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docx

上传人:无痕 文档编号:858825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4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答案解析语文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A.“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错,原文是“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C.科学家都范围扩大,应该是“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D.不是“概念” ,而是“特点” 。【考点】重要句子含意2.【答案】B【解析】A“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是真的或者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错,于文无据。C.“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错,于文无据。D.“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错,原文是“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 。【考点】章结

2、构,文章思路3.【答案】D【解析】 “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丰富自我情感、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4.【答案】D【解析】由:动词,听凭,听任。【考点】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5.【答案】D【解析】D.两个“所”都是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A.副词,乘机/介词,因为;B.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转折,却;C.连词,表承接,于是/连词,表转折,竟然。【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6.【答案】B【解析】本题考 “南越君民同心”于文无据。【考点】内容要点,心意思7

3、.【答案】 (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2)我没有从中原起兵发迹,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3)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解析】本题涉及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翻译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第(1)句注意“捐” “区” “且”等词的翻译;第(2)句注意“王” “何遽”等词的翻译;第(3)句注意“无足” “日”等词的翻译。8.【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

4、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2 / 4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解析】虽然都写孤独,但韦诗中由“皎如烛”可知其意境还是明朗的;“窗间人独宿”可见诗人的悠然。赵诗中由“冷” “寒” “不成宿”可以感受到抒情主人公凄冷忧伤、夜不能寐的惆怅。【考点】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9.【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咬洁,死如夜烛相伴,照人入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 ,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解析】 “山月皎如烛”

5、,由其中的比喻词“如”可知,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冷晕侵残烛” ,由其中的动词“侵”可知,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考点】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10.【答案】甲: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田秦人不暇自哀国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乙: 民生各有所乐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江间波浪兼天涌杜鹃啼血猿哀鸣静影沉璧水随天去秋无际11.【答案】 (1)新建筑陆续出现,人的精神面貌转变,文娱生活更为丰富,旅游业快速发展。 (2)古老的建筑、精美的传统雕刻,留传的、富有诗意的抱柱对联,悠久的、引人向善的民间传说。【解析】 (1)定位答题区间,从第

6、 1 段“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开始到第 3 段结尾,依次筛选信息,然后进行整合,防止遗漏要点。 (2)围绕“历史气息”来进行筛选,寻找那些历史的、古老的、有文化气息的东西,再组织一下语言即可。12.【答案】转人对樱桃寓意的阐发。为樱桃新的寓意做衬托。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解析】理解重要语句的作用,要从内容(主题、思想、手法)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画线句子写樱桃形象,大量引用名句,照应了上句樱桃“时令短” 、不易发现踪迹的特点,与下文樱桃的新形象形成对比,为下文作者情感的转变做铺垫【考点】重要语句丰富含意,味精彩语句表现力13.【答案】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展开,行文舒徐自然。在前五段叙述社会生活变

7、化的基础上,借樱桃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丰富文章内涵。后三段从不同层面揭示樱桃寓意,升华文章主旨。【解析】作者借樱桃写充满生机的未来,前面写桐庐的变化,桐君祠正在重修整修,古桐树生发新芽都表现了桐庐的未来充满生机,具有丰富、坚实、健旺的特点,这与樱桃的形象是一致的。前面的内容为后面集中写樱桃做铺垫,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考点】文章结构,文章思路14.【答案】示例: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敏锐发现和积极肯定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作者通过对桐庐长街变化的观察,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并通过对桐庐风貌的描写,赞美与肯定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对改革发展前景的信心和期待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作

8、者笔下的樱桃,虽未完全成熟,甜味也只是淡淡的,但还是让作者欣喜;樱桃“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进裂喷发的生命的力” 。预示着未来更大更多的收获,作者对此抱有坚定的信心。对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洞察和关注显示了作者的见识与魄力。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更多关注物质生活的进步与变化;而作者却从影院前人群兴奋、专注的神情,景区内游人激增的现象中,洞察到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的渴求。大胆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显示了作3 / 4者的见识与魄力。作者赋予在古诗词中象征惜春的“樱桃”以新的寓意,再借品赏齐白石的画丰富其内涵,以此体现一种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讴歌当时那种坚实、健旺、充满生机的时代精神。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

