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模板(六篇).docx

上传人:夜** 文档编号:84808569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模板(六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模板(六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模板(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模板(六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模板(六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推举)一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表达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展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展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展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学问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需仔细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根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根本状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局部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妙

2、的憧憬。本年级中有一局部是独生子,平常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坚决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简单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仔细,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规划地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典范不多,但仿照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典范意识。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妙的憧憬,布满信念。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暖和,喜

3、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恳、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敬重为社会效劳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究、发觉的开心,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学问和阅历,进展动手力量和社会参加力量。 四、教学措施: 1.精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展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习题开拓创新。 3.充分利用电视教学手段到达最正确效果。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效劳,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5、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 6、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进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

4、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进展和变化,准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推举)二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力量、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熟悉,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熟悉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六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头进入一个新的进展阶段少年期。这个期间人的进展是极其简

5、单、布满冲突的。在共性方面消失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进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加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仿照。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阅历,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为了使我们的新一代能够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四周的世界,爱他们所居住的地球,爱四周的一草一木,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儿童探究和关心生存的家园,使少年儿童成长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进展中的一个非常

6、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头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将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进展,为顺当完成中小学连接作好铺垫。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其次单元 人类的家园; 第三单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四单元 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熟悉战斗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根底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喜爱和平的情感,增加民族骄傲感。 (

7、三)、本册教材各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通过从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外形、地球的大小、地球外表海陆分布的状况,熟识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根本学问,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主要省级行政区,能娴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骄傲,让学生知道我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和关怀身边发生的经济活动,对外来产品持正确态度。 4使学生熟悉到国际互联网是当代人们进展信息沟通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学

8、会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效劳的同时,又必需保持高度警觉,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赞成不良影响或侵害。 其次单元: 1引导学生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熟悉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爱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怀和爱惜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难,知道爱护环境可以削减和降低自然灾难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难中的自救学问。 3使学生理解物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特质根底,是国家可持续进展的珍贵财宝,爱护物种就是爱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熟

9、悉到爱护野生动植物特殊是爱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工作的紧迫性,培育学生以朋友们的爱心公平对待地球上其他动物,增加学生自觉主动爱护物种的意识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安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确对待外来物种的正确态度,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5使学生熟悉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进展的物质根底,自然资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帮忙学生渐渐养成节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 1从战斗给人类,特殊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斗的残酷、战斗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终生活,同时,使学生

10、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斗,进展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引导学生关注四周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使学生熟悉到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进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进展的重要动力,并以紫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忱,在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使学生熟悉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假如利用不当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一分为二地对待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联合国

11、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培育学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识。 第四单元 1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熟悉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同学、家长的帮忙获得的,为顺当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念,同时,引导学生在回忆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供应借鉴。 2“百闻不如一见”,为了能让六年级的同学对中学有感性的详细的熟悉,设置了直接到中学参观的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将来的中学生活的主要内容,思索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预备,特殊是做好克制困难的思想预备。 3生活是儿童受教育的根底,从六年级

12、毕业学生马上面临的生活实际动身,唤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进取意识和对将来中学生活的渴望和预备,帮忙他们在离开小学大门后能够坚实地迈好通向中学的第一步。 本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综合课程,那么对综合课这共性质教师已不再生疏。特殊是到了五、六年级地理、历史、科学等各科内容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课不再是纯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而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根底将品德、行为规章、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为学生熟悉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

13、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连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绽开,并留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宽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终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局部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进展已经到了一个比拟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加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进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动。同时由于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

14、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当过渡做了必要的预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为学生熟悉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和共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积极地参加、体验。 3、依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忙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究和关心生存的家园。 4、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5、在本册教学中进展课题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与讨论的落实。 6、将社会中的学问转化

15、为生活问题。 7、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周次 课文 课时 1 男生和女生 2 2 朋友之间 2 3、 学会和谐相处 2 4、 只有一个地球 2 5、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2 6、 当灾难降落的时候 2 7、 战斗风云下的苦难 2 8、 放飞和平鸽 2 9、 我们手拉手 2 10、 我的成长脚印 2 11、 临别感言 2 12-16 期末复习 10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推举)三 态度和情感: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妙,对教师布满信任、景仰,布满兴趣地参加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欢乐。喜爱和教师、同学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欢乐,感受学习的开心,有初步的规章意识,在尝试自己解决麻烦的过程中

