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海南本土神话传说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初探.doc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85460943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海南本土神话传说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文—海南本土神话传说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海南本土神话传说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海南本土神话传说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初探.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海南本土神话传说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初探一、海南历史概况南海明珠历史悠久的海南岛,原与华夏大陆相连,是中国大陆向南延伸的一部分,在地质时期,大约于人类出现的第四纪,历经地壳断陷火山海侵海退及冰川等活动的频繁作用,使海面不断下降陆地不断上升才与大陆分离,形成一道南北宽20-40公里,东西长80-100公里,海水深度达100-140米的琼州海峡。在这方山清水秀的土地上,养育了一方纯朴、勤劳、善良、智慧的海南人民。海南古有三称:珠崖、琼州、琼崖。有关海南岛的历史记载最早可追溯至秦朝。在秦朝时期,海南岛为象郡属地。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一年),象郡分为珠崖、儋耳两郡。到元帝初元叁年(公元前四十六年)撤两郡,

2、另设朱卢县。南北朝梁武帝时,设制为州,称崖州。隋朝时设临振、珠崖两郡。唐代设崖州、琼州、振州、儋州、万州。五代十国至清朝仍为琼州;明代海南称为琼州府,领儋、万、崖叁州10个县。民国初年改为广东琼崖道,后废道划为特别行政区;1949年4月成立海南特别长官公署,为副省级政府;1950年4月30日全岛解放,5月1日设海南行政公署,隶属广东省;1984年5 月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政府,一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1988年4月成立海南省人民政府,同期建立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最初的海南移民于历史上分三个时期:首先是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黎族先民移入岛内,秦汉之际,临高人迁入岛北部定居;其次,自西汉辟郡

3、至五代时期以中原移民为主,主要分布在岛西北和北部沿海若干州县治所;其后,宋至明清时期规模最大,主要移民来源为闽、粤、桂,经元、明至清达到高峰。海南省因与中原隔海相望,繁盛的中原文化对海南的直接影响直到西汉之后的大批人口迁入时才逐渐显现。在此之前,先秦时代出现的中原交往十分的淡薄。自汉武设郡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政府对海南的统治一直处于松散和不稳定的状态,行政建置或设或废,经常变化,海南仍保持着落后原始的文化状态。而到唐宋时期,中央政权对海南的治理开始稳固。随着大陆汉族人民的迁入,海南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相融洽,海南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已经大规模、深程度地进行,如众所周知的三贬至儋州的苏轼。时

4、至明代,海南文化进入鼎盛时期,清代由于政治、经济,特别是民族的原因,海南科举有所衰落。海南因此而有“海滨邹鲁 ”之称。由于海南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影响,古时海南人民有着具有明显低于特点的文化思想意识,在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中、变化着。这样一片山清水秀却素称“文化沙漠”的土地所形成的独特文化,都在充满历史与时代印迹的神话传说中充分体现。因此,我们选择神话传说这种古老的文化方式为着眼点,开始海南历史文化的探寻之旅。二、海南神话传说的起源与发展(一)原始居民五千多年以前,就有人在海南这个美丽的孤岛上劳动生息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海南岛最早的居民是迁移而来现今称之为黎族的黎民。探究海南神话传说的源头,我们

5、需要追溯到黎族人民的最初文化印迹,那么就让我们从黎民的迁入说起。据海南岛黎族的起源记载,海南原始居民是从我国南方的越族发展而来的,与“百越”中的一支“骆越”有密切关系,文献记载,从春秋战国到公元前三世纪前后,在我国东南和局部沿海地区,广泛地居住着相互间有密切族属关系而又有各种“种姓”的越人。由于分布广阔,部落众多,因而史称“百越”。其中居住在今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以及越南北部的称为“骆越”。又据汉书捐之传记载,西汉时海南岛上的原住居民被称为“骆越之人”。从文物发掘中,黎族聚居区出土的大批新石器时代中晚的文物,与广西、钦州、广东湛江地区发现的原始文化相似,这说明先民在原始社会时期与古代越

