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88570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1 页 2021-2022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0 分)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A.神话 B.书籍 C.传说 D.化石 2.如图是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其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 B.河姆渡居民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3.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黄帝、炎帝战胜了蚩尤 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D.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4.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国家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

2、.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的暴政、昏庸 B.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 C.奴隶起义 D.外族入侵 6.如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是()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神树 第 2 页,共 21 页 7.如图是我国一项出土文物的拓本,这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8.有人形容战国时期七国相争,兵荒马乱,四海之内,无人可以安生。直接反映该时期()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 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 9.“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描述的是

3、我国水利工程()A.郑国渠 B.大运河 C.灵渠 D.都江堰 10.改革是振兴国家的重要方法。商鞅变法内容中,使秦国军队战斗力“强起来”的是()A.奖励军功 B.严明法度 C.确立县制 D.鼓励耕织 11.如图“读书摘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争霸 B.社会变革 C.百家争鸣 D.统一全国 12.秦朝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应该是()第 3 页,共 21 页 A.秦半两 B.五铢钱 C.蚁鼻钱 D.铲形币 1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A.修筑万里长城 B.修建阿房宫 C.刑罚非常残酷 D.秦朝的暴政 14.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

4、,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A.背景 B.措施 C.目的 D.影响 15.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学说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在思想上采取的统一措施是()A.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B.行推恩令,加强集权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建立太学,教授儒学 16.东汉王朝统治走向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农民起义的打击 17.2021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八周年。如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第 4 页,共 21 页 A.西周分封 B.尊

5、王攘夷 C.汉通西域 D.平王东迁 18.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新疆设置了()A.伊犁将军 B.北庭都督府 C.西域都护 D.北庭都护府 19.它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在我国信徒众多,影响甚广。该宗教是()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20.我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誉为“医圣“的是()A.张仲景 B.华佗 C.王羲之 D.吴道子 21.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22.公元 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乘船到夷洲。

6、夷洲是今天的()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23.西晋于公元 280 年灭吴统一了全国,这一年属于()A.公元前 2 世纪 80年代 B.公元 2世纪 80年代 C.公元前 3 世纪 80 年代 D.公元 3 世纪 80 年代 24.公元 5 世纪到 6世纪,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四个王朝,其更替顺序是()A.梁、齐、陈、宋 B.陈、梁、齐、宋 C.宋、齐、梁、陈 D.齐、梁、宋、陈 25.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第 5 页,共 21 页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26.与典故“投鞭断流”“草木

7、皆兵”“风声鹤唳”有关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城璞大战 27.他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他是()A.王羲之 B.锺繇 C.胡昭 D.顾恺之 28.有一位北方朋友,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A.孟子 B.齐民要术 C.史记 D.论语 29.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A.顾恺之 B.王羲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30.如图是新编中国历史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标题应为()第 16 课三国鼎立 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 18 课东

8、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 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0 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钤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的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城,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摘编自二十五史详解(1)写

9、出丝绸之路的起点。(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最后一句作者对丝绸之路的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第 6 页,共 21 页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秦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备注:中央辖郡 15 郡,王国辖郡 39 郡;中央辖人口 450 万,王国辖人口

10、850 万。第 7 页,共 21 页(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王朝施行的政治制度名称。(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所创政治制度的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文信息,陈述西汉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解决此问题所采取的对策。(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其推行制度的共同作用。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1、人民日报2013.7.22)材料二:自古以来都是把字写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编成册,那种用来写字的丝绸叫做纸。丝绸很贵而竹简又太笨重,并且不便于人们使用。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摘编自后汉书蔡伦传材料三:人们都称赞司马迁是“良史之才”,佩服他善于叙事穷理、明辨而不求华丽、朴实而不俚俗、他的文笔刚直、记叙的事情审慎,不拔高、不避恶,所以称为实录。-摘编自汉书司马迁传(1)根据材料一写出“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及其主要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蔡侯纸”

12、的主要优点。(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司马迁的代表作及其史学地位。(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 8 页,共 21 页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交错杂居,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杂居通婚,血统上混为一体,差异慢慢缩小。内迁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多崇尚儒学,采用汉制,鲜卑族甚至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内迁的各少数民族逐渐掌握了中原的精耕细作,汉语成为他们的通用语言。同时,汉族在社会生产生活、语言艺术等方面也吸收了少数民族的精华,如胡床等高足家具自北而南的流行,改变了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摘编自李春霖简论鲜卑汉化和北朝兴衰等(1)据材料及所学