16、,体验克制困难的喜悦。培育学生对父母的骄傲感,引导学生对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和敬重,体会家长带给人的欢乐感受。 行为和习惯: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能主动熟悉教师和课程特点,了解学校一天的日程安排,初步培育学校生活安全意识,有正确的做、立、行、走姿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主动和同学交往,说简洁的礼貌用语。能够参加各种和同伴合作的学习活动,遵守简洁的合作规章。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可见活动习惯,初步形成“玩学结合,张弛有度”的生活习惯。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身观看比拟、归纳及操作联系,能感受新学校的美妙。积极参加行为练习,从而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地参加并体验学习过程,学会简洁的自我介

17、绍和介绍别人的方法,学会邀请同学和承受邀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心情。 学问和技能: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如:操场、教学楼及专用教室,熟悉教师的办公室。知道教师节,能参与升旗仪式,了解根本课程和课外活动,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学会在校安全生活的根本技能。能联系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态,能区分不美的行为习惯。熟悉自己的班级和全般同学及教师。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本学期一年级共有17名学生,其中女生9人,男生8人。刚刚迈进小学大门,天真无暇,他们以一种既新颖又布满盼望的目光凝视着学校的一切。在他们看来,入了学就感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了,也开头像大人一样

18、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了,或许完成了一次由低向高的飞跃。但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递进,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适应力量等并没有一夜之间走向成熟,完成质的飞跃。他们一方面聪慧上进,单纯活泼;另一方面又任性、自私、脆弱、自理力量、约束力量较差。比方有的小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负责任,依靠性强,心情低落;有的学生在课间无视学校纪律,乱扔瓜果皮核;还有的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理解家长的辛苦,认为家长的付出是理所固然的。 1、在实践中采纳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来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刚入学的阶段,我会在班级里组织屡次“小学生行为标准”学习,通过讲故事、唱歌等孩子们喜闻乐见

19、的形式,联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已有初步的学问,让他们更深层次地意识到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哪些常规是必需遵守的,保证学生身心安康进展有重要意义。 2、我依据儿童好胜心极强,擅长榜样的特点,坚持以表扬、鼓舞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教师的威信和集体的力气,树立典范,不断鼓舞,反复训练,准时强化。 3、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要特殊留意培育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写字,怎样坐端正,怎样掌握好眼睛与写字本的距离,怎样握笔,怎样运笔,怎样把握笔顺和笔画,等等。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对学习任务的承受力量的大小。如果再不留意准时矫正习惯,随着时间的累积,就有可能成为“差生”。而且低年级的学生仿照

20、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仿照的对象,那么教师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推举)四 1、在区域化“创智课堂”理念的引领下,我教研大组以“儿童哲学问学课堂”为理念,依托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优质教学环境,聚焦道德与法治课程领导力的建立,进展有效的融合和渗透。通过教研组建立、教师个人成长等方面学习、讨论与践行,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全面进展教师的专业进展。 2、结合学校立德树人育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标准;落实“问学”课堂教学目标训练思维、激发情感、形成价值;标准教学流程治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 1、基于课程标准,标准教学治理。仔细执行学

21、校课程规划,加强教育教学治理,标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进展,重视学生的成长规律。深入课堂、围绕质量、潜心讨论是教研立足学科的根本,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明确以评促教,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3、20xx年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市教委教研室领导下,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切入点,增加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备课标准化,期末整理成档形成校本化备课。 4、连续推动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立与学习方式变革试验工程的讨论,积极探究课程评价,以数字教材工程推动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育一支校道德与法治

22、骨干教师队伍。 1、讨论领域:讨论领域要从单纯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讨论,转变为学科“课程-教学-评价”整体性的教学讨论。 2、讨论方法:讨论方法要从基于阅历的教学讨论,转变为证据与阅历相结合的教学讨论。 3、讨论路径:讨论路径要从“自上而下”培训式路径,转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参加式路径。 4、讨论起点:讨论起点要从“理论验证式”教学讨论,转向“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式”相结合的教学讨论。 (一)聚焦“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教学讨论的有效性 1、依据市教研室推动“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的实施要求,教研大组加强“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根本要求”“学科评价指南”等文本的研读,

