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抗疫先锋的先进事迹文档版32814.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8491494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9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抗疫先锋的先进事迹文档版3281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抗疫先锋的先进事迹文档版3281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抗疫先锋的先进事迹文档版3281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抗疫先锋的先进事迹文档版32814.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可编辑版本)1 2023 年抗疫先锋的先进事迹文档版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截至 2 月 15 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疫情确诊病例 56249例,其中武汉市 39462 例。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出征 截至 2 月 14 日,全国各地向湖北已派出 217 支医疗队 25633名医疗队员,军队共派出 3 批次 4000 余名医务子弟兵。“广阔医务工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分外能吃苦、分外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防御战、湖北防御战。”牢记嘱托,满怀“我们定能赢”的必胜信心,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

2、场上,同新冠疫情这个看不见的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谁没有自己的亲人,谁不知道平安的可贵,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和时光赛跑,同病魔决战,与死神较量,他们毅然决然道别家人,挥别故乡,义无反顾冲上火线,冲上战场!WORD(可编辑版本)2 火速驰援共克时艰 除夕之夜,这样一张照片刷屏: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女兵扭着头、抿着嘴,挽起袖子打针。这名女兵,是陆军军医高校医疗队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照片的场景,是医院安排大家打用升高免疫力的胸腺肽。此前,已在机场过了安检,筹备去看女儿。但接到通知,她马上返程,当晚就赶往武汉。启程前,只是给妈妈打电话说有任务需要驰援武汉。七天后,口罩和护目镜在她脸上留

3、下了深深的勒痕。这张照片又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扬,妈妈才知道,她是到了收治新冠疫情病人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勒痕在女儿脸上,痛苦在母亲心里。妈妈哭着打电话来问“你的脸还能恢复吗?”却满不在乎:“当然能,我还是你漂亮的乖女儿。”经中央军委批准,除夕夜,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高校抽组 3 支医疗队共 450 人,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乘坐军机启程支援武汉。医疗队中,有不少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医护人员。武汉市民刘 X 说,人民子弟兵来了,成功就不远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今年才 22 岁的朱 XX,是中山三院首批 23 名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朱

4、XX 在汉口医院隔离病区上班,需要提前一小时去医院穿WORD(可编辑版本)3 好防护服;工作中,防护服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下是满满一层雾气,但依然一刻不愿停下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从祖国各地向武汉集结。“我们是山东 XX 的,你们哪个医院的?”“四川高校华西 XX 的。”“加油!”“加油!”2 月 7 日晚,武汉天河 XX。紧急驰援武汉的山东、四川 2 支医疗队在此相遇,互相致意。山川磅礴任风雨,砥砺同袍抗疫情。除了“东齐鲁”“西华西”,还有“北协和”“南湘雅”,中国医学教诲四家“百年老店”尽锐出战。在武汉当地,有 6 万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1.5 万余人奋战在抗击

5、疫情第一线。“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立即安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 XX 连接了 8 个电话。到现在,他已经在疫情中坚守近两个月,经常是子夜 2 点刚躺下,4 点就得爬起来,各种工作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应接不暇。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全部为新冠疫情危重患者。“雷厉风行”,是同事评价他时说的最多WORD(可编辑版本)4 的字眼。“因为,我的时光不多了。”其实,张 XX 自己,也是病人。2022年 10 月,他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身体会慢慢萎缩直到失去知觉。“我务必跑得更快,才能

6、跑赢时光,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务必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张 XX 的妻子,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前不久,她骤然觉得呼吸有些喘。她悄然去查了淋巴细胞,很低;检测核酸,阳性;肺部 ct,显示已被感染。分身乏术的张 XX,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她。好在,妻子终于康复。“我很内疚,连自己的家人也无法保护。我更恐惧,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我们结婚 28 年了,和众多担忧病人的家属一样,我也只是个平凡的丈夫。”张 XX 说。争分夺秒生死竞速 2 月 12 日上午 11 时许,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护士吴 XX 悄然走出了工作区。在员工通道的一个角落,她

