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物体》.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8528613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5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熟悉物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熟悉物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熟悉物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熟悉物体》.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熟悉物体 熟悉物体(精选14篇) 熟悉物体 篇1 东方红学校 娄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班级上册p32-33熟悉物体。 教材分析: “熟悉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校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熟悉物体”所熟悉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洁物体的外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同学“看一看“、 “分一分”、“玩一玩 ”、“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外形,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使同学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学在这部分内容之前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外形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所以对这部分学问的学习不会太困难

2、,但是对于一班级的同学要建立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教学目标: 1、 学问与技能:能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他们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同学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受对熟识实物的 分类、观看、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熟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同学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加孩子的参加意识及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外形的物体,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并正确推断。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

3、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中,依据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习内容,创设同学喜爱的情境,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同学对所学学问进行感知和体验。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同学主动学习、乐观思维、探求学问的内在动力。上课伊始,创设同学宠爱的才智老人送给同学们装满礼物的神奇的百宝箱的情境,激发同学学习学问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着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同学操作感知、汇报沟通。活动中让同学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加,充分调动了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和乐观性。 整个课堂教学实行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加同学的参加意识,培育同学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具预备

4、: 1、预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2、多媒体课件 3、大小不一的物体模型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这节来了一位新伴侣,想知道他是谁吗?(ppt示才智老人)才智老人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看看吗? (2)flishi 播放带子里的礼物;各种外形的实物(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拄)让同学说一说,都有什么礼物。 (3)你能把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一分吗?同学观看并分。 这节课我们就来熟悉这些物体。 (二)观看、探究熟悉物体 1、揭示概念,形成表象。用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外形的实物中抽象出图象的过程,让同学知道这个图形就是“长方体”; 再用同样的方

5、法熟悉“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板书名称并粘贴这集中物体的图,反复让同学熟识物体名称。利用课件的优势将立体转化空间图,水到渠成,自然明白。 2、动手操作,分一分。让同学将学具袋中的物体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一分,在与同桌沟通,在全班汇报。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同学初步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3、摸一摸,感知特征。同学动手摸这几种物体,把自己的感受和发觉在小组内沟通。然后汇报。集体沟通。让同学经受了整个验证过程,这样使孩子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了解一种科学讨论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4、嬉戏,猜一猜。老师预备各种物体的袋子,让一名同学闭眼摸出指

6、令的物体。在同桌利用学具袋相互猜一猜。比仅可以激发同学学习爱好,也可以进一步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让同学在玩中巩固学问。 5、课中休息2分 6、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设计这样的活动,既丰富孩子对物体的感性熟悉,同时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学问。既突破了学科的局限性,又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教材整合观。 7、找一找,连一连。ppt出示一些实物和这4中几何体的图形,实物与所对应的立体图形相连。既巩固了新知,又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8、数一数,填一填。ppt出示四种几何体组装的机器人,数出四种几何体各有多少个,并填一填

7、。数一数的活动既体现了学问的敏捷性,又培育了同学观看力量,同时也让同学感知到数学具有制造的魅力,使同学感到数学无处不在。 9、看谁做得精彩,作业:回家与家长利用这4种几何体体搭建你喜爱的物体。目的是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和奇怪心,培育他们想象力量,制造力量,动手操作力量。 (四)总结反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纳了直观演示法,将这节课所学的几种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展现到黑板上,简洁明白,让人一目了然。 熟悉物体 篇2 的“活动课”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能乐观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培育同学对四周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奇怪心和求知欲,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

8、密联系。 2.培育主动探究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程序: 活动一: 创设情景,.促思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着什么吗? 生:想。 师:这里面装着各种外形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嬉戏(指一名生上台),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物体,说出外形,假如说对了,同学们就用掌声表示,好不好? (生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同学踊跃举手。师再多指几名生到讲台前摸物体都完成得很好,很自然。) 师:今日,我们上一节的活动课。 【设计意图: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形式引入,激发同学奇怪心的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活动二: 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师:你们真棒,能够摸出物体,并精确说出了它们的外形。假