23、通过专题化的教研大组研训活动,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基标”实施的品质。 2、小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讨论与实践工程: (1)连续推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 (2)聚焦重难点问题绽开实践讨论。 (3)依据“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路径实践讨论”的讨论目标与任务,全面实施工程实践讨论。 (4)学习领悟市教研室“作业、命题评比”的相关要求,充实小学道德与法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素材资源库。 (二)有序推动一至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实施,加强教法与学法的讨论、培训、指导,转变教学方式。 随着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本学期,一至五年级全

24、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制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道德哲学的相关内容带进课堂。执教广阔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1、网络教研 a、每次区教研活动后,青年教师将课堂实录电子稿和mp3传到六一云盘,将磨课、研课落实到实处。 b、多种形式的教研互补:专题论坛(包括视频课、主题发言视频、主题教研学习资料等);自由互动发贴。(自发问题解答、教研提问等) 2、落实作业规准,标准三至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活动练习册的使用,封面有四章,教师逐题批改,以等第制赐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将3-5年级每一课

25、的作业以备课组的形式进展研讨,然后拍照上传到六一云盘相关文件夹,完善道德与法治资源库的积存;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积存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数字教材资源。 3、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标准教案。 4、仔细做好期末考察工作,正确、标准填写学生成长手册。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推举)五 狡猾说,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旧“新瓶装旧酒”,高呼“素养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养、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根底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 通过接触基层的教育工,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大家不愿改革,而是不知如何因校而宜、联系教学、结合学生、围绕学科、依据实际来进展探究改

26、革。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广阔教师加强学习、提高熟悉、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养,钻研教学,胜利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讨论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盼望与大家共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 一、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忱,一举打响,一炮走红。 为此,教师应当仔细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悟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

27、仔细研读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讨论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穿;三是应当仔细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吸取以往有益的教学阅历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索,效果较好。

28、 二、目标明晰,展现详细 我们选用的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阔学生的宠爱。 面对纷繁简单、体裁多样的课本,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学问、力量、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行分割。 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二是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详细化、明确化、清楚化,简洁、详细、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将会”;三是教师应把教学目标详细为问题的形式消失,让学生围

29、绕问题进展预习,围绕问题进展思索,围绕问题进展训练,围绕问题进展复习作业,如此,由形象详细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索,再到把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当实现了。 三、循循善诱,步步深入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往往符合这一规律。下面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其次章其次节为例,展现教学的全过程。 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知耻自爱自尊自强敬重他人赢得尊严 个体尊严国之兴衰责无旁贷 爱护他尊观赏他人 本节课的目标主要围绕 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绽开,首先,为什么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孟子的话,童第周的故事);其次,如何才能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再次

30、,一要有自尊,知耻自爱,自尊自强,二要敬重他人,爱护他人自尊心不受损害,从内心接纳他人;最终,个人尊严,我们还要为国家、民族争光添彩,国之荣辱,我辈有责。 教师在展现目标以后,先要让学生通过层次目标,找出问题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类总结次目标、中目标、总目标答案,脉络清晰;三要综合分析整个问题,形成对总目标的了解把握,全面理清思路,学会查找问题、思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和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推举)六 思品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根底,帮忙学生参加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根底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转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布满思辩颜色,布

31、满生气活力。它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气氛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根本渠道,以主体参加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本学期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展教学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肯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存了一些社会生活阅历,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力量。因此,在教学时要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进展学生的生活阅历,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标准的价值观。

32、”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纳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读、角色嬉戏、小品表演、学问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协作好思品教学,应有肯定的强化标准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标准目标,使课堂上的热忱延长到课外。常常不断地进展课后导行、稳固,才能使学生把热忱倾注到所承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应信息,促进儿童进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根底动身,敬重学生的共性特点,强调以鼓舞为主的进展性评价。”(课标)

33、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涵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依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展综合性评价,详细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力量和方法、学习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力量考核与行为力量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常性考核,形式可采纳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加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进展、提高整体素养为目的。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构造、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转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