6、族有密切关系。再从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方面考察,海南习俗中承继了古越的“断发纹身”和“巢居”(“干栏式”茅屋)以及放寮(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玩耍)等。此外海南先民语言的结构例署特征也与壮、侗大致相同,可见海南先民与古越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二)先民文学的开端聚居海南岛的黎族,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主要依靠自身能力渡过漫长的人类原始社会和迟迟到来的封建社会,因而逐步形成了与其他地区及民族不同的民族个性和独具特色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及文化艺术。长期生活在山清水秀、风光绚丽的深山里的黎族同胞,辛勤劳作,追求着幸福和美好。劳动创造了文化,生活创造了美,爱情在这人杰地灵之中以更美妙的形式展现并保存了下来。尤其在具

7、有浓厚原始特色的人神相恋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将详细印证这一点。文学载体 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信息的传递多以口头形式进行,而神话传说最早的文学性并利于流传的载体我认为是黎族传统的山歌黎歌。黎族山歌的历史与黎族发展中几乎等长,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山区中听见流传了上千年的文化天籁黎歌。黎族民歌,是黎族社会生活及民族心理和黎乡风土人情的艺术反映,作为口头文学,对于一个长期处在经济落后状态,社会发展缓慢而又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自然不是真文学的先河,而是产生于劳动,这种特点愈在古老的黎歌中表现得愈明显、突出。如禽兽谣这首较为古老的咏扬长歌(全诗八十多行)用吟唱的方法介绍鱼虫鸟兽的生活习惯和外貌特征;四季歌中

8、则用十分简单的语言讲述了农时的气象状况和人们的农作活动:如以下一段描述夏至雨季农忙景象的黎歌轰隆雷在东,轰隆雷在西你回家准备姜种,你回家准备种子轰隆雷在上,轰隆雷在下人已犁四边,人已犁八方黎族山歌多为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黎歌大多风格清新朴实,变化较少,与古黎族人民从事的简单劳动及粗犷、朴素的人生有一定关系。除此之外,黎歌中也多有祭祀、驱鬼等活动的内容。黎歌在一段时期内十分的兴盛,传统黎歌的兴盛于黎族社会经济的落后状态是密切相关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马克思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发展成比例的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社会发展的不发达

9、阶段上才是可能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古老的“刀耕火种”,低下的生产力造成了贫困,内外统治势力的压榨给他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为寻找寄托与慰籍,为由对唱山歌。且并非纯粹作为文学样式而创作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斗争、生存的必需品和武器,欢愉身心、社会交际。黎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古深山老林里,过着与世隔绝、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可这阻挡不了他们对幸福对爱情的追求,唯一能抒发激情、联络感情的就是对唱山歌。黎歌的源流主要有三个方面:1在社会现实生活和斗争中产生 2民间传说、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阿当 3汉文化 黎歌中内容的重大来源之一便是神话传说。在黎歌中包含的神话传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压迫剥削 2 爱情 3

10、善与恶 4 社会生产变革 5 季节歌 6唱贤德颂英雄 在这六点当中,含量最丰富最广泛的便是爱情主题,因为对唱山歌是黎族男女传统的谈情说爱的方式。思想起源神话传说中丰富的幻想与黎族的原始字牧信仰有密切的关系,不 少的作品,将自然物、自然力形象化,说明是原始时代自然崇拜的遗迹。例如人类的起源将“雷公”人格化、丹雅公主中的五指山“鬼王”、“水鬼”、“风鬼”等自然物、自然力的形象化,这是人们天真幻想的产物,真实是幻想的依据。这真实与幻想,理想与现实的完善结合,正是黎族神话传说的重要特点。而这种现实的神话正是人们在落后的生产力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畏惧和崇拜的显现,人们通过自发的艺术幻想表达思想感情的创作。这

11、种创作根基于劳动生活,人们把幻想中的神赋予古时劳动英雄的形象。而在原始社会,在没有机械、工具,知识仍十分缺乏时,往往体力上的优势会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更为有利,更为令人尊敬。就如在海南地区广为流传的创世神话大力神中主人公大力神的形象就是高大威猛、力拔山河。传说远古时候,天地相距只有几丈远。天上有5个太阳5个月亮,百姓叫苦连天。有一个大力神,为了拯救百姓,使出本领,把身躯伸高一万丈,把天空拱高一万丈。并做了一只很大的硬弓和利箭,射落了4个太阳和4个月亮,当他射到第5个月亮时,射偏了,只射缺了一小半,人们让他留下最后一个太阳和月亮,后来月亮就有时圆有时缺。大力神拱天射日月后,想到平展的大地怎能没有山川

