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汇编】说课稿汇编五篇.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0347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篇汇编】说课稿汇编五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多篇汇编】说课稿汇编五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篇汇编】说课稿汇编五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篇汇编】说课稿汇编五篇.pdf(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说课稿汇编五篇 说课稿 篇 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研究的课题是八年级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方法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有两项:一是八年级语文课内自读课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二是八年级语文课内自读课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昆明的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昆明的雨 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汪曾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越是爱的深沉,寄托情感的载体就越小。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各种情感载体,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擅长描写“凡人小事”的风格

2、,也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浓浓的热爱。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并用传神妙笔娓娓道来,而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正是对我们身边生活的体察感悟能力。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能力目标:运用圈点批注的自读方法,体味文中有味道的语句,通过品味简洁平淡的语言,发现_的妙处,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情感目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喜爱、思念之情。三、教学重难点:运用圈点批注的自读方法,体味文中有味道的语句,通过品味简洁平淡的语言,发现_的妙处,体会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进而感受汪老在这类_上的创作风格。四、学情分析:本

3、单元是散文单元,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此前已经学过不少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感悟有限,要想真正深入体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要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把品味“淡而有味”的语言作为其突破口,引领学生去“欣赏一篇散文、获得一些方法、品味一种风格、感悟一种情怀”。五、教学过程:一、精彩导语,我展我秀语不惊人死不休 1、创设情境 循坏播放雨滴的声音,播放雨中画面图(仙人掌、缅桂花等),雨滴声自始至终贯穿课堂。美丽的雨景图伴随悦耳动听的雨声营造出静谧的氛围,立刻将学生们带到课文的情境中来。2、精彩导语,我展我秀 学生在反复阅读

4、、揣摩文意的基础上,自己写出精彩的课文导语,由学生自己创作的导语导入课文的学习。我们来看张晓雪同学写的导语“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这样的昆明,四季如春。春城昆明下起雨来会是怎样的呢?在昆明生活了七年的异乡人汪曾祺,对昆明的雨有着怎样的情结?让我们走进昆明的雨,去品读文字中的真情。要想真正实现教读到自读的转变,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是万水之源。“精彩导语,我展我秀”是学生预学成果的外化。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设计导语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几乎每一节自读课都能出现让人惊叹的导语。二、整体感知,圈点勾画凡人小事寄深情 1、出示学习任务。这节课,你们将和老师一起完成

5、两个学习任务:一、我们将复习巩固一种阅读学习方法圈点批注;二、从_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自读课文的教学,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好好的“读”、个性的“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2、接下来,三次读文:速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直接描写昆明的雨的句子。再读课文,圈点勾画,按照示例梳理文本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也写了。三读课文,圈画出你觉得最有味道的语句,并在书上相应语句旁边做好批注。学生完成圈画,在相应语句旁做批注,教师巡视并做相关指导,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已掌握的自读课文学习方法的巩固与运用。三次读文,把课堂还给学生。从整体阅读出发,梳理文本

6、内容。让学生发现昆明的雨中,还有昆明的人事景情,与文本对话,抓出_特色“凡人小事寄深情”。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平凡句子显不凡 这一环节,小组合作完成两项任务:1、交流批注,选择最有味道的一处进行讨论并修改完善。2、探究思考,回复读者提问。通过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单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运用师生对读、演读、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使得语言赏析的过程深入而有趣。“回复读者”环节的设计,既抓住了这篇散文中微小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又具有开放性,唤起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四、体悟升华,拓展阅读淡而有味情韵悠 1、体悟升华。教师引导:通过大家精彩的分享,我们发现_的有味在于雨季昆明的景、人、事、物上

7、。作者说:“我想念昆明的雨”,其实是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人事景情,请同学们再读_,仿照示例说话。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学生回答,教师顺势资料展示,结合汪曾祺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由“昆明的雨”到“昆明的生活”,体悟作者对昆明浓浓的眷恋。2、拓展阅读。出示汪曾祺的话:我希望把散文写的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接着引入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化选段,引导学生品味。由一篇到一类,对学生进行阅读此类_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细细咂摸中领略汪老直白而平和,富有韵味和生活气息的散文语言。五、课堂小结,书目推荐天街小雨润如酥 教师总结: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汪先生的散文看似随意,又别具匠心,这“苦

8、心经营的随便”背后,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师运笔的从容洒脱。希望同学们能从今天的课堂上学到阅读此类散文的方法。课后推荐大家阅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故乡的食物两本书。书目的推荐,又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使得这场雨真正浸润到了学生的心里!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说课稿 篇 2 一、说教材 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 20_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4 We love animals 的第四课时。本课时包括 A 部分的 let s talk 和lets play.其内容主要是学习常见的动物的单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小动物,如何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这些动物的名称是本单元所要学习的教学

