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夜** 文档编号:8532018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心得体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让我感动和回味的莫过于教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她从教育理论和教学治理生动的教学事例中让我更加的体会到良好的师德是立身之本、为师之魂、育人之需,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是一门宏大的学问,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就能融会贯穿的,需要自己的仔细钻研和日积月累,但要成为一名好教师,首先必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具有良好的师德。通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重新修订的意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新的内容和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解读三个板块内容的讲解,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让我不由得就会和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展比照,以此为鉴,对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有

2、很大的帮忙。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每一条内容都包括了太多的内涵,很值得我位每位教师去细细品尝。 在教师的讲座中她最终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只要是教育一线的教师尤其我们班主任我想都会认同,而且始终朝这方面努力去做,尽管孩子状况不同,但要信任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当是毫无保存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抱负、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最信任、最敬重、最亲近的人。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

3、让我更深刻领悟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怀学生,在学习上帮忙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细心,擅长捕获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期盼每一个学生获得胜利。我经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忙的学生身上。以公平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气,它比任何高超理论的说教都有效。把这种情怀融入平实的生活,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胜利,用坦诚的相待诠释幸福的内涵。 师德

4、师风报告心得体会3篇-师德师风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教师,在不同场合常常会听到一些比拟“醒耳”的词语,如师德、标准什么的,有时别人还会开玩笑说:“别误人子弟啊!”这把我们教师想成什么了 近阶段,通过学习师德生规,什么是师德呢?我的理解是:师德是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道德修养,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以前的老领导在报告中说过:“师德是师风形成的根底,师风就是师德培育和成长的环境。就一所学校而言,师德师风打算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打算着学校的人文风格和精神风貌,是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社会的兴衰在教育,教育的成败在于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

5、,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糊涂地看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就要预备着像蜡烛一样燃烧掉自己。我们,作为今日的教师,职责是塑造培育具有高尚人格,有责任感有先进意识的有很强的生存力量、竞争力量和进展力量的中国一代新人,理应教师自己首先是一个有高尚道德,良好修养并能跟上时代步伐的社会人。 所以为人师者我认为应当: 一、坚决的职业信念,立志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 坚决的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底,是教师积极性和制造性的源泉。教师只有树立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坚决信念,才能真正喜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坚决信念的树立,有一个逐步确立,不断加深和稳固的过程。每个教师从它预备当教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头了对教师职业的熟悉。

6、此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实际投入到教育工作实践中去,经过实践熬炼和体验,承受各种挫折,吸取教训之后,不断加深熟悉,提高思想觉悟,加深情感体验,经过种种思想的冲突和斗争,最终建立起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坚决信念。 “教师”一词包涵了庄重、严厉、亲切、和气、刚正、严峻多重角色的扮演者,于是,在教学中我努力学习,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奋勉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熟悉和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深刻熟悉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全身心投入到提高儿童教育工作中,激活他们的欲望;克制困难,战胜挫折,不断增加自己的承受力。从学习,自我修养和亲身体验中,争取成就,体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艰辛的事业,而

7、是布满了无限乐趣和幸福的事业,决心为其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二、用师爱唤醒学生的心灵。 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的喜爱、敬重、理解和期盼,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当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育的美德。我国近代大教育家孔子主见对学生施于“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犹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我认为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

8、表,为学生树立典范。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的最根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进一步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榜样品德作典范,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区分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受塑造人的心灵的特别规律所打算。 我国宏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出色典范。他提倡“教师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作为我们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教师

9、的行为表现方面。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标准做起,到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但凡教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但凡制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我国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所以,教师肯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来影响教育孩子。其次要从自己的外部表现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思想境地、道德情操、文化修养诸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即“诚恳”,“正直。”也就是孔子所说“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育出诚恳、正直

10、、富有正义感的学生。最终,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特殊要在教师义务方面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楷模。坚决反对两重人格。 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品质之一。它是教师职业品质之区分于其它职业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教育培育人的工作具有它的特别规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育人的规律,对教师工作提出的必定要求。它不仅是教师必备的珍贵品质,而且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不断更换,要不断面临新对象,为了适应新的对象,需要我们不断作调查了解,区分对待。再者,时代的学问是不断更新的,学生的求知欲也在不断进展。特殊是在世界新技术

11、革命蓬勃进展时期,消失了所谓的“学问激增”的现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满意学生不断进展的求知渴求,我们必需不断学习,吸取新学问的养分。在教育工作中,要求不满意于现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好学上进,勤于进取,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需要有常流水,这样才能不愧为教师。并且,教育学生是一个长期的点滴积存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实现的,其间还会消失各种曲折和反复。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具有执着的精神,怀着对学生一片热诚,以巨大的急躁,坚韧的毅力,对自己的学生孜孜不倦,循循善诱,深刻领悟“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但是现在的教师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存在着做到了“

12、学而不厌”,不肯定做到“诲人不倦”。常常卑视潜能生、辱骂潜能生,对潜能生缺乏急躁。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做到“学而不厌”,而且还要做到“诲人不倦”,具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喜爱学生,甘为学生任劳任怨,用自己把握的教育艺术,将自己的学问、思想和力量传递给学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问财宝。 五、具有文明的仪表风度。 所谓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指教师在教育的职业活动中,通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步态手势,面部表情、服饰仪容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和特征。它是教师个人的内在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外部反映。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中,教师的仪表风度是人民教师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在学校生

13、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工作中有一句出名的格言,“即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我认为,教师的仪表风度,包括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德国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善的偶像。”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年幼的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崇敬心理。他们天真稚嫩,奇怪心强,喜爱仿照自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致于服饰装扮,发型式样等。学生从种种仿照教师的活动中,不知不觉承受有关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对我们教师来说,即使是生活细节也决不能无视,应时时到处,在一切方面都检点自己,做学生的表率。 愿我们的教师

14、都能崇尚师道,敬重师风,敬重自己,对社会负责,做到人人都能仁他人之仁,信他人之信,义他人之义,促使民主播扬,科学昌明,人文之光。 师德师风报告心得体会3篇-师德师风心得体会3 为提高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的的熟悉,树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担当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校组织了全体教师一起学习了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活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爱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等等。通过此次学习,让我们较为精确地理解了各项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明确了自己作为教育工的权利和义务,转变了“教师不学教师法,难免迷途象牙塔,受害不知为哪般,困扰不

15、知错在哪”的现状,有利于我们增进守法护法的意识,树立依法维权的观念,自觉落实依法治教的行为。不少教师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肯定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依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享有“教育教学、学术活动、治理学生、获得劳动酬劳、民主治理、进修培训”等权利,并自觉履行“遵纪守法、履行聘约、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制止侵害、自我提高”等义务。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熟悉,更是清晰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效劳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由于,每个人都享有肯定的权利,“公平”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

16、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熟悉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不仅帮忙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肯定的义务。在学习了未成年人爱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标准。在工作中,严格标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效劳,让学生满足,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挖苦,挖苦,不威逼、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到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挖苦挖苦,要急躁教育。敬重

17、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洁的学问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学问的容器,而是自主学问的习得者。面对学问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需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把教师学问的贮存和传授给学生的学问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学问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专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专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当有创新精神。年年

18、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敬重每个学生的共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和未成年护法来标准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学问的同时,还要爱护学生的身心安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进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

19、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安康成长。 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许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意学生的智育进展,无视了学生人格培育,没有留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立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外表的详细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治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