12、森林。于是他用彩虹做扁担,道路做绳索从海边挑来沙土造山垒岭。他用脚尖踢划群山,凿通了大小无数沟谷,他的汗水淌进去,便成了奔腾的江河。这中间最大的一条就以五指山一直流入南海的昌化江!大力神终于完成造化大业,筋疲力尽了,终于倒了下来。临死前,他深怕天会再倒塌下来,撑开手掌高高举起把天牢牢撑住,这就是今天海南风景名胜中绿野葱葱的五指山。其中大力神的形象也就是人们渴盼拥有的神力英雄,是人的神化,具有人形和人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于改善自身生活,征服自然的思想,而这其中自然也体现族民们知识的缺乏和纯朴的思想。马克思说过“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即在人民的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

13、态”,海南神话也是如此,与希腊神话同样在本质上体现了社会的历史沿革。海南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但只要存在着有思想的人类,随着其发展与变革,人们总会在思想上形成最原始的艺术意识,在生产出的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人们的文化也显现出了最初的萌芽状态,人们通过语言进步的基础,表达并传递着劳动的信息和人们的思想。面对洪水猛兽等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在有限的知识及及物质条件下所真正拥有的,只有无穷的想象,于是各种关于自然灾害和生态现象的神话诞生了。如动物的传说:据说远古以前,大地上的情况和现在不同。那时人是不会死的,老了又慢慢变为年青。地面上的石头也会不断长头,于是石头把耕地都占据了。眼看无法生活

14、,天上的“伟天”黎传说中的万物缔造者发下大水,下了五天五夜的雨把整个地面都淹没了。在洪水发生前选出各种动物雌雄一对,放进瓜壳中,洪水过后,地面湿软,伟大就创造了五个太阳把地面晒干。动物从瓜壳中出来,黄麋跑出来被太阳晒得透不过气,四处乱跑,额头撞在石壁上开了一条痕,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黄麋都有头上的一条白痕;跟着黄牛跑出,被太阳晒得跑到山上去躲避,但是已经晒红了,因此今天的黄牛全身都是红色,而且放牧在山上;后一个跑出来的是水牛,水牛怕热躲到水潭里,潭里的污泥把周身染成黑色,因此今天水牛都是黑色的,喜欢泡在水里;跟着山猪跑出来,山猪怕热钻入泥穴里,把身体弄得脏脏的,因此今天的山猪都长着黑黑的毛;十分

15、难看,最后走出来的是山马,山马最初给太阳把前半截身晒黑了,后来才跑进深山里躲避,因此今天的山马半截身是黑色的。这个传说中所涉及的均是现实自然环境中的实际物质,它反映了海南古时期洪水、暴雨、台风较为常见的气象面貌和太阳辐射能较强、气温较高,气候湿润炎热的特点。也介绍了在古代海南省比较普遍用于农业生产的牲畜和蓄种,以及在农耕人们遇到坚硬石块无法耕锄的山区部分石质漠化困难。这些神话的解释在现实社会中显然不符合自然客观规律。但在先民们的认识中,这样的现象是不能理解的,于是只能把现实中所能看见的中以联想和编造,并以一传十,十传百,在劳动过程中逐渐传播、充实、丰富起来。而对于这个世界存在的问题,人们想象出

16、了一个具有人的性格和思想但是有“无限”能力的“伟天”,也就是创世神话中经常提及的造物主。人们把一切可能想象的能力都赋予了这理想中的造物主,造物主的形象根据自然是现实社会的劳动英雄,这与前面所提到的大力神具有相似之处。曾风靡一时的黑客帝国中也承袭了这样的思想,这样“人造”理论无论是在外国神话或是中国神话中都存在着共通性,只是因为所处历史环境,地理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能力及思想,这都是由人的意志所强加于上的。为什么人们没有把造物主想象成一种动物或是一种虚幻的力量?我认为是因为他们当时还想不到或者根本不想想到。因为先民,他们完全是用自己的视角一步步认识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人类自己的躯体和能力也是一个

