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高中(5篇).docx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85638001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高中(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高中(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高中(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高中(5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高中(5篇)关于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一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觉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当)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拟) 10、必:王必无人(如果,假设)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礼节甚倨(高傲)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赔礼)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于是秦王不怿(快乐,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观察)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

3、: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观察)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认真) 1、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由于) 以士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关于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二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由。 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

4、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凉爽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学问渊博呢?” 两小儿辩日解释 选自列子汤问。原文共十三章,这是第七章。列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列御寇编写。 东游:向东游历。东:东方。游:游历、游学。 见:观察。 辩斗:辩论,争辩。 辩:争。 其:代词,他们,两小儿。 故:原因,缘由。 以:以为,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

5、:车篷,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至。 则:就。 盘盂(y):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凉爽的感觉;凉爽,略带寒意。沧沧:严寒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决断,判定,推断。 笑:称赞,讥讽。在这里不是称赞,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得意。 孰(sh)为汝(r)多知(zh)乎?:谁说你学问渊博呢? 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 知:zh,通假字。“知”通 “智”聪慧、才智。 笑:在这里不是称赞,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得意 沧沧凉凉:形容凉爽而

6、略带寒意。 两小儿辩日文言学问 词类活用 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通假字 知:通“智”,才智。 一词多义 1 其: 指示代词,“那“及其日中如探汤。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问其故。 2为: 通“谓”,说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学问渊博呢? 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古今异义 盘盂: 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子。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今义:用来装痰、人的排泄物的盘子。 汤: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 去: 古义:距离,离、相离。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援: 古义:引,拉 今义:支援,帮忙 本文选自 列子之列子。汤问 关于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三 推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

7、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推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推断词“是”来联系。如:“鲁迅是绍兴人。”但也有不用推断词的。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推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肯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 1、“者,也”格式。“者”“也”都是语气词,“者”表提顿,“也”表确定。这是古汉语推断句的典型构造。“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如: “刘备者,天下枭雄也。”(“者也”双用) “刘备者,天下枭雄。”或“刘备,天下枭雄也。”(“者也”单用) “刘备,天下枭雄。”(“者也”不用) “刘备,天下枭雄者也。”(“者也”合用) 2、“是”

8、格式。“是”在文言中表推断,这种状况比拟少。先秦中几无,汉以后消失。如: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 “同是天际沦落人。”琵琶行 3、动词“为”表推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 4、副词“乃”“即”“则”“皆”表推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吾翁即汝翁。”(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汉书、项籍传 “此则岳阳楼之在观也。”岳阳楼记 “吾村十里皆平原。”冯婉贞 5、否认推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以上是推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推断词“是”。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

9、的原来有“是”字,从外表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推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状况下它不是推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翻译时,有时要另加推断词“是”。如: “是时,曹操遗权书。”(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赤壁之战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进水里的地方。)刻舟求剑 所谓被动句是就主语和谓语的关系而言的,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般用介词“被”来表示。为便利学习,我们把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分为两大类,即标志被动和意念被动。 (一)标志被动主要有四类标志。 1、于(乎)式,即“动词+于(乎)+主动者。 介词“于(乎)”用在

10、动词后表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受制于人。 2、“见”,“见于”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3、“为”“为所”“为所”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先发者制人,后发者为人所制。项羽列传 4、被(在文言中较为少见)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 (二)意念被动 没有表示被动的介词消失,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11、如: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项脊轩志 洎牧以谗诛。六国论等到李牧由于谗言而被杀。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词构造后置)、定语后置句。 在汉语的语法中,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全都的。但有时由于表达的特别需要而消失倒装现象。现代汉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一)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一般是为加强感慨和疑问的语气。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 在现代汉语中为加强感慨和疑问的语气也常常用主谓倒装句式。如: 太不聪慧了,孩子! (二)宾语前置 1、疑问句

12、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是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的条件,缺一不行。疑问代词有孰、何、谁、曷、安、奚、恶、胡等,疑问语气词有乎、诸、邪、哉等。例句: 子将安之? 百姓足,君孰与缺乏?论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2、否认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否认句一般带有否认副词“不、毋(无)、未、非、弗、勿”或否认性无定代词“莫”。否认句,代词作宾语,是否认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你不想我,莫非没有别人思念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与国也 以为天下莫己若者。秋水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3、一般

