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诗的音乐之美.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85719080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唐诗的音乐之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唐诗的音乐之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唐诗的音乐之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唐诗的音乐之美.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唐诗的音乐之美本文试图通过对唐诗中所蕴含的音乐之美的研究,发掘唐诗与音乐之间的深厚渊源,使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一、唐诗与音乐的关系(一)乐中有诗在唐诗中,有很多作品本来就是描写音乐题材的,配上音乐就是传世名曲,随着音乐的传播,这些诗歌作品也广为流传,最著名的当属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李凭签摸引、韩愈听颖师弹琴等作品也属此类。还有一些唐诗,甚至就是当时流传的一些歌调里的歌词。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相近,唐代诗人与乐工、歌者的关系往往比较密切,他们常常会去观赏歌舞,听琴赏乐,并以诗歌记录下过程和心情,而乐工和歌者也会把诗人刚刚创作的诗歌谱曲,并在酒肆和庙堂中传唱下去。从唐代流传至今

2、的古典音乐阳关三叠,正是当年著名诗人王维的名作送元二使安西谱曲之后的产物。由于唐代在演唱此诗时,首句只唱一遍,后三句叠唱,各唱两遍,而诗中又有“阳关”二字,故称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表达了人们最为普遍的一种惜别之情,情景交融,含蓄真挚,谱成歌曲后,更加感人肺腑,受到世人的推崇,是当时一首很受欢迎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在明代时曾被编成琴曲演奏,又在上世纪被改编成合唱,一千多年来传唱不衰,堪称唐诗入乐的经典范例。在唐代,诗歌即歌词,唐诗入乐进行歌唱,这是再普遍不过的现象。(二)诗中有乐不仅仅唐诗入乐的现象很普遍,在唐代,音乐入唐诗更是

3、时尚之举。不夸张的说,音乐就是唐诗的恒久不灭的主题。据不完全统计,在唐代流传下来的五万余首诗歌中,有近两千首的内容都与音乐有关。许多著名诗人不仅仅是文学大家,同时也对音乐很有研究,精通音律善于作曲。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唐诗名将,都写下了大量与音乐有关的诗篇。其中,酷爱丝竹之声和操琴之乐的白居易,一个人就写下有关音乐的诗歌近五十篇,由此可见“音乐入诗”之广泛性。音乐入唐诗,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第一,描写音乐演奏的场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发起人之一白居易,在其代表作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演奏演技。诗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

4、”,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第二,强调音乐强烈的感染力。琵琶行中,“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

5、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足以表现出琵琶女乐音之动人心魄。第三,借音乐抒发丰富的情感。善写风景诗的李郢在音乐上的造诣同样不浅,他在为妻作生日寄意中写道:“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以琴瑟谐和对应鸳鸯交颈,在爱妻生日之际,预祝自己和她能够恩爱百年,永远幸福,其中爱意之浓烈,令人艳羡。(一)唐诗声韵中的音乐美由于在押韵、声律、对偶等方面都很讲究,唐诗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节奏感,吟诗如同高歌,很有音乐美。押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之相互呼应,以便在朗诵或

6、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它是唐诗创作必须遵守的格律规则,同时也是唐诗音乐美产生的源泉。声律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以宫、商、角、徵、羽分韵,以五声配字音。人的语音本来就符合五音,音律是根据人的语音产生的。对于构成文章关键的词语,要求应符合音律。在唐代,诗人们开始按照“宫羽相变,低昂(间)节,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等方法来创作作品。这就使得诗句有了规律的高低起伏、长短变化,听起来和谐上口、悦耳动听,极富音乐之美。而对偶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是唐诗音乐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近意思,由于音节组合整齐,节奏对称,平仄交错,使

7、得唐诗具有了文字结构上的均衡之美,在朗诵或吟唱时更表现出音节和语调上的对称之美。(二)比喻手法营造出音乐的意境美除了遵守声韵规律使唐诗朗读起来富有音乐美之外,唐代诗人更注重在诗歌中运用比喻手法,营造出充满音乐气息的意境。除了基本的以声音比声音之外,唐诗中还常用视觉可见的事物来比喻声音,由于人的五感是互通的,这种比喻手法不但不会突兀,反而使得音乐更有质感。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曾写下佳句“清歌一曲月如霜”,以月色如霜比喻一曲清歌。由于读者未在现场,自然无法得知清歌演唱时的情形,但月色如霜却是人人都曾见过的,抬头看洁白如霜的月光,瞬间心有所感,“清歌”的明净清凉,令人神爽的韵味跃上心头,高适这一精妙比

8、喻,将唐诗的音乐意境之美表露无余。乐中有诗,诗中有乐。唐诗和音乐互相包容,互相促进,使唐诗中具有鲜明的音乐之美。通过分析唐诗与音乐的相互关系,解析唐诗中蕴涵着的音乐之美,使唐诗的艺术魅力更加凸显出来,也使我们对唐诗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们对唐诗这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高峰的认识,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刻。诗乐不分家,缺少诗意的音乐是乏味空虚的,而摒弃了音乐的诗歌在艺术性上也是不完整的。唐朝能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空前鼎盛的时期,甚至是世界诗歌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与当时的文学和音乐能够完美结合不无关系。唐诗是先贤古人们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学艺术财富,作为后人,我们应该珍惜这些财富,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并将其传承发扬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