17、未知数,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们对自己充满怀疑,而更多的是自信,人们当然希望这万变的一切都是可以由人类操纵的,所以,我想他们宁愿相信一切的福祸和变化都是由一个自己的同类控制而成。不难看出,在大多情况下,造物主都拥有不少人类美好的品德,尤其是在中国,这种神化的高尚和地位的不可及程度更为明显,在西方神话中,神拥有七情六欲和人性缺点,这在中国的神话中是不多见的,即使出现也都是些掌管其一分权的小神,如性情暴戾的水神共工,但最高天神却往往具有所有美德,永远理性而正确。而宙斯却可以多情,任性,具有常人的卑劣之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海南神活传说中,无论最高天神出现在怎样的情境之下,都没有真实的形象,而西方

18、上帝却拥有着自然男子亚当的形象。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传说之所以能保留到今天,是因为不断地在承接并传扬着这种民间文字,而在传递的过程中,必定会存在一定的篡改。为什么神话传说经过这几千年的不断传衍,却没有人敢于赋予这无上的天神一个真实的形象呢?我们清楚,很多除了“伟天”类的神都多多少少具有自己的形象,如神农的牛头,透明腹等等。对于最高的统治者,中国在阶级思想的长期腐蚀下是无法也不敢想象的。现实生活的国王、皇帝尚且无法想及,阶级思想几十年波及的强烈的等级观念使人们对于上层的态度只有卑服与顺从。如此说来,中国神话所具有的这种特点正无疑是人们思想的产物,人们寄希望于神话,更通过神话反映自己的不能在现实中所

19、表达的意念,是一种人们表达抗争的工具。抗争是阶级社会中矛盾的必然形式,但在古中国,传统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更禁锢了人们的行为,长期的奴化意识使现实中的抗争具有难以想象的艰难。在海南人民抗争的历史上,多数以失败告终,但有次起义的失败都孕育着下次更大规模的斗争,以黎族为例,一些古代有识之士亦洞见及此,“黎俗有杀其父祖及乡人者,累世必图报复,历来言黎事者,多忽略此点,总以为杀一警百,便可平乱,而不知欲平其乱而不平其气,杀戮越多,则其不平愈甚,官兵一去,报仇之心,即跃跃欲动而不可遏止(清萧应植对黎自语)。这一点从黎族传说的悲剧性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往往在结尾处用象征性的寄意,使人产生一种乐观的光明

20、的遐想,体现了抗争的意味,结束又力,寄意未来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如杀皇帝传说结尾失败的反抗力量化为“蚂蚁”,其寓意就在于蚂蚁众多团结之意。又如两座石棺中的结尾,天然造就的石棺材埋葬了一对恋人,且坟墓连在一起,这是象征着爱情的不朽,是对殉情的情侣的表彰,所以传说出现的另一大原因便是作为人们抗争的工具和思想支撑,再加上海南移民民族在艰苦历程中所锻炼出的坚强、团结、奋进的品格,造就了海南人神相恋神话传说中的抗争因素和风格。又如在绣脸的传说中女主人公乌娜和男主人公劳可的爱情故事一直伴随着对抗封建皇帝的斗争。神话与传说更是承载着一种民族精神代代传扬,在与统治者不断的斗争中作为重要的思想工具存在。

21、(三)发展的印迹从 “五”字说起神话传说是海南文学的最初形式,在讲究它的起源之后,我们再放眼观察它的发展过程。神话传说是一个时代人们思想的缩影,也是人们寄托传承精神和希望的重要工具,不同的发展阶段,神话彰显不同的特色。从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们在混沌的知识文明中的步步脚印。在上文所引的大力神这个传说中5个太阳、5个月亮中的数字“5”也包含着人们知识程度的反映。这个数字在海南早期传说中是很常见的,如动物传说中下了五日五夜的雨,天上出现了五个太阳五个月亮,形容最远最困难的旅程用的数字也是“5”,如两座石棺中少女经过“五”次困难才见到龙子,“5”这个数字表示,是反映了原始人的借喻计算法。原始人是以

22、可感触的实物为依据计数的。有一些民族还保留着用手指和脚趾的计数法,如爱斯基摩人,他们没有五以上的一切数字的名称,他们用右手指头计数,而当数完和举起全部指头之后就停止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中最初的五个数都带着五个指头的名称,黎族民族文字作品出现“五”这个数字,正是说明黎族的先民在原始时代以一只手的五个手指作为计算数目的单位,而口头作品则保持了这种原始的借喻计算的遗迹。随着发展,传说中的数字也在变化,我们姑且将下面这则传说认为是前一种之后的社会产物。鹿回头是海南风物传说的典型代表,也是一则人神相恋的范例。相传,在古时的五指山,有一位骁勇骠悍的青年猎手,他打猎的本领远近闻名。一天,他追赶一只梅花鹿一路