13、句式中的代词宾语的前置。 这种现象一般消失在先秦古籍中。如:论语 4、一般句式中的介词宾语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用“之”“是”来提宾。如: 何陋之有?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其斯之谓与! 无乃尔是过欤! (三)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在中心词的前面。文言文中定语有时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是为了使中心词突出,或者为了使句子更流畅顺口。 1、数量性定语的后置。 数量词作定语往往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2、定语后置的标志。“者”(译为的)、“之”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

14、相如列传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关于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四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知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学问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学问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

15、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zi):在于,动词。 名(mng):知名,闻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u sh):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确定的推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n):只由于(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

16、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ng r):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致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宝贵的。金者贵义,是宝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7、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由于居住的人很出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闻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

18、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在此去掉君子居之,表达他虚心的品行。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剧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21)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关于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分析汇总五 五柳先生传 魏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

19、,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记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ng)不吝(ln)情去留。环堵(d)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穿结,箪(dn)

20、瓢(pio)屡空,晏(y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记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晰他的姓名,由于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宁静静,很少说话,也不艳羡荣华利禄。喜爱读书,只领悟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快乐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宠爱喝酒,家里贫困经常不能得到满意。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款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盼望肯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常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稳得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

21、乐,也略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详:知道。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悟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悟。欣然:快乐的样子。嗜:喜好。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或:有时。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期在必醉:盼望肯定喝醉。期,期望。既:已经。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

22、走。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四周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补缀。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盛饭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常常。晏如:安稳自若的样子。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qi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j)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u)乎?衔觞(sh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葛天氏之民欤?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哀痛,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也许说的就是五

23、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欢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黔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出名的隐士和闻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赞扬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竭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迫的样子。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觞:酒杯。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欢乐。以,用来。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奇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

24、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晰他的姓名,由于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宁静静,很少说话,也不艳羡荣华利禄。喜爱读书,只领悟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快乐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宠爱喝酒,家里贫困经常不能得到满意。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款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盼望肯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常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稳得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略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

25、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哀痛,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也许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欢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 详:知道。 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悟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悟。 欣然:快乐的样子。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如此:像这样,指上

26、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就。 期在必醉:盼望肯定喝醉。期,期望。 既:已经。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四周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补缀。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o),饮水用具。屡:常常。 晏如:安稳自若的样子。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传

27、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黔(qi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出名的隐士和闻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赞扬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竭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迫的样子。 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兹:这。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chu):辈,同类。 觞(shng):酒杯。 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欢乐。以,用来。 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奇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

28、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王瑶依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表达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学者林云铭推想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 1、以:(1)因以为号焉 以:把。以为,以之为。 (2)以此自终 以:凭借。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之: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 言: 说,说话(动词)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言语,话(名词) 4、如:(1)晏如也 如: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如:像 5、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其:句首语气词,表推想 (2)亲旧知其如此 其:代词,指五柳先生 1、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

29、所领悟。 今:指领悟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不求甚解:古:读书只求领悟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只求懂个也许,不求深刻了解。 4、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今:或者。 5、赞曰: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赞扬,赞美。 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古:处所。今:允许,许可。 7、造饮辄尽:古:往,到。今:制造。 8、颇示己志:古:略微。今:很; 相当地。 1、详:亦不详其姓字。 2、亲旧:亲旧知其如此。 3、乐:以乐其志。 4、酒:性嗜酒。 宅边有五柳树: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的确

30、有柳树。 好读书: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争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观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

31、借贷的状况。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承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二十四孝图黔娄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叮嘱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觉味甜,内心非常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恳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通过对五柳

32、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记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学问分子的形象。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是正文。其次局部是赞语。 正文局部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解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示意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任凭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

33、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缘由或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全都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困,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颜色。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其次节自“闲静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由于不追求 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

34、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意,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学问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纵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冲突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仔细,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

35、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缺乏,但却安稳得意。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记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顾,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表达以后,其次局部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顾,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终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气的憧憬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妙抱负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