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4篇】.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85822356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4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品析诗歌语言,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语言 初步的鉴赏能力。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并把

2、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中 教学难点: 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背古诗春望导入课题, 二、诗歌学法指导 问:学习古诗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1、析诗题 2、知 3、想画面 4、品语言 5、悟情感 三、分析诗题、简介 1、简介 2、解析诗题: (板书课题) (1)“为”的读音, (2)“为-所”被动句式 (3)歌行体 歌行体,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 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4)从诗题看,这首诗写了什么事?你觉得会抒发什么感情? 四、初读,知内容。 过渡:带着这些猜测,让我们来读这首诗 1、师范读,生画出朗读节奏,并注

3、意把握重音和停顿 2、学生试读:(正音,纠正朗读中的问题) 思考:你读到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秋风破屋的不幸) 你能不能用几个词或短句概括诗人都遭遇了那些不幸吗? 例秋风破茅屋 指导归纳:秋风破茅屋 群童抱茅去 丧乱长夜苦 五、默读,想画面。(配乐) 过渡:很好。那么大家能把刚才概括的内容描述出来吗? 在前三节中找出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然后描述出在你大脑里浮现的画面 六、自读,品语言。 过渡:之所以能在我们的大脑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那是因为诗中那些生动传神的 词,然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 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很精彩的字、词、句进行赏析。并在班内交流 2、对比阅读: 卷我屋上三

4、重茅 吹我屋上三重茅 (“三”是虚数,“几”的意思,那你认为在这里究竟表示多还是少,为什么?) 布衾多年冷似铁 布衾多年冷似冰 七、品读,悟情感。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过渡:这些词语,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所遭遇的不幸,那么,写这些不幸 遭遇的目的是什么呢?让我们结合背景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1、了解背景:(这首诗那个词暗示了时代背景?) (PPT出示背景资料) 2、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为了发泄因秋风破屋的不幸而产生的不满吗? 3、换位思考:假如你有同样的处境:如512地震,地震家里房屋受损的举手! 面对当时情景,你想到些什么? 八、“杜甫很忙”之我见。 一度时期,人们很喜欢看穿越剧,也

5、向往穿越。因此就有人想起了“诗圣”杜甫, 现在的杜甫在忙什么呢,请看“杜甫很忙” 1、看漫画,说看法 2、填诗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人创作背景,识记实词,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背诵默写该诗。 2、过程与方法: 多读自赏自解,感悟诗意诗人心。体会本诗叙事和抒情结合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来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栖身。诗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二、杜甫: 唐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6、。人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其代表作有“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三、原文译文: 1、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卷走我屋上多层茅草。茅草飞渡过

7、江水洒落江边,飞得高的挂在高高的树梢,飞得低的飘转沉到池塘水中。 南村一群顽童欺负我人老无力,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偷窃的事。公然抱着茅草跑入竹林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喝止不住,回来后倚着手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黑云墨色一般,秋季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已用)多年冰冷如铁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屋顶漏水,床上没有干的地方,雨淋茅屋好似麻线不断。自从战乱(多年)很少得到安眠,又湿又冷的长夜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宽敞的大屋千万间,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都喜欢!风雨中不动安稳如大山。唉!什么时候人间才能耸现这么多的房屋,(到那时)即使唯我屋破受冻而死也心甘! 解释: 秋高:秋深。怒号

8、(ho):大声吼叫。三重(ch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挂罥(jun):挂着,挂住。罥,挂。长(chng):高。 塘坳(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边低地。 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入竹去:进入竹林。呼不得:喝止不住。俄顷(q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衾(q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据辞源

9、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丧(s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sh):宽敞的大屋。 大庇(b):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突兀(w):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n):通“现”,出现。 庐: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四、诗内容: 一段:秋风破

10、屋,卷走茅草。 二段:群童抱茅,诗人叹息。 三段:屋漏床湿,彻夜难眠。 四段: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诗意:古诗明描述了茅屋遭受风卷雨淋的情景,实言战乱之堪苦。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理想。 诗色: 1、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 韵脚-号-茅-郊-梢-坳;动词-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2、描写、记叙、抒情有机结合。 描写:文句似描写又宛如叙述(1-3段),末端抒发感怀(4段)。 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五、知识拓展: 1、通假字:见此屋-见同现,出现。 2、古今义: 三重茅三,古义:概述,表示多数。今义:数词,表示确数。 何由彻彻,古义:到天亮。今义:彻底。