23、“越过九百九十九座高山,穿过九百九十九丛密林,跨越九百九十九条深河,一直追到长着茂密椰林的海边(据说是今天的榆林港),此时梅花鹿前无去路,就在青年猎手搭箭的一瞬间,只见小花鹿一回头变成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他们两人在在答问中,脉脉深情,原来小鹿是仙女,羡慕人间生活,特来这里与青年猎手相伴定居。他们便立志在南海之滨的椰林里过着耕耘生活,后来人们把这里取名为“鹿回头”,现今已成为海南名胜美景之一。这其中男主人以“越过九百九十九座高山,穿过九百九十九丛密林,跨越九百九十九条深涧”,显然是已经化“五个太阳,五个月亮”时期进步许多,或者说曾经流传于进步的人们之口而形成。这就是传说的演变。口头传承和流传变

24、异 海南神话传说具有口头性、流传变异性,这是它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特征。口头形式传统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性,由于没有文字,传说只能通过口头创作,口头流传。除了使其更为贴近生活之外,也与表演性结合在一起。如海南青年男女的对山歌中所存在的神话传说便是表演性的一部分,并且延续至今。由于神话传说具有口头传承的方式,所以在流传之中必定会有演变,也就是流传变异性。这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流传,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异。由于社会条件的不同,传说的内容常常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这就形成了它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就如在海南黎族神话阿德哥和七仙妹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它与中原董永与七仙女的紧密关系,内容方向异常相近,只是

25、人物姓名和部分背景作了改动,我们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两个故事发生的先后,无论是从何地流传而出,我们都可以看见它的演变。而关于动物的传说中所提到的在洪水灾难中拯救世界源种的葫芦瓜壳与西方神话故事中的诺亚方舟如出一辙。从以上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海南传说的口头性和流传变异的特点。(四)移民之省与文化相融说到神话传说的发展,我们不能不提到外来移民与外来文化。其实,海南岛本是一个纯粹的移民省。100多万年前由于雷州池洼中部发生断陷而形成琼州海峡,海南岛成了四周环海的孤岛,距今一万至三万年的最后一次冰期的海退时期,海平面下隆,海南岛又与雷州半岛暂时连在一起,北部每次沉降和突起,都伴随着大规模的岩浆喷发活动(火山

26、爆发),加上海南岛面积只有3万多平方公里,根本不具备人类起源的客观条件,至今海南岛没有土生土长居民的证据。所以,海南文化从根本上讲就是外来文化。五千多年前,黎族百越中的一支,原是海洋族群,于距今六、七千年前从河姆渡逐渐南迁。迁移的人们带来的是不同的文化。最早的黎族群居洞穴,懂用火,以简陋的打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过着狩猎、捕捞和采集的生活。这宣告了海南岛上的创造意识的出现。这个起源性问题已在篇初有详细介绍。所谓海南的“土著”居民黎族,大体可分为美孚黎、岐黎、孝黎和本地黎。本地黎是最早居民,但它究竟来自哪个具体省份方向,还无资料记载。现居在岛的中部南峰和海南岛中部以北的高山系黎母岭山脉。山脉大体

27、把从其他地方迁来的支系分开。美孚黎多住在本岛的西部及西南部杂居在孝黎居民之间,进到北部的美孚黎,与本地黎直接接触,但所建村落历史不长,所有这些情况,都表明了美孚黎是被孝黎逐渐追赶到北方去了。居住在本岛中部以西前面山地的西斜坡,即限于大岐河流域一带和岛内部的岐黎也同样受到最后登岸的孝 黎的压迫迁移。这四种黎族形成的文化大致一体,其存在的细微差别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淡化。从经多口相传的神话传说中是很难发现这一点的。除了黎族之外,还有疍民,历来都有从大陆迁移至琼者,也有从越南(艾族迁入者)。回族和苗族也从北方而来,在华南和印度支那,与其他的土著种族有着很清楚的区别。唐代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后,海南岛成为波

