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569412 上传时间:2022-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导学案(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师说》导学案(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说》导学案(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导学案(共6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师说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其、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句式。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学法建议】1先归纳字、词、句,理解文章内容,在整理、归纳文章的观点,理清结构,然后梳理各论点的论据和论证方法,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主题,用现代观念去评价。2加强诵读、增强语感,自然联系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课前预习】1、 作者简介(一)知其人、

2、论其事(结合注释)。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没的,并且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

3、鲜血液,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所以,素来不轻易称许别人的苏轼也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资料链接(1)韩愈的诗左迁

4、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2)韩愈名句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选自马说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选自进学解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选自送孟东野序4.士穷乃见节义。选自柳子厚墓志铭(3)关于文体“说”,古代文体的一种,一般以议论为主,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像马说捕蛇者说都属于这种文体。“说”古意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

5、”的道理。(4)写作背景唐代仍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韩愈作

6、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5)六艺: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技能:礼、乐、射、御、书、数。【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蟠(fn) 句读(d) 针砭时弊(b)B谀(y) 苌弘(chn) 六艺经传(zhun)C郯(tn) 谄(xin)媚 不拘时(j)D聃(dn) 严谨(jn) 以资切磋(ch)(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古之学者 古: 今: 句读之不知 古: 今: 小学而大遗 古: 今: (3)找出句中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或师焉,或不焉。 :通 。文本研习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

7、样围绕中心论述的?段 意论 点一、中心论点:二、分论点:三、分论点:四、结论:自主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第一段阐述的老师的职能和择师的标准各是什么?合作探究1第三段的分论点是什么?第三段与第一段有何内在的联系?2翻译下列句子。(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巩固练习: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

8、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

9、,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刘开问说)(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是( )非学无以致疑(发现) 而或不达于事(通达)其奚决焉(为什么) 就有道而正(正确)(2)“孔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一句中的“贤”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宾客奇之C屈贾谊于长沙。 D问焉以破其疑 (3)选文第一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段从两方面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第一方面说明 ,包括“贤于己者”,“ ”,“ ”。第二方面引 ,说明 。(4)简要说明选文与师说在内容和语言风格上的异同。【教学反馈】第二课时

10、1.基础知识(1)在古汉语中,“师”通常作如下解释:学习;以为师;老师;乐师;军队。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师”的意义。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犹且从师而问焉。( )(2)“乎”在古汉语中通常有一下一些用法:介词相当“于”,可译为“在”等;介词,可译为“比”等;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疑问或反问;用作形容词词尾;与一些词组成固定结构。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乎”字。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在故汉语中,“其”

11、通常有以下一些用法: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的”“它”等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句中语气词,表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下列句子中的“其” 字的解释分别是: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2.自主学习:(1)对比论证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这段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

12、逆接序列。如,“ ”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 ”才智低,反而“ ”。通过对比,揭示了“ ”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2)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不拘于时 ( )学于余 ( 3.合作探究: (1)文中第二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又是怎样展开论证的?(2)有人说第三段中的结论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3)劝学和师说都谈到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巩固练习】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词性活用并翻译: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耻学于师:圣益圣,愚益愚:小学而大遗:不耻相师:孔子师郯子: 2.课外

13、自读: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

14、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估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衔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騒吾心 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芴,言於乡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15、,曰:“何预我耶 ”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 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後,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敎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

16、 远乎 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远矣。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苟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騒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

17、择焉,有馀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 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甚!宗元复白。【思考与探究】古文运动是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其矛头是革除骈文。它以儒学复兴为号召,通过对文体、文风以及文学语言的革新,以刚健质朴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从而达到张扬儒术的目的。其基本理论有: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文以载道,反映现实;加强修养,为文养气;不平则鸣,抒写真情 ;反对因袭,强调创新;语言上,务去陈言,文从字顺。古文运动开创了散文创作和发展的新时代,新传统。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意义?【文章评点】唐宪宗元和八年(813),韦中立写信请求柳

18、宗元做他的老师。柳宗元回信首先说明自己不愿为人师的原因,是怕引起“群怪聚骂”“召闹取怒”的严重后果,陷于更加困苦的境地。同时对不重师道的社会流弊,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有力的抨击,指出人们不重师道是由于尊重师道的优良传统久已断绝,因而人们少见多怪,如同“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一般。文章的后半部分介绍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和写作经验:强调“文以明道”,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反对华而不实的唯美主义文风,作家的思想修养要坚实深厚,写作态度要严肃认真,写作方法要博采众长。这是一篇内容丰富、体会深刻的文学创作论。文章作后表示只要能收到推广他的文学主张的实际效果,就不必担当为人师的虚名。作者对师道的论述,采用正话反说,寓理于事的手法,论说中穿插一些趣闻轶事,嬉笑怒骂,辛辣幽默。阐述文学主张则堂堂正正,洋洋洒洒,有一泻千里之势。对韦中立的答复,态度谦逊,措辞委婉,表现了平等待人、鼓励后学的长者作风。【教学反馈】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