11、 安得广厦安,古义:如何。今义:安全。 向昏黑向,古义:渐近。今义:方向。 3、一词多义:“安得广厦”与“安如山”安,疑问代词,如何;形容词,安稳。 4、词类活用: 踏里裂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裂。 风雨不动名词作动词,风吹雨打 教学过程: 1、重视朗读,可能条件下可在网上下载或直接使用朗读课件作为教学欣赏。 2、学习书注,读书必看注。 3、强调重点,考察教情学情的知识点。 4、看情况补拾拓展,因材施教,因实施教。 部署作业: 朗读并默写(重点名句),有能力的可以改编成一篇记叙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篇三 一、导入新课 1、 欣赏“杜甫草堂”视频 2、 走进 (1)学生介绍杜甫 (2

12、)屏幕展示“名人风采”,学生齐诵 3、 出示背景链接,学生朗读 二、阅读三部曲 (一)、听读篇 1、 播放范读录音 要求:注意字音;把握感情基调;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3、 指名读,师生评价 4、 齐诵 (二)、解读篇 1、 示范解读第一小节 a、这就是一个精彩的画面,请你用最生动的文字来描述,并将其凝炼成四字小标题。 b、将诗人的心理活动或思想感情凝炼成一个字。 (1)学生小组间交流 (2)成果验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 自学提示 a、请你用最生动的文字来描述每一个小节的内容,并将其凝炼成四字小标题。 b、将诗人的心理活动或思想感情凝炼成一个字。 C、学

13、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困惑或疑问,提出来 (1)学生分三大组交流讨论,每组完成一小节 (2)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善板书 (3)解答学生疑问 (三)、品读篇 用“掘词法”品读,即挖掘诗中的关键词,充分展现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1、大屏幕展示示例:例如“怒号”一词要重读,以表现风的猛烈和无情;“老无力”一词应读得缓慢、低沉,表现的无力、年迈、悲痛 2、学生用“掘词法”品读,教师评价 3、 我是“杜甫”,我来读! 学生自读后分小节朗读展示。 三、雨夜听心 一首诗就是一颗心,它载着一千多年前的心声飘到我们的耳畔,让我们听到了一颗x的心的呐喊。 忧国忧民、推己及人 四、千古绝“畅” 假如你能穿越时光隧

14、道,回到唐朝,你会对杜甫说些什么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思想情操。 3、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因为他的个性浪漫洒脱,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被人们称为“诗圣”。 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诗圣”吗? (因为杜甫的大多数诗歌传达了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人们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而他本

15、人也就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杜甫所写的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板书:(放课件,出示课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题目。(学生读题目)注意,“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种比较固定的被动句式,表示被动的意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就是“茅屋被秋风吹破了”。“歌”,是古代乐府诗的一种,写法上比较自由灵活,形式上以五言、七言、杂言居多。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二、讲解写作背景 弄清了题目的意思,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很不得志的,也可以说,穷愁潦倒伴随了诗人的一生。公元747年,杜甫来到长安,想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实现他

16、伟大的政治抱负,但唐肃宗昏庸、专横,使他的政治抱负破产。 公元755年,也就是杜甫43岁那年,爆发了一场战乱。你们知道是什么战乱吗?(安史之乱)(我觉得学习唐诗,了解唐朝历史,安史之乱是应该要知道的。安史之乱:这是发生在唐朝中叶的一场叛乱。公元755年,叛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兵变,攻入长安,唐朝开始由盛转衰,直到公元763年,这场战乱才被平息。时间长达8年)安史之乱,使杜甫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那个时候社会的真实写照。 公元759年岁末,杜甫弃官西行,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四川成都。一年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在成都郊区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

17、之所,暂时安定了下来,结束了他那颠沛流离的生活。不料到了第二年的八月的一天,大风怒号,卷走了茅屋顶上的茅草,接着又下起了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交加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因此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下面我们先听录音,请注意艺术家是怎样朗读这首诗的,等会儿我们也要学着朗读。 现在同学们也学着读一读。 三、文本分析 这首诗一共分为四节,我们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诗歌的第一节。 问:我们刚才读了第一节,你们看看第一节写了哪两个事物?(比如说,第一个是秋风,那么第二个是什么?) 问: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是怎样描写茅草的? 师:对的,诗人就是这样写秋风,写茅草的。“卷”、“飞”、“渡”、“洒