7、拨通了家人的视频电话她要见母亲最后一面。千里之外,昆明跑马山 XX 遗体道别厅,吴 XX 母亲遗体道别式正在进行。前一天,本来健康硬朗的母亲突发疾病过世。她把伤心压在心底,偷偷痛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吴 XX 还是像往常一样上班。今年 44 岁的她,2022WORD(可编辑版本)5 年赴汶川抗震救灾,2022 年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在火神山医院,她的工作是监督每一名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是否做好防护。同事们都说,“她工作分外勤勉负责,医护人员要实现零感染,全靠她了!”虽然失去至亲痛彻心扉,她仍然擦干眼泪回到岗位。吴 XX和她的战友们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我会继续把我的工作做好,不胜不归

8、!”她说。忠孝两难全。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像吴 XX 这样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的,还有众多。汉口医院,是武汉市最先接收新冠疫情病人的三家定点医院之一。该院距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仅 4 公里,抗疫期间承担着巨大诊疗压力。2 月 8 日,是武汉市汉口医院副院长王琼娅疑似感染新冠疫情后的第二天。得知消息后,许多同事没忍住眼泪,甚至打电话来大哭。但她却反复强调“我还好”。1 月 22 日,王琼娅的丈夫、汉口医院放射科副主任韩家发被确诊新冠疫情住院。住院后,韩家发一度高烧至 40.7 度,伴发急性呼吸衰竭。好在目前病情渐渐好转,已经安稳下来。在查房时,王琼娅曾经“顺带”探望过丈夫两次。“我问,你怎么样

9、?他因为高烧不太苏醒,就点点头,意思是让我放心。”在那之后,王琼娅再没有陪在丈夫身边。“我真的没时光去看,而且还要浪费防护服,我舍不得。”她更信任,有同事的专业WORD(可编辑版本)6 救治,丈夫能挺过去。有这样忙的父母,11 岁的女儿早就已经习惯自己关心自己。春节前,为了治病救人,夫妻俩早早送走了孩子。“那天早上,我把她喊起来,告知她要收拾行李,之后会有亲戚把她接回老家。”王琼娅有些愧疚,亲戚来接孩子时,她正在医院工作,都不知道女儿到底是几点离开的。直到现在,王 XX 和女儿也没怎么联系。“没必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事,她的年龄承受不起。”王 XX 想着,孩子能回到农村住一阵,还能练习自理才干,

10、憧憬女儿回来时能更懂事。每天,王 XX 要做的事情繁多复杂,不仅要负责统筹指挥全院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还要参加全院重大抢救、会诊、查房工作,和平凡医护人员一起守在一线。“我老公被感染之前,已经有同事被感染了,也许有一天我可能也会被感染,但在抢救生命面前,作为医生,我要负起责任!”接受记者采访时,王 XX 曾经这样表态。2 月 16 日,记者从汉口医院党办了解到,王 XX 已经确诊,目前正在治疗中。截至 2 月 11 日 24 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疫情 1716 例;其中,湖北医务人员确诊 1502 例(含武汉 1102 例)。但,没人当逃兵。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虽然是同一个科室,医生余

11、X 和妻子李 XX 却很少见面。“急诊中,难以做到绝对防护,好多WORD(可编辑版本)7 同事都倒下了,但我们从没有想过退缩。”余 X 说,为保证安全,两口子也互相隔离,只是在每天交接班时,才透过防护服互相问候。李 XX 最盼望的,是与丈夫一起轮班的日子。虽然两人要在人群中寻找半天,细心分辨举止姿态才能发现对方,但是“只要能见到,就是一种快乐。”心疼化为行动。2 月 14 日,余 X 给妻子筹备了一份别样的礼物:科室刚发的防护服和 n95 口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我们都要好好的!礼物奉上,请笑纳。”余 X 在给李 XX 的表白信中写道。众志成城期盼凯旋“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心,一半为你