9、如告知你们物体的外形,让你们摸一摸,你能从这么多的物体中摸出来吗? 生:(齐答):能。 师:谁情愿和老师做这个嬉戏? (指一生上台,闭上眼睛,师说外形,生摸物体。) 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共同做这个嬉戏,好吗? 生(齐答):好。 (全班同学拿出学具,共同做摸物的嬉戏。) 【设计意图:通过嬉戏的形式在众多物体中识别出这四类物体,加深对它们的熟悉,让全体同学都参加到活动中来,同时进展了同学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师:同学们真能干,摸得这么准。那你们想一想在生活当中有什么物品的外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 (同学汇报) 生1:冰箱是长方体,书也是长方体。 生2:足球

10、是球。 生3:我家的药盒是正方体。 生4:铅笔上面的橡皮是圆柱。 生5:铅笔也是圆柱。(举了一根削了的铅笔。) 生4(反对):不对,你那根铅笔不是圆柱,它上面是尖尖的。 师:你能把它变成圆柱吗? 生4:把上面尖尖的砍平。(做了一个砍的动作。) 生6:电视机是长方体。 生7(反对):错,电视机后面是鼓鼓的,不是平平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同学说一说生活中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外形,让同学把所学学问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育同学的数学意识,亲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四: 搭拼学具,拓展创新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四个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便利,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请同学

11、们用这些物体,搭一件最喜爱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 (同学动手搭学具) 师:谁情愿把你们最有创意的作品展现给大家? (允许同学下位观赏) 生汇报:有搭大酒店、火箭、电脑、大炮、滑滑梯、天安门、火车、足球场、高楼、公园、战斗机、坦克、动物园等等。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亲自去尝试、去实践、去体验,培育了同学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加深了对这几种外形物体的熟悉。】 案例反思: 本节课以多种形式的嬉戏活动,给同学创设一种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猜猜看袋子里有什么这一好玩的情境动身,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使同学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同学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老师的指

12、导下,同学们参加着猜想、思索、表达等数学活动。同学通过观看、触摸、比较,主动探究出这四种物体之间的区分,从而加强对这四种物体的熟悉。 活动二让同学动手摸一摸,并和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和发觉与同桌同学沟通。在这里赐予同学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激发了同学的爱好,使他们能乐观、主动、大胆地探究学问,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不仅每个同学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意,而且同学在探究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圆形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同学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沟通,最终让每一位同学都获得胜利的喜悦。 活动三让同学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查找数学、发觉数学,将今日学到的学问用到生

13、活中去,体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末尾产生了两个同学争辩不休的问题。如削尖的铅笔是不是圆柱,电视机是不是长方体等问题,把课堂推上一个.,同学在大胆质疑,相互争辩中,不仅加深对这四类物体特征的熟悉,还培育了同学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以及同学敢想敢说敢质疑的力量。 活动四让同学搭拼学具,目的是再次扭转同学的留意力,由于此时同学的精神已开头处于一种疲惫,即将要分散转移的时刻,针对低班级同学的好动特点,把同学的留意力再次收拢,让同学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搭一件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参加爱好,而且学会在参加过程中运用学问、内化学问。在这一环节中,允许同学下位去欣赏,给同学的相互学习供应了

14、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现和评价,让同学学会自我观赏和相互观赏,有利于同学自信念的培育。 熟悉物体 篇3 (活动课)课堂实录及评析 教学内容: “新世纪”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班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袋,你们想知道这里面装的毕竟是什么吗? 生:想。 师:现在就请几位同学为大家揭开谜底。(请4名同学上讲台) 师:请你们在袋里任凭摸出一个物体,并说出它是什么外形的?假如说对的话,同学们就为他鼓掌。 (4位同学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外形的物体,同时老师在黑板上贴出它们的立体图。) 师:今日,我们上一节的活动课。(板书:)

15、评:由同学喜闻乐见的形式自然引入,激发了同学的奇怪心,既复习了旧知,又为进一步作了较好的铺垫) 二、动手摸物,加深熟悉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摸出物体后,并精确说出了它们的外形。假如告知你物体的外形,让你摸,你能从这么多物体中摸出来吗? 生(齐答):能。 师:谁情愿和老师做这个嬉戏? (一名同学上来后,闭上眼睛,老师说外形,同学摸物体。其他同学抢着举手,都想做这个嬉戏) 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共同做这个嬉戏,好不好? 生(齐答):好。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预备的学具,共同做“摸物”的嬉戏)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同桌表现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他摸得很好,一下子就摸对了。 生2:我的同桌表现得也不错,

