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9.桃花源记导学案(含答案).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5731269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9.桃花源记导学案(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9.桃花源记导学案(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9.桃花源记导学案(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9.桃花源记导学案(含答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9桃花源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熟读背诵、翻译课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理清故事的层次。3、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注意文中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思想。【导学重点】1、熟读背诵、翻译课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理清故事的层次。2、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注意文中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导学难点】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思想。一、引语:你是否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故事?它就出自这篇课文。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在

2、当时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意义,并且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读课文时要注意,作者是按照他的社会理想来编织故事情节的。读后还要仔细想想,对作者的理想,应当怎样认识,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二、走近作者:陶渊明(约 365427),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诗等。背景补充: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

3、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避世的因素。三、关于桃花源: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100 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四、知识补充:1.“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桃花源”是记的对象。2.太守:又称“郡守”,地方官职,州郡最高行政长官。秦汉的行政区主要是郡。郡的首长,秦称为郡守。汉则称为太守。3.黄发垂髫:黄发垂髫是成语。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

4、转黄;垂髫:古时童子未冠者头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课前预习导学】一、学习生字:豁然开朗(hu)俨然(y n)阡陌交通(qi n m)黄发垂髫(ti o)诣太守(y)刘子骥(j)二、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丢下,动词。)屋舍俨然(房屋、名词。)2、寻:寻向所志(寻找,动词。)寻病终(顷刻、不久,副词。)3、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动词。)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4、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动词。)寻向所志。(标记,名词。)5、之:忘路之远近。(的,助词。)渔人甚异

5、之。(它,指眼前的景象,名词。)处处志之。(句尾语助词,不译。)6、中:中无杂树(中间)晋太元中(年间)其中往来种作(里面)三、通假字:(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通“俱”,全部、详尽。)四、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是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3)、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的意思。)(4)、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像这样。今义指“这样”。)(5)、芳草鲜

6、美。(鲜美:指色彩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浓。)(6)、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今义:好像。)五、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诧异。)(2)、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头。)(3)、复前行。(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4)、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交流合作,赏析课文】1、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3文档

7、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3、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8、?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5、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6、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7、文章可以用五个情节加以概括,请完成下面的填空。忽

9、逢桃花林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林_做客桃花源 迷失桃花源【达标促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屋舍(sh)俨然(y n)怡然(y)问讯(x n)间隔(ji n)刘子骥(j )2(济宁中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借指老人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无助的境地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全,部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引领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C)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A由于受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生意无人问津,土鸡 10 元一只也没有人

10、买。B沿着小道在丛林中穿梭攀登,大约行进两小时,视野豁然开朗,一根根锥形峰柱林立在眼前。C每 90 分钟绕地球一圈的“天宫”一号,是中华民族在天空建成的世外桃源。D1978 年,苏联地质学家在西伯利亚原始森林中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家庭,他们居然不知有二战。4下面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B 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屋舍俨然/并怡然自乐 D不复出焉/不复得路5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对(眼前的景色)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那里的人)见了渔人,竟然十分吃惊,问他

11、从哪儿来,渔人详细做了回答。(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啊。”6、试将“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改写成描写性的文字。示例:小溪两岸的桃树绵延好几百步远,看不见一棵别的树。树下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散发出诱人的气息,草地上散落着飘落的桃花。【拓展延伸】类文对比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12、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5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

13、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释】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2)阡陌交通(交错相通)(3)颖脱不羁(束缚,约束)(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停止)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_ 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

14、怎样的性格?不是,他只是做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4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5学习本文后,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请结合自身经历描绘出你心中的桃源世界。(300 字左右)【例文】我有我的世外桃源,也有我的乌托邦。梦想着,梦想着,自己却早已进入梦乡。我的世外桃源,你又是多么渺茫!我的世外桃源也只是一个梦想。那里没有“孤雁”的别离,也没有人世的沧桑,那里只有一条阳光普照下的小溪,只有用心用爱

15、垒成的围墙。风是那样暖洋洋的,不像狂风肆虐,也并不彷徨。我也想拥有一个不大却又温馨的小房子,不要冷清的别墅,也不要无知的草房,犹如一个盆景,漂亮足矣。现实的生活,无疑冲淡了我心中的那个梦想。那个早已勾画好的世外桃源的景象,在我的梦中,那是多么美好的地方。没有诗人笔下的“东风无力百花残”,也没有“爱的东西不要离得太近”的柔弱之音,永远在我的记忆中留下那个小小的框框。总在想,那一片广阔的大草原,那一片晴朗的天空,那看不到边际的大海,可能合在一起,就是我那世外桃源的美景吧!不过,此时的阳光是那般和煦,不必用悲观的心情看待一切,何须去憧憬那些无谓的美好的明天呢?我相信,哪怕最终一无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6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是处,那个世外桃源,依旧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