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复习讲义《声现象》核心0知识典型例题讲解(整理)17779.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8501468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0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复习讲义《声现象》核心0知识典型例题讲解(整理)1777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复习讲义《声现象》核心0知识典型例题讲解(整理)1777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复习讲义《声现象》核心0知识典型例题讲解(整理)1777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中考物理复习讲义《声现象》核心0知识典型例题讲解(整理)17779.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讲义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声源、回声的概念;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会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听到声音的条件;4.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能解释常见现象;5.了解噪声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6.了解声的利用,声与信息,声与能量。【知识网络】2 【要点梳理】要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声

2、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4、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人耳能够辨别回声的条件是: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S。要点诠释:1、有些振动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可以通过“等效转换法”来感知,如拍桌子,桌子的振动看不到,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细小物体。2、利用回声测距,公式S=vt,回声是传过去再返回来,所以计算出的路程是实际路程的2倍。要点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

3、声音。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3、双耳效应: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出声音传来的方位,立体声音乐就是利用了双耳效应使人有身临演奏现场的感觉的。要点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2、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和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音色:音色又称音品,是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要点诠释:3 关于声音三个特性,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而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

4、料、结构有关,因此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从定义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要点四、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要点诠释:1、噪声的来源: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2、噪声的等级: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噪声的危害:强度大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觉损伤;噪声超过85dB,会使人心烦意乱,工作效率降低;噪声还会损害视力。4、噪声的控制:防止噪声的

5、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要点五、声的利用 运用分类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日常生活 隆隆的雷声下雨 敲击瓷器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 听铁轨传声判断火车远近 骨传导、回声定位 爆竹声振碎玻璃 医疗 B 超、听诊 超声波击碎人体结石 军事 声呐探测潜艇、鱼雷 声波武器“金嗓子”工业、交通 声呐测距 超声波探伤 超声波焊接、超声波清洗 要点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4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波。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

6、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要点诠释:声和声音,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次声等;声音的概念相对较窄,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在声的利用这一节中了解声音、超声、次声的应用。【典型例题】类型一、声音的产生 1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音叉发声音

7、调的高低【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中,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振动的,故选A。【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利用“转换法”把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换成能够明显观察到的水的振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振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类型二、声音的传播 声速 5 2.中国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如图所示,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

8、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答案】C【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选C。【总结升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举一反三:【变式】天文学家观察到苏梅尔-列维慧星裂成二十多块大的碎片,撞击木星,产生巨大的爆炸,但是地球上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以下猜想最符合科学性的是()A这种爆炸本身不会发出声音 B爆炸声传到地球后,没

9、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C这种爆炸发出的声音太小 D木星与地球之间存在真空带,没有传声介质 【答案】D 3.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C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D传播声音的介质【思路点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答案】D【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选D。【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理解,属于声学基础题。举一反三:6【变式】声音在空气、酒精、钢管这几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是()A空气、

10、酒精、钢管 B钢管、空气、酒精 C空气、钢管、酒精 D钢管、酒精、空气【答案】D 4.站在百米跑道终点计时台上的甲、乙两名计时员,为同一跑道的运动员计时,甲看到起跑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乙则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则:(1)甲、乙两名计时员谁计时准确?(2)若甲、乙两名计时员的反应速度相同,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多少?【答案与解析】(1)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准确,即甲计时员记时准确。(2)已知:100sm 340/vm s 求:t 解:1000.3340/smtsvm s 答:(1)甲计时员记时准确;(2)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0.3s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速度的计算,

1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 108m/s,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类型三、声音的特性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幅度太小 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C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要调节乐器的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调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声现象结合实际的综合应用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声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原理。【答案】A【解析】A、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是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12、并非是因为其翅膀振动的幅度小,故A 错误;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故 B 正确;C、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 正确;D、弦乐 7 队在演奏前,演奏员要调节乐器的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 正确;故选A。【总结升华】本题为有关声的知识的综合题,要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人耳的听觉范围、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等,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6.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所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A响度与音色 B响度与音调 C乐音与噪声 D超声与次声【答案】A【解析】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发

13、出声音,声如擂鼓,说明声音很大,指响度;像鼓声指音色。A 选项符合题意。【总结升华】注意分辨音调、响度和音色。联系实际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特别是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用二胡和笛子同时演奏同一首曲谱,二胡和笛子发出声音的 是相同的,此时区分二胡声和笛子声依据的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音调;音色 类型四、实验探究 7.小丽在做“研究声音的特性”的实验时,有如下实验步骤:(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10cm,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使钢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拨动钢尺,保持与(1)中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听它振动时发出

14、的声音。(3)使钢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增加钢尺振动的幅度,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请将实验有关现象及感受填入下表中:8 (4)通过上述实验表明:【答案】(4)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析】由实验步骤可知,题目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当尺子振动幅度不同时,响度不同,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当尺子伸出的长度不同时,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总结升华】题目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举一反三:【变式】下列两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图甲是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不同的速度来拨动书页;图乙是改变不同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9(1)图 甲 探 究 的 实 验 是:声 音 的 与 的 关 系;该 实 验 所 得 的 结 论是:;(1)图乙探究的实验是:与 的关系;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答案】(1)音调;频率;其它条件一定,物体振动频率越大,产生的声音音调越高(2)响度;振幅;其它条件一定,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