13、知识写出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的改革名称。(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第 9 页,共 21 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化石。如果要研究早期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最科学的方法是研究远古化石,这属于第一手资料,而 ABC都无法直接验证。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远古化石的作用。准确识记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化石。2.【答案】B 【解析】题干给出的是干栏式房屋,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

14、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故选:B。本题以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为切入点,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3.【答案】C 【解析】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以后,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就是汉族的前身,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以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故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炎帝和黄帝,要把握华夏族的形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15、。4.【答案】A 第 10 页,共 21 页【解析】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家-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选:A。本题考查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注意识记夏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夏朝灭亡是因为夏桀的暴政;商朝灭亡是因为商纣的暴政;西周灭亡是因为周厉王的暴政和周幽王的昏庸。由此可知,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的暴政、昏庸,A项正确;“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不是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排除 B 项;夏、商、西周的灭亡与奴隶起义无关,排除 C 项;西周被犬戎所灭,夏、商灭亡不是由于外

16、族入侵,排除 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6.【答案】B 【解析】司母戊鼎高 133厘米、口长 110 厘米、口宽 78 厘米、重 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题干图片中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故选:B。本题以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司母戊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我国的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7.【答案】A 【解

17、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题干中这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甲骨文。第 11 页,共 21 页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尤其是战国七雄相争,兵荒马乱,四海之内,无人可以安生,C 项正确;“周王室衰微”不是材料的直接反映,排除 A项;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排除 B 项;材料与兴修水利无关,

18、排除 D 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使四川成为平原成为“天府之国”,D项正确;郑国渠位于黄河流域,排除 A 项;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不经四川,排除 B项;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位于广西,排除 C 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相关知识,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0.【答案】A 【解

19、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是振兴国家的重要方法。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A项正确;“严明法度”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与“强起来”无关,排除 B项;“确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与“强起来”无关,排除 C项;“鼓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使秦国富起来,与“强起来”无关,排除 D 项。故选:A。第 12 页,共 21 页 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等知识。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1.【答案】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

20、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图“读书摘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百家争鸣。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识记百家争鸣的背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12.【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一采取了统一货币的措施,秦半两钱即为统一后的货币,A 项正确;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的货币,排除 B项;蚁鼻钱属于战国时期的货币,排除 C项;铲形币是战国时期的货币,排除 D 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社会上流通的货币的

21、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秦朝统一货币的措施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社会上流通的货币的相关史实。13.【答案】D 【解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秦朝的暴政。第 13 页,共 21 页 故选:D。本题以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的暴政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

22、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解析】由题干“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这说明当时战乱多,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反映的是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故选:A。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知道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就对中央集权造成了威胁,不利于中央统治。为加强思想统一,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结束了各派思

23、想自由竞争的局面,把儒家思想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 项正确;A是秦始皇实行的,排除 A项;B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排除 B项;建立太学和教授儒学都是尊崇儒术的表现,排除 D 项。故选:C。本题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的具体表现及作用。本题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中后期,皇帝年幼,造成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这是造成东汉王朝统治走向衰败的最主要原因,B项正确;“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农民起义的打击”均是东汉王朝统治走向衰败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 A、D项;

24、“王莽施政加剧动荡”是造成新朝灭亡的原因,这与东汉王朝统治走向衰败无关,排除 C第 14 页,共 21 页 项。故选:B。本题考查了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公元 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1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而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得益于张骞通西域。材料中图示内容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场景,反映的是汉通西域的历史,C项正确;材料与西周分封无关,排除 A 项;“尊王攘夷”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25、 项;材料与平王东迁无关,排除 D 项。故选:C。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本题以张骞出使西域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8.【答案】C 【解析】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C项正确;伊犁将军是清朝所设,排除 A项;都督府是唐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立,与新疆地区无关,排除 B项;北庭都护府是武则天在位时期所设,排除 D 项。故选:C。本题考查西域都护设置。西域都护设置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本题以西域都护设置为背景

26、,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9.【答案】C 【解析】公元前 6世纪,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公元前 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西汉末丝绸之路开通后,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在我国信徒众多,之后又第 15 页,共 21 页 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的傣族地区。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据题干关键信息“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在我国信徒众多,影响甚广”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佛教的传入。题干关键信息“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在我国信徒众多,影响甚广”。主