18、”、“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词,组成了一幅幅清晰的图画,紧紧地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着诗人的心弦。诗人通过描写把这一幕幕惨境,真实地“拍摄”了下来。风戏人,风弄草,何等无情;人看屋,人看草,何等无奈! 问:讲解了这一节,我想请同学们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本节诗的内容。允许同学先讨论一下。(秋风破屋、风卷茅草等) 问:这一节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我提供几个词,你们选一选。(提示选择:急、惜、悲、惨、忧。)请说出理由。(担忧、焦急、痛惜等) 师:将第一节诗大声齐读一遍。 学习第二节。 问:下面也请同学们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下本节诗的内容。大家讨论一下。(点人回答

19、,教师注意点评,也可以请学生进行点评)(群童抱茅、倚杖叹息等) 问:茅草被卷走了,如果将掉在地上的茅草捡起来,多少还可以修理一下茅屋。可是,这时却跑来一群孩子把草抱走了,无论诗人怎样的喊叫也没有用。文中诗人用了一句话描写了自己当时的心态。“归来倚杖自叹息”,我们来分析一下诗中的这个“叹息”,他“叹息”什么呢? 师:诗人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秋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办呢?二叹自己年老力衰,没法将茅草拣回来。三叹自己的周围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贫苦的人,虽然是一些不值钱的茅草,但是落地之后还是有人在风雨之中抱走了它。四叹这些孩童也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而为之。这一个“叹”字真是写尽了诗人内心的凄苦、凄凉

20、。 问:在这一节中,诗人称这些抱走茅草的孩童为“盗贼”,你认为妥当吗? 总结: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看看是不是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杜甫曾经离开过草堂,他把草堂暂时交给一个姓吴的亲戚住。原先,杜甫住在草堂,他家西边的邻居是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妇人,老妇人因为穷困就经常来草堂打枣充饥。杜甫走后,姓吴的亲戚为了防止老妇人过来打枣,却筑起了一道篱笆。这一下,老妇人生活没着落了,就托人带口信给杜甫。杜甫听说后,就写了一首诗给姓吴的亲戚,其中有这样几句,“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意思是说,老妇人也是穷得没有办法才来打枣吃,如果不是因为“困穷”又怎么可能到这

21、个样子呢?所以我原先是任她来打枣的。希望你也这样做。那么,在本节诗中,诗人称孩童为“盗贼”,也不过是一时气急的话,并不是真的说这些孩童是盗贼,也就应了诗中的一句话“不为困穷宁有此”。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时因为战祸连连,人民已经是穷困不堪了,“路有冻死骨”是经常能看到的现象。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也才有后面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的政治理想。 全班同学齐读第二节。 学习第三节。 (过渡语:茅草没了,屋破了,诗人这个时候最担心什么呢?(下雨)看看第三节,诗人杜甫正碰上了这样的遭遇。“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真是祸不单行啊!老师范读第三节。注意,“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朗读

22、的重音应该落在“云墨色”和“向昏黑”上) 师:对的,这一夜诗人是彻夜未眠。为什么?睡不好。为什么睡不好?“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盖着旧被子,孩子又把旧被子踏破了,又怎么睡得好呢?我们现在生活都很幸福了,估计同学们可能没有这样的体会,我是有这样的体会的。被子如果时间盖长了,就会变得又硬又冰,睡觉就会睡不好,正因为这样,所以小孩子才把旧被子踏破了。由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诗人当时已经困穷到什么地步了。 问:接下来我想提一个小问题:联系到我上面讲的安史之乱,你们想一想,这一节诗中所讲的“丧乱”是指什么?“长夜”这个词有没有双关的意思?(学生讨论,教师注意点评) 师:“丧”在这里指的是

23、家庭的不幸,“乱”在这里就是指的“安史之乱”,一个“安史之乱”不仅使唐朝由强盛走向了衰亡,而且给人民带了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啊!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流离失所,这样的长夜何时是一个尽头!所以这里的“长夜”不妨理解为既指眼前难眠的长夜,也指战乱的生活没有一个尽头。 问:如果说,在第一节诗中,因为风吹破了茅草屋,诗人的心情是“忧”,是“着急”,是“痛惜”,在第二节诗中,诗人是“叹”,是“无奈”。那么,这节诗中诗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也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说说。 全班齐读第三节。 四、结束讲授 (过渡语:这首诗,我们已经一小节一小节地讲解完了,我们最后全班齐读一遍,整体感知一下诗人当时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老师提醒的一些该重读的字词) 总结:诗为事作,屋因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花海灿烂,草堂的浣花溪边也是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得以实现。如果诗人在天有灵,我想他定会感到欣慰了。 第 28 页 共 2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