16、每次都摸得很准。 生3:虽然他摸得慢了一些,但最终还是摸出来了。 评:在同学初步熟悉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摸物嬉戏”,让全体同学都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做嬉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同学乐观性很高,同时也进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时间,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的小手真厉害,摸得这么准。现在,老师还想看看同学们的眼睛是不是也很敏锐?(出示94页图) 师: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外形? 生1:笔筒是圆柱。 生2:地球仪、足球是球。 生3:冰箱、书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 生4:电视是长方体。 生5(反对):电视不是长方体,它后面是鼓的,不是平平的。 师:看来同学

17、们真擅长观看,还有吗? 生1:铅笔是圆柱。 (图上的笔是削出尖的) 生2(反对):图上的铅笔不是圆柱,它的上面尖尖的,不平。 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圆柱呢? 生:把上面削平。(并做了一个“砍”的姿态) 师:除了图中的,在我们生活四周,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外形? 生1:我的橡皮是圆柱。 生2:我的玻璃球是球。 生3:我家的药盒是正方体,饮料筒是圆柱体。 生4:葡萄是球。 生5(反对):圆葡萄是球,长葡萄不是球。 评: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同学找一找图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已经熟悉,说一说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物体的外形,让同学把所学学问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同学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18、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四、拼搭玩具,进展思维 师:大家这么聪慧,机器狗也来向你们学习了。(出示机器狗)看到它,你想说什么? 生1:你好,机器狗! 生2:你是由什么做成的? 生3:这个机器狗是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做成的。 师:那么,这几种不同外形的物体各有几个?请同学们数一数。 生4:长方体有5个,正方体有2个,圆柱有2个,球有2个。 师:你真细心。谁能依据数出的结果,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说出算式? 生1:长方体比正方体多几个?523 生2:圆柱比长方体少几个?523 生3:正方体和球一共有几个?224 生4:再添上几个正方体,就和长方体的个数同样多?523 生5: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一

19、共有多少个?5+2+2+211 评:有意识地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观看力量,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得到提高。 师:看来把这这种外形的物体拼起来,还可以做成好玩的玩具,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 生(齐说):想。 师:下面请四人一组共同合作,用学具拼搭一件你们最喜爱的玩具。哪个小组合作得好,搭的玩具与众不同,老师就把这个机器狗送给他们小组。 (同学先商议做什么,然后开头做。老师对合作意识弱、动手力量差的同学进行辅导) 师:哪个小组情愿把你们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并说一说各用了几个不同外形的物体? 生1:我们小组搭的是汽车,有2个长方体、2个圆柱。 生2:我们搭的是坦克,有2个长方体

20、、1个正方体、3个圆柱。 生3:我们组搭的是一个.,有2个长方体、一个圆柱。 评:这样组织教学,体现了同学间的合作与沟通、探究与创新,还有效地培育了同学的想象力和制造力,进展了同学的空间观念。 师:谁来评一评哪个组搭得好,为什么? 生1:我认为,第5小组的最好,由于他们仿照老师搭的机器狗很像。 生2(反对):他们小组搭得的确不错,但是,他们是跟老师学的,不是通过小组合作想出来的。 师:我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假如第5小组能够依据你们的想象,搭出一件与老师不同的玩具,是不是更好一些?老师信任你们能够做到。 师:你们认为,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的玩具与众不同? 生:我觉得第2小组搭的坦克与众不同,而

21、且,他们小组的同学合作得特殊好。 师:大家同意吗? 生(异口同声):同意。 师:那我就把老师亲自制作的这个机器狗送给第2小组,请同学们为他们热闹鼓掌! 评:师生间情感的沟通自然、融洽,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培育了同学良好的思索习惯和制造力。 五、动手捏物,亲自实践 师:看来,小伴侣们对这4种不同外形的物体都已经很熟识了,谁来说一说你最喜爱它们中间的哪一个? (同学纷纷说出自己喜爱的各种外形的物体) 师:下面,就请大家用橡皮泥捏一个你最喜爱的一种外形。 (放音乐,节奏稍快,同学动手捏。音乐停,同学纷纷展现自己的作品) 师:你们认为哪个同学捏得最好? (同学众说纷纭) 师:我认为这个圆柱捏得最好。

