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红楼梦》概述(END).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88027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红楼梦》概述(END).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01《红楼梦》概述(END).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红楼梦》概述(END).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红楼梦》概述(END).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州屏东中学高三语文集备组 整理:李捷 1 名著导读红楼梦 福州屏东中学高三语文集备组 整理:李捷 2【内容提要】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人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的凄凉孤苦。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以封建的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寄生腐朽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以

2、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脉络分析】全书可以分为五大段落。一、作品的第 1 回至第 5 回,是全书的“序幕”第 1 回中写了“无材补天”的石头的故事,写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还写了甄士隐和贾雨村。第 2 回写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在结构上是极其重要的安排。贾府人物多,头绪多,难以说清,而冷子兴的介绍,正可使读者在“进入”贾府之前,对它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第 3 回,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全书主要人物的出场。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写了贾母、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王夫人、邢夫人、王熙风和贾宝玉等人物陆续出场。第 4 回,作者又把笔锋一转,写了薛家的故事。这既是写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薛宝钗的出

3、场,更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广泛地描写了社会的黑暗,为贾府日后发生的事提供了社会背景。第 5 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与全书第一回中出现的有关“石头”和“灵河岸边”的神话联系起来,并通过贾宝玉看到的“判词”,听到的“仙曲”,预示了红楼梦中众多女性的命运,即所谓“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二、第 6 回至第 18 回为第二大段 在交待了上述一切之后,从第 6 回开始,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为契机,全面展开了 红楼梦的故事。这一大段的主要内容是秦可卿之死和贾元春省亲。这两大事件,都发生在全书开卷不久,以惊人的豪华排场来表现当时的贾府正处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兴盛时期。秦可卿作为一个

4、孙媳妇,其丧事居然可以如此隆重、奢华,而且在出殡时竟然有北静王亲来路祭,并对贾政、宝玉父子大加奖誉。这都充分显示了贾府的显要地位。而元春省亲,则更直接说明了贾府乃是封建社会中最有权势的皇亲国戚之家。作者正是通过这两大奢华热闹场面向读者表明,最终一败涂地的贾府曾经是怎样的炙手可热、不可一世。还应提到的是,这一大段中虽然充分表现了贾府的繁华气派,但作者却同时告诉我们,在这繁华的后面,潜藏着无告的悲辛贾元春泣诉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秦可卿死后给凤姐托梦的情节,也表明这个繁华兴旺、“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贾府,正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三、第 19 回至第 54 回为第三大段 这一大段是在秦可

5、卿之死和元妃省亲之后,即在极力渲染了贾府的奢华富贵之后,从四个侧面来展示贾府的生活画卷。1以贾母为首的贾府的主人们,穷奢极欲,“福深还祷福”。清虚观打醮,两宴大观园,宝钗、风姐过生日等豪华享乐的情节都安排在这一大段之中。他们想尽了一切法子,尽情地享乐,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情趣而得到满足:大观园中,一大群贵族小姐加上“富贵闲人”贾宝玉,今日赏花,明日赋诗:这是高雅的享乐;呆霸王薛蟠,又有薛蟠式的享乐。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正是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写出了大观园这个贵族的天堂。2但就在一派温柔富贵的气氛中,却发生了耐人寻味的情节。第 23 回,写宝玉、黛福州屏东中学高三语文集备组 整理:李捷 3 玉等遵元妃

6、谕搬进了大观园,这里的确成了“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到了第 25 回,先写贾环故意烫伤宝玉,接着写赵姨娘请马道婆“作法”,几乎害死了宝玉和风姐。这虽然是一场迷信的闹剧,但却反映出贾府内部的你死我活的矛盾。第 43 回至 44 回,正写风姐春风得意过生日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贾琏与鲍二家的私通的轩然大波。总之,在一派温柔富贵的气氛之中,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灾难”,打破了盛世的假象。3在这一大段中,集中地安排了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故事,刻画了他们的性格和思想。第 19 回,通过袭人之口写宝玉不仅自己不爱读圣贤之书,而且把“凡读书上进的人”都叫作“禄蠹”;第 20 回又写宝玉有个呆主意在心里,“他料

7、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第 36 回写宝玉反感宝钗等人对他的劝诫,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宝黛的爱情故事也大部分集中在这一大段之中,既表现了他们纯洁执著的爱情,更表现了他们受到的压力和痛苦的折磨。宝、黛的叛逆思想与贾府中正统思想的矛盾也正是在这一段中形成激烈的对抗,第 33 回的“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就是集中的表现。4晴雯的不可辱以及鸳鸯抗婚等情节,也是这一大段中的重要侧面。既写出了这些女孩子的纯洁优美,更写出了她们的刚烈和抗争。而第 53 回所写的乌进孝进租,一方面可以看出贾府奢侈生活的巨大耗费

