D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B不合逻辑,既然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 1.3 至 2 倍” ,就不能

3、说是“优势明显” 。C 成分残缺,应在“自教互救”的后面加上“的方法” 。D搭配不当, “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应改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二 6.【答案】D 【解析】A“逐渐走向衰微”错原文是“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B “格律限制并不严格”与“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话,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不具有因果关系。C“更似绝句律诗”于文无据。 2 / 6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文章认为“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 ” 。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并不是“继承汉魏古诗”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4、 8.【答案】C 【解析】 “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准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侧重于观点陈述,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三 9.【答案】B 【解析】文:动词,装饰花纹。 【考点】理解常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A语气副词,或许,大概;代词,他们。B介词,对于:介词,从。C介词,拿,用:连词,表目的,来。D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 “夫”为句首发语词,下面从“冠衣” “身服” “首服”等角度进行评论, “

5、不务”为“不追求” “不致力于”的意思,据此可正确断句。 【考点】文言断句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 “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曲解文意,文章论述的重点还是劝说君王要施行仁政,取法古圣王的制度是应有之义,是对“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做出了批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第卷 四 13.【答案】 (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 您的话错了。 (3)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14.【答案】 (1)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

6、风磨战” ,用“争先” “慶战”把“诗豪” “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 ,用“激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3 / 6 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进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慶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 “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 “一笑琅然” ,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1)抓住了“争先”便可确定拟人的修刺手法,抓住

7、了“诗和雪缴缠”便可确定拟物的修辞手法。两者统称为比拟修辞: “诗豪“雪片” “诗和雪”分别领起小分句,形式上相对严整,可确定排比修辞。 (2) “情感变化”的关键在于“变化” ,也就是说作者的情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需要立足相应的诗句进行分析,首先由“客船”定位作者的游子身份:其次抓住“争先”一词。分析作者的豪情:最后抓住末句“一笑琅然” ,分析作者的旷达情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技巧的能力,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15.【答案】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 16.【答案】示例东滩的景象可

8、不是这样 比偷猎者更可怕的,是互花米草 【解析】处是转折,意在突出所叙述的景象与前文不同:四处前以“然而”转折,后文提到了一种新的植物 “互花米草” , 文段的后半部分叙述的是互花米草的危害, 故处应突出互花米草之害甚于前文的偷猎者。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17.【答案】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解析】 由题干来看, 拖延症的表现为 “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 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 ,据此可分析出拖延症的危害:会使计划落空,会使理想付诸东流,会导致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失败,而且明知错误还不改正。考生答题时,运用比喻、比拟

9、的修辞手法把这些危害流畅地表述出来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鲜明、生动和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18.【答案】 (1)极高 一定(或“务必” ) (2)奉送 4 / 6 拨冗 【解析】 (1) “极高”与“盛誉”的“盛”语意重复,应删去“极高” : “一定”和“务必”都是“必须”的意思,删去其一。 (2) “奉送”是敬辞,赠送,用于孙荣教授对学生的赠予行为不合适: “拨冗”是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指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不能用于指派班级的工作,也不符合语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 六 19.【答案】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说明她懂得“温暖的怀抱”对孩子的重要性;交

10、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儿童村的原因; 国引出下文, 马骁驭对吴秋明产生了新认识; 为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做铺垫。 【解析】 要关注其在文中的位置,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组织语言作答。 内容上主要是突出吴秋明的身份和说明其穿着打扮的原因:结构上为下文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做铺垫。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20.【答案】 (1)马骁驭对吴秋明敞开了心扉,把吴秋明放进了自己的心里。 (2)细节描写。用“趴” “摇晃” “埋”等动词,描写出一个充满母爱光辉的温馨而圣洁的画面,体现女孩子对吴秋明深深的依恋和吴秋明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解析】第(1)题要在整体把握小说

11、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关系的变化,尤其要抓住小说倒数第四段的内容进行分析。 第 (2) 题是对人物的描写, 要准确判断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并分析这一描写对于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知识拓展】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21.【答案】吴秋明是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学女博士的形象。 【解析】从文

12、中看吴秋明是“心理学博士” “单身” :熟知儿童心理,能够学以致用;为人质朴, “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 ;善良,有爱心,真心爱儿童村的孩子,并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们。考生将这些信息有条理地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22.【答案】三次心理冲动将马骁驭对吴秋明的了解认识逐层展开,使小说脉络更加清晰;三次心理冲动写出了马骁驭不同的思想感情,从侧面塑造了吴秋明形象;三次心理冲动都源于吴秋明对孤儿的独特关爱所呈现的善心与爱意,吴秋明付出爱的同时也获得了爱,深化了主题。 5 / 6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考生解答时需要先从原文找出題干中所说的“三次心理冲动” 。第一次心理

13、冲动是在吴秋明讲了“绒布妈妈”实验之后:第次心理冲动是在儿童村,马骁教看到吴秋明挽着袖子在给几个女孩子洗头时,第三次心理冲动是他看到吴秋明很认真,很仔细,又幸福地给孩子擦头发时。然后逐一分析每次冲动的原因,并恩考“三次心理冲动”在展开小说情节、表现小说人物、突出小说主题方面各起到什么作用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七 23.【答案】略 【解析】材料分析 本题为一道材料作文题。在形式上选取-段富有哲息的语言材料,内容上集中探讨“人生漫漫旅途,我们的行囊中到底需要准备些什么” 。材料最鲜明的特征是极高思辨性的语言,即“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 “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 ,

14、“有用”与“无用”等二元概念的解构分析,恰好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在解析“行囊中的储备”时,既可以谈及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这些人所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让我们用力准备,却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时刻被弱化或弃用,也可以谈及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乐观心态、诗意情怀等,这些务虚的东西看似无用,没有刻意准备,却可以需养人的精神气质,伴随整个人生旅程, “尤用之用” , 终为大用念的解说是不可或缺的, 背后原因的挖掘能体现理论深度:行囊中的东西,也可以在某些情境下建立联系或相互转化。最终成就文章的高度,立意提示(1)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度,把将来可

15、能发生的事考虑全面些,一旦踏上征程,很可能困难重重。充分的准备会使你从容应对,有备无患。 (2)适当的减负。总是带着沉重的行囊会加重负担,有的时候可以就地取材,或放开思路想办法。重新找到出路。使我们豁然开朗。 (3)保持好的心态。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 ,只要你敢走,很多时候“船到桥头自然直” 。 参考素材 (1)理论素材 君子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软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 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 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 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罗曼。罗兰

16、 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马斯洛 (2)事实素材 6 / 6 佛瑞迪当时只有 16 岁,在暑假将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 “爸爸。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 ” 佛瑞迪在“事求人”广告中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 8 点钟到达 42 街的一个地 他到时已经有 20 个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是第 21 位。怎样才能引起主试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佛瑞迪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 “小姐。请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秘书小姐是一名老手。如果她是个普通的职员。也许就会说: “算了吧,小伙子,你回到队伍的第 21 个位置上去等吧。 ”但地没有这样做,她只觉得在这个小伙子身上散发出一种高级职员的气质。 “好啊。 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 ” 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不禁微笑了起来,并立刻站起身走进老板的办公室。老板看了也大声笑了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 “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 21 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决定。 ”他是不是得到了工作?他当然得到了工作。这是他善动脑筋的应有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