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会计论(精品).ppt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8515009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值会计论(精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保值会计论(精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值会计论(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值会计论(精品).ppt(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保值会计论1.保值内容与范围的界定本文研究的是盈利企业的保值会计问题。作为持续经营企业,按照商会计专业论文业惯例及法律的要求,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本和资产。资本构成了企业资产价值的核心部分,也是承担风险与责任的载体;而资产的配置则形成了实实在在的企业。不同资产的价值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并最终对资本的规模和结构产生影响.无论信息技术怎样发达,产出各种实体产品的企业必须以拥有各种类型的资产为前提条件:无论资本的来源如何复杂,作为出资人的企业所有者都希望在总童上对企业的权益越大越好。只有资本没有资产缺乏物质基础:而只有资产没有资本就失去了一系列会计理论和方法构建的支点。因此,本文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是保

2、持“企业资产和资本”的原有价值。保值包括资产的保值和资本的保值;保值会计是有关资产保值和资本保值的理论方法体系。本文摘自 硕博论文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二个问题的实质是要回答保值的范围或外延问题。这会计硕士论文要分别从资产保值和资本保值两个方面来回答。资产保值的范围,也就是资产价值补偿的范围,它有四个层次:资产第一层次价值补偿的范围是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花费的各项支出,即取得成本。它是核心层,属初级保值。资产第二层次价值补偿的范围是在保本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中级保值。资产第三层次价值补偿的范围是在中级保值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技术进1.2会计与保值的关系会计与保值之间有着历

3、史的渊源关系,在大力倡导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2.1会计产生与保值的关系会计与保值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会计职称论文可以说,会计几乎从产生时起就与保值联系在一起。我国著名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经考证后认为,“人类最初的会计行为先于文字产生”,“作为独立意义上的会计的特征,只有在文字产生以后才能够表现出来”(注1)。而真正的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如我国的甲骨文、埃及的纸草文字、两河流会计毕业论文域的楔形文字都产生于奴隶社会,因此奴隶社会以前的会计充其量只能算是原始的会计行为,它是以各种刻划符号表现的计量、记录行为,这一时期只能属会计萌芽

4、阶段。但就在这一阶段,原始的保值思想已全部形成了。在原始社会共发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其中第一、第二次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中期,第三次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标志是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牧人和农人生产的产品不同,但又彼此需要,除了自己消费外,他们就把剩余的产品拿出来相互交换,于是出现了原始的商品生产与交换形态。人类进入父系氏族时代,零散的家庭私人占有财产的现象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的条件已经具备。但这一时期还没有产生保值思想。2.1会计目标与会计假设体现的保值思想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保值概念产生于19世纪中期,而最初的保值思想则早在原始社会的中期就已经产生了,并且随着人类社会文明

5、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早期的保值思想的核心是保本,现代保值思想的核心是保值。同其他新事务的产生一样,保值会计也是在一定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受托责任的要求是内因,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是外因。2.1.1会计目标体现的保值思想从会计目标的角度研究受托责任与保值会计的关系,既有利于探究保值会计产生的动因,又有利于摆正保值会计在会计理论体系中的位置.会计目标是实现会计目的的具体标准和尺度,本世纪70年代以来它已成为西方公认的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我国会计界长期以来一直把会计本质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进入90年代后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会计目标起点论”的观点。至于会计目标的内涵究竟是什

6、么,目前会计界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目标就是向投资者提供与经济决策有关的会计信息。西方的主要代表是R.N.安东尼、R.T.斯普劳斯:我国的主要代表是葛家澎教授、裘宗舜教授等(注1)。第二种观点是“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反映受托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情况。美国以井民雄治教授为主要代表:我国以扬时展教授、刘峰博士、伍中信博士为主要代表(注2).第三种观点认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是主要会计目标,反映受托责任是次要会计目标。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持此观点。第四种观点认为反映受托责任是主要会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是次要目标(注3)。第1章保值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1保值的界定

7、11.1.1保值的内容与范围11.1.2保值与增值的关系41.2会计与保值的关系91.3保值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41.3.1保值会计的形成与发展141.3.2现代保值会计的特点17小结19第2章会计基本理论中体现的保值思想232.1会计目标与会计假设体现的保值思想232.2会计原则体现的保值思想29结论虽然不能说保值会计是全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但保值会计确实是从保值的角度对企业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以及影响企业会计行为的各项经济政策的重新审视和总结。保值会计系统地论证了会计与保值的关系、资产保值与资本保值的关系以及各种保值方法的作用,同时论证了如何真正实现资产保值和资本保值是形成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

8、两条主线。保值是贯穿整个财务会计系统的红线,是指导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思想。保值的精神体现在与会计有关的各个方面,有的是自觉的,有的是不自觉的。强调保值会计也会引起这些方面对自身的重新认识,并可能与这些方面现行的做法产生冲突。这就需要在弄清保值会计与这些方面关系特点的基础上,对二者的作用方式加以协调。首先是保值会计与我国现行会计模式的关系及其协调;其次是保值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及其协调;再次是保值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及其协调。参考文献:1.欧阳清著:成本管理理论方法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杨时展著:(194争eseel992年中国会计制度的演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版。3.陈信元金南著:新中国会计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项怀诚主编:新中国会计5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5.李建发著:政府会计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财政部会计司编:论改进企业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7.陈少华著:企业财务报告理论与实务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8.李立萍著:现代企业财务与会计八大矛盾及运作,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9.张俊瑞著:资产变现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0.刘威著:国际会计准则可比性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