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元顺字子和》阅读答案及译文.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8524655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顺帝]《元顺字子和》阅读答案及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元顺帝]《元顺字子和》阅读答案及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顺帝]《元顺字子和》阅读答案及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顺帝]《元顺字子和》阅读答案及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元顺帝元顺,字子和阅读答案及译文 元顺,字子和阅读答案及译文 文言文阅读(19分) 元顺,字子和。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书王羲之学校篇数千言,昼夜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丰奇之,白澄曰:“丰十五从师,迄于白首,耳目所经,未见此比。”十六,通杜氏春秋,恒集门生,争论同异。于时四方无事,豪贵子弟,率以朋游为乐,而顺下帷读书,笃志爱古。起家为给事中。以父忧去职,哭泣呕血,身自负土,时年二十五,便有白发,免丧抽去,不复更生。 寻除给事黄门侍郎。时领军元叉威势尤盛,凡有迁授,莫不造门谢谒。顺拜表而已,曾不诣叉。至于朝论得失,顺常鲠言正议,曾不阿旨,由此见惮。就德兴反于营州,使尚书卢同往讨之,大败而返。属

2、侍中穆绍与顺侍坐,因论同之罪。同先有近宅借绍,绍颇欲为言。顺勃然曰:“卢同终将无罪!”太后曰:“何得如侍中之言?”顺曰:“同有好宅与要势侍中,岂虑罪也?”绍惭,不敢复言。灵太后颇事妆饰,数出游幸。顺面诤曰:“礼,妇人夫丧,自称未亡人,首去珠玉,衣不被彩。陛下母临天下,过甚修饰,何以示后世?”灵太后惭而不出。还入宫,责顺曰:“千里相征,岂欲众中见辱也!”顺曰:“陛下盛服炫容,不畏天下所笑,何耻臣之一言乎?” 后除征南将军,转兼左仆射。尔朱荣之奉庄帝,召百官悉至河阴。素闻顺数谏诤,惜其亮直,谓朱瑞曰:“可语元仆射,但在省,不须来。”顺不达其旨,闻害衣冠,遂便出走,为陵户鲜于康奴所害。家徒四壁,无物

3、敛尸。门下通事令史王才达裂裳覆之。庄帝还宫,遣黄门侍郎山伟巡喻京邑。伟临顺丧,悲恸无已。既还,庄帝怪而问曰:“黄门何为声散?”伟以状对。庄帝敕侍中元祉曰:“宗室丧亡非一,不行周赡。元仆射清苦之节,死乃益彰,特赠绢百匹,余不得例。” (节选自魏书元顺传) 【注】衣冠:借指士大夫,官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耳目所经,未见此比比:类,辈 B凡有迁授,莫不造门谢谒造:至,到 C属侍中穆绍与顺侍坐属:恰好 D门下通事令史王才达裂裳覆之覆:翻转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元顺刚正的一组是 顺拜表而已,曾不诣叉灵太后颇事妆饰,数出游幸 陛下母临天下,过善修饰,何以示后世可语元仆

4、射,但在省,不须来 顺不达其旨,闻害衣冠,遂便出走伟临顺丧,悲恸无已 ABC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顺聪颖特别,酷爱古籍。九岁时,就能通彻背诵王羲之的学校篇;十六岁时,已精通杜氏春秋,并以与伴侣交往,研读古籍为乐。 B元顺尽孝守道,令人感动。元顺为父亲守丧时,哀痛痛哭直至吐血,亲自背土给父亲上坟。当时他只有二十五岁,却已因哀思而生白发。 C元顺正气凌权贵。尚书卢同曾借给穆绍一所良宅,所以在卢同讨伐就德兴失败后,穆绍意欲为卢同开脱,但因元顺揭出真相而感到惭愧,不敢再言。 D元顺清苦守节,死后家徒四壁,无物收殓。刚即位的庄帝知道后,特赐绢百匹,但对侍中元祉强调宗室其余人死后不得以此为例。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还入宫,责顺曰:“千里相征,岂欲众中见辱也!” (2)既还,庄帝怪而问曰:“黄门何为声散?”伟以状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