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文质论》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8524977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质彬彬]《文质论》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质彬彬]《文质论》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质彬彬]《文质论》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质彬彬]《文质论》阅读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质彬彬文质论阅读答案 文质论阅读答案 文质论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经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肯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进展等,因此精确理解它们的含义非常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叉或者颜色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如同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实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学问一类外在

2、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犹如“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犹如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亲密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3、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状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总之,古代文论中常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判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进展规律的熟悉。 (摘编自王运熙中

4、国文学批判史上的文质论) 8依据原文,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和“质”从一开头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其中“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 含有质朴、朴实之意。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 必需精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C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 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D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相互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 是指外在的表现。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

5、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 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 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 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 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韩非子难言指出,假如分别采纳“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 的。这是“文”、“质”涉及.生活的一个例子。 B从古代文论来看,假如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 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C“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 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D当古代批判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 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参考答案:中学校作文答案网整理 1.C 2.B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