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孟子见梁惠王.pptx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8520791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PPTX 页数:11 大小:2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孟子见梁惠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孟子见梁惠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孟子见梁惠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孟子见梁惠王.ppt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孟孟子子见见梁梁惠惠王王 孟子(前孟子(前372年年前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居。父名激,母邹氏。孟子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严,其“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孟孟母断织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

2、家)。战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有孟子孟子一书,属一书,属 散散文集。南宋时朱熹将文集。南宋时朱熹将孟子孟子与与 合在一起称合在一起称“四书四书”。语录体语录体论语论语大学大学中庸中庸 孟子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孟子的同编写而成,是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发扬了

3、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有“亚圣亚圣”之称,与之称,与孔子孔子并并称为称为“孔孟孔孟”,孟子曾仿效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思想孟子思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正因此原因,汉书汉书 艺文志艺文志仅

4、仅把仅仅把孟子孟子放在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将十一经刻石,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将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其中包括了孟子孟子,这可能是,这可能是孟子孟子列入列入“经书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孟子与与论论语语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合在一起称合在一起称“四书四书”,并成为,并成为“十三经十三经”之一,之一,孟子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

5、命人删节节孟子孟子中的有关内容。中的有关内容。仁政学说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他把“亲亲亲亲”、“长长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的长远利益。道德伦理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仁、义、礼、智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

6、幼有序,朋友有信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人之安宅也;义,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人之正路也。”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既然梁惠王只知言利,孟子还向他讲诉既然梁惠王只知言利,孟子还向他讲诉自

7、己的自己的“仁政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怎样的个性?答案:答案: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理想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执著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感悟孟子的人格魅力感悟孟子的人格魅力重难点探究重难点探究:孟子的义利观究竟是怎样的?孟子的义利观究竟是怎样的?“重义重义”只是以义为上、只是以义为上、先义后利、以义求利,先义后利、以义求利,并非不言利,也不轻利。并非不言利,也不轻利。人有不为人有不为也,而后也,而后可以有为。可以有为

8、。生亦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探讨:探讨:你认为孟子的思想在当时你认为孟子的思想在当时为什么会为什么会失败失败?孟子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原因,而是孟子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原因,而是历史历史的原因的原因。可以说,不是孟子的失败,。可以说,不是孟子的失败,而是历而是历史的失败史的失败,是历史的悲哀是历史的悲哀。正因为历史没有。正因为历史没有选择孟子,所以战国才会如此硝烟弥漫,人选择孟子,所以战国才会如此硝烟弥漫,人民才会困顿不堪。历史没有选择孟子,民才会困顿不堪。历史没有选择孟子,但是但是我们这个世界还是需要孟

9、子我们这个世界还是需要孟子。在孔孟看来,只顾追求利,会使人忽略对道德在孔孟看来,只顾追求利,会使人忽略对道德的完善和追求,使行动失去准绳。在春秋战国的完善和追求,使行动失去准绳。在春秋战国时代,犯上作乱多,原因是对私利的追求。而时代,犯上作乱多,原因是对私利的追求。而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私利理解宽泛些:个人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私利理解宽泛些:个人的利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且和国家集体的利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且和国家集体利益方向大体一致,追求就没错。不过在如今利益方向大体一致,追求就没错。不过在如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利在人们心目中多指物质利市场经济大潮中,利在人们心目中多指物质利益,同时忽略了精神追求,忽略了道德完善,益,同时忽略了精神追求,忽略了道德完善,这样虽有钱,但精神空虚,甚至损人利己。在这样虽有钱,但精神空虚,甚至损人利己。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学学孔孟对利的理性认识,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学学孔孟对利的理性认识,并适应时代的需要,用道德约束人们对利的追并适应时代的需要,用道德约束人们对利的追求。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