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绿色食品香菇生产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85773439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 绿色食品香菇生产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 绿色食品香菇生产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 绿色食品香菇生产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 绿色食品香菇生产操作规程.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 200-2021绿色食品 香菇生产操作规程2021-09-26发布 2021-10-01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发 布前 言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丽水市农林科学院、遵化市众鑫菌业有限公司、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邹亚杰、胡清秀、于海龙、宫志远、杜芳、郑巧平、孙辉、张宪。绿色食品 香菇生产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香菇生产的要求,包括产地环境、设备设施、菌棒制作、发菌管理、转色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生产废弃物处理、采收、生产

2、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绿色食品香菇的生产及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GB/T 18525.5 干香菇辐照杀虫防霉工艺GB 19170 香菇菌种GB/T 24616 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

3、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NY/T 1061 香菇等级规格3 产地环境产地环境符合NY/T 391的要求。场地应清洁卫生、水质优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远离工矿区和交通主干道、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与常规农田邻近的食用菌场地应设置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避免禁用物质的影响。4 投入品4.1 生产用水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4.2 栽培原料原料适宜选择不含芳香类抑菌物质的硬杂木屑和麦麸,质量要求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不应混入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不应使用来源于污染农田或污染区农田的原料。4.3 设备设施搅拌车间、装袋车间采用半封闭式厂房,

4、能够遮阴、避雨,满足生产需求。灭菌锅等压力设备,应通过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后使用,并定期检查、维护和校验,由专人持证操作。出菇场地为出菇房或者塑料大棚。5. 菌种及质量要求5.1 菌种选择菌种应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从具有资质的菌种经营单位购买,并可追溯菌种的来源。5.2 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菌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的规定,菌种质量应符合GB 19170的要求,用于生产的菌种必须种性纯正、生命力旺盛。6 生产工艺流程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转色管理出菇管理采收。6.1 基质配方可选择如下配方:配方1:栎木屑78%,麦麸20%,石膏2%。配方2:栎木屑39%,苹果木

5、屑39%,麦麸20%,石膏2%。6.2 拌料按配方量将原料逐一放入拌料机内,充分混匀,加水后两级搅拌均匀,控制含水量为50% 55%,pH值6.0 7.5。木屑提前用水预湿堆闷处理24 h以上。拌料后及清理废弃物、垃圾,要求地面、墙壁清洁无杂物。6.3 装袋栽培袋宜选用材质为低压聚乙烯、聚丙烯或高压聚乙烯的料筒或袋筒,质量符合GB 4806.7规定要求。菌袋大小宜为折径15 cm 18 cm 55 cm 58 cm,厚度0.0070 cm 0.0075 cm。一端开口,用于装料,另一端折角密封。培养料宜用装袋机装袋,要求装料紧实、均匀。6.4 灭菌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常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

6、灭菌时不使用保水膜工作温度为121 126 ,保持2.5 h 3.0 h;使用保水膜工作温度为112 118 ,保持5.5 h 6 h。常压蒸汽灭菌温度达100 ,保持12 h 16 h,停火后焖6 h 8 h。拌料、装袋在4 h内完成,并及时灭菌。 6.5 冷却待料袋温度降至50 60 时移入冷却室,洁净冷却,袋温冷却至28 以下方可接种,冷却室应事先进行除尘和清洁处理。6.6 接种可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人工操作或接种机接种,接种过程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熟练。接种工具、接种室等在使用前应进行洁净和消毒处理,接种后及时清理接种室。6.7 发菌管理6.7.1 发菌条件专用发菌室或大棚内发菌,要求洁

7、净无尘、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23 27 ,空气相对湿度不高于70%,暗光。6.7.2 发菌培养菌袋接种后可放置层架或“井”字型码放发菌,发菌培养5 d 7 d后进行一次翻袋,检查发菌情况和菌袋是否有杂菌污染,污染袋应及时处理。一般40 d 50 d菌丝可长满全袋。6.7.3 刺孔发菌期间进行两次刺孔,第一次为人工刺孔或机械刺孔,时间为菌落直径10 cm 15 cm时,在菌落边缘内侧刺孔5 10个,孔深1.0 cm 2.0 cm;第二次为机械刺孔,时间为菌丝刚满袋,每袋刺孔60 100个,孔深3.0 cm 5.0 cm,刺孔应排列整齐,间距均匀。6.8 转色管理菌丝长满菌袋后应继续培养30 d

8、60 d进行转色,当外观呈褐色、黄褐色,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才能进入出菇阶段。转色期温度控制在23 25、空气相对湿度60% 80%、光照强度50 Lux 200 Lux,每天光照时长不少于12 h、二氧化碳浓度0.35%以下。6.9 出菇管理6.9.1 脱袋排场6.9.1.1 场地准备菌棒可斜放在畦面上出菇,也可排放在层架上出菇。排场前应对场地进行清理、消毒、杀虫,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使用准则。6.9.1.2 脱袋标准菌棒表面瘤状凸起物占整个袋面2/3,手握菌袋的瘤状菌丝体,有弹性松软感,接种穴四周呈现微棕褐色。6.9.1.3 脱袋要求宜选择温度为20 23,无风的晴天或阴天脱袋。

