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语基、默写、古代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85656227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语基、默写、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语基、默写、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语基、默写、古代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语基、默写、古代诗歌鉴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语基、默写、古代诗歌鉴赏一、语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名著山海经的权威专家最近提出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新说:耶稣实有其人,他就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B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积累中把握住了度的问题,表演不瘟不火,恰到好处。C有些高校毕业生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和追求,不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因此有人指责他们百无一能。D海尔集团经过近三十年的惨淡经营,不断创新,最终使全球消费者都认可和喜爱海尔的产品。【答案】C【解题思路】C“百无一能”,形容什么都不会做。常用于自谦。A“石破天惊”,事情或文章谈论新颖惊人。使用正确。B“不瘟不

2、火”,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使用正确。D“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使用正确。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暖和和安慰。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鸽子开头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的叫声。B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长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C有着百年历史的北京高校,不仅拥有强大的国家训练投入的支持,而且拥有“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忥与方针。D分析认为,俄罗斯乐观推动和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一个主要因素是与美国争夺印度武器市场订单。【答案】D【解题思路】A成分残缺。

3、“缓慢”前缺少谓语“发出”。B成分赘余。“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中“防止”为赘余内容。C语序不当。应为“不仅拥有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忥与方针,而且拥有强大的国家训练投入的支持”。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连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突然远方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水,_地气中船队似的那一片是一些低矮的建筑。ABCD【答案】C【解题思路】分析的关键是主语的全都。“水面上”接上文“白茫茫的水”;“随着吉普车的前进”强调了视线的变化;“地气”为远处所见,指代应用“那”。二、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风萧萧兮易水寒,_!(荆轲刺秦王)(2)吾所以为此者,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

4、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4)地崩山摧壯士死,_。(李白蜀道难)(5)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6)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答案】(1)壯士一去兮不复还(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落霞与孤鹜齐飞(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莫道不销魂(6)落红不是无情物【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力量。名句名篇的默写,不得出现错别字。三、古代诗歌鉴赏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相见欢注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词牌名,靖康之难后南渡,作此词。(1)上阕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

5、的意境?请作分析。答:_【答案】上阕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缺而悲凉抑郁的心情。【解题思路】抓住景物“秋色”“夕阳”“流水”,分析特点“冷落萧条”,结合解释,点明情感“因山河残缺而悲凉抑郁的心情”。(2)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恳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解题思路】“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几时收?”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

6、面何时才能结束呢?直接表达了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剧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结句风悲、景悲、人悲,词人不禁潸然泪下。这是忧国之泪。要托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用拟人的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6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黄庭坚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惋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注】黄庭坚:于绍圣二年谪官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元符元年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至元符三年放还,先后

7、在蜀六年。滟滪关:即滟滪滩。湘娥:即湘夫人,相传舜之二妃溺死后为神,住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当:正对着,指在湖上面对着湖水。(1)前一首“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笑”,一直被人认为意蕴、情感丰富。你如何理解这一“笑”?请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首句写被流放多年,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写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达了劫后重生,不免庆幸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还能在这岳阳楼上观赏壯阔景观,意兴潇洒、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一个“笑”字,写出了回到家乡,对以后生活的自信、乐观和欣慰之情。【解题思路】要逐句分析出诗中所蕴含的“笑”意。(2)后一

8、首诗中,诗人采纳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景象?答:_【答案】前两句运用了比方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湖中君山空蒙、秀丽、曼妙之景;后两句借虚写实,想象人在湖面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壯阔之景。【解题思路】题干中有“分别”字眼,说明表现手法不止一种;另外,也可以从“惋惜”一词看出诗意的转换。因此,要考虑两种手法,两种景象。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梅花引荆溪阻雪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

9、,有梅花,似我愁。来源:.ZXXK(1)试分析“是身留,是心留?”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_【答案】“身留”是出于被迫,无可奈何;“心留”是愿意羁留。词人途中遇雪,不能连续前行,当然不是“心留”,本句点明白当时的详细状况;词人在这里本可采纳问答的方式表现出来,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白鸥连续发问,引出下面对旧友的怀忥之情。(2)这首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一般来说,托物言志须拟物为人,使物成为人()的化身。在这首词里,的化身是“白鸥”还是“梅花”?简述理由。答:_【答案】的心情是通过白鸥表达出来的,但白鸥不是他的化身,从“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可以看出,白鸥并不理解的心情。而梅花有着傲雪的

10、精神,能在这里陪伴“我”。从“有梅花,似我愁”可以看出梅花的精神和“我”的接近。因此,梅花是的化身。82023年威海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寒注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来源:学|科|网(1)有人说本诗其次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季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性格特

11、征?答:_【答案】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长相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1)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答:_【答案】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一重山,两重山”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达与他所思之人距离的遥远;“菊花开,菊花残”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达与他所思之人分别的长期,从而表达出相思之情的深重。【解题思路】

12、要确定这首词的主题,首先看词牌。“长相思”多写相思之情。其次联系关键词句“相思枫叶丹”“塞雁高飞人未还”。(2)有人说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的内心是暖和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答:_【答案】(示例1)的内心是凄冷的。这首词用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示例2)的内心是暖和的。“相思枫叶丹”喻示着相思的热闹,正由于内心里装着思忥的人,所以内心是暖和的。【解题思路】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的力量。首先应明确诗歌写了哪些意象。词中写到的意象主要有山、水、枫叶、菊花、大雁、月。其次应抓住描写意象的修饰

13、词,从不同角度分析,如“烟”“丹”“高飞”等。102023年凉州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暮曹豳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茵冉冉遍天际。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1)本诗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试作分析。来源:.ZXXK答:_【答案】本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春暮近夏季节的乡野景象。前两句通过视觉描写了无人问津的春花在门外纷纷飘落,青青的芳草绿遍乡野的情景;后两句是从听觉角度来写春末夏初时大自然的变化,通过听觉描绘了林间黄莺收敛了往日的欢歌离开山林,取而代之的是池塘青草丛那有着洪亮叫声的青蛙。(2)本诗其次句中的“绿茵”有的版本写作“绿阴”或“绿荫”,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示例1:“绿茵”更好。“绿茵”与“冉冉遍天际”的特点相符,与后文“青草”相呼应,有弃旧迎新、憧憬美妙之意。示例2:“绿阴”或“绿荫”更好。增加意象“树叶”,与“林莺”的“林”连接,使诗歌意象丰满,还避开了与后面诗句中“青草”的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