27、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掌握秦汉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20.【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是我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誉为“医圣“,A项正确;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排除 B项;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诸体皆精,排除 C项;吴道子是唐朝时期的画家,排除 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张仲景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张仲景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仲景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21.【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赤壁,孙权、刘备军,曹操军”可知图片为赤壁之战形势图

28、,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A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官渡之战:C项 222 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D项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西晋建立后统一全国。故选:B。本题以赤壁之战形势图为切入点,考查赤壁之战。本题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2.【答案】B 第 16 页,共 21 页【解析】230 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夷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在三国时期与台湾的联系。2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纪年就是将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公元元年,

29、即公元 1年,之前的时间称为公元前。每 100 年为 1个世纪,每 10 年为一段,第几个 10 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故 280 年为公元 3 世纪 80 年代。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了西晋。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316 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解答本题,需要熟知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24.【答案】C 【解析】公元 5 世纪到 6世纪,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四个王朝,其更替顺序是宋、齐、梁、陈。420 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故选:C。本题考查了南朝。宋、齐、梁、陈

30、总称为南朝。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朝的相关政权。25.【答案】C 【解析】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第 17 页,共 21 页 等也是重要因素。故选:C。本题考查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原因。26.【答案】B 【解析】“投鞭断流”发生在三国两晋

31、时期,指的是东晋与前秦在淝水之战中,苻坚认为很快灭掉东晋,大臣劝苻坚说:“虽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风声鹤唳”发生在三国两晋时期,指的是东晋与前秦在淝水之战中,苻坚的溃兵听到风声鹤叫,以为是追兵呼喊;“草木皆兵”发生在三国两晋时期,指的是东晋与前秦在淝水之战中,苻坚在城楼上见对岸晋军一座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手持刀枪的晋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威武。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上,隐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题干给出的“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都出自淝水之战。故选:B。本题考查了淝水之战的相关成语

3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淝水之战的相关成语 27.【答案】A 【解析】东晋的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A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考查王羲之。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28.【答案】B 第 18 页,共 21 页【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农学家贾

33、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系统总结了 6 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等。所以材料中这位北方朋友,想要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齐民要术,B 项正确;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这与题意不符,排除 A项;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书,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这与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无关,排除 D项。故选:B。本题以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齐民要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贾思勰的齐民要

34、术的相关史实。2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 1000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 50 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的成就。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祖冲之。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5、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冲之的成就。3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第 16课三国鼎立;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 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C项正确;“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指的是石器时代的历史,这与题意第 19 页,共 21 页 不符,排除 A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指的是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这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指的是秦汉时期的历史,这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故选:C。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36、期的时代特征,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1.【答案】【小题 1】长安。【小题 2】同意。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丝绸之路的作用等知识,明确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丝绸之路的作用等知识。32.【答案】【小题 1】分封制。【小题 2】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掌

37、管监察。【小题 3】地方诸侯势力过于强大,严重威胁西汉中央政府;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小题 4】稳定政局,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等。【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本题以分封制、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第 20 页,共 21 页 33.【答案】【小题 1】孔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小题 2】原材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38、(答对一点)。【小题 3】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小题 4】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蔡伦改进造纸术、司马迁和史记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蔡伦改进造纸术、司马迁和史记等相关史实。34.【答案】【小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若答“孝文帝改革“亦可)。【小题 2】可不拘泥于答案。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题,能运用两个史实或事例加以佐证,并能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正确即可。观点 1: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论述

39、: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为中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相互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汉族在与各民族的交往中相互学习,胡床等高足家具自北而南的流行,改变了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胡歌、胡乐、胡舞、胡戏逐渐流行,这些都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内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综上所述,民族间的交往、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观点

40、2: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取长补短。少数民族的畜牧业养殖技术、农牧产品和生活用品等传入中原,尤其是胡床等高足家具自北而南的流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汉族在与各民族的交往中在语言、艺术等方面也吸收了少数民族的精华,胡歌、胡乐、胡舞、胡戏逐渐流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综上所述,民族之间的交流往来,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昌盛提供了不竭动力。第 21 页,共 21 页 【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孝文帝改革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历史影响等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历史影响等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