9、可采用地面摆放模式,脱袋后的菌棒排放在菇床的横杆(或铁丝)上,与地面成70 80夹角,菌棒间距3 cm 4 cm。也可采用层架模式,脱袋后直接排放在床架上,床架可选用钢管或毛竹等搭建,层数6 7层为宜,层间距28 cm 30 cm,床架宽90 cm,菌架间距宽70 cm 90 cm。6.9.2 催蕾菇棚内应控制温度在10 25,形成10 以上的昼夜温差,空气相对湿度达到75% 90%,形成15%以上的干湿差,给予充足的氧气和散射光,3 d 4 d后原基分化。6.9.3 幼菇期管理原基分化后应控制温度为15 18 ,空气相对湿度85% 90%,保持适当的散射光和通风,3 d 4 d后原基可形成幼

10、蕾。加大温湿差,保持散射光照,促进菇蕾生长。6.9.4 育菇期管理幼菇形成后菇棚内温度应控制为8 12,相对湿度80% 90%,适当遮荫通风,避免温度变化剧烈、强光及大风。当菇体生长菌盖到2 cm以上时,温度应提高到10 15,空气相对湿度降到65% 75%,增加光照,加大通风。6.10 采收6.10.1 采收时期用于鲜品销售的香菇应在子实体菌幕尚未裂开前采收;用于干品销售的香菇可在菌盖尚未全展开,边缘内卷时采收。同时还应结合市场行情、天气状况等因素来适时采收。采收前24 h禁止喷水。6.10.2 采收方法采收时捏紧菇柄的基部,整菇采下,不应带出培养料。注意减少损伤、去除保水膜等杂质,保持菇体

11、洁净。按照NY/T 1061的标准分级。7 病虫害防治7.1 防治原则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7.2 防治方法7.2.1 农业防治a)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活力好的菌种,用于生产的菌种必须健壮、适龄且无病虫杂菌污染;b) 培养料灭菌应彻底,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接种;c) 发菌场所应整洁卫生、通风良好,发现杂菌污染菌袋,及时清除,集中进行灭菌处理;d) 菇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子实体发病或菌袋有虫害发生时,及时清除病菇并清理菌袋。7.2.2 物理防治a) 接种室、发菌室及菇房应定时清洗,保持室内环境洁净;b) 发菌棚及菇房悬挂杀虫色板、诱虫灯、通风窗应安

12、装孔径0.28 mm的防虫纱网。7.2.3 化学防治a) 接种室、发菌室、菇房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及其使用方法参加附录A.1;b) 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可选择已登记可在食用菌上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农药,用药量、施用方法按登记要求进行,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使用准则;c) 出菇期禁止使用任何化学药品。8 生产废弃物处理8.1 废弃生产物料的处理生产产生的废塑料袋、包装袋、栽培框等废弃塑料,应集中回收处理,不可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8.2 菌渣的无害化处理香菇采收后的大量菌渣废弃物,应资源化循环利用,可作为其它食用菌的栽培基质或用作农作物栽培基质、肥料及燃料。9 储存加工香菇分为鲜

13、品销售和干品销售两种模式,都应符合GB/T 38581的标准。干品销售时,预包装的干香菇及其加工产品杀虫防霉处理按GB/T 18525.5方法执行。10 包装和运输符合GB/T 38581和NY/T 1061标准的规定。鲜香菇应采用低温冷藏车(4 )运输。11 生产档案建立绿色食品香菇生产档案,明确地记录环境清洁卫生条件、各类生产投入品的采购及使用、生产管理过程、病虫害防治、包装运输等各个生产环节。生产记录档案应保留3年以上,做到农产品生产可追溯。附录A(资料性附录)表A.1 绿色食品香菇生产环境消毒和主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防治对象防治时期防治用品名称使用量使用方法杀菌/环境消毒接种期75%乙醇0.1% 0.2%浓度浸泡或涂擦。接种工具、接种台、菌种外包装、接种人员的手等。接种期、空库时期紫外灯直接照射,紫外灯与被照射物距离不超过1.5 m,每次30 min以上。接种室、冷却室、保鲜库等,不得对菌种、子实体进行紫外照射消毒。空库时期高锰酸钾0.05% 0.1%的高锰酸钾溶液,喷雾或涂擦。培养室、无菌室、接种室、出菇房等空房消毒。空库时期氢氧化钙/石灰石灰10 g/ L,现用现配,喷雾,涂擦。出菇房、出菇层架等表面消毒。注:农药使用以NY/T 393的规定为准,使用农业农村部登记在食用菌上使用的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