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ppt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8512230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4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pptx(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及其制约条件社会保障水平及其制约条件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1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及其制约条件社会保障水平及其制约条件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含义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含义(一)、社会保障的原则。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保障保证社会成员的生存,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养懒人”,因此合理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既体现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条件的原则,又体现激励社会成员积极劳动和工作的原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二)、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 1、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的关键要

2、素,是体现社会保障程度的指标。2、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23、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提高国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程度。采取这样一个指标比例的形式,有利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客观描述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探索、总结和运用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发展和运行的规律。在实际的分析中,比较容易获得数据,从而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自身运行与它的经济、社会效应,确定社会保障适度水

3、平,评价社会保障运行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3(三)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1、刚性发展特征。社会保障水平具有刚性增长的特点,即缺乏弹性或者只具有单向度的弹性,表现为社会保障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项目数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待遇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2、动态性特征。社会保障水平受社会保障供给和社会保障需求两方面影响,因此,供给和需求的每一个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动,如经济的发展、人口中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制度的成熟等都会使得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3、适度性特征。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可以化解社会危机维护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的惰性,

4、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财政支出,又会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而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4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一)社会保障的需求条件 1、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口总量。包括退休人口数、失业人口数和贫困人口数,它表示了社会保障的规模。社会保障规模越大,社会保障资金需求量越大,社会保障水平要求就越高。尤其伴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浪潮,社会保障水平将不可避免的被抬升。失业人口数量规模的增大同样也会带来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2、社会保障范围。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范围界定主要包含三种类型:一是与就业相联系的保障制度,是专门针对有职业

5、劳动者的权利赋予。二是普遍保障制度,它的实施范围包括全体的公民或居民,是一种人人有份的社会保障。三是面向特殊人群的保障,其享受对象只限于低于一定收入水平的申请人。一般而言,社会保障范围越广,项目设置越多,社会保障资金需求量就越大。3、社会保障制度年龄。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短。由于社会保障待遇呈刚性的特点,易上难下,待遇支付要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物价上涨而相应提高,因此,制度年龄越长,社会保障水平就越高;反之,社会保障水平就越低。5(二)社会保障的供给条件 1、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一国或地区所能提供的经济资源总量,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源,其规模必然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

6、。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有组织的运用经济援助的手段,解决社会成员的各种社会保障需求,任何超越当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措施都将导致物极必反的结果,任何落后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措施亦因不能真正解决其应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导致社会危机。经济对于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在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的时代或社会里,即使社会成员有着多方面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国家和社会也可能无法满足。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保障的水平便具备了不断提高的经济基础。6 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社会保障的供给:一是国内生产总值,是决定社

7、会保障供给水平的最重要的条件。二是居民收入和居民储蓄,决定社会成员个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承受能力。三是国家财政收入。四是国有固定资产。2、社会保障基金增值。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支出之间有一定差额,以保证资金的供给大于支出,这是社会保障资金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社会保障资金暂时留存的部分,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运营,如储蓄、投资、购买债券证券等。社会保障基金增值的能力越大,就越能保证社会保障的供给,从而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三、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三、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量”与“质”相统一的概念。“量”是社会保障费用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了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程度。但是

8、,对于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内,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要求是否适当,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这代表了社会保障“质”的方面,具体测定标准是社会保障费用支出要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7 (一)社会保障水平不适度的影响。从“量”与“质”相统一上看,社会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社会保障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超越于国民经济增长的社会保障水平,即便很高,也是不可取的。1、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将财政收入以消费性支出的方式分配出去,它对于资本积累会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社会经济的

9、投资。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承担者是雇主,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必然会导致缴费率的提高,这些增加的人工成本会引起生产成本上升,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不利于促进就业、激励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造成部分人自愿失业或提前退休,坐享社会保障待遇,社会保障资源被浪费,还损害了社会公平。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往往还会导致社会保障的财务危机,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社会保障制度难以为继。一些西方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太全面、保障水平太高,国民即使不劳动也能依靠社会保障来保证较好的生活水平,从而导致了国民惰性的增长和国家财政的负担。82、社会保障水平过低和保障严重不足也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不能实现社会保障应

10、有的功能,不能保障公民的经济生活,降低了公民的劳动积极性,最终对社会的运转效率产生不良影响,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后果。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特别是产业工人的的社会保险的缺位或低水平,要构建任何一种市场经济体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致力于研究和提倡的是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3、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确立,从本质上说,它要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相适应。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既保证社会稳定,又促进经济发展。既有利于提高效率,又有利于社会公平。既保证公民基本生活,又激励公民积极劳动。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所以,确定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社

11、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是否有助于就业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等。9(二)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确立原则。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条件,一是社会保障需求条件,二是社会保障供给条件。社会保障体系要实现良性运行,关键因素是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在适度水平上的平衡。1、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要保证社会保障的供给大于需求。供给大于需求,在社会保障中是正常和合理的。如果需求长期大于供给,说明现有的社会保障程度不足,公民的基本生活没有得到保障,社会保障项目难以正常执行。2、坚持从远期平衡着眼来确定近

