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84830630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5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悉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精确、娴熟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有爱护动物的意愿。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熟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培育爱护动物的意愿。 四、教具预备 1、贴画:一棵大树,十片生字树叶,八只小动物(老虎、黄鹂、老鹰、百灵、熊猫、大雁、孔雀、锦鸡)、课题。 2、CAI课件。 3、各种动物头饰,每人一个。 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好,小朋友,我看谁最精神。教师想对你们说两句话,你觉得教师说的对,就鼓鼓掌。教师说的不对,就摇摇头。 师:第一句。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掌声) 其次句。你们是我的好朋友。(掌声) 师:教师真快乐,

2、一下子有这么多好朋友,我还有一位好朋友,她叫蒂皮。她是法国人,从小生活在非洲,有很多非洲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熟悉一下吧! (CAI课件展现蒂皮和各种动物的合影。) 问:你们想不想成为蒂皮的好朋友呢? 蒂皮对我说,谁喜爱动物谁就可以做她的好朋友。你们喜爱动物吗? 师:今日,我们就一起去熟悉一些动物吧! 二、我会认。 师:(贴课题:识字七)在这首儿歌里就藏着几只动物,现在就用你喜爱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这些动物找出来,遇到不熟悉的字就去请教一下课文里的小桃子和小树叶。 师:漂亮的大森林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多喧闹啊!森林里还有一棵奇妙的树,树上的叶子里藏着一个隐秘,我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翻开这些树

3、叶,看看有什么隐秘? 师:动物们想检查一下小朋友刚刚是不是仔细读课文,读生字了,谁会认?(指名认读) 师:现在,动物们要把生字上的音节蒙起来了,看看还有谁熟悉它们,把熟悉的字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不会读的去请教一下小伙伴。 三、我会说。 问:谁情愿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熟悉这些字的?谁会说?(指名说) 师小结:小朋友会换部首,加部首,做动作,猜谜语的方法来熟悉生字,你们想的方法真多,真了不起。 四、我会写。 师:我出两个字谜,你们猜一猜,两个人走在独木桥上。(生:丛) 房顶上拴了一头牛。(生:牢) 问:你们会写这两个字吗?谁会写? 师:我发觉有两个小朋友的字写的特殊棒,我们观赏一下。 展现作业,

4、师评价,并赐予表扬) 五、我会读 师:我们熟悉了这么多的树叶生字,动物们可有点孤独了,它们要带着这些树叶生字回到儿歌里去了。我们能让他们走吗? 师: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留住他们。 (生读课文,师巡察) 师:喜爱哪种动物,就去读一读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宠爱的感情。然后读给四周的小朋友听,让别人也喜爱它。 (四人小组读课文,师个别辅导) 师:动物们想听听小朋友们读的怎么样了。 (指名读,师生共评) 问:教师也喜爱一些动物,我想读一读,可以吗? 问:还有谁情愿读? (多请教几位同学读,师生共评) 问:除了这些动物,你还喜爱其他的动物吗?为什么? (让学生自述,畅所欲言。) 师:小朋友都把动物当成了自

5、己的好伙伴,好朋友。把你们喜爱的动物头饰戴起来,一起来读课文的最终三句。(生齐读。) 师:为小朋友们鼓鼓掌。(生鼓掌) 六、我会演。 师:掌声真好听。那我们边鼓掌拍手边读儿歌。看谁的掌声最热闹!(生边拍手边读儿歌。) 师:我发觉有些同学不仅拍手读儿歌,而且还加上了动作,表演的真好,其他小朋友想演一演吗? 师:去找小伙伴,大家一起演一演。 (生相互拍手表演,自由发挥。) 七、全文总结 师:你们演的真好,森林里的动物们想邀请你们做客了,我们一起轻轻的,悄悄的走入它们的家。(CAI) 课件展现动物们在大自然自由生活的画面。) 生看录像,师话外音,将学生带入一种意境: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草坪

6、,清清的湖水,大自然就像一幅幅漂亮的图画。聪慧的小朋友在这幅画里生活、学习;得意的小动物们在这幅图画里唱歌、玩耍。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师:小朋友们,领着你们的动物伙伴一起出去玩吧! 教学板书: 识字7 动物人类的朋友(爱护他们)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二

7、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重、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细读课文 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状况,并留意订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殊引起留意。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忙学生读准字音。练习时可以采纳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如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构造。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拟的方法来记忆。如 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忙学生

8、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争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当留意“鸿”字由三局部构成,是一个左中右构造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拟难写,可分成这样两局部来记:“目”和“”,记忆“”这局部时应抓住这局部左右根本对称的特点。特殊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争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争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根底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

9、、处所。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争论,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鸿雁的毛。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带有“鸿毛”一词的句子进一步理解,鸿毛是很轻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实际上暗含了这种人的死是很稍微的,是微缺乏道的,进而使学生理解到鸿毛一词的引申义:稍微,微缺乏道。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稳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的意思。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效劳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是贯彻究竟的意思,也就是说,不