9、内容。通过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对各种动物的喜爱,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确定以下目标: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四个有关动物的词汇:panda,dog,bear,duck 能力目标:能在 Act like a 的指令下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并能运用所学的动物名称的单词。练习熟悉 What s that?Its a dog.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从而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最终使他们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同时培养学生要爱护动物。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四个有关动物的词汇以及句型

10、的学习 Whats that?Its a dog。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所学单词进行口语交际。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结合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掌握知识,并灵活地运用。二、说教法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了讲读、直观演示、游戏法和全身动作反应法相结合的方法,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保持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而促使他们由兴趣发展到产生要学好它的志趣。三、说学法 鉴于本课词汇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我准备引导学生听、看、说、做来逐步引导学生表达动物名称,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运用能力。同时,多表扬、勤鼓

11、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在知识上均有所提高。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设计 欣赏本单元 lets sing 中的歌曲(让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下进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课堂)(二)新课呈现 学习动物单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先让学生观看幻灯中动物出场的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跟着幻灯一个一个学习新单词。(三)趣味操练 游戏一 将有关动物的图片和词卡举起,学生一个一个如开火车地练习。游戏二 配对游戏:将学生分为两大组,选一个同学做老师,每一组派一个选手,听指令,如 panda,则一组的同学找动物的图卡,另一组的同学找词卡,谁快就是胜利者。(第二次分组练习步骤依旧,加上句型 Wh

12、ats that?Its a dog 加以巩固。)(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听录音,练习 Lets play。五、教育资源运用 幻灯教学直观、生动,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呈现新课前,先让学生观看幻灯中“动物出场”的动画,再让学生在幻灯带领下学习新单词,通过幻灯中动物图画上方相应的单词拼写,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轻松掌握了教学重点。在此次教学中,教学环节紧扣幻灯中的教学资源,在幻灯的带领下,教师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学生爱小动物,让生思考对动物的伤害是不允许的.接着呈现相关法律法规.说课稿 篇 3 一、说教材:我选的是四年级

13、下册第 9 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课主要是学习一些食品类单词和如何进行简单的买卖食品对话。二、说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三年级的一点儿英语基础,但在单词量上还很欠缺,英语表达能力不很强,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喜欢表现自己。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听、说、认读三会单词:lunch,Frenchfries,pizza。(2)能听、说、读、写四会单词:hotdog,Coke。(3)学习句型:Whatsthetime?Its.Ilike.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四、说重

14、难点 同知识目标 五、说教具:图片、录音机、多媒体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复习数字。教师拿着表问学生。T:Whatsthetime?/Whattimeisit?S:Its.也可以学生之间互相问。2.新授:(1)当学生回答到:It stwelve.时,教师顺势说到:Oh!Itstimeforlunch.进而学习单词 lunch。之后教师又问:Whatdoyouliketoeatforlunch?(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食品图片,让学生学习说:Ilikemeat/noodles/vegetables。)(2)教师接着学生的说:IlikeFrenchfries/pizza/hotdog/Coke

15、.并通过图片、实物、简笔画等方式来学习这些单词。3.练习:(1)对话练习 1:T:Doyoulikehotdogs/pizza?S:Yes,Ilikehotdogs/pizza.对话练习 2:S:Whatdoyoulike?S:Ilike.(2)拓展练习:表演买卖食品的过程。A:CanIhelpyou?B:Yes,Ilikeand.A:15yuan,please.B:Hereyouare.A:Thankyou.4.作业:(1)抄写四会单词。(2)背诵本课文。说课稿 篇 4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实验实验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

16、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新课标指出:这一学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二、学情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

17、。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3、情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四、教学

18、方法 本课设计理念为: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渐进原则及直观性原则。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3、适时运用 CAI 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五、说教学流程:对照

19、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及学情实际,我尝试构建一种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初步认识梯形操作体验,了解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游戏活动,拓展新知交流评价,总结升华五大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 1、组织教学,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本质特征是(揭示:两组对边平行)2、引出画面(找出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形):请找出你看到的平面图形,并分为两类,说明分类依据。(同中求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3、揭示课题:梯形 4、生活感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一个面类似于梯形的物体?(PHOTOSTORY 演示)引导观察比较,

20、激发探索动机,培养发现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生活画面引入新课,并通过两次递进式分类比较(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直逼梯形的本质属性: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形成梯形特征认知的基础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共振,培养发现能力 二、操作体验,了解特征 1、做梯形:你能做出一个梯形来吗?(学生用纸折、画、钉子板围等,给学生时间,然后汇报,展示结果。)2、说特征:刚才你们在做梯形的时候发现梯形有什么本质特征吗?(指名 3-4 人回答,小结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3、比较异同:梯形与平行

21、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先小组说,再指名 23 名学生回答)。4、说出梯形各部分梯形的名称。(引导自学课本第 47 页,教学梯形各部分名称指明:上底、下底、腰、高。)5、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称并作高。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高的意义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明了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有无数条。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 活动一:利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任选其一,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说