12、期社会保障水平的原则。在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中,近期平衡不能代表远期平衡,往往是近期收大于支,而远期则入不敷出。社会保障水平具有刚性的特征,在确立社会保障水平起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远期平衡问题。3、社会保障水平要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需求为主要目标。人的需要有很多层次,最基本的是生存需求。社会保障不是以满足人高层次需求为目标。10四、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四、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基本的方法有实证分析的方法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历史资料对社会保障水平做出评价的方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效应,是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的重要指标。社会保障水平是动

13、态的,它随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动、制度成熟情况而变动。所以,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也应该是动态的。理论分析的方法能较为准确的测定各国各个时期的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区域。这种方法要求以社会、经济、人口理论为依据,找出与社会保障水平相关程度较高而又有统计可能的变量,借助经济学中的基本经济模型、函数,构造出社会保障水平数理测定模型。11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一、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比较一、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比较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要求统计出社会保障总支出,即社会保障各分支项目支出的总和。(一)按不同统计口径比较 1、社会保障金率,即社会保障总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说明了一个国家

14、在该年度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中有多少用于社会保障方面。1979年,德国、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保障金率分别是26。9%、25。2%和20。4%。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金率均保持较高水平,据国际劳工局的统计,当前德国的社会保障金率为33%,法国在32%左右,英国在21%左右。2、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更能反映一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状况。1983年,主要西方国家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从高到低依次是:法国2411美元,德国2369美元,加拿大1912美元,美国1856美元,英国1068美元,日本1068美元。12作为典型的福利国家的英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并不太高,因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

15、国政府大刀阔斧的进行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削减了社会保障开支。加拿大的社会保障支出一直较高,这是由加拿大独特的经济社会背景决定的,加拿大试图以社会保障的方式为生活在加拿大的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以吸引移民入境。这样就使得加拿大不得不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维持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日本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在6国当中一直最低,其原因是日本与其他主要西方国家相比,较晚进入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率也比其他国家低,使得养老金的支出较少。再加上日本的失业率也没有其他主要西方国家高,因此,失业保险金的支出也较少。131987年,德国、法国和英国的人均社会保障开支分别为4303、3697、2355年平均欧洲货币单

16、位。德法的社会保障水平高于英国,而且德国、法国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呈递增趋势。德国法国均属于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属于中等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日本是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日本是世界经济头号大国,而日本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却很吝啬。相反英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较高,但它的经济实力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并不突出。可见,一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与该国的经济实力没有必然的联系。14(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效果 1、通过调整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收入再分配,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1)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状况。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使社会保障收入成为工人除工资外最主

17、要的收入来源。工人社会保障收入的提高,导致主要西方国家个人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延缓了工人贫困化进程。美国在60年代中期,执行“向贫困开战”的社会保障计划,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相应的促进了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的提高。80年代,美国政府采纳供应学派的主张,降低税率,尤其是降低累进税率,削减社会保障开支,降低社会保障水平,导致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迅速扩大。15 (2)、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各国的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具有社会“安全阀”和“稳定器”的作用,尤其是社会保障水平高的国家,这一作用的体现就更为明显。由于德国的社会保障水平长期高于法国和英国,因此,

18、同是欧洲国家,法国和英国工人的罢工次数要远远多于德国。2、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也给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1)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就必须增加社会保障开支,从而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2)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成为推动西方主要国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各项社会保障津贴能使人们获得一定的收入来源和维持一定水平,削弱了劳动力市场竞争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国家福利越高,失业人数越多”。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导致企业的缴费率保持较高水平,从而增加了人工成本,其后果一方面是使得企业用资本代替劳动,削减人员;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产品国际竞争力,迫使许多企业纷纷裁员,或者向国外转移生产基地,产生了相当一部分失业

19、人员。16图表5-119601995年部分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国家相关系数回归方程(y=a+bx)英国0。956A=14。1+0。0034A瑞典0。964B=10。68+0。0064B丹麦0。940C=10。14+0。0056C美国0。903D=10。46+0。00034D日本0。988E=7。62+0。00078E德国0。947F=16。37+0。00081F注:A、B、C、D、E、F分别代表英国、瑞典、丹麦、美国、日本、德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计算单位为百分数;A、B、C、D、E、F分别代表英国、瑞典、丹麦、美国、日本、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单位

20、为亿本币。二、不同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效应分析比较二、不同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效应分析比较 1、社会保障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在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关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分析表明,二者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见表)17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社会保障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r值在0。940。988之间),它说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在增长,这也证明了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此结论推理的话,如果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仍无限制的上升,最后将吞食国内生产

