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期中复习知识点32583.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8490762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9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期中复习知识点3258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必修一期中复习知识点3258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期中复习知识点3258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期中复习知识点32583.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众优教育内部资料 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1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 行 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2、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 3、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4、主

2、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2.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周期11 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 11 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第三节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和速度)(a):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3、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 恒星日(真正周期):23 时 56 分 4秒 太阳日(昼夜更替周期):24 小时 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为 0 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 150/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极点为 0。1 月初,位于近日点,速度快 7 月初,位于远日点,速度慢 众优教育内部资料 2 读图要求:识记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并注意冬至日、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差异;把握公转方向;正确理解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2、昼夜交替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其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 小时)。拓展提示

4、: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即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平分赤道,自东向西运动。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即太阳高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0。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偏转规律:顺着物体前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力,纬度越高偏转越大。4、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c):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即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 150,地方时相差 1 小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早,表现为地方时的值越大。拓展: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地方时为 12 时。晨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 6时;昏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 18 时。区时

5、:人们将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又称标准时。中国使用的是北京时间(东 8 区的区时,即 1200E 的地方时),英国为 0 时区(国际标准时间,也称世界时)。区时换算的基本方法:确定经度差同侧减、异侧加,推算时区差,东加西减得区时。5、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b):日界线即 1800经线(东西 12 区的中央经线),这里是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侧为西 12 区,日期晚一天;西侧为东 12 区,日期早一天)。掌握过日界线的日期变更规则(东减西加)。注意:日界线并不完全与 1800经线重合,而是有几处折线(弯曲)。

6、6、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出现在地方时的 12 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900。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0纬度差。纬度上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正午太阳高度在同一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7、昼夜长短的变化(c):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上,昼长夜短,且地理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反之。学会比较不同纬度地点的昼夜

7、长短。以北半球为例: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昼夜 平分 昼长于夜 昼渐长 昼最长 昼长于夜 昼渐短 昼夜 平分 昼短于夜 夜渐长 昼最短 昼短于夜 昼渐长 昼夜 平分 众优教育内部资料 3 8、地球外部圈层及特点(a):地壳以外由大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外部圈层 特点 大气圈 随高度增加大气密度下降。20003000千米高空为大气上界。水圈 由三态组成,按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生物圈 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削弱太阳辐射作用吸收、反射

8、、散射 2.大气的温室效应 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地面气温,大气气温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辐射穿过大气进入太空,大气气温,地面气温 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辐射到达地面,大气气温,地面气温大气问温室效应 3.太阳辐射是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二热力环流 1.产生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2 代表类型 海陆风城市风 山谷风:白天由于山坡增温强烈,气流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三

9、大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确定风向,影响风速,风产生的直接原因,方向由高压低压,始终与等压线垂直。2.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始终与风向垂直 3.摩擦力:影响风速,始终与风向相反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七气压带+六风带 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移 50左右)夏至日北移,冬至日南移 太阳直射点的 季节性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中心 7 月份:陆地印度低压(亚洲低压)海洋夏威夷高压 1 月份:陆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海洋阿留申低压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夏季东南风,湿热;冬季东北风,干冷 南亚季风 成因:(冬季)海陆热力

10、性质差异、(夏季)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季风:夏季西南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湿热;冬季东北风、受副热带高副气压带控制,干暖 众优教育内部资料 4 三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和特点)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植被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 10 之间 赤道低压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 10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交替控制 干湿季交替 稀树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 10回归线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高温多雨冬高温少雨 热带季雨林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30 内陆、西岸 副高、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荒漠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11、南北纬 2535 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高温多雨冬低温少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 3040 大陆西岸 副高、西风交替控制 冬温和多雨夏炎热干燥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 3555 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 4060 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影响 夏凉爽多雨冬温和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 4060 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草原或荒漠 寒带 苔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苔原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高山

12、 高山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变化 第三节 常见的天 一锋与天气 1.锋(锋=冷、暖气团+锋面)2、准静止锋梅雨天气 注意:冷锋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形式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上升状况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 天气图 雨区位置 锋后及附近(冷气团一侧)锋前(冷气团一侧)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 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雨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 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

13、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 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下 降、天气转晴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以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与之相反.图 2.21 气压系统(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与天气(b):位置 北半球 南半球 名称 气旋 反气旋 气旋 反气旋 示意图 中心气压分布 低 高 低 高 水平气流方向 逆时针辐合 顺时针辐散 顺时针辐合 逆时针辐散 中心气流方向 辐合上升 辐散下沉 辐合上升 辐散下沉 众优教育内部资料 5 过境天气 阴雨(如台风)晴朗干燥(如伏旱)阴雨 晴朗干燥 读图要求:了解气旋、反气旋水平和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特点,会判断等压线图上各点的风向;注意南、北半球

14、气旋和反气旋气流状况的差异;掌握锋面气旋的基本构成形式(锋面的类型及各部位的天气特点);判断不同点的风力大小及可能形成的锋面性质及天气特点。锋面气旋 锋面与气旋系统的结合,出现于低压槽处,我国很常见(见上图)相关概念:冷锋符号、暖锋符号、云系范围(雨带)台风和寒潮 寒潮(冬半年)概念:由冷空气迅速入侵所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和冻害等现像 危害 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受冻害 冻雨会压断电线,造成通信中断,且交通运输也受阻 大风会吹翻船只,毁坏建筑物 预防措施:预报警报,船只返港、农作物和畜群提前防寒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全球变暖问题 1.状况:大

15、尺度 一定尺度的上下波动小尺度 总趋势在变暖(近百年来)2.原因:温室气体 CO2的排放量的增加 工农业生产生活、汽车尾气等 人为的毁林,森林对 CO2的吸收减少 二全球气候变化(变暖)的可能影响 冰川融化、海水膨胀,致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全球气温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原有正常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影响 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不稳定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进行清洁生产,减少汽车使用,控制 CO2的排放;利用新技术,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台 风 概念 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到 12 级一是那个的热带气旋,是热带气旋级别最高的一种 结构 台风眼(下沉气流,无风)旋窝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多发季节 711 月最为频繁 源地 发生在热带、副热带海域。北太平洋海域最频繁,称为台风,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称为飓风 灾害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影响区域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岸和美国东部,孟加拉湾沿海 预防措施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