22、明:破坏一组平行线)板书:直角梯形 活动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说明:创造一组平行线)活动三:利用一条类似于长方形纸条,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讨论交流、归纳小结:等腰梯形)说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两种特殊形式。引导主体参与,预设活动进程,强化发现能力 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又认识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独特属性。主要优点有:1、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符合新课程要求。2、由共性到异性,由表象感知到创造新知,体现阶段渐进性原则,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3

23、、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动态学习进程,没有刻意区分梯形与各种图形的特征差异,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四、游戏活动,拓展新知 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图,设疑:图中你能找出几个梯形?这个梯子最多能达到多高的高度?(见课件)2、拼一拼: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悉的图形。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最喜欢的图案。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思维层次,构建知识体系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2、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3、在拼摆中渗透转化思想,为梯形的面积推导作铺

24、垫,构建新知学习的立体框架。五、交流评价,总结升华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2、集体评价: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升华发现能力 通过人性化语言,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引入互动评价方法,交流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六、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说课稿 篇 5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

25、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铺垫的作用.这节课,我主要采取实验活动,来帮助孩子们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2、在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

26、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3、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在深入地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全面把握了教学内容,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并感知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积与容积的区别。【教学资源】为了让学生在课上不断体会感受,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因此,我和学生准备了丰富的课堂资源,引导学生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教学中要用到课件、量杯、红薯、土豆、杯子、等是我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而小长方体、橡皮泥等是学生要准备的学具。【

27、教学程序】本着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为此,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做一个活动“比大小”,在这活动中有两环节:1老师手中拿了两个铅笔盒,哪个大?哪个小?哪个装的多,哪个装的少?2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哪些物体小?(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第二环节:实验探索,获取新知(由三个活动)1、提出问题 物体有大有小,老师手中的土豆和红薯,请同学们猜测一下谁大谁小?2、演示实验 实验时,在两个有刻度的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第一次让学生观察水面在哪里,了解两杯水是一样多的。然后

28、,慢慢将两个物体放入杯中,再让学生进行第二次观察,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观察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两个杯子现在的水面不一样高,又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物体放入水中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而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大小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在体验的基础上,可以再举一些实际例子,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随后提示体积概念。3,自己设计实验 又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实验方法是多样的,如把两个不同形状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量杯中,再看哪个量杯中的水面比较高,其次是把其

29、中一个杯子装满,往第二个杯子里倒入,如果出现水溢出来的情况下,就说明第一个杯子的容积比较的,如果未溢出来的话,说明第一个杯子的容积比第二个杯子的容积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再揭示容积的概念。(从模仿演示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和从体积的概念上升到容积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密切联系生活经验,举出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实例,为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作好过度,使抽象概念形象化。)第三环节:加大练习,巩固新知 我设计了四个巩固体积与容积的作业让学生完成:1、比较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设计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后面所学计算体积做基础,通过这道题让学生明白不仅

30、可以数,而且还可以有策略的计算出谁的体积比较大!)2、捏橡皮泥,(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同样物体形状无论怎么变化,体积依然是不变的!)3、比较三堆硬币的体积(有两个目的,(1)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同样多的的硬币体积不一定就想等,(2)摆放的方式不同体积不一定就不相等。)4、1 瓶饮料分别倒给小明和小红?这道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体会到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 3 杯就可能等于 2 杯,这是为后面体积单位的教学作铺垫。)第四环节: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这一环节让学生检测本节课是否真正做到了体积与容积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我的板书意图是:尽量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来表达重点内容。【教学反思】本节课教

31、学在通过研究教材,研读教法,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顺利的结束了。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体积、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认为体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占空间”、容积概念最难理解的是“能容纳”,只有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操作形象化了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我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水面升高了”来体验“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比较水面升高的多少,使学生体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通过杯子和瓶子谁的容积比较大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有多有少”这样将难以理解的“占空间”“能容纳”变得可观察、可感受。通过这些具体的实验活动,基本上达到了学生初步建立了体

32、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目标。2、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教学中我不仅仅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而且联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体积有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举出许多在教室里、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些物体所占比较小的例子,感知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3、在课堂知识结构的连贯性方面,从体积过度到容积的教学,考虑不够成熟。整节课前松后紧,体积占用的时间长,容积占用的时间少,对内容安排不够合理。4、教学效果不是很良好,容积学生掌握不好。由于在前面备课的时候把体积容积的有关知识挖的过于深,导致我在昨天的试讲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知该怎么回答,前面做土豆红薯的实验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后面很多的内容都没有讲完,所以经过修改我还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某些环节处理上本来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结果为了后面能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我就自己演示了实验的过程,只是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而已,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出现了语速过于快,过于着急,没有做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实验,所以最后呈现在各位老师面前的这堂课还很不成熟,希望再坐的各位老师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提出您宝贵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