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x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8482734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 家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儿童诗。它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 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宠爱。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 这首儿童诗就是以“家”为题,从比方的角度写“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方,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的家”,培育儿童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六行两句,分两层。第一层(14行),点明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其次层(56行),点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是儿童的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抓住儿童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注意学生共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

2、官参加学习过程,以此进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才智,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用听读识字的方法熟悉本课10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暖和的、幸福的,从而激发学生爱家、爱祖国的感情。 其中,稳固学习听读识字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其次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诗句的难点。 三、设计理念: 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进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制造性,帮忙学生不断制造新的自我。我们

3、应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进展”,要注意兴趣的培育、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存、学习方法的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谈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沟通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的家在哪儿?和在自己家里觉得幸福吗?从而提醒课题并板书课题:家。这时我用形义联想法,把“家”字拆解编成歌谣,边说边写“家”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字形的留意。由于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意会了“家”字的形义。 接着,我以简笔画的方式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熟悉相应的四个词,并顺当过渡到听读课文。 (二)指

4、导听读课文: 1、看着大屏幕,听录音读 2、用手指着书,跟着录音读。从而唤起学生的有意留意,帮忙学生记忆字形、位置。 3、用笔指书,自读课文,找出不熟悉的”字,向同学寻求帮忙。 4、检查,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 5、小教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教师,满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6、同桌合作,相互读。由于,这是初入学儿童进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形式。 7、师生接读,这是帮忙学生记忆熟识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8、全班齐读 9、分组竞赛读 10、到达娴熟背诵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大面积,分层次的听读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儿歌的整体记忆,进展儿童了的语言

5、;同时,利用无意记忆对识字的作用,到达识字的目的。 (三)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诞生字。 3、敏捷运用生字卡片,通过“放鞭炮”、“开火车”、“小兔子回家”等多种嬉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反复屡次,不断与学生见面,激发学生兴趣,动静结合,最终到达精确快速认读的程度。 (四)回归课文,精读理解: 1、教师范读,调动学生积极性:猜一猜,怎样才能读好? 2、利用孩子喜爱的动画,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楚详细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拘束地游玩;小小的种子破土而出,长出嫩芽”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

6、欢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共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3、突破难点,学习最终两行。通过熟悉祖国的地图,教读祖国的名字和观赏祖国的风景图片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从而到达与、教材情感的共鸣。 (五)拓展延长,句式迁移: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的句式“(什么)是(谁)的家”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争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阅历的制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育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力量,同时在运用所积存的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六)总结,完毕: 通过思索:田字格是谁的家?很自然地引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了课的完整性。最终,我鼓舞学生课后画出自己所找的家,并连续创编儿歌,从而将课堂延长至课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连续保持,并促进了学生间,学生和家长间的沟通、沟通。 最终,由于我也是初次接触北师大试验教材,对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进展听读识字,和如何培育初入小学的一年级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到也比拟困惑。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在此,还盼望各位教师、同行们赐予珍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