28、斯阿拉伯人与中国东南沿海海外贸易的必经之路,西域来客便也成了海南岛居民的一部分。它们主要是在对南中国进行海外贸易时,因海盗劫掠和台风假泊而落居海南岛的。这就给海南带来了西域文化,使其融入了西域色彩。中华民族的主干成份汉族的移民,续黎族之后也远迁海南。先秦时期,灵渠开通后,中原汉人进入南越非常方便,此外,朝廷为了加强对南边的统治,曾遣50万中原人戍南越,其中有一部分迁到了海南。海南岛是象郡属地,文献记载,最早迁琼的汉人,多数姓王、符、冯。这打开了汉人迁琼的先例,汉文化作为一种相对先进、成熟的文化体系融入了海南。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武帝在海南沿海东北和西北部,设置琼崖、儋

29、耳二郡,标志着发达的中原封建文化向原始的海南民族文化流动的开始,揭开汉入琼的历史新篇章。唐天宝(742-756年)以前,汉族进入海南岛的移民计有三万四千二百七十二人,主要来源于中原各地,这其中有战乱南迁的农民,有历代革家赴琼的朝命职臣,有戍边驻琼的将官和从征兵勇,也有少量的贬官谪宦和贸易商者和山客。他们率先带来了中原封建文化。这其中,大陆南部的移民者居多,带来的南方文化也影响较为深远。如在南方广为流传的最美的创进神话盘古开天地。“天地原是一片混沌,盘古醒后一斧劈出天与地,砍断了天地的连接,轻物上浮形成天,浊重之物下降沉为土地,盘古在筋疲力尽后轰然倒地,眼睛变成日月,肉骨成为土壤”再看篇头笔者所

30、引入的大力神用躯体顶出万丈高,将天地分开,而天上出现了5个太阳、5个月亮,大力神用弓箭射落了各4个,形成这样一个世界。在大力神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盘古和后羿的影子。这两位汉族神话中典型的天神何故出现在流传于五指山区的黎民口中呢?我想这必定来源于南部内陆的移民文化。传说具有典型的群众性,由于海南本土少数民族没有文字,对神话传说的文字记载出现的很晚,神话的流传多是口口相传,这样移民就担当了两种角色:一是本地神话的承接者,入乡随俗,在海南长期居住的汉族人必定会接触,海南带有浓厚原始色彩的神话,并作为传播链条中的一环,就如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传颂的过程中必会带有个人的理解,有着程度不

31、同的“篡改”,这也是传说版本多样化的原因。二是汉族人作为汉族文化的传播者作用对于海南传说的发展和演变是举足轻重的。大量汉族思想的传入和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全新的生活方式对于仍处在原始状态的琼岛文化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在汉至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生产关系和君主集权政治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汉文化高峰迭起的上升阶段,尤其是盛唐的汉文化对海南影响尤为深远,成为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化通过儒学正规教育更广泛地在海南传播,正是从盛唐开始的,尽管史无详载,但从地方志中可见端倪。据正德琼台志宋代无名氏记曰“琼莞古在荒服之表,历汉及唐,至宣宗(847-859)朝,文化始洽。”其儒学教育也涉及黎族。唐贞观

32、(627-649)末年,吉安(今昌江)县丞王义芸,召集众峒首领,商议教化。唐儒学的传播,对海南汉文化主导地位的确立,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促成了唐宋海南封建文化的初兴。海南并未经过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的思想带有更多的原始色彩,淳朴、天真、善良。然而,随着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了对海南岛的统治之后,封建阶级统治给海南首先带来的是灾难,依然过着命苦男耕女织生活的本土先民和美丽互不相扰的生活从此被打破,许多男子被抓去做了兵勇壮丁,而美丽的女子则被皇帝选去做了秀女。在各种风物传说所描写的海南美景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海南人民对于这片人杰地灵水土的深深热爱和对平静生活的满足感。对

33、于外来“先进”文化,他们在初期更多表现出一种反对和抵抗,在传说中,我们看见了更多的对封建等级的反抗。就如关于海南黎族妇女特殊的纹脸习俗,关于这个习俗的传说有许多种,最为常见的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户受苦人家,生下一个美丽的姑娘叫做乌娜。她不到九个月便失去了父亲,母女相依为命。小乌娜聪明,六岁就会绣花,八岁就会帮母亲种田。她长到十三岁了,长得如天仙般美丽,不少年轻小伙子向她求婚。可她早已看上了邻家的劳可哥哥,劳可家也一样穷苦,家中有年老的父母,已不能劳动,劳可一个上山打柴和狩猎养活一家人。十五岁的劳可长得很剽悍、健壮,一肩能挑五百斤,一拳能打死一只豹,本领有口皆碑。劳可把野兽常送给村