12、骄傲”。正如这首诗中写的那样,白衣战士在前方鏖战,他们的家属也在后方默默支援。“从您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担任,什么是责任。我也明白了我的责任是什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未来成为一个像您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您是我的骄傲!”2 月 10 日,曹 XX给爸爸曹 XX 写了一封长信。曹 XX,三峡高校附属仁和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批投入战斗,成为医院专家救治组成员。“会诊电话常在半夜打来,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沉。”现在,曹 XX 已经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他还承担着院前急救任务和附近地区WORD(可编辑版本)8 发热病人转运任务。“这是给我的最高奖励,心里暖暖的”曹 XX 在友人圈写下

13、这样一段话,算是给儿子的回信。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彭 X 每天都要忙到晚上 10 点多。她是陆军军医高校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到处长、主管护师。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彭 X 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个春节,彭 X 本来规划和丈夫回老家看望双方父母。接到驰援命令后,已在医院延续值班 4 天的她,没来得及回家就踏上了征程。“我不想让家人大过年为我牵挂。”被蒙在鼓里的丈夫,几天后还是从电视新闻中发现了她的身影,给她发了微信。等彭 X 再打开微信,其中有丈夫发来的劝告:“媳妇,见字如面:太了解你的脾气,又是一次艰苦任务,望规范操作,把握流程细节,切勿马虎莽撞,镇定镇静。你是我妻也是战友,必须牢记初心如磐,使命

14、在先,盼早日凯旋。”字数寥寥,却深情几许。彭 X 哽咽了,“我们是心灵相通的。”5 日,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小伙李 X(化名)严峻呼吸衰竭症状频现。这里,同时是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所接管的重症医学病区。“上呼吸机!”随着主治医师丁 X 一声令下,在场医护人员各就各位,开始抢救。经过治疗,李 X 现在已经好转。说起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抢回来的过程,丁 X 感慨:“过程说起来很朴素,但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众多病人,就WORD(可编辑版本)9 是因为治疗过程中一个细节没有把握好,而功亏一篑。”“icu 里的治疗,从来都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可以完成,需要整个医疗团队同心协力。工作量最高的时候,32 张病

15、床用了28 台呼吸机,医护人员从 icu 出来时衣服都已经湿透。”丁 X说。“你们,守护着每个企盼着击败疫情的我们。作为师弟师妹,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和使命。你们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一节生动形象的课。你们今日的挑选,也将会成为我们追寻的方向。”元宵节这天,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2022 级全体同学向他们的师兄师姐,发出了最真挚的心声愿你们整洁地启程,整洁地回来!在全国白衣战士们的齐心协力下,截至 2 月 15 日 24 时,湖北全省新冠疫情患者累计治愈出院 5623 例。抗疫先锋的先进事迹篇二 吴 X 在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中医医院”)做了 3年行政工作,她没想到,有一天能以这

16、样的方式参加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新冠疫情康复者,她捐出的血浆有可能被用救治新冠疫情重症患者。2 月 5 日,紧挨着中医医院发热病区的办公楼里,一场特殊的“救护”正在进行,8 份血浆袋共 2600 毫升血浆被采集。捐献 300 毫升血浆的吴 X 从这一天起称自己为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战士,编号“_g0002”,这是她血浆袋的编号。WORD(可编辑版本)10 作为一名晕血者,30 岁的吴 X 曾有过两次献血失败的经历,但这次她胜利了。一个分离机将她的血抽出来并分离,再把红细胞等输回体内。“彻低靠意念,若果中途晕倒,我一定又要哭,会自责,恨自己无用。”和大部分新冠疫情患者及治愈者一样,吴 X 的味觉与嗅觉

17、还未彻低恢复,但为了克服晕血反应,她在来之前逼自己吃了众多饭。也是从捐完血浆的那天起,吴 X 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截至目前,该院共有 19 名康复的医务人员参加了捐献血浆,共计捐献 6600 毫升,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可用临床治疗的血浆达 3000 毫升。据新华 XX 报道,目前武汉市已有 20 名康复新冠疫情医护人员捐献血浆用救治病人,12 名重症患者接受了血浆治疗。“没想到她也来了。”捐血浆这天,吴 X 看到不少认识的人,包括一位护士长,“她的症状在我们中间是最重的,延续高烧、情绪低迷,最严峻的时候写好了遗书”。1 月 17 日,吴 X 一看到 ct 结果就哭了出来,中医医院 2