22、生1(告状):他是用模子扣成的。 师:他能够借助工具来做这个物体,是个聪慧的孩子。 生2(质疑):老师,我没捏。由于我的橡皮泥本身就是圆柱形的,可不行以? 师:可以。你很擅长发觉,不过,假如是你自己做的,那将会更好玩。 评:让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去体验,老师留意关注同学的情感,对同学间的评价赐予恰当地点拨,培育了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加深了对这几种外形物体的熟悉。 总评:本节课较好地体现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集学问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同学的主体性。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特殊强调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老师支配了很多活动,引导同学乐观参加,使同学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

23、加深对这几种形体的熟悉,进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整节课洋溢着开心的学习氛围,同学不仅获得了学问,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爱好。 熟悉物体 篇4 教案 一、从实物入手,初步。 1、介绍物体。 (1)个别介绍物体。 “小伴侣,你们在课前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外形的物体,今日,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情愿选一个你最喜爱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外形是怎么样的?” (同学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外形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

24、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伴侣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伴侣听听。” (同学活动,同桌介绍。) 2、分类。 “刚才通过小伴侣的介绍,我们发觉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外形。老师从小伴侣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出示各种外形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依据刚才观看物体的方法,给“外形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同学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3、出示名称。 “每类外形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

25、: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伴侣通过观看,发觉这四类外形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4名同学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外形。” 二、举例观赏。 “请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四周,还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桌小伴侣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近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外形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外形的物体随处可见,用

26、处可大了。” (课件观赏) 初步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 通过生活举例,进一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三、实践操作,深化感知。 1、滚一滚 “小伴侣,我们已经熟悉了这四位好伴侣,让我们和这四位好伴侣一起玩嬉戏,好吗?” “请你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在桌上滚一滚,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把你的发觉说给同桌小伴侣先听听。” “谁情愿大声地说给大家听?”(反馈) 生1:我发觉圆柱、球能滚,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 “这是为什么?” 生2:由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而且有尖尖角,所以不能滚,只能推着移动,圆柱、球的面是弯弯的(曲的),所以能滚。 生3:我发觉圆柱和球滚得不一样,圆柱

27、不能转弯,只能朝一个方向滚;球能四周八方滚。 “这又是什么缘由呢?” 生4:由于圆柱另外两个面是平的,不能滚,只有一个面是弯的,所以只能朝一个方向滚;而球整一个面都是圆的,弯的,所以能朝四周八方滚动。 2、搭一搭 刚才我们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滚了滚,你还想怎样来玩一玩这四位好伴侣?”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搭得高?”(活动反馈)生:我搭了3层,我搭了5层(相互观赏) “刚才在搭的时候,小伴侣为什么不把球搭在中间,而选择长方体、正方体呢?” 生1:由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能搭,而球的面是圆的(曲的),所以搭不住。 生2:球假如切一下,也会有平的面,就能搭了,可以搭在顶上,如圆圆的屋顶。

28、 生3:圆柱有两个平的面,也能搭在中间。 四、嬉戏 按要求摸物:“你能把我找出来吗?”(四人小组) 五、总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 后 记 本课时内容是,同学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头接触各种外形的物体,因此他们对物体的熟悉有肯定的阅历。课初让同学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外形,一方面可以了解同学已有的认知阅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身边熟识的物体中,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同时在介绍物体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并且学会观看物体,的方法。 课中多处支配了实践活动,如滚一滚、搭一搭、摸一摸等嬉戏的形式,同学爱好深厚,在嬉戏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做到了玩中学。 从生

29、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举例、观赏中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如依据圆柱的特点想到压路机、车轮,由长方体、正方体平平的面想到造房子砌的砖等等。 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同学都乐观参加,争做学习的仆人,在多种活动中培育同学合作与沟通的意识。 在课堂中如何为同学创设更大的活动与思索的空间,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上体现出更为有效、有价值的学习,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是值得连续探究的问题。 熟悉物体 篇5 浅谈如何让同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教学与反思 世界闻名数学家和训练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实现再制造,也就是由同学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觉或制造出来。依据这个指