10、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周八方。 追悼:指的是思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哀”指“悲伤”;“思”指“思念”;“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伤、思念的感情。 固:原来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索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育学生仔细思索、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构造。 1、让学生自己按自然段挨次读课文,

11、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挨次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效劳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士气,不怕牺牲,相互爱惜;最终讲了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效劳”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展论述,这样便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预备。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沟通,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

12、长句。 3、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纳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听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读。可以这样停顿: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根底上,读好这个长句。可以这样停顿: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13、轻于鸿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忆课文构造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索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效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效劳?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效劳;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效劳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14、;又讲为人民效劳要相互关怀,相互爱惜,相互帮忙;最终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2、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效劳?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效劳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答复深入详尽。 2、板示 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拟比拟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15、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白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提醒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效劳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亲密关系。 (三)学习其次段。 1、学习其次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其次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悟“为人民效劳”的含义。

16、(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句话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与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效劳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倒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表达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效劳的精神。由于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3、学生领悟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让学生默读课

17、文,想一想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1)由于我们是为人民效劳的,所以,我们假如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判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方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教师可将这些句子板示出来,然后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师可以帮忙、指导、启发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为人民效劳,要擅长承受别人的批判。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切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冲突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判都要听得进去。只要是正确的批判和意见,我们就要承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这就说明

18、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2)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肯定会兴盛起来。 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盛起来,就必需从人民的利益动身,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 3、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根底。 (五)学习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实行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题;点

19、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争论,自己学习。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终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争论,相互补充。 2、集体争论。 (1)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2)把小组争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争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这几句话的点拨。 我们今日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依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依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依据地。当时这些依据地的人口总和是

20、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依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效劳的共同目标就是战胜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士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定要遇到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念,鼓足士气。 我们的干部要关怀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相互关怀,相互爱惜,相互帮忙。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管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相互关怀、爱惜和帮忙。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

21、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1)背诵之前应先让学生将这两段话再读一读,对这两段话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2)出示填空 ()我们是为人民效劳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判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方法(),我们()。 背诵这几句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这几句话中的关联词语及重点词语,利用这些词语指导学生记忆。 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我们就采纳了,只要我们为(),为(),我们这个队伍就()。 我们都是来自(),为了一个(),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走这一条路。我们今日已

22、经领导着有(),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要(),要提高()。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拯救他们,我们要()。要奋斗就会(),死人的事是常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想到(),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削减那些()。我们的干部要(),()都要(),(),()。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可实行多种形式。如让学生自己对比课文口头填空,熟读,或同桌相互填空,小组填空等。也可以教学生一起背的方法,如先熟读再背诵、抓重点词背、分层背等等。 (六)学习第五段。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索,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指导学生理解开追悼会为了思念死者,

23、思念那些曾为人民效劳,为人民做过奉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七)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提问:这篇讲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然后按板书提示指名谈一谈。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案3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2了解的巡游挨次,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

24、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的巡游挨次。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祖国山川景物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的巡游挨次。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丽的河山、奇妙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美。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巡游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脚印去欣赏这一奇妙的溶洞。 (板

25、书:8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不要读成zh;“蜿”的读音是wn,不要读成w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留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精确地理解词语在详细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围绕。(“曲”读q,不要读成q) 呈 鲜艳 昏暗 挤压 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密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密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不要读成x) 略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

26、度很低。 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势。 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渐渐蒸发凝聚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一转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的巡游挨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仔细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的巡游挨次。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巡游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察,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忙指

27、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从金华动身,是按怎样的挨次巡游的? 学生总结巡游挨次时,有不少学生会忽视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留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依据学生描述的巡游挨次边板书边画一幅简洁的示意图。 (四)按巡游挨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巡游挨次给课文分段。 (按巡游挨次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其次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的巡游挨次后,按巡游挨

28、次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拟简单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去巡游金华的双龙洞。其次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巡游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巡游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祖国山川的喜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描写的景物,体会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盘点本组课文中消失的一些需要记住的词语。 2、积存一些古代读

29、书的名句。 教学重点: 积存词语和名句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局部 1、自由读读“读读写写”局部。 2、全班齐读这个局部。 3、分组朗读这一局部。 4、说说哪些字比拟难写,可以怎样记住它。 5、自由读读“读读记记”局部。 6、开火车读这一局部。 7、分组读这一局部。 8、全班齐读这一局部。 二、“日积月累”局部 1、学生自由朗读这些名句。 2、全班齐读这些名句。 3、自由组合读读这些名句。 4、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5、说说还了解哪些类似的名言。 6、齐读这些名句。 三、默写“日积月累”局部。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一 课时:第1、2课时总课时:9、10 教