18、7 岁的护士袁 X 也在这天拿到了自己的 ct 结果,肺部有阴影。这之后,医院让每名医务人员都进行了 ct 检查。“有的医务人员虽然当时无症状,但肺部显示有炎症,之后渐渐都有了症状。”袁 X 说。该院医生秦 X(化名)说,自己当时的片子显示病情很严峻,但症状较轻,到两三天后开始加重,“后来才反应过来,集体检WORD(可编辑版本)11 查前的 13 日,我浮现的畏寒、酸痛等就是症状”。回忆感染源,袁 X 怀疑是之前科室里接触的一个病人,“他的ct 显示肺部大面积感染”。而吴 X 还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感染上的,她是医院的行政人员,她家中有 3 名医务人员,“我家除了 5 岁的儿子,其他 7 个人全

19、都感染了”。“即使当时想做好防护,也没有足够的物资。”秦 X 说,直到现在,该院的物资仍旧紧缺,“同事几乎全员上阵,一整天不歇息,还有部分人员已支援方舱医院”。“成了病患,更觉得医护的辛苦与不容易。”袁 X 眼看着医院改为发热门诊,大量收治轻症患者,自己和感染同事则住在同一层隔离病区。为了减轻同事的工作量,袁 X 和同病房的感染同事学习雾化等医疗操作,为自己治疗。而吴 X 则学会了卷输液管,自己换药。在近 20 天的住院治疗后,说自己胆小、爱哭的吴 X 始终惦念着两位新冠疫情重症患者,“一位患者严峻到一被遇到就咳得撕心裂肺、不能呼吸;一位患者心脏骤停,医护人员连夜给她做心肺按压”。2 月 3

20、日出院时,吴 X 并没有感到轻松,而是“难过又无力”,那是全国疫情进步相对严峻的时候。她企盼的“救人”机会很快就来了。2 月 4 日,看到中医医院院长在微信群中分享了血浆捐献倡议,她和袁 X“飞快报了名”。倡议中写道,新冠疫情治愈患者的血浆可能含有抗体,WORD(可编辑版本)12 输入重症患者血液中能挽救他们的生命。袁 X 说,群里康复的医务人员大部分都报了名,但能够参与捐献的是身体情况恢复良好、无基础疾病的治愈者,她几乎“想都没想就报名了”。实际上,在 2 月 5 日首批新冠疫情治愈者捐献血浆前,倡议者与捐献者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缺乏特效药物和疫

21、苗的前提下,恢复期血浆疗法仍具价值,不过,临床使用务必具备严格条件,种种风险需要警惕。此外,由血浆较为稀缺,该疗法仅限部分危重病人,难以大规模应用。向江夏区几家医院最早发起捐献倡议的江夏区新冠疫情防治专家组组长刘 XX 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中医医院这 19 名新冠疫情治愈医务人员累计捐献的 6600 毫升血浆,被送往探究所,“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发现可用临床的有 3000 毫升”。据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微博消息,XXX 在 2 月 14 日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介绍,康复者血浆一般采集 400 毫升左右,平均 1 名康复者血浆可治疗 23 名危重患者,从采集血浆到供临床医生使用需要

22、 7 天。食欲还未彻低恢复的吴 X 近日再次拨打了捐献电话,她与治愈出院的丈夫将在 2 月 19 日一起捐献血浆,那时她也将结束隔离,“要第一时光投入医务工作,与同事并肩作战,多救WORD(可编辑版本)13 人”。秦 X 也向医院提出上岗要求,他心疼一些一线年轻同事向来没歇息,“从没想过该不该上岗,这不是个问题,隔离好了就得上岗”。抗疫先锋的先进事迹篇三 把好 ct 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我们早一点发现异常,患者治疗就能再快一步。”2 月 15 日子夜,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一楼的放射科,依旧灯火通明。两台开动了一天的 ct 机,还在持续运转,科室主任陈 XX 和他的团队也一刻不曾停歇。两张方