30、导思想,我认为数学教学关注学问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同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关注同学“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本人就以人教版试验教科书第一册为例,谈谈怎样充分让同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程序和设计意图 活动一:揭示概念,初步感知 1、摆一摆: 每4个同学为一小组,每一小组放置许多的由同学收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如:魔方、易拉罐、牙膏盒、小皮球等大的、小的不同颜色的都有)。 师:小伴侣今日老师要让大家产一回小小设计师,请你选择桌子上自己喜爱的实物拼摆出一个图形,拼好之后小组内相互说说,你摆的是什么? 同学兴致深厚地拼摆,摆后相互沟通。 生1:我摆了一张凳子。

31、生2:我拼了一辆轿车。 生3:我拼了一个机器人。 生4:我搭了架滑滑梯。 (设计意图:这一内容,我们一般常采纳先展现一下同学们收集的实物,按外形进行分一分,从分一分着手绽开教学。我认为同学直观感知薄弱,在得出“长方体”等名称之前,同学的活动仅仅是分一分实物,总感觉同学印象不够深刻。儿童熟悉某一事物,须从大量感性的详细材料中,经过感知,逐步抽象,进行熟悉事物的本质。因而在给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之前,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去摆、去拼让同学充分经受感知这些外形的实物的过程,即与之“耍熟”再进行下一环节教学。) 2、议一议: 师随便指着一名同学“作品”中的长方体问:“象这个物体的外形,

32、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你能给取个名字吗?” 生1:方形 生2:长形 生3:长方体 生4:长长方方体 生5:面体 生6:长方形 生7:长方块 师:大家的名字起得都很有特色,但为了沟通和需要,人们都公认把这种外形叫长方体(板书长方体)。 接着依次手拿正方体、球、圆柱并板书名称。 (设计意图:让同学自己给某一物体取名字,激起同学探究的欲望,同时他们会觉得好玩,尽管他们的名字有些让你“瞧不起”,但究竟是孩子自己取的,他们也动过脑,是他们的制造)。 活动二,引导探究,了解特征 1、摸一摸 师:请大家把刚才起了名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你会有什么感觉,并把你的感觉跟小组同学

33、说一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知老师和小伙伴们,你发觉了什么? 生1:我发觉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 生2:有6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 生3:我看到圆柱是直直的,摸起来光光的。 生4: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圆的。 生5:球是圆溜溜的。 生6: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也有6个面。 生7: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生8:球摸起来也光光的。 生9:长方体的这两个面一样大(生指着相对的面)。 老师逐一确定同学的发言。 (设计意图:在同学初步感知了各种外形的实物后,再通过自身实践,由也许到细致辨认,由整体到详细的逐步感知特征,建立初步空间观念。使同学感受到在玩中探究数学学问的过程)。 2、认一认 让同学从自

34、己桌面的实物中,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给大家看。 同学相互玩,一个拿实物,另一个说出名称。 (设计意图:使同学收集到的实物充分发挥作用,并借此说明每种形体有大的、小的、红的、白的,还有其他颜色的,有竖放着,有平放着等,排解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同时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形成表象 从实物抽象出图形 师:我们通过拼、摸、认、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样子。那么,它们的图形又是怎样的呢?通过电脑,抽象出四种图形。 记忆想象 a、出示四种物体的直观图和其他图形由同学辨认。 b、闭上眼睛,想这四种形体是什么样的。 4、说一说: 师:今日我们一起熟悉了物体(板书课题)它们的外形是长

35、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实,像我们今日学习的四种外形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东西的外形和我们今日学习的四种外形相同呢? 生1:我们坐的教室是长方体。 生2:数学书是长方体的。 生3:我家冰箱是长方体。 生4:铅笔是圆柱(生举起削了的铅笔)。 生5(反对):不对,你那根铅笔不是圆柱,它上面是尖尖的。 师:你能把它变成圆柱吗? 生5:把上面尖尖的砍掉。 生6:篮球是球。 生7:爸爸抽的香烟是圆柱。 生8:我家电视是长方体。 生9(反对):电视机后面鼓鼓的,不是长方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同学说一说生活中的实例,让同学把所学学问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育同学的数学意识,亲密数学与生活的