9、注和思考显示了作者的见识和魄力。对桐君山历史气息的描述,对桐君祠重修的肯定,表现了作者对改革开放之初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关注;同时,对这些景点被游客冷落的现象,作者也流露了些许遗憾。15.【答案】A【解析】B.异曲同功异曲同工;C.亲合力亲和力; D.机率几率。【考点】常用汉字16.【答案】转人对樱桃寓意的阐发。为樱桃新的寓意做衬托。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解析】理解重要语句的作用,要从内容(主题、思想、手法)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画线句子写樱桃形象,大量引用名句,照应了上句樱桃“时令短” 、不易发现踪迹的特点,与下文樱桃的新形象形成对比,为下文作者情感的转变做铺垫。【考点】重要语句丰富含意,味精

10、彩语句表现力17.【答案】A【解析】B.偷换主语,应将“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修改为“在选拔辽宁舰的舰员时”。C 成分残缺,应在“失衡问题”后加上“的重要途径”。D.语意重复, “攸关”意为关系到、涉及,与后面的“到”重复,应将“攸关 到”改为“关系到”或去掉“到” 。【考点】辨析病句18.【答案】A示例一示例二总标题中国蛟龙!中国龙,我骄傲!真正中国造中国制造大显神威世界第一流技术性能世界一流蛟龙潜海世界瞩目蛟龙潜深海板块标题海底宝库敞开大门探宝四大洋【解析】总标题肯定是从总体来说,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成功对世界的影响,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展览包括四个板块,应从四个方面来说明“蛟龙”

11、号的特点与价值。19.【答案】DCAB【解析】由前文可知,这里谈的是兰亭集序书法的行距和字间距,此处应选 D 项,写整体印象,“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 由前文“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可知,此处根据对应关系应选 C 项;由前文“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可知,此处符合语境的是 A 项;由前文“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可知,这里是谈字的具体写法。应选 B 项。20.【答案】示例:阿姨,您好! 刚才是红灯,您怎么就过来了?跟车抢红灯,多危险啊!再说,大家这样抢红灯,也容易影响交通;这不,堵上了。人人遵守交规,大家出行才会安全、顺畅。阿姨,您看我的话对吗?【解析】处根据路萍的答

12、“红灯啊? 我没注意”可知,李华是在提醒她闯红灯了;处根据路萍的回答4 / 4“是不该跟着别人抢”可知,李华提示她不该为抢时间闯红灯;处根据路萍的回答“你讲得在理。下次我会注意的”可知,李华在这里向她指出闯红灯的危害。注意组织语言时要有礼貌,有分寸。21. 【答案】略【解析】2013 年安徽省高考题目属于思辨性的作文题目,考查考生的思维水平,与往年作文题相比形式较为新颖。关键是选好角度,深度挖掘。在立意方面,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仔细审读:“有的人”是说话人也是命题者所否定的, “已经发生”说明是过去的事物;“梦想”一词是最关键的中心词,也是本题的题眼,广大考生应该牢牢抓住;“为什么不能”体现

13、的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逆向思维。如此一来,这个作文题的立意就很明确了,基本可以确定为“勇于创新,敢于梦想,成就精彩人生” 。当然对于这种材料作文,立意的角度是比较多的,如“大胆合理质疑” “换个角度思考”等,都可以。在材料方面,本题审题立意的难度不大,写作的材料也是比较好找的,现在很多媒体都在讨论“梦想”这个热词,广大考生只要平时稍加留意便不会觉得无素材可写,但要让自己的材料有亮点却不容易。考生要做到:大家都熟悉的材料要少说、略说,最好不说;大家相对陌生的材料则可以叙述得详尽些;运用材料时最好能小中见大,小切口深分析;所用材料要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生活实际。如此,才会让自己的作文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