23、桌,一台机器,这里是陈 XX 的抗疫战场。他的职责是为患者核阅 ct 片,准时给临床诊断疑似和确诊患者出具诊断根据。“核阅 ct 是病情评估的第一道关口。”陈 XX 说,把好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每天的工作量起码是 400 人次,最高的时候超过 500 人次,是日常的两倍还多。”陈 XX 介绍,目前科里医师每天平均工作 18 小时,“夜班时,为了防止脱穿防护服,经常一整夜不喝水不歇息。”陈 XX 说,有的病毒早期藏得很深,会“捉迷藏”,ct 上惟独几毫米大小的淡薄稍高密度影,这就需要医生仔细甄别。由隐匿期的缘故,依照诊断要求,每名患者至少会接受两次拍片检查,多的则有四五次。在高强度的磨炼

24、下,陈 XX 他们练就了“快稳准”的验片本领。“每名患者的 ct 图像基本都有 400WORD(可编辑版本)14 多幅,我们要在 3 分钟左右看完,并给出诊断结果。”陈 XX说,放射科 ct 影像的诊断结果,病人一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就能拿到。以最快速度、最准确的诊断,第一时光报告给临床科室,缩减患者等候时光,才能尽量防止候诊大厅交叉感染。在陈 XX 看来,尽管压力很大,但务必甄别好每一幅图像,绝不能让病毒突破防线,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白色病灶。采访逼近尾声,放射科里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又来了新的 ct,我得快点去核阅了。”陈 XX 说。抗疫先锋的先进事迹篇四 谭 XX:疫情不退战斗不

25、休“护士长,拿套防护装备过来。”“护士长,这个表格怎么填?”2月 29 日 10 点 30 分,黄冈市中医医院综合科里,护士长谭XX 正忙得团团转。谭 XX 是宜昌姑娘,在黄州安身多年。若果没有这场疫情,她本该与父母、年幼的儿女共享天伦。1 月 21 日,她的父母从宜昌来到黄州,筹备和她一起过个喧闹的新年。不料早在1 月 19 日,谭 XX 就已进入市中医医院感染科,回不了家。她的父亲说:“你让我来过年,我整个春节都没看到你的人。”“特殊时期没有方法。”她很愧疚地对父亲说。1 月 22 日晚,谭 XX 转战黄冈市惠民医院。那里三层楼住了97 名新冠疫情患者。刚入院的病人还不适应隔离,每天谭WO

26、RD(可编辑版本)15 XX 都得大着嗓音讲解着隔离知识,没两天嗓子都哑了。护理部主任周 X 想法找来扩音喇叭,这才让她的嗓子轻松了点。每天的隔离知识讲解与安抚,让病人们慢慢接受了不能出门的治疗生活。特殊时期又正值春节,保洁工人和护工都不好找,谭 XX 就与另一名护士长承担了整个三层楼的所有垃圾清运工作。每次做完清洁,两人的衣服都是从里湿到外。“这些垃圾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污染源。”谭 XX 说,就算找到清洁工人,她们也是会跟着清洁工人,教导他们做好防护:“毕竟我们也要为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1 月 29 日晚 11 点 30 分,有 8 名新冠疫情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本该跟车的护士因不适应负压车无法跟车。谭 XX 当即顶上,向来到 1 月 30 日子夜 4 点左右才转运完成。在子夜 2 点左右,一名 70 多岁的婆婆被抬上车,婆婆担心地问:“我是不是好不了?”谭 XX 握着婆婆的手,说:“别担忧,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很好,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婆婆却说:“姑娘,你看起来好累,你睡会儿。”谭 XX 一回想起此事,就抑制不住感动,她说:“我一定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为这样可爱的人尽一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