30、学目标: 通过选择一个角度进展沟通,提高学生的口语力量。 教学重点: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难点: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过程: 一、导入,确定沟通内容 1、谈话导入 2、阅读“口语交际”中的三段话,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3、统计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二、学生沟通 1、小组之间进展沟通,说话者说清晰自己的意思,倾听者留意倾听,看说者是否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晰。 2、学生互评互说,相互启发,教师巡察指导。 3、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同学在全班汇报沟通,师生共同评议:他(她)说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他(她)是否将自己的意思说明白,你对他(她)有什么建议。 三、指导写作

31、1、开阔思路:除了刚刚两位同学所说的,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说? 2、师生争论:我们要想把刚刚大家说的内容写下来,需要留意什么?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察指导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案5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并告知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进展变化,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依据事物的变化实行相应的做法。 教学目标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发,培育多动脑筋,勤思索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旧”“果真”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终讲的话。 教学设想 通

32、过自学挖木匣局部,鼓舞学生质疑问难,从而突出科利亚挖木匣的思维过程,同时加强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突出人物感情变化。 教学预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体会科利亚话中的含义。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很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发。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围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3、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一起读课文,思索:这篇

3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样或相近的意思?(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发。) 4、指导分段: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挨次将课文分成三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后,思索: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为了躲避战斗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学生读这段的最终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由于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白什么?(说明他是个擅长仿照别人,

34、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缘由。 2、教师点拨: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学生读12自然段后答复(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最终撒上细沙。)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埋木匣时年龄很小。)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仔细认真,想得很周到。) 3、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思索: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四、学习其次段。 1、导入: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当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到了吗

35、?谁先挖到的?科利亚开头没挖到,后来为什么挖到了呢?妈妈为什么能很快地挖着呢?学生读其次大段。 2、指名读其次段,思索:他的妈妈是怎样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说了什么?(投影出示妈妈说的话,体会其意思。) 3、科利亚开头为什么没找到,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没找到仍旧没找到”中“仍旧”一词是什么意思?(还是、照旧) 4、“当科利亚没找到自己宠爱的木匣时,伙伴们朝他笑,他说什么了”?(投影出示)科利亚说的话。“这里面肯定有缘由”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爱动脑筋,现在他已经发觉问题了,发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科利亚只发觉问题就完了吗?(不是)他还在找问题的缘由。在他找问题的缘由时,用了一连

36、串的动词,请同学们用标出。”(丢、坐、摸、想)从这几个动词中看出什么?(科利亚遇事多思索、动脑筋。) 5科利亚是怎样挖着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真”一词什么意思?(结果与预想的相全都,在意料之中。)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十步,挖木匣时只走了五步,这是为什么? 6投影出示科利亚的话。思索:从这儿我们知道科利亚怎样?(擅长动脑筋,擅长独立思索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熟悉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回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照应、肩膀、才智、凝聚、气势宏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宏伟气概。 3、了解长城高大结实、气概宏

37、伟等特点,感受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激起民族骄傲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结实,感受长城的宏伟气概,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图片展现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观察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丽,深深地吸引

38、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傲慢,今日我们就和一起去巡游举世著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骄傲与深情地读课题。) 三、初识长城 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生可以沟通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奇,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2、让我们翻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洪亮。 3、沟通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 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 学习生字词

39、 生字:崇旋嘉砖隔屯堡垒仗扶才智魄 新词:回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照应、肩膀、才智、凝聚、气势宏伟 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 6、全班齐读课文,留意把字音读准。 四、整体把握 1、观看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看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当先观看哪一幅?为什么?两幅图的观看点在哪?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看什么?(抓住观看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结实) 2、说说刚刚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其次幅与其次自然段。) 3、生争论

40、: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所见之景,无法画出。)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新课标提出要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表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1、复习引入的方式有所转变。以往开课后教师直接采纳提问式分别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和理清文章脉络。而今我采纳学生齐读课文,整体回忆,再自由汇报的方式,既检验了学生预习所学所悟,又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情趣,赐予学生更多的呈现时机,更有利于新课教学的开展。 2、教学思路遵循人的思维习惯,从整体感受到局部探究,最终再回到整体感悟

41、的高度,使学问形成体系,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 3、依据教材为例,合理安排学习方式。如本文的四段内容各具特点,学习方法也各不一样。第一段描写长城远景,文字简短、凝炼,相宜背诵。其次段描写长城近景,介绍详尽,方位明确,最能突出长城设计和建筑的精良,相宜研读、绘图。第三段抒发了登长城的感慨,适于读中体会。第四段内容是对长城存在的意义进展高度概括和赞美,最适于发挥学生的拓展思维,进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此,采纳了争论学习的方式。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案7 一、激情导入 1、师: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始终到现在的简化字中间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了解了甲骨文,知道了钟鼎文,也领会过篆书、隶书。但你能把最原始的甲骨文与现代的简化字相联系吗? 2、猜字嬉戏(12生肖)。 3、谈感想: 当这两种文字同时消失在你眼前时,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自由谈) 二、学习课文 1、导入揭题: 是呀,汉字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和进展,它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动情。今日让 我们一起来读一篇由诗人刘湛秋写的散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2、自读课文: 3、思索: 把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喜爱汉字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