36、联系)。 活动三: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嬉戏“看谁摸得准” 老师说物体外形,同学摸。 每小组中一人说物体外形,另外两名同学按要求摸,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搭一搭、数一数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四个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请小伴侣再当一次小小设计师,搭一件最喜爱的东西,并向伙伴介绍一下你搭了什么,用了哪些形体模型?各用了几个? (同学动手搭学具后沟通)。 师:在搭的时候,你发觉了什么? 生1:我发觉不能把球放在最下面,它会滚走的。 生2:圆柱形的东西也不能放在下面。 生3:圆柱可以放在下面,不过要竖着放,不能横着放。 生4:我把正方

37、体、长方体搭在下面很稳,上面都不会倒。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所以象我们造房子用的材料通常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这样才稳固。 (设计意图:同学在玩中观看、操作,体验不同外形物体的不同特征,有效地巩固同学已经建立的空间观念。同时,让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亲自去尝试、去实践、去体验,培育了同学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加深了对几种外形特征的熟悉,更让同学体会到“玩数学”的乐趣)。 活动四:归纳总结,同学质疑 师:通过今日的活动,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仿照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案例中就能很好地体

38、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注意动手实践,让同学在“玩”中学数学。 1、 动手实践,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爱好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同学学习乐观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依据同学“奇怪、好动”心理,在课前就为同学预备了充分的活动材料,每个小组一堆实物(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魔方、小木块等)。一开头上课就让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选择自己喜爱的实物拼摆一个图形并向小伙伴们展现自己的作品。当同学一听由自己自由拼摆,一个个兴致深厚,学习的爱好油然而生。同时,在拼摆中已不知不觉地感知了这些实物的外形,并为后继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通过动手

39、实践来猎取学问。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学校生来说,“听过了就遗忘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学内容。因而在本案例中一系列的学问点几乎都通过同学的动手实践来获得。如:先让同学自由拼摆实物,在拼摆中感知形体,在感知之后相互议一议给它们取个名字。在活动二摸一摸环节中,让同学把刚才起了名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会有什么感觉,并把你的感觉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在这里同学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圆柱有两个面,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大小一样;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正方体也有六个面;球摸起来光光的等等。这样不仅每个

40、同学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意,而且同学在实践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体的特征。再通过认一认实物、想一想直观图形、说一说生活中的实例、看谁摸得准等系列活动来加深对形体特征的熟悉。在这里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使他们能乐观、主动、大胆地探究学问,做到敢想、敢说、敢争辩。充分调动了同学的全员参加和全身心投入,让同学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熟悉,体会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详细化。 3、通过动手实践来进展同学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宏大培育者,又是才智的制造者”。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本案例在课始与课后都要求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用长方体、正方体、

41、球、圆柱 搭一件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同学的思维启动了,想象飞了起来,各种美丽的图案在同学的指尖下诞生了。 二、注意自主探究,让同学自己解决问题 1、拓展时空,供应自主探究的机会 同学的探究必需有肯定时间的保证。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都给了同学充分的用眼睛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耳听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同学就有时间去思索、去操作去沟通,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时效性。如在活动一中让同学拼摆图形时,尽量让同学“玩”尽兴,在玩中让同学充分经受感知这些外形实物的过程。在玩累了之后让他们的口“表演”。给足时间让他们相互说摆了什么,待同学说得差不多,手也动了,口也动了之后,再在此基础上让同学用脑子去想这形体叫什么?又

42、如在要求同学通过自己摸一摸,看一看去得出特征时,放手让同学自由探究,这样为同学制造了最大限度的活动空间,使同学尽情地表现、进展自己,使每位同学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熟悉理解了四种形体的特征。 2、让同学去体验探究的过程 学习任何学问的最佳途径是由同学自己去发觉。由于这种发觉理解最深,也最简单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在本节课中,尽量让同学跟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如在活动二议一议中,老师随便指着一名同学手中“作品”的一个部件问:“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这时同学的探究欲望被激起,老师就趁热打铁:“你们想给它取名字吗?”让孩子自己给某一物体取名字,他们会觉得好玩。尽管他们可能取一些让你忍俊不禁的名字或是让你捧腹大笑的,但究竟是自己取的,他们也动过脑,是他们的制造。又如在最终有目的的搭一搭中,问:“你在搭时发觉了什么?”由同学自己通过详细的拼摆探究出球不能搭在最低层,圆柱不能横着放。这样将学到的学问应用到生活中。在要求同学举例生活中的实物时产生两个争辩的问题“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