34、上的人家和乌娜家,乌娜也把打下来的粮食帮助劳可家。村里人都夸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但有一年,皇帝挑选美女,乌娜的美丽传到了皇帝耳朵里,皇帝下令,限她在七天之内到皇后那里去,乌娜抱着母亲哭了三天三夜。劳可拿起了箭要和皇帝拼命,村里人也都为他们担心,五天过去了,村里老人说乌娜是我们的,不能让她投入火海,让他们快成婚吧。老人们立即给他们办婚事,可消息让皇帝知道了,连夜派兵丁赶来抢亲。劳可拿弓箭抵抗,最后富不敌众,劳可和乌在村人劝阻下连夜逃走,兵丁紧紧追赶。跑到海边,已无路可退,他们相互拥抱誓死不分离,一起跑向海边悬崖,要双双跳海。正在危急时刻,天昏地暗,忽然狂吹来块浮木,他们赶忙跳下,抓住木头逃脱了官兵

35、的追赶。他们漂到一个孤岛,便是今天的海南岛,他们怕皇帝追来,便搬到山上住下,用草和树枝,盖成船形的房子,表示他们漂流而来安居。但不到一年,皇上的兵丁追来,他们抵抗得十分艰难。乌娜情急之下拔下一根根荆棘棘,把脸刺得花花点点,血流满面,皇帝看后,狂笑着走了。他们从此开辟了新的家园,生儿育女,为了防止再被皇帝抢亲,他在女儿脸上刺上一道道的疤痕,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从这个传说中,我们看到了海南人民对皇权的反抗,而这种反抗是何等的惨烈!实际上,皇帝是不可能亲自下到海南偏僻孤岛上来挑选、抢夺秀女的。但在原始平等思想浓厚的黎族人民眼里,皇帝与普通人一样,只不过拥有更多的兵勇。而皇帝在包括此篇

36、在内的众多反映封建时期的神话传说中都被画得好色、食婪、暴戾,这显然是海南人民对封建思想和制度的剥削的不满和抵抗。这种错解了封建等级制的更具有想象和感情色彩的神话传说描述正反映了人们对于封建阶级的反抗,而对于等级的模糊理解正反映了海南这个偏远的小岛对中原文化的滞后吸收和封建礼教的较中原相比略为较微的影响。这也是海南神话传说地域性的一大特征。宋代,海南汉族移民发展至十万人,移民重心出现了南移倾向,主要来源于湖广和福建等省,特别是明清两代,汉移民大批南迁,移民人口迅速增长,明代达三十万七千四百七十九人,清嘉庆余间(1796-1820年)则发展至一百四十九万一千六百零九人,其成份主要来自闽南和两广,使

37、海南汉事化打下了深刻的岭南风格。海南区域性多方言,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现行海南汉语言极为复杂,大致可分琼州、儋州、客家、临高,海边等六大种类。以琼州为主的海南多方言的出现,反映了海南汉文化中的岭南思维意识和文化特色。但是,海南汉文化的主流仍系中原文化,以宋明理学为其精神核心,这是由于明代海南岛封建文化发展的兴盛而确立起来的,明代海南文运兴盛,才员汇兴,形成一个以宋明理学为其教育内容的遍布全岛的文教网。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文化系统全面成熟的标志,它造就了明代海南岛的一代文化明星,诸如邱治、邢宥、薛运、唐胄 、海瑞、廖纪等,同时,也最终确立了中原文化在海南不可动摇的地位。说到此,我们不能不提到三贬到

38、儋州的苏轼,东坡先生是中原文化传播者的代表人物,虽说不是海南教育学的开创者,但对其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海南人民对苏轼的情感也可以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东坡书院中感受到。海南作为一个移民省,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而海南的历史文化背景也赋予了神话传说这一古老文学形式更多的原始浪漫色彩,从神话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先民们的思想历程。 历来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海南岛果真是思想文化积贫积弱的南海孤岛吗?海南是一个众多文化交汇相融的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祖先在探索中留下的脚印随着岁月的打磨而渐渐迷离,作为后人,我们将是文化的传承者,对于古老而神秘的神话传说,我们怀着无比的敬仰感受先人们远古的呼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工程图纸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