21、总值的全部果实,导致国民经济崩溃。第二、从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系数b值可以看出,福利型国家明显高于投保公助型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亿本币,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比例福利型国家为0。003%-0。005,而投保公助型国家为0。00030。0008。这就证明在相同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下,福利型国家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上升快于投保公助型国家。2 2、社会保障水平与老年人口比重社会保障水平与老年人口比重18国家相关系数回归方程(y=a+bx)英国0。946A=-28。4+3。45A瑞典0。992B=-37。4+4。23B美国0。969D=-32。31+4。68D日本0。928E=-29。4+6。3

22、8E德国0。924F=-8。37+2。56F注:A、B、C、D、E、F分别代表英国、瑞典、美国、日本、德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计算单位为百分数;A、B、C、D、E、F分别代表英国、瑞典、美国、日本、德国老年人口比重,计算单位为百分数。经过统计分析发现:第一、老年人口比重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在0。920。992之间。因此,要想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与否,必须首先考虑老年人口的比重。第二、在国家福利型保障模式和投保公助型保障模式之间,老年人口比重和相关系数都很接近,没有太大差别,说明两种保障模式在社会保障水平上的差异,主要不是因为老年人口的比重,而是因为福利支出高低上的差

23、别。图表5-219601995年部分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19 3、社会保障水平与失业率 失业率与社会保障水平是相互影响的一对因素:失业率上升,失业保险金的支出增长,必然导致社会保障水平的上升。反过来,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失业者待遇越好,劳动者就业的积极性越低,失业人数增加。如下表国家相关系数回归方程(y=a+bx)英国0。935A=-12。06+0。9A美国0。744D=-0。34+0。4D日本0。885E=-0。79+6。38E德国0。837F=-18。94+2。56F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英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失业率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于其他三个国家,说明英国社

24、会保障水平上升受失业率的影响比其他国家大。第二、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系数b值说明,失业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程度比社会保障水平对失业率的影响程度大。社会保障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失业率相对要提高0。085%-0。9%;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水平要上升1%-11%。图表5-319601995年部分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与失业率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20 三、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三、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建国后几乎空白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在内的一整套体系从全方位切实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对于经济

25、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起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尤其从1978年后,社会保障的总体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势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原则。指标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社会保障总支出(亿元)占GNP比重(%)1257.61488.81875.82227.12701.93202.13677.75.825.595.364.764.624.44.9资料来源: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图表5-4 1991-1997年社会保障水平估算21 1 1、我国社会保障绝对水平较低而相对水平较高。、我国社会保障绝对水平较低而相

26、对水平较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的层次,表现为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从上表可以看出,1991-1997年间,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降势头。而且,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来看,我国社会保障的绝对水平就更低,目前我国享受社会保障的人数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4左右,还有3/4的人口被排除在这一安全网之外,人均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很低,社会保障制度结构有待完善的地方。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是较高的。与国外发达国家在同样经济水平的历史阶段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处于较高位置,以1991年为例,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300美元左右

27、,当年的社会保障水平为6%-8%,而西方国家在这个经济水平时,尚未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222、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结构不合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过大、所有制和行业间保障待遇差别过大等一系列严重的不合理现象。第一、社会保障水平地区性结构不合理。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极不均衡,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朱庆芳根据社会保障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救济扶贫、社区福利水平、医疗卫生状况、离退休职工比例和残疾人保障等7个子系统的24项主指标,综合评定出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其中总水平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贵州的2.3倍。第二、不同所有制、不

28、同行业之间社会保障待遇差别大。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针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为主要内容,它的对象是以全民所有制单位为主体,保险的覆盖面十分狭窄。人们的保险待遇与就业密切相关,只要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实现就业,就可以享受到相对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待遇很高的保障。这就加重了社会保障的负担,使这一制度只能维持在一小部分劳动者之中,无法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原则。第三、我国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别极大。我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左右,但用于农村的社会保障支出不到总支出的10%。从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来看,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20倍以上。233、我国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确立思路。我国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根

29、本立足点就是如何从现实问题出发,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保障作用,如何在现有的资金基础上确定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1)保障水平低起点。我国的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为34%,社会保障金率仅为6%左右,远低于西方主要国家,但我国的企业已感到负担沉重。因此,由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数量尤其是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多,国家财力有限,因此社会保障要本着满足人基本需求为原则,社会保障水平要坚持低起点,体现社会保障性质“保护”与“激励”的统一,实现社会保障体系高效率运转。这样,既能发挥社会保障的保障功能,又能缓解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防止出现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养懒人”的弊病。24 (2)有主有次,稳定调整,

30、逐步实现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的项目和覆盖范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增加,但针对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不能速度过快的全面增加,应先突出解决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项目,其他项目可以暂缓,逐步适应解决。要把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纳入国家的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在起点较低的条件下,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并根据经济形式的变化,主动调整水平的高低。(3)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速度应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大多数时期,主要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速度都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资源用于消费性的社会保障开支,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作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主要的目标是发展经济,资源应更多的用于经济建设,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速度必须低于经济增长速度。25思考题:1社会保障水平的含义及其制约因素是什么?2如何测定和评价社会保障水平?3结合本文自行测算我国社会保障的水平,指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