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

上传人:说****呢 文档编号:85623696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模板.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洁的现象. 6、通过演示试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看、比拟、想象、归纳的力量.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学问的根底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由于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熟悉.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拟清晰的详细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2、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试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力量,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试验或观看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打算因素.最终,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学问,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试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一样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试验或多媒体资料发觉动能大小的打算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学

3、问,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打算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一样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供应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展总结,留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设计例如 第一节 动能和势能 【课题】动能和势能 【重点和难点分析】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由于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

4、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亲密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由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的概念.供应学生思索的问题有:怎样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分析详细实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试验:演示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状况.由分析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亲密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事.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 新授课:动能 1),动能概念的建立 观看和分析生活中的实

5、例: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利用板图帮忙学生找到不同现象的共性的内容: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我们把它们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从板图上,学生应当能够总结出“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依据学生的详细状况,可以由学生总结结论,也可以教师帮忙学生逐步的寻求共同点,得到结论. 2),动能大小的打算因素 试验步骤1:让同一个钢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滚下,观看小球撞击木块的现象,并分析得到的结论. 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要思索的问题:钢球先后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缘由;撞击距离的远近说明白什么;做功多少说

6、明白什么;试验结论. 分析过程:同一个钢球,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试验步骤2:观看钢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的现象,并分析试验的结论. 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索的问题: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的缘由;撞击木块的远近说明白什么;做功多少说明白什么;试验结论. 分析过程: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一样,钢球的质量大,把木块推得远,做功多,具有动能大,所以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物体的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

7、3, 新授课:势能 1) ,力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打算因素 引导学生观看分析重锤具有做功力量,因而具有能量:重锤被举高,当下落时,能够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所以它因能够做功而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重力势能的实例.并结合实例分析出物体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势能(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来分析重力势能的) 学生从实例中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的打算因素,并结合实际现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比拟、重力势能的变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2),弹性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打算因素 建议学习方法为学生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弹性势能;举例说明物体

8、具有弹性势能可以做功;分析压缩弹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实例;列举并分析弹性势能大小比拟和弹性势能变化的实例. 4,新授课:机械能 讲清机械能上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其中统称的含义:表示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即机械能有两种表示方式:动能和势能.一个物体既可以有动能也可以有势能.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分析玩具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方案参考】 1、观看小车的传动构造,在上紧发条时和松开发条时的情景;思索弹性势能大小和做功多少的关系. 2、看看市场或超市中还有哪些上发条的小车. 3、观看现在流行的儿童玩具靠什么发动的. 【评价】 1、材料全班共享. 2、写出观看

9、和分析的过程报告. 3、从网上查找的资料,要列出学习过程清单.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 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学问. 2、 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立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省能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自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学问连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详细表达,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拟详细的概念和全面的熟悉,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

10、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教法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纳让学生阅读,并发觉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供应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状况;我国风能的使用状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 做好调查的预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 教学设计例如 第三节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

11、不要具体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熟悉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 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 提出思索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状况. 2,阅读水能的利用 方法1,针对根底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争论,并提交思索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制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力量和较广的学问面. 方法2,提出思索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利用水能发电的状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

12、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阅读风能的利用 教学方法同上,针对根底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供应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供应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索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进展特点)等. 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 调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状况;是否还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实际的水电站的使用状况等. 【板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模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学问是以前力学的延长扩展,是初中力学局部的一个重点。浮力则主要叙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

13、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学问的深化。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教材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亲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表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通过收集、沟通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物理学问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社会进展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

14、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4、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秤、细线、水、大烧杯、食盐、鸡蛋、金属块等 二、说教法 通过设置情景,亲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分析,把各学问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现给学生,以学生争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活动,把浮力学问有机地进展归纳,串联起来。得出解决浮力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合理的学问构造,培育学生对学问系统整理归纳和提炼的力量,以及学问应用力量。采纳多媒体和试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加探究,相互沟通,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仆人,通过学生上

15、台演示试验,将课堂还给学生,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学问的意识,培育学生的分析、综合力量以及探究力量和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创设“死海不死”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诱发探究欲望,引入复习课。采纳多媒体,生动活泼,交互性好,能调动学生全部感官,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2、试验质疑,合作探究 (1)建立浮力概念 学生依据生活阅历列举浮力现象,表达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依据学生答复状况教师出示问题1:如何证明下沉的物体

16、是否受到浮力?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增加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欲望。由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得出结论,并由多媒体呈现试验过程,得到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动手试验过程中,复习了浮力的概念,突出了重点。 (2)探究浮力的大小 首先利用多媒体简洁回忆阿基米德原理,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教师出示问题2:小东的爸爸买了一个玉制实心工艺品,小东想知道它的密度,他利用了一个弹簧秤、一根细线和一盘清水,请你帮他完成试验方案。此题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来测密度,通过学生分组设计试验,表达学生探究意识,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既复习了试验,又突破了难点。 (3)探究浮沉的条件 教师出示问题3:鸡