8、,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贾府实已人不敷出。四、第 55 回至第 78 回为第四大段 第 55 回,是这一大段的开端,也是全书的一个转折点。读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此后的贾府,已经走上了无可挽救的衰败之路。在第 2 回书中,冷子兴说贾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但从 55 回开始,贾府不仅“内囊”已经尽上来了,而且“外面的架子”也有些支撑不住了。这一大段,是通过以下七个层次顺序展开的。1第 55 回一开始,就写凤姐病倒,接着又写王夫人有许多“吊贺迎送”之事,“应酬不暇”。于是府中群龙无首,引出了“探春理家”。探春是一位有男子气概的小姐,接替风姐“理家”不成问题;但庶出的地位,府中上

9、下的重重矛盾,造成了探春的困境,如其生母赵姨娘就首先与她为难,所以,探春理家虽有些改良,但不能改变贾府衰败的趋势。2第 58 回至 61 回,写了一连串的“嗔莺叱燕”、“召将飞符”、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茯苓霜的故事。这些情节,充分表现了此时的贾府,上上下下矛盾重重,一片混乱。尽管“刚刚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凤姐)”,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探春、李纨、宝钗)”,但由贾府固有矛盾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这种混乱,已是无法制止的。3第 62 至 63 两回写了“寿怡红”的前后。这时的贾府似乎只有在贾宝玉的怡红院里还有一些欢乐,女孩子们的天真无邪,贾宝玉的平等自由的思想观念,构成了这“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

10、。酒令签语也隐约预示了人物的命运和结局。在这短暂、局部的欢乐之后,接着写的就是尤氏姐妹的悲惨命运。4在贾琏偷娶尤二姐的情节中,王熙凤先是被蒙在鼓里的失败者,但她知道实情以后,则施展权术,把尤二姐骗进了荣国府,迫害致死。同时还敲诈宁府,大捞银子;并置张华于死地。凤姐的手段不可谓不毒辣。此时的王熙风,与当年协理宁国府时相比,也有了微妙的变化,有病在身的王熙风是费尽心机,采用“借剑杀人”的手段才达到目的,当年的“杀伐决断”似已大减。而贾琏、凤姐之间毫无信任可言的尔虞我诈的夫妻关系,更透露出风姐命运可悲的一面:她也是“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钗”之一。福州屏东中学高三语文集备组 整理:李捷 4 5第 71

11、 回写贾母八旬大寿。以贾母的地位而言,这应该是极隆重极显赫的一次“大典”,然而实际上,却是死气沉沉、草草收场。就在祝寿的当天,王熙凤遭到了邢夫人的尖刻的嘲讽。对王熙凤来说,简直是一次不可容忍的突然袭击。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邢夫人与风姐的矛盾的背后,隐藏着邢夫人与王夫人、贾母的错综复杂的矛盾。6种种矛盾冲突,酿成了第 74 回所写的“抄检大观园”。这一场风波的直接导火线是傻大姐拾到一个绣春囊。贾府上下的淫乱之事,本来不少;一个绣春囊,实在用不着大动干戈。在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挑拨下,王夫人与风姐决定抄检大观园。但是抄检的结果,却是王善保家的“一心只要拿人的错儿,不想反拿住了他外孙女儿,又气又臊。

12、”抄检大观园,就是贾府的“自杀自灭”。正如探春所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7第 75 至 78 回,主要写抄检大观园之后王夫人到怡红院“阅人”。所谓“阅人”,就是藉抄检的气氛来查看是谁“勾引”了她的宝玉。实际上她早已心中有数。在她内心深处,整治晴雯等人,比与邢夫人斗法更为重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于是,晴雯首当其冲,被逐屈死;四儿等也被赶出大观园。这就是抄检大观园的结果。主人们勾心斗角,奴婢们蒙受灾难

13、。贾宝玉作为这个家族的叛逆者,则站在奴婢的一边,对她们的不幸,寄予极大的同情,但于事无补,唯有无限的悲愤。与“自杀自灭”相呼应的,还写了贾府的经济日趋窘迫:用上等米作的饭,已经只够老祖宗一人食用了,只好“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裕也不能的”(第 75 回);王夫人翻箱倒柜也找不出二两可用的人参(第 77 回)此外,中秋节的悲凉,宁国府的乌烟瘴气(第 75 回),都显示出了贾府的没落与衰败。五、第 79 至第 120 回为第五大段 这一大段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黛玉之死和玉钗完婚。黛玉之死,是后四十四回中较为精彩的部分,它不仅符合黛玉性格、命运的发展逻辑,而且文章也较有感染力,保持了红楼梦全书的悲剧性。宝玉与宝钗结为夫妻,也是符合前八十回的思路的。二是写贾府被抄的前前后后。三是写了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其中宝玉出家,当然是最重要的一笔,显示了这个叛逆者对社会的绝望,表现了他的不妥协的抗争精神。四是写宝玉出家后贾府的“复兴”,即所谓“沐皇恩贾家延世泽”。这显然与前八十回中提到的“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第五回)不相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