17、蛋放在清水中会怎样?怎样使鸡蛋上浮?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好玩,学生会主动参加,从而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这一问题要运用力、密度、二力平衡等学问,表达学问的整体性。 (4)浮力的应用 教师出示问题4: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钢铁的密度比水大,为什么钢铁制造的轮船会漂移在水面上呢?设置这一问题,表达从物理走向生活,培育学生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学生边分析边利用多媒体展现: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密度计。这局部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潜水艇及飞艇的技术问题不必纠缠。 (5)浮力学问小结 学习了浮力学问后,你有哪些收获?请把你的收获与同学沟通共享。通过回

18、忆沟通来复习浮力主要学问点,可以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加,相互补充,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了学生。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现浮力学问点,让学生对浮力的内容形成学问体系。 3、稳固应用,拓展提高 为了加深学生对浮力学问的理解,培育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课堂上设计了三个典型习题,一道计算题,帮忙学生学会利用浮力进展简洁的计算,理清解题思路,一道有关吹泡泡的问题,表达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一道将弹簧秤改装成测浮力装置的问题,培育学生的制造力量。 五、说板书设计: 采纳内容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学问一目了然,精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浮力的大小 (留意:浸没和局部浸入)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方向 适用条件 液体和气体 从

19、力的角度: 从密度角度(实心) 浮F浮G 上浮 物 液 力 浮沉的条件 F浮=G 悬浮 物 =液 F浮 液 轮船、密度计(漂移) 称重法:F浮=G物-F 应用 潜水艇 计算 排液法:F浮=G排=液gV排 气球和飞艇 平衡法:F 浮=G物(漂移或悬浮) 六、说教学效果评估 本节课内容多,概念性强,学生复习时,有肯定的难度。复习中,既要注意学问的复习稳固,又要注意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课堂设计从学生熟识的生活现象引入,学生会表现出剧烈的兴趣,积极参加探究,让学生真实地感悟到,学习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阿基米德原理是一条重要规律,虽然试验简洁,但对初中生的思维难度

20、较大,复习演示,对提高潜能生、优秀生都有很大帮忙。在教学中,我发觉,局部学生对“浸入”、“露出”、“上浮”、“漂移”等词的熟悉模糊,对物理状态不知道就急于下结论,我通过习题澄清熟悉,释疑解惑。课堂上是师生之间的公平对话,以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评价,让学生喜爱生活,让课堂布满活力。 附:例题和习题 例题: (1)质量为1000千克,体积为800分米的鱼雷,在水中上浮还是下沉? (2)一艘轮船从海面驶入到河面上,它所的受的浮力怎么变化?它从海面驶入河面船身是浮起来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 习题: (1)质量为250克的物体静止在水中,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它的密度是多少? (

21、2)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小朋友用吸管吹泡泡,开头时上升,随后便下降,这是为什么? (3)将弹簧秤改造成一个可以直接测浮力大小的装置。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 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2, 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3, 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状况. 4, 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根底. 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力量.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试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

22、互转化,接着又安排了把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金属小球拉到肯定高度放开,以及木球与弹簧片碰撞两个试验,来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使学生一开头就留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削减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安排在下一章讲,在这里没有涉及.教材最终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加强物理学问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学问,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法建议 注意试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试验到观看麦克斯韦试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的确验的目的和观看物理现象,清晰详细的过程,从速度变化、高度变化

23、到能量变化,学生能从能量变化中知道能量的转化. 课本试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留意观看的分析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碰撞特别短,所以应当帮忙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教学中留意把学的学问应用到实践中,注意分析实例,例如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学生养成画图帮忙分析的习惯. 教学设计例如 其次节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课题】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重点难点解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分析转化过程.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

24、1, 试验引课 观看滚摆试验,用板图帮忙分析. 试验时要留意观看: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 留意分析的问题:到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白什么;到最低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白什么;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白什么;在上升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白什么. 试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新授课: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分析实例 方法1:针对根底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己列举能表达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并详细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用争论分析的方法完成课堂学习. 方法2:一般状况下,可以分析重点实例,例如分析乒乓球从某一高度

25、自由下落过程中,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留意分析:乒乓球从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触地面的过程;乒乓球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乒乓球渐渐恢复原来外形到反弹起来的瞬间;乒乓球反弹起来后上升到点的过程. 2)结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乒乓球发生弹性形变过程和恢复原来的外形的过程中,是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所以动能也可以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 3)其他实例分析:可以做课本上的试验2和试验3,并由学生自行分析在试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4)难点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分析能量的转化. 方法1,一把般状况下,学生由板图观看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速度的特点,从而分析

26、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和从远地点到近地点移动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并知道机械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也为以后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根底. 方法2,针对根底较好的学生,可以由板图观看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的特点,并告知学生在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让学生分析在卫星到达近地点和远地点的位置时,运行速度的特点是什么,并想象卫星是如何绕地球转动的,从而增加学生想象事物的力量.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名称】观看和分析某个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的实例 【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 【辅导参考】 1,观看和实践蹦床运动,分析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和能量转化. 2,拆开一个玩具小车,观看上弦时,发生的弹性形变,以及它在恢复原状过程中的特点. 【评价方案】 1、学生自评. 2、写出分析和观看的过程. 3、应用到其他的实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